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朱影的話聲剛剛落下,王澤偷眼見宰執們紛紛木納而立,各自按耐著心思靜待他表奏。他心念微動,提高嗓門道:“當務之急應當恢複祖宗設官法度,在此之下重新厘定官製差遣,簡化朝廷、地方各衙,行增減員額由宰執議論,立大典,祥定省部律法。”
“祖宗之法當於官衙製勒,消減官衙似乎不妥?”孫傅不太明白王澤前後矛盾的,提出異議。
“恢複祖宗之法並非是固步自封,當前朝廷需要的是製衡,以下官所解就是權利製約。”王澤臉『色』依然是笑眯眯地,說道:“世上萬物皆可變,唯有製衡之理斷不可變,觀大宋開過以來,強幹弱技、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為國策,此適於守成。而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應當上下齊心發奮圖強,行幹強枝茂,文武並舉,內固外取。”
秦檜暗自搖頭,革新製度——話是這麽說,但要實施起來,卻是千難萬難。厘定官製差遣、簡化朝廷、地方各衙,必然是消減官職,從而觸及不少人的既得利益。官職改革勢必麵對整個大宋官僚集團,他秦檜實在是看不出其中有何前景,曆代改製成少敗多,即便是成事,也不免落的慘淡結局,為他人做嫁衣。
孫傅不能同意王澤的政論,但見眾人都不言語,明白在沒有真正實行之前,這隻是個動議,詳細內容尚不清楚,犯不著在大殿上爭個死活,一切要看皇帝禦覽後交由都堂再做定論。
王澤見眾人不再說話,就是連李綱也是一臉木納,一言不發,禁不住暗自苦笑,官製變革關乎士人功名利祿,十年寒窗或是專心經營,方才得到一官半職,眼看著又要失去,這份怨氣足可以使人拚上『性』命,又有誰原意強出頭,平白得罪人,落下個罵名。他稍稍沉『吟』後道:“詳細條陳以備奏折內,請陛下禦覽,著諸位大人商議。”
“真是個百變狡狐。”王澤的這招,唐格是聽在耳中,罵在心裏。
皇帝禦覽後毫無懸念的就是下詔由宰執大臣會議,一旦形成都堂公議,王澤所提議改製的風險,就由以孫傅為首的宰執大臣共同承擔,或許王澤還能從中賺取意想不到的利益。
朱影見王澤不願當殿說出,亦是明白他的顧忌,自己當改變話題,衝淡大殿中的詭異氣氛,當下說道:“既然如此,待官家禦覽後,交由孫大人召諸位執政商議。”她環顧眾人,又緩緩地道:“上皇徽聖柔福帝姬不日將返行在,這是自二帝北狩以來。未嚐有過皇家公主南歸事,眾位卿家宜多多準備才是。”
柔福帝姬在另一個時空的曆史上似乎已經蓋棺定論,當然也不遑爭論,但王澤並沒有當做一迴事,柔福帝姬對於他而言,已經全然沒有印象,而今正是他複出的關鍵時期,這個不相幹的女人,管她是真是假,自然沒有放在心上。
朱影淡淡地笑道:“此皇室家事,知蘄州事甄采與韓世清直通銀台司上書內廷,言其剿匪首劉忠山寨,得一女子,聲稱其為柔福帝姬,請宮中定奪。”
雖然有笑容,但她的語氣中沒有半分喜悅,像是在說道外人一般。
殿中的宰執大臣們心中都不免出現一個相同的疑問,柔福帝姬倒底是如何逃脫了金人的嚴密監控,並穿越數路到達宋境,又是如何落在遠離邊境的荊湖北路的州郡?
身為宰相的孫傅語帶雙關地道:“關山千裏,公主獨自逃脫生天,在蘄州為守臣救出,也算是個異數,臣以為還是奉公主以還行在為妥。”
朱影笑著道:“此事到時再說吧!眾位卿家有個準備便是。”
廷議到此也該結束了,由秦檜上奏了幾條陳奏後,朝會散去。
自東華門外上馬後,王澤與秦檜並馬迴府,路上,秦檜心事重重一直心不在焉。
“會之兄何故悶悶不樂?”王澤洞悉秦檜的心思,半開玩笑地笑問秦檜。
秦檜目光怪異地看了看王澤,搖了搖頭,沒說什麽。
“而今,大宋立足東南,看似趨於安穩,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金人年年南下,雖不敢深入江淮,誰能保證他日不會縱兵深入,西李盤踞銀夏,無時不欲重奪橫山,並吞延鄜,吐蕃朝三暮四,如一狗爾,西南諸夷時順時叛,朝廷心有餘而力不足,南海小國,隻會貪圖大宋迴賜,劫掠海商財帛,朝不滿夕變臉。會之兄亦是天下俊傑能士,定然能體會弟用心何在!”
