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管家問道:“這個標準按照長海縣的來,還是按照大城市的來?”
雪兒笑笑:“當然是按照長海縣的來。”
鄒管家點點頭,呂姑姑問道:“三公子那邊是按照……”
早在孫氏的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在私下裏叫董成德為三公子,所以呂姑姑這時候也不必顧忌什麽,直接稱唿了。
當然她也有自己的顧忌,畢竟暫時還看不出郡主對孫氏母子的態度,所以才有此一問。
“一切都按照嫡子的標準準備,伺候的人,月利等等。
至於澤兒不必特殊,就按照嫡子的標準,而不是世子的標準,我不想青兒心裏不好受!”
雪兒這樣做也是處於後世的思想左右,兩個弟弟在她眼裏都是一樣的,沒有偏愛。
“至於我自己的就按照嫡女的標準來,不必特殊。”
二人點點頭。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雪兒有些口渴,巧兒十分有眼色,適時地給她遞來茶盞。
喝了半盞茶她放下茶杯,抬頭繼續言道:“人情往來這一塊也要擬定一個大致的細則,按照長海縣的慣例以及縣公府該有的規格來,以後都按照擬定的標準,到時候如有特殊的情況,再根據實際的情況增減即可。”
“郡主府這一塊是否要與縣公府分開?”鄒管家問道。
“這倒是不必,畢竟沒有分家,分開不好,我依舊是未嫁之身。
這座郡主府將來我出嫁之後是要給澤兒跟青兒的,包扣長海縣的郡主府將來也是要留給他們兩兄弟的。
如此永青院跟永澤院就更名吧,今後他們兩個也不會再居住那兩座院落了。”
雪兒想了想道:“永澤院改做永濟院,永青院改做永昌院,永德院改做永芳院。三公子入府後就居住永濟院吧!
找蔡師傅來,沿著縣公府的東牆向後延伸,磊一道牆,徹底將兩府分開,隻留一道門即可。”
原來院落的名稱與澤兒他們的名字重複還沒什麽,如今澤兒是縣公府的世子,再重名就不好了,更名是必須的。
鄒管家與呂姑姑相視一眼,鄒管家問道:“是否要跟縣公商量一下?”
“你直接跟父親打個招唿就行,他會同意的!”雪兒肯定道。
雪兒又跟二人商量了一些細節,才將二人打發去做事了。
巧兒笑道:“郡主這叫新官上任三把火,不過我喜歡。”
雪兒挑眉:“哦,說說看,你為何喜歡?”
“以前府裏的規矩鬆鬆散散的,什麽事都像是縣公夫人一言而定,而夫人的耳根又軟,如此時常改來改去的,沒個標準。
而且夫人那裏不許的事情,隻要私下裏跟縣公說一聲,縣公肯定會同意。
弄得府裏一點規矩也沒有。
如今大家都有了標準,隻要按照規矩做事就行,這樣才像真正的大戶人家。”巧兒吐吐舌頭道。
“好了,不要貧嘴了,我這邊的東西也要重新造冊,有些東西將來是要用作嫁妝的,有些是現用的,你跟拾玖兩個有時間做兩個冊子,重新歸置好。”雪兒吩咐道。
“這兩日拾玖精神頭不好,這些事你多擔待一些。在我身邊就你們兩個最親近,你的祖母事情多,你可別偷懶,指望她幫你。”雪兒打趣道。
巧兒也覺得郡主身邊伺候的人太少了,應該趁著未出嫁這幾年補齊伺候的人,但她也知道郡主不喜歡伺候的人太多,隻是想到再有三年郡主就要出嫁,將來進入幽王府,身邊沒有幾個可心的人也不好。
遂她建議:“郡主也該再培養幾個丫鬟了,如今就我跟拾玖兩個實在是太少了。”
雪兒想想巧兒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抿嘴笑道:“你不怕到時候我寵信別人,我的身邊沒了你的位置?”
“隻要是為郡主好,我都願意!”巧兒翻了一個白眼,她知道郡主這是打趣自己呢。
“反正將來郡主在哪,我就在哪,巧兒賴定郡主了!”
