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袁紹哥倆之前,還是看看士族是個什麽玩意兒。原諒我用了騰飛老師大作的名字,自然不是抄襲,隻是覺得這幾個字太傳神了,而且符合我對於“士族”的定義。
那麽好,看看這個玩意兒究竟是怎麽迴事。
眾所周知,秦滅六國,統一全國之後,設立的是“中央集權製”也就是“郡縣製”這和戰國時期有什麽不同嗎?有。
戰國時期的製度是“封建製”,它的意思就是“封土建國”亦即,劃定一些土地給你,你就是這個地方的王,而你的領屬地就是“國”。但是這些“王”還是“天子”的下屬,關係有些亂,我們還是捋捋。
天底下所有的地方就是“天下”,天下有一個主子就是“天子”。天子把天下的土地分成若幹份,交給自己的手下“諸侯”就是“國”。而諸侯們是沒有也不願意把過多的精力用來打理自己的“國家”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國家,分成若幹份交給自己的手下“大夫”管理,這叫做“家”。而為了削弱大夫的權利,保障自己的權利,所以隻給了大夫的管理權,而沒有給他實質上的權利比如兵權,因此大夫的領地才叫做“家”,有家長的意味。而諸侯是兵權的,因此他們之間是可以交戰、聯盟甚至通商。但隻要不觸碰“天子”的權利就行。
現在看來,戰國時期頗像電影裏的黑社會。天子是老大,諸侯是老二,你們之間愛怎麽打怎麽打,隻要不影響我當老大的位子就行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有一個“小弟”通過這種方式變得越來越強大,他就是秦,具體說,就是嬴政。
在秦國當上老大之後,為了杜絕後來人效仿自己,於是設立了“中央集權製”,直接就把那些“老二”變成了為自己打工掙錢的“小弟”。
而“中央集權製”的表麵意思就是,中央擁有所有權利,亦即,帝國隻承認一個天子,國家隻有一個國家,說話算數的隻有一個人——皇帝。所以,以前是秦王的嬴政,做上國家元首後,就不再稱王了,而是“皇帝”。而那些以前的什麽諸侯、大夫之類的角色,統統滾蛋,中央下派官員管理這些以前的“國”和“家”,這種關係,就是現在所說的直接跟中央掛鉤的關係,而這種製度,就是“郡縣製”。
這兩種製度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以前的諸侯或者大夫是可以世襲的;而現在除了皇帝是世襲的,其他的官員都不在世襲之列。所以又出現了官僚製和貴族製。
所謂的貴族製就是跟皇帝有血緣關係的本家,他們是可以世襲的;官僚製就是那些不能世襲的官員,而這些官員後來變成了與貴族針鋒相對的“庶族”也叫“寒族”。
讓寒族通過考試做官的方法就是“科舉製”,這裏就不細解了,您隻有知道,至少在當時,科舉製是最科學的一種選拔方法就行了。
而介乎於寒族和貴族之間的,我們就叫做“士族”。
這二者的區別就在於,貴族之所以能夠做官,靠的是血緣關係。寒族之所以能夠做官,靠的是拚命讀書。而士族能夠做官,靠的是家庭出身。
“士族製度”也叫“門閥製度”,這種說法來自於那些高官大門口的兩根柱子。左邊的柱子叫做“閥”用來注明自己的功績,右邊的叫做“閱”用來注明自己的經曆。而這兩根柱子都在門的兩邊,因此也叫“門閥”“門閱”。現在所說的“某某門”事件,以示其重要性,不得不說是從貴族的這些稱謂移植而來。
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在中國不管是什麽東西都要分個高低,因此門閥也有高低,高的就叫“望族”,門第也有高低,高的就叫“高門”。之所以出現望族和高門之分,是因為這些家族都是靠讀書做的官,甚至是世代為官。也因為他們的名聲很高,能夠輿論左右,類似於今日之媒體,所以才有了保護他們利益的製度,這種製度,在曆史中的稱謂就是“九品官人法”也叫“九品中正製”
這當然受到了士族的熱捧,因為這就意味著可以壟斷做官的權利,可以保障自己後人的權利,這也成為了魏晉南北朝在曆史中短暫存在的原因之一。但是為什麽這種製度沒有永世長存,或者說,沒有實施下去呢?因為,他們遇到了軍閥。
秀才遇到兵的直接後果,當然不是有理說不清,而是直接over掉。因為秀才有筆杆子,而兵卻有刀把子。
這裏的秀才就是士族,這裏的兵就是軍閥。
之所以大篇幅的介紹秦國以及西漢的製度,是因為士族就誕生於這種製度之中。