秦檜這才慢悠悠地道:“德涵『操』之過急,非穩妥之舉。”
王澤點頭道:“會之兄善言,弟豈能不知,然事有所為有不所為,國家曆經大『亂』,強敵環視,百業待興。我們要是不做,後人再做豈不是艱辛百倍,與其如此,不如我輩承擔,為後世打下一個不被異族欺淩的局麵,豈不是好?”
“德涵不見本朝範文肅公、舒王變法?”秦檜頗有意味地轉首看著王澤。
慶曆新政,仁宗皇帝任用範仲淹等大臣革新吏治,僅僅不足一年,便發現他們麵對的是整個大宋文官集團,新政不得不草草收場。王安石變法尚未涉及到官製,就不得不掛印而去,神宗皇帝不得不自己獨立推行吏治改革,收效甚微,大宋官場換湯不換『藥』,臃腫依舊。
王澤淡淡一笑,道:“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等謹謹守成、偏安一偶、於此東南形勝繁華之地,倒也不失為長樂富足。隻是,製度不變、人心貪冕、堂堂中華不出百餘年,又將陷入胡人『亂』我華夏的境地,會之兄何忍子孫淪為胡人奴役,華夏衣冠被胡服所代!”
“德涵有些言過其實了、言過其實了!”秦檜不以為然地笑道,但他內心深處還是不免微微寒栗。
“會之兄學貫古今,熟讀史冊,不是不知而是不願知道!”王澤斜眼頗有意味看著秦檜,玩味地道:“會之兄,小弟可不是危言聳聽,且諸位大人心中都跟明鏡似的。”
秦檜肅然一驚,不得不承認王澤之言有理,大宋曆經數年戰『亂』,國事疲憊、民生困苦,朝廷新立須得籠絡人心,官衙膨脹用度超支,朝廷已經不堪重負。對國事的改良已經迫在眉睫,同時也是改良的最佳時機,大『亂』後方有大治,經過幾年戰『亂』,不少頑固的北方望族敗落,朝廷中南方大臣占有很大比例,南人多重利,在大環境的熏陶下,不少南方籍的大臣對重利言商並不排斥,這也是王澤開商路、廣財源建議得到以南方籍為主的宰執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一旦牽連到官製,涉及大臣們最**的問題,秦檜還是感到王澤做的太急。
王澤迴府後得知李墨涵剛剛到京,立即在書房傳見李墨涵。
王澤神情莊肅地坐在書案後,精精神地聽著李墨涵訴說江浙路支賣局迴易案的內情,其中隱情雖是早有風聞,但其內不能與人道之齷齪,官員牽連之廣還是令他感到憤怒、又為之心驚不已。
“沒想到,真是沒想到啊!”
朱影的話聲剛剛落下,王澤偷眼見宰執們紛紛木納而立,各自按耐著心思靜待他表奏。他心念微動,提高嗓門道:“當務之急應當恢複祖宗設官法度,在此之下重新厘定官製差遣,簡化朝廷、地方各衙,行增減員額由宰執議論,立大典,祥定省部律法。”
“祖宗之法當於官衙製勒,消減官衙似乎不妥?”孫傅不太明白王澤前後矛盾的,提出異議。
“恢複祖宗之法並非是固步自封,當前朝廷需要的是製衡,以下官所解就是權利製約。”王澤臉『色』依然是笑眯眯地,說道:“世上萬物皆可變,唯有製衡之理斷不可變,觀大宋開過以來,強幹弱技、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為國策,此適於守成。而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應當上下齊心發奮圖強,行幹強枝茂,文武並舉,內固外取。”
秦檜暗自搖頭,革新製度——話是這麽說,但要實施起來,卻是千難萬難。厘定官製差遣、簡化朝廷、地方各衙,必然是消減官職,從而觸及不少人的既得利益。官職改革勢必麵對整個大宋官僚集團,他秦檜實在是看不出其中有何前景,曆代改製成少敗多,即便是成事,也不免落的慘淡結局,為他人做嫁衣。
孫傅不能同意王澤的政論,但見眾人都不言語,明白在沒有真正實行之前,這隻是個動議,詳細內容尚不清楚,犯不著在大殿上爭個死活,一切要看皇帝禦覽後交由都堂再做定論。
王澤見眾人不再說話,就是連李綱也是一臉木納,一言不發,禁不住暗自苦笑,官製變革關乎士人功名利祿,十年寒窗或是專心經營,方才得到一官半職,眼看著又要失去,這份怨氣足可以使人拚上『性』命,又有誰原意強出頭,平白得罪人,落下個罵名。他稍稍沉『吟』後道:“詳細條陳以備奏折內,請陛下禦覽,著諸位大人商議。”
“真是個百變狡狐。”王澤的這招,唐格是聽在耳中,罵在心裏。
皇帝禦覽後毫無懸念的就是下詔由宰執大臣會議,一旦形成都堂公議,王澤所提議改製的風險,就由以孫傅為首的宰執大臣共同承擔,或許王澤還能從中賺取意想不到的利益。
朱影見王澤不願當殿說出,亦是明白他的顧忌,自己當改變話題,衝淡大殿中的詭異氣氛,當下說道:“既然如此,待官家禦覽後,交由孫大人召諸位執政商議。”她環顧眾人,又緩緩地道:“上皇徽聖柔福帝姬不日將返行在,這是自二帝北狩以來。未嚐有過皇家公主南歸事,眾位卿家宜多多準備才是。”
柔福帝姬在另一個時空的曆史上似乎已經蓋棺定論,當然也不遑爭論,但王澤並沒有當做一迴事,柔福帝姬對於他而言,已經全然沒有印象,而今正是他複出的關鍵時期,這個不相幹的女人,管她是真是假,自然沒有放在心上。
朱影淡淡地笑道:“此皇室家事,知蘄州事甄采與韓世清直通銀台司上書內廷,言其剿匪首劉忠山寨,得一女子,聲稱其為柔福帝姬,請宮中定奪。”
雖然有笑容,但她的語氣中沒有半分喜悅,像是在說道外人一般。
殿中的宰執大臣們心中都不免出現一個相同的疑問,柔福帝姬倒底是如何逃脫了金人的嚴密監控,並穿越數路到達宋境,又是如何落在遠離邊境的荊湖北路的州郡?
