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歐陽朔的野心不可謂不大,可真要實施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自古以來,思想、學說領域的碰撞最是波雲詭譎,變幻莫測,其兇險與殘忍程度並不下於一場超大規模的戰爭。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場不用刀劍卻隨時見血的廝殺。甚至於說,一些戰爭本就是思想領域爭鬥的延續。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誰也無法說服誰,原因之一,就是百家學說差異太大,甚至互相對立,無法並存。


    如何取舍,實在是個大難題。


    好在歐陽朔不乏支持者,除孔子表態外,墨子、韓非子、孫武以及許行等在大夏出仕的重量級學派領袖,一一表態支持。


    儒、墨、法、兵四家,本就是諸子百家的核心。


    有此四家支持,歐陽朔提出的設想就可以施行。眼見如此,道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等學派,隻能跟著同意。


    “不同意不行啊!”


    一旦讓儒墨法兵四家主導大夏的思想體係建設,未來其餘各家各派就隻能一直“在野”,再無實用之地,可謂悲涼。


    這種時候,就是強調“無為而治”的老子,也不能無動於衷。


    眼下之荒野,已不是蓋亞元年的荒野,整體形勢已經日趨平穩,諸領地將重心開始轉為內政。在種大環境下,道家的“無為而治”,大有可為。


    當然也有頑固分子,不願參與其中。


    對此,歐陽朔也不強求,他們如果連這點見識都沒有,寧可守著自己的一攤,固步自封,就算參與進來,也是弊大於利。


    大事已定,歐陽朔宣布散會。


    …………


    待諸位散去,歐陽朔特邀孔子、墨子、老子、韓非子、孫武等巨擘,單獨引到爭鳴樓的一處靜室,開始第二輪的細談。


    薑尚全程陪同。


    坐定之後,有侍女送上香茶跟糕點。


    因為是小範圍的討論,氣氛自然就輕鬆一點,歐陽朔盤膝而坐,開門見山地說道:“本王說過,論學問,諸位皆是我師。在製定思想體係一事上,本王不會過多介入,僅由薑閣老代為主持。”


    薑尚跟著起身行禮,算是接下任務。


    老子等人見了,心中越發篤定,心中的疑慮漸消。


    不參與其中,不代表歐陽朔沒有想法。恰恰相反,大夏的思想體係必須以歐陽朔的意誌為核心,體現他的智慧。


    抿了一口香茶,歐陽朔接著說道:“對於如何構建此思想體係,本王有三點要求,還請諸位謹記。”


    “但請王上明示!”孔子等人都是大智慧之人,豈會不懂。


    “其一。”


    歐陽朔伸出一根手指,“君權非天授,而是萬民所授,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為大夏思想之最高精義,還望諸位細細體悟。”


    遊戲世界,華夏區的大背景是封建帝製,歐陽朔卻無意真的當一位終身製封建帝王,他還期盼著有一天能安心“退休”,開啟人生的下半場呢。


    時至今日,歐陽朔修行的《黃庭內景經·練氣篇》已經修煉至第四層,眼看就要突破至第五層,一身真元雄渾無比,身體再次脫胎換骨。


    歐陽朔非常期待,在將《黃庭內景經·練氣篇》修煉圓滿之後,成功開辟紫府,會是一番怎樣的新天地。


    “皇權,我所欲也;大道,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皇權而取大道者也。”這便是歐陽朔的堅持。


    追求大道,躍升生命層次,才是歐陽朔的終究追求。


    爭霸之路隻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個節點,卻不是終點。他的終點,是那遙遙不可知,卻又充滿誘惑的大道。


    但爭霸又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沒有霸業,就談不上追求大道,此為先決條件。


    試想,如果歐陽朔不是一方諸侯,而僅僅是前世的冒險玩家,又如何能得到《黃帝內經》跟《黃庭內景經》這等頂級修煉法門。


    又怎會有豐富的修煉資源。


    而組合功法的第三篇至今沒有線索,又怎能脫離王朝的力量。


    退一步說,歐陽朔的爭霸之路也是一種紅塵曆練,也是在磨煉道心,讓他心智越發堅定,不為外物所惑,正是追求大道所必不可少的。


    所以說,“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追求。”


    霸業,也是一種道。


    正是如此,歐陽朔才會主動提出“君權非天授”的觀點,他根本不屑於借助虛無縹緲的天道,來論證大夏統治的合法性。


    “我就是天!”


    孔子等人卻頗為動容,顯得非常詫異。


    歐陽朔也不過多解釋,接著提出第二點要求,“大夏治國之總綱,當以法治國,以仁教民,以孝治天下。”


    顯然,歐陽朔將法放在首位,為總樞紐。


    韓非子聽了,眼睛迸發出璀璨的光芒,似乎看到法家大興之盛景。孔子則有些失落,顯然,儒家的那一套隻能用來教民,不能用來治國。


    至於墨子跟老子等人,那就更加失落了。


    歐陽朔的用意也很簡單,要治理諾大的疆域,必有要有一個標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行為準則。


    這個準則,就是法。


    歐陽朔已經計劃,在現有《大夏法典》的基礎上,繼續完善與擴充大夏法典體係,使之滲透進百姓生活的方方麵麵。


    唯有推行法,奉行法,王朝才能長存於世。


    當然,在法理之外,歐陽朔也沒忘記華夏文明的精粹,那就是“仁”,是“孝”,是華夏文明的傳統美德。


    如果說法是治國最後一道防火牆的話,那麽德就是潤物細無聲的感化與教化。隻有拎清楚兩者的關係,才能開啟一個大夏新紀元。


    接著,歐陽朔說出第三點要求,“糅合百家思想,要注意普世性,推行普世價值,使其易於傳播,放之四海而皆準。”


    歐陽朔的野心可不僅僅局限於大夏。


    華夏思想必須易於傳播,才能在海外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遠的不說,大夏現在就有很多海外領地,急需一套思想武器,武裝本土百姓。


    如此一來,對大夏統治也是有益無害。


    歐陽朔今天提出的三點要求,就是未來赫赫有名的“大夏治國三原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網遊之全球在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笙簫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笙簫劍客並收藏網遊之全球在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