所以綜上所述,士族就是一群靠讀書混出來的能夠輿論左右也能夠世襲的官員,就是這麽一個玩意兒,到了魏晉南北朝還專門立了法案保護這些人的利益。但沒辦法,有人幹活且還算聽話就行了。
好了,關於士族是個什麽玩意兒的課就上到這裏。
這很重要,了解了士族的作用後,才能夠明白為什麽三國必須由司馬懿家族統一,也才能明白為什麽眾人要推舉袁紹做盟軍的大佬了。
而我們接下來的主角,袁紹哥倆也是士族,且還是門望高的士族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人。他的家族有“四世三公”之說,亦即四代人都做過“三公”(司馬、司空、司徒)的職位,本人也在三公之上(司隸校尉),有如此雄厚的家世,不牛的話於人於己都說不過去。
而袁紹的成名之處就在於,把社會上認為自己有才能的人全部召集到了自己的府上,當然有名無實混飯吃的也不少,隻是袁紹毫不在乎,他要的隻是一個愛才的名聲而已。許多人都說袁紹在裝樣子,其實你隻要知道袁紹跟他弟弟的關係後,你就明白,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袁術,字公路,袁紹的弟弟,不是一母同胞的。事實上,他倆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在史料可查的情況下,我們知道,對於這個婢女所生的哥哥,袁術是持有反感態度的。
而袁紹之所以裝出愛才的樣子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氣袁術的。是想告訴袁術,大家熟歸熟,但你老說我是下賤的婢女所生,我一樣告你誹謗啊。
但在這個混亂的夜晚,兄弟倆拋棄了以前的不愉快,一起發兵將那些玩權的太監們統統殺光。當然了,你要是認為這兄弟倆是想發揚“兄弟齊心,齊力斷金”的風格,恐怕就太天真了,袁術急匆匆的殺入皇宮,是為了找一樣東西。他認為,隻要有了這樣東西,不僅會光宗耀祖,也會把自己推向權利的巔峰——傳國玉璽。
這件東西在問世以來,一直充滿著各種傳說。其實,他的本身價值並不高,人們看重的是他的政治價值。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有了這件東西,你才是正統,你才夠資格做上那把龍椅。不管前麵的漢武,還是後來的唐宗宋祖,以及我們的草根皇帝朱元璋,都想得到這件玉璽,以示正統。其實,也就是自己騙騙自己,當然,他們的目的是想騙別人。
有了這種政治信仰做後盾,袁術要想盡快做到皇位,隻能靠傳國玉璽了。可惜,有人比他更知道玉璽的重要性,那自然就是皇帝。
此時的皇帝等人被張讓挾持著一路逃走,但所謂好朋友要一起分享好東西,所以張讓就把救命稻草之一的何皇後分給了段珪,這兄弟好像不明白張讓兄的意圖,不過不用等明白了,因為尚書盧植追過來了。
剛剛還認為有了救命稻草的段珪,被追上來的盧尚書一頓亂砍,就此名歸西天。盧植追趕皇帝不及,隻得仰天歎氣,其實不用,因為很快就有人攔截住張讓了。
雖然身為太監這類特殊人群,不過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張讓還算是個人,因此為了活命,張讓逃離洛陽後,決定直奔北邙,事實證明,這是他丟命的開始。
很快,河南方麵派出的人攔住了張讓的去路,後有追兵,前有堵截,張讓明白被逮住後,不是斬頭示眾,就是千刀萬剮,反正是個死,那就做一次男人吧。於是,張讓跳進了那條河。
自此,宦官集團全部肅清。
這邊算是保住了皇帝的性命,暫時平息了屠殺。而洛陽方麵卻還在進行著殺戮,具體說來,是何進的家丁跟何進的兄弟,何苗進行著廝殺。
說起來,這是何苗自找苦吃的結果。原本平安從宮中逃出生天的何苗,迴家後就組織家丁準備殺個迴馬槍,卻不料半路被何進的家丁攔住了。而何進的家丁認定何進是因為何苗被殺的,於是還不等何苗做出解釋,就把他殺了。
何氏已經沒人,就算何太後重新執政,也不再存在外戚專權的問題。宦官、外戚這兩個在東漢朝鬥了一輩子的集團,最終化為烏有。因為,曆史的車輪,豈止是兩個螳臂就能阻擋的?
既然沒了宦官和外戚,那麽曆史隻能從新找人彌補,於是中國第一個殺進曆史舞台的人,來到了京城,我們都知道,他就是董卓。
而曹操兄在經曆此番腥風血雨後,也終於明白,要抵達頂峰,靠仁義道德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因為每一個被曆史承認的人,都是被曆史賦予了一把利劍,用來斬殺阻擋自己腳步的人!