身為宰相的孫傅語帶雙關地道:“關山千裏,公主獨自逃脫生天,在蘄州為守臣救出,也算是個異數,臣以為還是奉公主以還行在為妥。”
朱影笑著道:“此事到時再說吧!眾位卿家有個準備便是。”
廷議到此也該結束了,由秦檜上奏了幾條陳奏後,朝會散去。
自東華門外上馬後,王澤與秦檜並馬迴府,路上,秦檜心事重重一直心不在焉。
“會之兄何故悶悶不樂?”王澤洞悉秦檜的心思,半開玩笑地笑問秦檜。
秦檜目光怪異地看了看王澤,搖了搖頭,沒說什麽。
“而今,大宋立足東南,看似趨於安穩,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金人年年南下,雖不敢深入江淮,誰能保證他日不會縱兵深入,西李盤踞銀夏,無時不欲重奪橫山,並吞延鄜,吐蕃朝三暮四,如一狗爾,西南諸夷時順時叛,朝廷心有餘而力不足,南海小國,隻會貪圖大宋迴賜,劫掠海商財帛,朝不滿夕變臉。會之兄亦是天下俊傑能士,定然能體會弟用心何在!”
秦檜這才慢悠悠地道:“德涵『操』之過急,非穩妥之舉。”
王澤點頭道:“會之兄善言,弟豈能不知,然事有所為有不所為,國家曆經大『亂』,強敵環視,百業待興。我們要是不做,後人再做豈不是艱辛百倍,與其如此,不如我輩承擔,為後世打下一個不被異族欺淩的局麵,豈不是好?”
“德涵不見本朝範文肅公、舒王變法?”秦檜頗有意味地轉首看著王澤。
慶曆新政,仁宗皇帝任用範仲淹等大臣革新吏治,僅僅不足一年,便發現他們麵對的是整個大宋文官集團,新政不得不草草收場。王安石變法尚未涉及到官製,就不得不掛印而去,神宗皇帝不得不自己獨立推行吏治改革,收效甚微,大宋官場換湯不換『藥』,臃腫依舊。
王澤淡淡一笑,道:“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等謹謹守成、偏安一偶、於此東南形勝繁華之地,倒也不失為長樂富足。隻是,製度不變、人心貪冕、堂堂中華不出百餘年,又將陷入胡人『亂』我華夏的境地,會之兄何忍子孫淪為胡人奴役,華夏衣冠被胡服所代!”
“德涵有些言過其實了、言過其實了!”秦檜不以為然地笑道,但他內心深處還是不免微微寒栗。
“會之兄學貫古今,熟讀史冊,不是不知而是不願知道!”王澤斜眼頗有意味看著秦檜,玩味地道:“會之兄,小弟可不是危言聳聽,且諸位大人心中都跟明鏡似的。”
秦檜肅然一驚,不得不承認王澤之言有理,大宋曆經數年戰『亂』,國事疲憊、民生困苦,朝廷新立須得籠絡人心,官衙膨脹用度超支,朝廷已經不堪重負。對國事的改良已經迫在眉睫,同時也是改良的最佳時機,大『亂』後方有大治,經過幾年戰『亂』,不少頑固的北方望族敗落,朝廷中南方大臣占有很大比例,南人多重利,在大環境的熏陶下,不少南方籍的大臣對重利言商並不排斥,這也是王澤開商路、廣財源建議得到以南方籍為主的宰執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一旦牽連到官製,涉及大臣們最**的問題,秦檜還是感到王澤做的太急。
王澤迴府後得知李墨涵剛剛到京,立即在書房傳見李墨涵。
王澤神情莊肅地坐在書案後,精精神地聽著李墨涵訴說江浙路支賣局迴易案的內情,其中隱情雖是早有風聞,但其內不能與人道之齷齪,官員牽連之廣還是令他感到憤怒、又為之心驚不已。
“沒想到,真是沒想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