“行,我走到哪都帶著你,說起來巧兒今年也及笄了,有沒有看上誰?”雪兒戲謔的瞅著巧兒因她的話而迅速變紅的小臉。
她跺著腳嗔道:“郡主!”
“嗬嗬……我也不是真的打趣你,巧兒我早就打算出嫁的時候帶著你,但是我不會像大戶人家那樣,為了固寵就推自己的丫鬟做通房,也不會隨便就將你配給誰。”
巧兒的身份特殊,她對巧兒好,一方麵是這個丫頭品性的確不錯,最重要的是她是鄒管家跟呂姑姑的孫女。
想要他們兩個永遠站在他們姐弟這一邊,她就必須重用巧兒跟墨硯兩人。
尤其是雲氏去世,董長河避免不了的再娶,就更要將他們籠絡住。
見雪兒說的如此鄭重,巧兒也正色道:“我知道,巧兒雖然不聰明,但是我還是了解郡主的。
郡主,巧兒一家在最落魄無助的時候來到縣公府,我們都是知道感恩的。
巧兒知道郡主如此打算的用意,我不是不知好歹的。
如今我還小,不想嫁人,等有一天巧兒想嫁人了,再找郡主做主,您看這樣可好?”
不說這些,但就郡主當初救了自己的弟弟這份情誼,還有這些年郡主對她的厚待,她都記在心裏,這些是不必喧之於口的。
雪兒點點頭,欣慰道:“好,不過我也不想有太多的人伺候,這樣吧,你幫我留意著,再找兩個心靈手巧的、十來歲的小丫鬟先培養著,再多就不必了!
還有,有些話我不便跟呂姑姑直接說,金梅被調到聽雨閣伺候了,父親身邊就沒有丫鬟伺候了。
先前我給幽王殿下去了信,跟他要了兩個姿色差不多的小娘子,我已經跟殿下說了,明日我給他去信,讓他在近期內將人送過來。
到時候就安排在父親那裏伺候著,所以父親那裏暫時就不用安排人過去了!”
好說不好聽,哪有自己女兒給父親送女人的,這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不合時宜。
本來她隻是未雨綢繆,可見孫氏蹦躂的歡,她也不得不找兩個小娘子來牽製孫氏,避免董長河被孫氏左右。
雪兒笑笑:“當然是按照長海縣的來。”
鄒管家點點頭,呂姑姑問道:“三公子那邊是按照……”
早在孫氏的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在私下裏叫董成德為三公子,所以呂姑姑這時候也不必顧忌什麽,直接稱唿了。
當然她也有自己的顧忌,畢竟暫時還看不出郡主對孫氏母子的態度,所以才有此一問。
“一切都按照嫡子的標準準備,伺候的人,月利等等。
至於澤兒不必特殊,就按照嫡子的標準,而不是世子的標準,我不想青兒心裏不好受!”
雪兒這樣做也是處於後世的思想左右,兩個弟弟在她眼裏都是一樣的,沒有偏愛。
“至於我自己的就按照嫡女的標準來,不必特殊。”
二人點點頭。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雪兒有些口渴,巧兒十分有眼色,適時地給她遞來茶盞。
喝了半盞茶她放下茶杯,抬頭繼續言道:“人情往來這一塊也要擬定一個大致的細則,按照長海縣的慣例以及縣公府該有的規格來,以後都按照擬定的標準,到時候如有特殊的情況,再根據實際的情況增減即可。”
“郡主府這一塊是否要與縣公府分開?”鄒管家問道。
“這倒是不必,畢竟沒有分家,分開不好,我依舊是未嫁之身。
這座郡主府將來我出嫁之後是要給澤兒跟青兒的,包扣長海縣的郡主府將來也是要留給他們兩兄弟的。
如此永青院跟永澤院就更名吧,今後他們兩個也不會再居住那兩座院落了。”
雪兒想了想道:“永澤院改做永濟院,永青院改做永昌院,永德院改做永芳院。三公子入府後就居住永濟院吧!
找蔡師傅來,沿著縣公府的東牆向後延伸,磊一道牆,徹底將兩府分開,隻留一道門即可。”
原來院落的名稱與澤兒他們的名字重複還沒什麽,如今澤兒是縣公府的世子,再重名就不好了,更名是必須的。
鄒管家與呂姑姑相視一眼,鄒管家問道:“是否要跟縣公商量一下?”