那麽好,看看這個玩意兒究竟是怎麽迴事。
眾所周知,秦滅六國,統一全國之後,設立的是“中央集權製”也就是“郡縣製”這和戰國時期有什麽不同嗎?有。
戰國時期的製度是“封建製”,它的意思就是“封土建國”亦即,劃定一些土地給你,你就是這個地方的王,而你的領屬地就是“國”。但是這些“王”還是“天子”的下屬,關係有些亂,我們還是捋捋。
天底下所有的地方就是“天下”,天下有一個主子就是“天子”。天子把天下的土地分成若幹份,交給自己的手下“諸侯”就是“國”。而諸侯們是沒有也不願意把過多的精力用來打理自己的“國家”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國家,分成若幹份交給自己的手下“大夫”管理,這叫做“家”。而為了削弱大夫的權利,保障自己的權利,所以隻給了大夫的管理權,而沒有給他實質上的權利比如兵權,因此大夫的領地才叫做“家”,有家長的意味。而諸侯是兵權的,因此他們之間是可以交戰、聯盟甚至通商。但隻要不觸碰“天子”的權利就行。
現在看來,戰國時期頗像電影裏的黑社會。天子是老大,諸侯是老二,你們之間愛怎麽打怎麽打,隻要不影響我當老大的位子就行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有一個“小弟”通過這種方式變得越來越強大,他就是秦,具體說,就是嬴政。
在秦國當上老大之後,為了杜絕後來人效仿自己,於是設立了“中央集權製”,直接就把那些“老二”變成了為自己打工掙錢的“小弟”。
而“中央集權製”的表麵意思就是,中央擁有所有權利,亦即,帝國隻承認一個天子,國家隻有一個國家,說話算數的隻有一個人——皇帝。所以,以前是秦王的嬴政,做上國家元首後,就不再稱王了,而是“皇帝”。而那些以前的什麽諸侯、大夫之類的角色,統統滾蛋,中央下派官員管理這些以前的“國”和“家”,這種關係,就是現在所說的直接跟中央掛鉤的關係,而這種製度,就是“郡縣製”。
這兩種製度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以前的諸侯或者大夫是可以世襲的;而現在除了皇帝是世襲的,其他的官員都不在世襲之列。所以又出現了官僚製和貴族製。
所謂的貴族製就是跟皇帝有血緣關係的本家,他們是可以世襲的;官僚製就是那些不能世襲的官員,而這些官員後來變成了與貴族針鋒相對的“庶族”也叫“寒族”。
讓寒族通過考試做官的方法就是“科舉製”,這裏就不細解了,您隻有知道,至少在當時,科舉製是最科學的一種選拔方法就行了。
而介乎於寒族和貴族之間的,我們就叫做“士族”。
這二者的區別就在於,貴族之所以能夠做官,靠的是血緣關係。寒族之所以能夠做官,靠的是拚命讀書。而士族能夠做官,靠的是家庭出身。
“士族製度”也叫“門閥製度”,這種說法來自於那些高官大門口的兩根柱子。左邊的柱子叫做“閥”用來注明自己的功績,右邊的叫做“閱”用來注明自己的經曆。而這兩根柱子都在門的兩邊,因此也叫“門閥”“門閱”。現在所說的“某某門”事件,以示其重要性,不得不說是從貴族的這些稱謂移植而來。
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在中國不管是什麽東西都要分個高低,因此門閥也有高低,高的就叫“望族”,門第也有高低,高的就叫“高門”。之所以出現望族和高門之分,是因為這些家族都是靠讀書做的官,甚至是世代為官。也因為他們的名聲很高,能夠輿論左右,類似於今日之媒體,所以才有了保護他們利益的製度,這種製度,在曆史中的稱謂就是“九品官人法”也叫“九品中正製”
這當然受到了士族的熱捧,因為這就意味著可以壟斷做官的權利,可以保障自己後人的權利,這也成為了魏晉南北朝在曆史中短暫存在的原因之一。但是為什麽這種製度沒有永世長存,或者說,沒有實施下去呢?因為,他們遇到了軍閥。
秀才遇到兵的直接後果,當然不是有理說不清,而是直接over掉。因為秀才有筆杆子,而兵卻有刀把子。
這裏的秀才就是士族,這裏的兵就是軍閥。
之所以大篇幅的介紹秦國以及西漢的製度,是因為士族就誕生於這種製度之中。
所以綜上所述,士族就是一群靠讀書混出來的能夠輿論左右也能夠世襲的官員,就是這麽一個玩意兒,到了魏晉南北朝還專門立了法案保護這些人的利益。但沒辦法,有人幹活且還算聽話就行了。
好了,關於士族是個什麽玩意兒的課就上到這裏。
