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兒再次伸手一根手指道:“第三,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父親作為一家之主本該以身作則,董家有不準男子納妾的家規,但在父親這裏被打破,您也就別指望將來您的兒子能遵循這個家規。
但董家為何有這條家規,我猜也是因為董家的先祖明白妾氏與庶子是亂家的根源。
所以既然父親選擇了打破家規,那麽就要以身作則,梳理好妻子與妾氏的區別,處理好嫡子與庶子之間的關係。
如此才會給子孫豎立好榜樣的作用。
我想父親也不想將來您的子孫霍霍了您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不是嗎?”
董長河這次是真的心服口服了,隨即不由自主的點點頭表示讚同。
雪兒收起手指:“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成德既然歸入母親名下,成為名正言順的嫡子,那麽他就該以母親為尊,不該再叫孫氏娘親。
孫氏是個什麽心思父親應該比我清楚,我不希望將來父親的三個兒子,甚至更多的兒子為了家業互相算計,彼此攻訐。
與一個家族來說,內部的團結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父親要孫氏教導成德我是不讚成的,因為她必不可少的會給其灌輸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所以最好是父親自己親自教導他。
當然這隻是我的建議,至於父親如何想,又如何做就不是我能勉強的。
我也隻能跟您保證我會教導好澤兒跟青兒兩個弟弟!”
頓了頓她接著道:“父親不用擔心我會去破壞成德的成長,畢竟將來他有出息了,總比做個紈絝要強。”
董長河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很清楚自己的缺點,在小娘子麵前他總是狠不下心來。
“我補充一點,以前我們家隻是一個普通的耕讀之家,規矩都是約定俗成的,沒有條條框框的限製,在外人看來那根本不算什麽規矩。
可如今父親的身份不同了,你的子孫也將繼承你的爵位,因而家規該細細斟酌,慢慢重新製定才對。
無論是什麽都要順勢而為,都要和適宜,家規也是。
舉個例子,孫氏是個妾氏,她就不該染指禦賜之物。
家裏的每個主子都該有月利,而不是如現在這般,想怎麽花錢就怎麽花錢。
這些都該斟酌擬定,父親以為呢?”
從縣公府發家開始,因第一批買來的下人都是官奴,且有呂姑姑跟鄒管家這樣的管家之才,所以縣公府的下人一直都很有規矩。
但家裏的幾個主子卻是沒什麽規矩限製。
以前雲氏管家,也不過是趕鴨子上架,沒什麽明確的規矩可言。
那時候雪兒總是以一個外人的身份看待這件事跟這個家,如今八年的時間已經過去,她已經融入了這個家庭,也希望縣公府可以傳承下去。
所以今日她提出這些,不是臨時的想法,而是早就有了這樣的打算,現在也不過是借著孫氏這件事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雪兒相信憑借董長河的情商,他會明白自己的苦心。
果不其然董長河隻想了片刻就道:“雪兒說的沒錯,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處理,擬定好相應的家規,拿給為父看,若是合適就作為縣公府今後的家規延續下去!”
雪兒欣慰的笑了:“好,三日後我定會給父親一個滿意的答案!
我也希望孫氏在一個月後從側門入府,且為了父親的顏麵,就不必宴請賓客了,畢竟母親去世不過三個月而已!”
董長河咬了咬牙,狠心道:“好。”
他明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己再喜歡孫氏,也不能再像從前那樣縱容她了。他現在滿腦子都是如何跟孫氏交代,顧不上其它了。
他離開後雪兒讓巧兒找來鄒管家跟呂姑姑。
二人請安後雪兒賜座,待他們坐下後她道:“今日找兩位過來有幾件事要說。”
“郡主請講。”二人微微欠身異口同聲道。
“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兩座府邸,將所有的東西登記造冊,這其中包扣郡主府跟縣公府現有的所有東西,大到宅邸,小到哪怕一粒米都不要落下。
還有現有的奴仆人數以及他們的職責也要重新造冊,包扣董宅跟長海縣縣城內兩座禦賜府邸裏的仆從。
這件事必須在一個月之內做完。”
兩人都是人精,不用細想就知道郡主因何有如此要求,二人齊齊應諾。
“第二件事就是我需要重新製定家規,下人這一塊在原有的家規基礎上,你們看看是否要添加一些?
下人的月利銀子我們無法按照大城市的標準來,但是也要提高到長海縣的最高標準,再加兩成。”
不是雪兒的銀子多得沒地方花,最關鍵的是雲氏在世的時候製定的標準太低,已經跟不上形勢了。
這就造成很多長工動輒辭工,低下工人的流動性太大。
鄒管家跟呂姑姑不是不知這一弊端,但是雲氏是個死腦筋,他們幾次提這件事,雲氏都當做沒聽見。
後來董長河不得不暗地裏給鄒管家銀子,讓他悄悄的補給工人和仆從。這也就造成了雲氏被架空的結局。
此刻二人不得不佩服郡主的眼光,皆給予讚賞的眼神,欣喜的應諾。
畢竟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郡主恩威並施,輕而易舉的得了民心。
雪兒接著道:“家規這次也包扣幾位主子的月利多少、伺候的仆從人數、每季做幾套衣裳等等,這些我沒有經驗,需要你們幫我先擬定好,然後我再斟酌補充!
