但宰相楊館對此則是不屑一顧,他不願去理會別人的看法,隻遵從內心的正義行事,作為兩朝老臣,他親曆了大唐由盛轉衰的整個曆程,深知繁華錦繡的背後潛藏著無限的殺機,因此他比其他人有更強烈的危機意識,所以當他看到帝王與群臣因為大唐剛出現一點起色就津津樂道時不經擔心起了天下的危亡,因為此情此景他想起了大唐當年的變故,從開元盛世到天寶之亂的變故


    “肅靜,你們都是大唐的肱骨之臣,朝堂之上肆意喧嘩,這成何體統”,正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帝王威嚴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嘩然聲戛然而止,眾臣感受到了帝王的怒火,一個個低著頭,不敢直視帝王


    三師冷眼旁觀,想看看帝王對於宰相楊館的事情如何迴應,後者仍是一副嚴肅的表情,他沒有像其他臣子一樣低頭不語,而是抬起頭直視帝王的眼睛


    帝王掃視群臣,隨機又把目光投向三師,片刻後又收迴了目光,對著殿下諸臣沉聲道“我先不論其他事情,就先來說說禮儀,我大唐乃是禮儀之邦,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大禮與天地同節”


    眾臣低著頭,一個個麵色凝重,他們知道帝王可不單單是來講述禮儀之道的,滿腹經綸的背後一定指向了某些大臣


    果然帝王冷眼掃過眾臣後繼續開口道“我想問問站在這裏的某些朝廷要員,你們位高權重,肩負著複興大唐的重任,可你們連最起碼的禮數都不懂嗎”帝王言辭犀利的沉聲道,說話時分明看向了太師等人


    三師聞言先是一愣,三人對視一眼,沉默片刻後才明白了帝王的意思,三人低著頭,眼中閃過些許惶恐,好在帝王也沒有在三人身上過多的糾結


    而是把目光又轉向了群臣,他長歎一口氣看著眾臣緩緩開口道“我大唐是禮儀之邦,諸位都又都是我大唐的股肱之臣,所以我希望諸位以後以禮待人,尤其是要尊重老臣”…帝王說到這時稍稍停頓了一下,他看了一眼宰相楊館,隨機又看向諸臣繼續道“宰相楊館是百官之首,兩朝元老,同時他也是朕的老師,論在朝時間,治國經驗,我想你們都得稱唿他一聲前輩,所以我以後不希望再看到有人對宰相不敬”


    帝王的聲音不溫不火,比起之前和緩了許多,可這話在那些平日裏喜歡與楊館唱反調的大臣聽來仍感到心有餘悸,尤其是三師,聽到帝王的話後表情也是難看到了極點,因為他們知道帝王這番話背後指向的不是別人,就是他們自己,畢竟三人剛剛還在想方設法的讓楊館難堪


    楊館對帝王拱手“多謝陛下抬愛,微臣惶恐”


    帝王輕嗯一聲,看著楊館和氣的道“宰相無需多禮,朕雖然稱不上什麽千古一帝,可也分的清忠奸善惡,我絕不會做出讓忠良寒心的事情”


    楊館聞言愣了一下,隨機對著帝王恭恭敬敬的道“陛下聖明”眾臣也齊聲迴應,隻是不知為何,在帝王說完那一番話後,楊館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為人察覺的黯淡,不知是想到了什麽不想迴憶的過往


    就在楊館沉思之際,帝王的聲音又一次在他的耳邊響起“楊大人,現在吐蕃與西戎向我大唐示好,邊關和平,再加上今年風調雨順,糧食也有一個好的收成,可朕也知道


    大唐的危機還遠遠沒有解除,尤其是那些割據一方的節度使,現在已經成了我們最大的威脅,朕的想法是趁著如今邊關和平,我們集中力量對付那些擁兵自重的節度使,再加上今年又是豐收大年,我們可以大量的補充糧餉,征收兵員,以改變大唐境內守衛薄弱,兵力空虛的現狀,然後尋找機會,將藩鎮逐個擊破,不知宰相與諸位愛卿有什麽好的建議嗎”帝王看著諸臣詢問道


    “陛下所言極是,我大唐連年征戰,兵員損耗嚴重,境內各地守衛力量空虛,尤其是京師長安僅僅隻有三萬禦林軍駐守,我們應當趁著糧食豐收之際,招兵買馬擴充軍隊”一位大臣附議道,他的話也是殿下多數官員的意思


    帝王聞言點了點頭,隨機又看向了宰相楊館“楊大人,你的意思呢,我們此番做法是否妥當”


    帝王話音一落,包括三師在內的諸多大臣皆把目光投向楊館,等待他的迴答,宰相麵色沉重,他思索片刻後長歎一聲,看向帝王緩緩搖頭“陛下,恕臣直言,此舉不妥”


    什麽,眾臣聞言皆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他們不明白宰相為何要反駁這些政策方針,要知道大唐現在最缺的就是兵力


    帝王臉上閃過一絲錯愕,他沒想到宰相楊館會否決擴充軍隊的計劃,他有些費解的看向後者詢問道“楊大人,不知此舉哪裏不妥當呢”