這很重要,了解了士族的作用後,才能夠明白為什麽三國必須由司馬懿家族統一,也才能明白為什麽眾人要推舉袁紹做盟軍的大佬了。
而我們接下來的主角,袁紹哥倆也是士族,且還是門望高的士族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人。他的家族有“四世三公”之說,亦即四代人都做過“三公”(司馬、司空、司徒)的職位,本人也在三公之上(司隸校尉),有如此雄厚的家世,不牛的話於人於己都說不過去。
而袁紹的成名之處就在於,把社會上認為自己有才能的人全部召集到了自己的府上,當然有名無實混飯吃的也不少,隻是袁紹毫不在乎,他要的隻是一個愛才的名聲而已。許多人都說袁紹在裝樣子,其實你隻要知道袁紹跟他弟弟的關係後,你就明白,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袁術,字公路,袁紹的弟弟,不是一母同胞的。事實上,他倆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在史料可查的情況下,我們知道,對於這個婢女所生的哥哥,袁術是持有反感態度的。
而袁紹之所以裝出愛才的樣子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氣袁術的。是想告訴袁術,大家熟歸熟,但你老說我是下賤的婢女所生,我一樣告你誹謗啊。
但在這個混亂的夜晚,兄弟倆拋棄了以前的不愉快,一起發兵將那些玩權的太監們統統殺光。當然了,你要是認為這兄弟倆是想發揚“兄弟齊心,齊力斷金”的風格,恐怕就太天真了,袁術急匆匆的殺入皇宮,是為了找一樣東西。他認為,隻要有了這樣東西,不僅會光宗耀祖,也會把自己推向權利的巔峰——傳國玉璽。
這件東西在問世以來,一直充滿著各種傳說。其實,他的本身價值並不高,人們看重的是他的政治價值。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有了這件東西,你才是正統,你才夠資格做上那把龍椅。不管前麵的漢武,還是後來的唐宗宋祖,以及我們的草根皇帝朱元璋,都想得到這件玉璽,以示正統。其實,也就是自己騙騙自己,當然,他們的目的是想騙別人。
有了這種政治信仰做後盾,袁術要想盡快做到皇位,隻能靠傳國玉璽了。可惜,有人比他更知道玉璽的重要性,那自然就是皇帝。
此時的皇帝等人被張讓挾持著一路逃走,但所謂好朋友要一起分享好東西,所以張讓就把救命稻草之一的何皇後分給了段珪,這兄弟好像不明白張讓兄的意圖,不過不用等明白了,因為尚書盧植追過來了。
剛剛還認為有了救命稻草的段珪,被追上來的盧尚書一頓亂砍,就此名歸西天。盧植追趕皇帝不及,隻得仰天歎氣,其實不用,因為很快就有人攔截住張讓了。
雖然身為太監這類特殊人群,不過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張讓還算是個人,因此為了活命,張讓逃離洛陽後,決定直奔北邙,事實證明,這是他丟命的開始。
很快,河南方麵派出的人攔住了張讓的去路,後有追兵,前有堵截,張讓明白被逮住後,不是斬頭示眾,就是千刀萬剮,反正是個死,那就做一次男人吧。於是,張讓跳進了那條河。
自此,宦官集團全部肅清。
這邊算是保住了皇帝的性命,暫時平息了屠殺。而洛陽方麵卻還在進行著殺戮,具體說來,是何進的家丁跟何進的兄弟,何苗進行著廝殺。
說起來,這是何苗自找苦吃的結果。原本平安從宮中逃出生天的何苗,迴家後就組織家丁準備殺個迴馬槍,卻不料半路被何進的家丁攔住了。而何進的家丁認定何進是因為何苗被殺的,於是還不等何苗做出解釋,就把他殺了。
何氏已經沒人,就算何太後重新執政,也不再存在外戚專權的問題。宦官、外戚這兩個在東漢朝鬥了一輩子的集團,最終化為烏有。因為,曆史的車輪,豈止是兩個螳臂就能阻擋的?
既然沒了宦官和外戚,那麽曆史隻能從新找人彌補,於是中國第一個殺進曆史舞台的人,來到了京城,我們都知道,他就是董卓。
而曹操兄在經曆此番腥風血雨後,也終於明白,要抵達頂峰,靠仁義道德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因為每一個被曆史承認的人,都是被曆史賦予了一把利劍,用來斬殺阻擋自己腳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