有一點不要忘記,就是縣公若是娶繼室及納妾,繼室與妾氏的月利等等也要一同擬定出來。”
雪兒說到這裏,呂姑姑跟鄒管家不由地挺直腰板,他們都明白了郡主的用意。
之前雪兒跟兩位公子是沒有月利這一說的,需要什麽都是雲氏說了算,沒有一個標準。
如今這樣規定是必須的,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縣公若要納妾,就得按照家規規定的來,如此有了規矩,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開支,也省去了很多麻煩。
父親作為一家之主本該以身作則,董家有不準男子納妾的家規,但在父親這裏被打破,您也就別指望將來您的兒子能遵循這個家規。
但董家為何有這條家規,我猜也是因為董家的先祖明白妾氏與庶子是亂家的根源。
所以既然父親選擇了打破家規,那麽就要以身作則,梳理好妻子與妾氏的區別,處理好嫡子與庶子之間的關係。
如此才會給子孫豎立好榜樣的作用。
我想父親也不想將來您的子孫霍霍了您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不是嗎?”
董長河這次是真的心服口服了,隨即不由自主的點點頭表示讚同。
雪兒收起手指:“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成德既然歸入母親名下,成為名正言順的嫡子,那麽他就該以母親為尊,不該再叫孫氏娘親。
孫氏是個什麽心思父親應該比我清楚,我不希望將來父親的三個兒子,甚至更多的兒子為了家業互相算計,彼此攻訐。
與一個家族來說,內部的團結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父親要孫氏教導成德我是不讚成的,因為她必不可少的會給其灌輸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所以最好是父親自己親自教導他。
當然這隻是我的建議,至於父親如何想,又如何做就不是我能勉強的。
我也隻能跟您保證我會教導好澤兒跟青兒兩個弟弟!”
頓了頓她接著道:“父親不用擔心我會去破壞成德的成長,畢竟將來他有出息了,總比做個紈絝要強。”
董長河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很清楚自己的缺點,在小娘子麵前他總是狠不下心來。
“我補充一點,以前我們家隻是一個普通的耕讀之家,規矩都是約定俗成的,沒有條條框框的限製,在外人看來那根本不算什麽規矩。
可如今父親的身份不同了,你的子孫也將繼承你的爵位,因而家規該細細斟酌,慢慢重新製定才對。
無論是什麽都要順勢而為,都要和適宜,家規也是。
舉個例子,孫氏是個妾氏,她就不該染指禦賜之物。
家裏的每個主子都該有月利,而不是如現在這般,想怎麽花錢就怎麽花錢。
這些都該斟酌擬定,父親以為呢?”
從縣公府發家開始,因第一批買來的下人都是官奴,且有呂姑姑跟鄒管家這樣的管家之才,所以縣公府的下人一直都很有規矩。
但家裏的幾個主子卻是沒什麽規矩限製。
以前雲氏管家,也不過是趕鴨子上架,沒什麽明確的規矩可言。
那時候雪兒總是以一個外人的身份看待這件事跟這個家,如今八年的時間已經過去,她已經融入了這個家庭,也希望縣公府可以傳承下去。
所以今日她提出這些,不是臨時的想法,而是早就有了這樣的打算,現在也不過是借著孫氏這件事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雪兒相信憑借董長河的情商,他會明白自己的苦心。
果不其然董長河隻想了片刻就道:“雪兒說的沒錯,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處理,擬定好相應的家規,拿給為父看,若是合適就作為縣公府今後的家規延續下去!”
雪兒欣慰的笑了:“好,三日後我定會給父親一個滿意的答案!
我也希望孫氏在一個月後從側門入府,且為了父親的顏麵,就不必宴請賓客了,畢竟母親去世不過三個月而已!”
董長河咬了咬牙,狠心道:“好。”
他明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己再喜歡孫氏,也不能再像從前那樣縱容她了。他現在滿腦子都是如何跟孫氏交代,顧不上其它了。
他離開後雪兒讓巧兒找來鄒管家跟呂姑姑。
二人請安後雪兒賜座,待他們坐下後她道:“今日找兩位過來有幾件事要說。”
“郡主請講。”二人微微欠身異口同聲道。
“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兩座府邸,將所有的東西登記造冊,這其中包扣郡主府跟縣公府現有的所有東西,大到宅邸,小到哪怕一粒米都不要落下。
還有現有的奴仆人數以及他們的職責也要重新造冊,包扣董宅跟長海縣縣城內兩座禦賜府邸裏的仆從。
這件事必須在一個月之內做完。”
兩人都是人精,不用細想就知道郡主因何有如此要求,二人齊齊應諾。
“第二件事就是我需要重新製定家規,下人這一塊在原有的家規基礎上,你們看看是否要添加一些?
下人的月利銀子我們無法按照大城市的標準來,但是也要提高到長海縣的最高標準,再加兩成。”
不是雪兒的銀子多得沒地方花,最關鍵的是雲氏在世的時候製定的標準太低,已經跟不上形勢了。
這就造成很多長工動輒辭工,低下工人的流動性太大。
鄒管家跟呂姑姑不是不知這一弊端,但是雲氏是個死腦筋,他們幾次提這件事,雲氏都當做沒聽見。
後來董長河不得不暗地裏給鄒管家銀子,讓他悄悄的補給工人和仆從。這也就造成了雲氏被架空的結局。
此刻二人不得不佩服郡主的眼光,皆給予讚賞的眼神,欣喜的應諾。
畢竟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郡主恩威並施,輕而易舉的得了民心。
雪兒接著道:“家規這次也包扣幾位主子的月利多少、伺候的仆從人數、每季做幾套衣裳等等,這些我沒有經驗,需要你們幫我先擬定好,然後我再斟酌補充!
有一點不要忘記,就是縣公若是娶繼室及納妾,繼室與妾氏的月利等等也要一同擬定出來。”
雪兒說到這裏,呂姑姑跟鄒管家不由地挺直腰板,他們都明白了郡主的用意。
之前雪兒跟兩位公子是沒有月利這一說的,需要什麽都是雲氏說了算,沒有一個標準。
如今這樣規定是必須的,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縣公若要納妾,就得按照家規規定的來,如此有了規矩,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開支,也省去了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