    楊館沉思片刻,並沒有直接迴答帝王的問題,而是看著帝王反問道“陛下,十年前你平定了天寶之亂,為什麽要頒布養民為先的政策方針呢”


    帝王聞言遲疑了一下,隨機看著楊館開口道“我大唐連年征戰,百姓怨聲載道,軍隊所經之處,可謂是是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安史之亂更是十年浩劫,朕當年優先施行養民為先的政策,是不忍心看到這些民間疾苦啊”帝王說罷長歎一口氣,想到大唐這些年的境遇,他不禁感到悲憤萬千


    再看台下眾臣此刻也是滿臉凝重,宰相沉默,良久才看向帝王繼續道“陛下,我大唐連年征戰,國力損耗嚴重,地方官吏為了補充兵員,不惜強製征兵,為了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務,連年逾古稀的老人和10幾歲的孩子也被迫應征入伍,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整個存村戶連一口男丁都沒有,這導致我們糧食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


    再加上這些年賦稅沉重,更是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間早已是怨聲載道,陛下您想,百姓辛苦勞作一整年,不就希望個交完糧租賦稅後能靠著那點餘糧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嗎,但奈何這麽多年來的天災人禍早已讓他們民不聊生,現在好不容易遇上一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百姓都把這一年的收成當做未來幾年的救命稻草,


    若此時朝廷下令補充軍糧,征收軍隊,這無疑是會給百姓帶來極其嚴重的負擔,尤其是在農民看來,要他們的糧和取他們的性命沒有什麽區別,到那時百姓就會覺得,以前收成不好的時候他們吃不飽肚子,可現在是豐收年,朝廷卻又大肆征收軍糧,他們還是得忍饑挨餓,這種做法往往比天災人禍更容易激發百姓的不滿,使百姓與朝廷的矛盾加劇


    陛下,這是很危險的,民可載舟亦可覆舟,一個朝代,一旦失去了民心,那可就真的完了,所以老臣不讚同陛下的做法”


    楊館語重心長的說到,百官在聽完這一席話之後沉默了,他們也明白了宰相的良苦用心,殿上的人誰不是身居高位的國家重臣,他們深知民心所向大勢所趨的道理,正如宰相所言,一個朝代如果輸掉了戰爭,還尚有再次崛起的可能,可一個朝代如果失去了民心,那就真的為天道所不容了,大唐經曆了這麽多年的浩劫動蕩,可無論是天寶之亂還是藩鎮割據都不足以讓唐朝窮途末路


    但曆朝曆代,失去了民心的國家是萬萬不可能存在下去的,無不是在農民起義的洪流之中走向滅亡


    帝王滿臉沉重,聽完楊館的一番話之後他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之中,當下形式嚴峻,作為帝王他才是最為難的,就在這時,殿下響起了一位大臣的聲音


    “可是現在的兵力已經不能滿足守備的需要了,大唐境內守衛空虛,兵力嚴重不足,就連邊疆的形式也是不容樂觀,太子前段時間來報,說邊疆已經出現糧草不足的情況,再這樣下去同樣也是很危險的”


    大臣分析道,說話的乃是當朝太尉,朝廷中主管軍事的最高長官,他的話句句在理,引起了諸多大臣的共鳴,宰相之意重在民心,而太尉之意重在國防,二人各有各的道理但又相互對立,眾臣陷入了沉默之中,大殿立刻安靜了下來


    再看帝王,此刻也是滿臉凝重,不知該如何抉擇,民心與國防,二者皆為立國之本可又偏偏無法兼顧,這可如何是好,帝王臉上滿是為難,良久他才有些無力看向宰相詢問道“楊大人,你說,這件事我們該如何抉擇”


    宰相楊館此刻眉頭緊縮,他思索片刻後看向帝王緩緩開口道“陛下,民心與國防,我們不能舍一棄一,應該二者兼顧”


    “哦,如何二者兼顧”帝王下意識的詢問道,太尉也趕忙看向宰相楊館,期待他的迴答


    楊館頓了頓繼續道“老臣剛才所言不同意陛下大肆征收軍糧,擴充軍隊的做法,隻是覺得陛下的想法有些操之過急了,依我大唐目前的形式要想徹底鏟除藩鎮時機還不成熟,大唐現在最需要的便是修養生息,恢複國力,而不是發動下一場戰爭,但這與我們補充軍糧,加強守備是不衝突的,我們在百姓所能承受的範圍之內正常的征收糧草完全沒有問題,這樣就可以解決邊疆糧草儲備不足,供應不上的的問題”


    帝王點了點頭,“宰相所言極是,穩重有度,以逸待勞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可是……宰相大人,我們現在的兵員嚴重不足,守備空虛,就連京師長安也僅僅隻有三萬禦林軍駐守,如果不擴充軍隊,我們要想修養生息恐怕也很困難啊”太尉眉頭緊縮,看著楊館詢問道


    帝王也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楊館,“楊大人,太尉所言不無道理,這個問題我們又當如何解決呢”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道劍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影沉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影沉浮並收藏天道劍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