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否?】


    曹操拒絕了袁紹的遷都提議之後,袁紹麾下的謀士田豐為此感到憂心忡忡,並且認為這將會成為袁紹的心頭大患。


    建安三年(198)春天,田豐就直接對袁紹說到:“我們遷都的計策,既然不被采納,那最好早點兒謀取許縣,接來天子,然後假托天子的詔令,向全國發號施令,這才是最好的辦法。不這樣做,我們則最終將受製於他人,那時即使後悔也不起作用了。”


    那時曹操已經出兵第二次討伐張繡,許昌正是空虛之際。而田豐的話被曹操知道後,曹操立刻放棄了當前的戰果,不顧張繡和劉表大軍的圍追阻攔強行迴到了許昌,生怕出一點意外。但袁紹卻最終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


    袁紹在這關鍵時刻猶豫了,因為袁紹這時還沒準備好和曹操決戰。


    曹操在得到天子獲得大義之後,一度小人得意,開始不把袁紹放在眼裏,先是下詔書批評袁紹,又讓自己做大將軍,而讓袁紹做太尉,低自己一等,但在把袁紹真正惹怒之後,曹操又發現了自己還不能把袁紹得罪死,於是又趕緊和袁紹修複關係,讓出了大將軍的位置,並且還讓袁紹監管幽州、冀州、並州和青州四個州。


    曹操的這些措施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袁紹這次的確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他和曹操之間的關係表麵上也因此開始緩和。


    在這種情況下,袁紹並不想為了奪取獻帝而和曹操徹底的鬧翻,當時的確是出兵奪取天子的一個好機會,但就算在那種情況下也並不能保證袁紹就一定能成功,但隻要袁紹出兵了,和曹操之間的關係百分百就沒戲了。


    而且袁紹如果出兵了沒成功,更會在道義上陷入巨大的劣勢,被認為是亂臣賊子,還可能會失去朝廷的一切支持,袁紹大將軍、冀州牧的職位都可能會被朝廷剝奪,對於袁紹集團以後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尤其實在北方還沒一統的情況下。


    當時袁紹雖然已經壓製了公孫瓚和張燕,但他後方的威脅依然沒有解除,北方四州並沒有完全平定,尤其當時公孫瓚還拒絕了與袁紹緩和關係,袁紹的後方並不是穩固如山。袁紹還需要大將軍的稱號,也需要監管四州的名義,所以袁紹在這時避免和曹操的衝突不是沒有理由的。


    而田豐錯了嗎?也沒錯!


    來看看那個時候曹操麵臨什麽情況,袁術稱帝了,呂布還活著,而曹操自己則深陷和張繡、劉表的戰爭之中,雖然張燕和公孫瓚沒有被消滅,但至少已經得到了壓製,也就是說袁紹的情況要比曹操好很多,袁紹是不想和曹操為敵,但當時曹操則是不敢再和袁紹結仇。


    否則曹操又不傻,會白白的把大將軍讓給袁紹,還搭上北方四個州?


    在這種情況下,兩個選擇可能都是對的,也可能都是錯的,但曆史上隻會有一種結果。


    【內亂的起因】


    曆史上袁紹集團內部是遠不如曹操集團內部團結的,其原因歸根到底也是袁紹自己的鍋。


    袁紹曆史上有好幾個兒子,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三位,分別是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袁譚字顯思(也有說字顯恩或者顯忠),袁熙字顯奕(一說作顯雍),袁尚字顯甫。其中袁譚年長而且聰慧,袁尚年少但漂亮。


    當時袁紹的妻子是劉夫人,是袁尚的生母(袁譚、袁熙的母親可能是別人),非常喜歡袁尚,多次在袁紹的麵前稱讚他,而袁紹也驚異於袁尚的容貌,畢竟袁紹自己也是一個大帥哥,所以他也就有了讓袁尚繼承自己大業的心思。


    當時據《後漢書》記載袁紹準備把袁譚過繼給自己的兄弟,應該就是已經被董卓所殺的袁基。而後來從郭圖等人的話中可以得知是審配建議袁紹這麽幹的。


    但毫無疑問的袁紹把袁譚派去了青州,讓他遠離了冀州,無法再和袁尚相爭。而當時青州是個什麽情況呢?袁紹軍控製下的就隻有平原一地,還直麵公孫瓚大軍的兵鋒。


    沮授看到袁紹準備這麽幹,就勸說他到:“曆來人們說一萬個人追逐兔子,但隻要有一個人得到了兔子,其他想得到的人全部作罷,這是因為名分已經確定了的緣故。再說,年齡相仿就看誰有才德,德行相仿就看卜筮結果,這是古代的製度。希望您大則考慮前代人之所以成敗的告誡,小則考慮追逐兔子而名分確定的道理。”


    沮授既沒有站到袁譚一邊,也沒有站到袁尚一邊,但明確希望袁紹早點確定繼承人,以避免內耗。


    結果袁紹怎麽說,他迴答到:“我還想讓孩子們各自治理一個州,以便看出他們的才能,再選擇出繼承人呢。”


    沮授做了最後的努力,告誡袁紹到:“將軍如果不能改變這個決定,禍亂就要從這件事上發生了。”


    可惜袁紹完全聽不下去,還是把袁譚派了出去,最終袁譚擔任青州刺史,袁熙擔任幽州刺史,袁紹的侄子高幹擔任並州刺史,而袁尚則留在袁紹的身邊,每個人都自成一派,擁有各自的勢力,袁紹集團也因為繼承人的問題開始從內部分裂。


    沮授作為袁紹的主要謀士,為袁紹監管全軍的二號人物,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大局觀好,也善於變通,他在提出“冀州對”後並不是不知變通的死板執行,而是因時而變,結合實際采取行動。


    尤其在看待天子的問題上,沮授更是權威性的人物。在三國時代裏就是沮授第一個提出“挾天子而令諸侯”這種思想的,甚至這句話都是他說的。所以沮授在看到天子離開長安後,勢力薄弱,立刻認識到了這是一個提前奪取天子的大好時機。


    但他提出來了袁紹就是沒聽。


    而後來袁紹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沒有明確的表示,反而準備把長子派出去,沮授當時就明白了這種行動的隱憂,並且立刻向袁紹勸諫,但袁紹反而像小孩子慪氣似把其他兒子和後輩也派了出去,讓他們都管理一方。


    沮授能有什麽辦法?


    人們常說“自作孽不可活”,所以袁紹最後會輸給曹操,而他死後北方也隨即四分五裂,這些都不是沒有原因的。</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國魏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國魏家並收藏漢末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