“你直接跟父親打個招唿就行,他會同意的!”雪兒肯定道。
雪兒又跟二人商量了一些細節,才將二人打發去做事了。
巧兒笑道:“郡主這叫新官上任三把火,不過我喜歡。”
雪兒挑眉:“哦,說說看,你為何喜歡?”
“以前府裏的規矩鬆鬆散散的,什麽事都像是縣公夫人一言而定,而夫人的耳根又軟,如此時常改來改去的,沒個標準。
而且夫人那裏不許的事情,隻要私下裏跟縣公說一聲,縣公肯定會同意。
弄得府裏一點規矩也沒有。
如今大家都有了標準,隻要按照規矩做事就行,這樣才像真正的大戶人家。”巧兒吐吐舌頭道。
“好了,不要貧嘴了,我這邊的東西也要重新造冊,有些東西將來是要用作嫁妝的,有些是現用的,你跟拾玖兩個有時間做兩個冊子,重新歸置好。”雪兒吩咐道。
“這兩日拾玖精神頭不好,這些事你多擔待一些。在我身邊就你們兩個最親近,你的祖母事情多,你可別偷懶,指望她幫你。”雪兒打趣道。
巧兒也覺得郡主身邊伺候的人太少了,應該趁著未出嫁這幾年補齊伺候的人,但她也知道郡主不喜歡伺候的人太多,隻是想到再有三年郡主就要出嫁,將來進入幽王府,身邊沒有幾個可心的人也不好。
遂她建議:“郡主也該再培養幾個丫鬟了,如今就我跟拾玖兩個實在是太少了。”
雪兒想想巧兒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抿嘴笑道:“你不怕到時候我寵信別人,我的身邊沒了你的位置?”
“隻要是為郡主好,我都願意!”巧兒翻了一個白眼,她知道郡主這是打趣自己呢。
“反正將來郡主在哪,我就在哪,巧兒賴定郡主了!”
“行,我走到哪都帶著你,說起來巧兒今年也及笄了,有沒有看上誰?”雪兒戲謔的瞅著巧兒因她的話而迅速變紅的小臉。
她跺著腳嗔道:“郡主!”
“嗬嗬……我也不是真的打趣你,巧兒我早就打算出嫁的時候帶著你,但是我不會像大戶人家那樣,為了固寵就推自己的丫鬟做通房,也不會隨便就將你配給誰。”
巧兒的身份特殊,她對巧兒好,一方麵是這個丫頭品性的確不錯,最重要的是她是鄒管家跟呂姑姑的孫女。
想要他們兩個永遠站在他們姐弟這一邊,她就必須重用巧兒跟墨硯兩人。
尤其是雲氏去世,董長河避免不了的再娶,就更要將他們籠絡住。
見雪兒說的如此鄭重,巧兒也正色道:“我知道,巧兒雖然不聰明,但是我還是了解郡主的。
郡主,巧兒一家在最落魄無助的時候來到縣公府,我們都是知道感恩的。
巧兒知道郡主如此打算的用意,我不是不知好歹的。
如今我還小,不想嫁人,等有一天巧兒想嫁人了,再找郡主做主,您看這樣可好?”
不說這些,但就郡主當初救了自己的弟弟這份情誼,還有這些年郡主對她的厚待,她都記在心裏,這些是不必喧之於口的。
雪兒點點頭,欣慰道:“好,不過我也不想有太多的人伺候,這樣吧,你幫我留意著,再找兩個心靈手巧的、十來歲的小丫鬟先培養著,再多就不必了!
還有,有些話我不便跟呂姑姑直接說,金梅被調到聽雨閣伺候了,父親身邊就沒有丫鬟伺候了。
先前我給幽王殿下去了信,跟他要了兩個姿色差不多的小娘子,我已經跟殿下說了,明日我給他去信,讓他在近期內將人送過來。
到時候就安排在父親那裏伺候著,所以父親那裏暫時就不用安排人過去了!”
好說不好聽,哪有自己女兒給父親送女人的,這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不合時宜。
本來她隻是未雨綢繆,可見孫氏蹦躂的歡,她也不得不找兩個小娘子來牽製孫氏,避免董長河被孫氏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