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妹進莊子有地方吃住了,在讀書的兄弟叔侄四個也安排到莊子上的話,對徐家壓力就減輕不少。
柳如霜的提議可行性很高,不過柳家的房子顯然還是有些少。
畢竟兩個舅舅和兩個表哥倆就要占到四間屋。
除非柳大年和柳穀雨都願意,畢竟東西兩廂各有三間屋了。
這次柳大年另娶並未在原來的東廂,那是趙氏住過的地方,怕袁香琴不高興。
他將上房都收拾了一下。
把原來爺爺奶奶的正屋重新刷了牆和門窗、重新糊了窗,還鋪了麻石地磚。
再將袁家的陪嫁家具擺進去,就是煥然一新了,也意味著他開始的新生活。
原來爹娘的屋子在正屋旁邊,也一樣重新刷白鋪了地磚,留給大寶小寶以後住。
再旁邊的偏屋則是原來柳如霜和小弟小妹住的屋子,如今是外婆在那邊住著。
東廂三間屋實則早已騰出來了,隻放著一些舊家當罷了。
才有柳如霜剛才的提議,讓婆媳都明白了。
上房是肯定不能再騰的,卻有留給大寶小寶的那間空屋可用。
大寶小寶和最小的徐書寧都可以跟著老太太住,他們也需要人照看而無法單獨住。
再加上三間廂房,剛剛好能擠下他們徐家其他人。
但這樣就占用柳大年屋子太多,若以後袁家來個親戚也不好安排了。
這才有需要柳穀雨同意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讓西廂也騰一間屋出來。
“好,我們迴去都商量商量再說。”徐老太太、安心地道,說是商量,但她也清楚問題不大。
就算用的外孫家的地方,隻要給租錢就是一樣,但與去別處租地方住,又有很大的不一樣。
畢竟他們兩家還是嫡親的親戚,平時也能互相照應。
給租錢,也是長期打攪而減少是非的一種方式,他們長期住著心裏也能坦然一些。
這時候柳家那邊酒席應該還隻散了一半,喝酒的人應該還沒下席。
所以婆媳要迴去商量的事,也得晚一點了。
柳如霜這邊指揮徐家姐妹們把做好的點心放進蒸籠裏,端到外頭灶上,鍋裏添了水,灶下添了火。
柳如霜洗幹淨手,請了外婆和二舅娘到隔壁的小廳上坐。
她並不習慣將客人引進自己住的屋裏去,往炕上坐著聊天。
便要吃住在炕上,那也得是她自己身邊的人才行。
不過難得進了莊子,婆媳還是四處轉了轉,將這座西院都看了看,也看了她住的屋子。
見裏邊格局也是不敢就這麽走進去的,隻是咋舌不已,覺得是大戶人家的派頭。
若以前隻是覺得柳如霜這個管家是幫扶親戚的契機,現在才有了深刻的體會。
這是真的管家,有地位、很厲害的人物。
而這樣的人物,卻是當初被趕出家門、走投無路才來到莊上的。
閑聊之時說起這些,婆媳兩個自是感慨萬千。
也有些埋怨柳如霜當初沒有去徐家告狀,他們長輩自然會來為她和兩個小的作主。
對此,柳如霜隻是笑笑,並未多作辯解。
畢竟當時原主留下的記憶裏,當年那一幕很清晰,不然七月半那天,她也不會那麽對待兩個舅舅了。
隻不過後來她站在客觀局外人的立場,重新思量這個問題,在都是農家人都有養老養小擔子扛在肩上。
借急不借窮,本來就是一件很無奈的事兒。
借是情份,不借是本份,沒人欠著你的。
當然徐家表現得也是過份了些,原主委屈寒心也在道理上。
說多了都是辛酸淚吧,誰家沒有本難念的經呢。
而今柳如霜混得好,雖然忙了些,但一切都是為了鋪開事業而努力,都規劃實施起來後,自然不用那麽忙了。
現在她給徐家機會,其實也有扶持徐家、培養新的管事之意。
就算舅舅們升值空間有限。
兩個表哥卻有機會。
他們還年輕,去外頭見見世麵了,隻要不傻不太無知、也不亂來,將來還不是妥妥的管事人手?
隻不過心裏這個念頭,她是絕對不會現在就明著說出來的,也不會給徐家人任何暗示。
這樣才能看他們為人處世的問題,是否符合她的基本要求。
她在村裏挑了十幾個少年來培養,固然有一把力氣和積極勁兒,也能團結互助和忠於她。
但畢竟年紀都還太小,不能單飛也不能跑遠,隻能繼續培養著,並多往帳房和管事的方向訓練。
再過個三五年就能見著成效了。
……
紅豆糕溢出香味時,在院子裏玩耍的幾個孩子跑了過來。
他們嘴饞地蹦跳著,惦著吃又不好意思開口,自己在那兒嘻嘻哈哈互相嘲笑著。
柳如霜哄著他們再去玩一會兒,可以吃的時候肯定會喊他們,這才把他們趕開。
看著跟在小叔小姑後頭跑的大寶小寶,柳如霜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
明年讓大哥把大寶送去啟蒙,她也把小弟小妹送去啟蒙。
一邊可以讓叔侄在一起讀書、一個也是讓他們感受一下塾學的氣氛。
小弟小妹如今能識不少字了,也能背不少詩,但正規書卻會的並不多,因為她沒空係統地教。
她每天都是教上幾個字,告訴意思及用途,就讓小弟小妹自己練習。
隨著識字積累起來,也熟悉了他們那一套讀書流程後,領悟能力也比以前好多了。
如今也多了時間玩耍。
去塾裏是學習係統教學的四書五經,先讀個十年再說。
隨著識字越多,能自己閱讀和理解的書也會越多。
到時自己增加閱讀量,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讀書人。
考不考科舉沒關係,那不過是人生出路的一個選擇罷了。
不考科舉也不代表讀過的書籍比考科舉的少。
她自己就是醫學博士學位呢,還有其他一些學術學位。
可那又怎麽樣?來到這裏有用武之地的地方太少了。
隻能以後自創契機,以及慢慢等待機會了。
莊主的兄長還想讓她打理林家的醫藥生意?
她到是想啊,林家是大戶人家,這生意肯定不會太小,她若接手起點也能高一些。
但林家水深,她怕為人作嫁衣裳啊。
再說連莊主都拒絕了,可見莊主也清楚這活兒會是吃力不討好的了。
不過她總算展露了一把醫術實力,且得到了莊主兄弟的認可。
興許在製冰與葡萄酒這兩筆大買賣穩定之後,她下一步就要進擊醫館藥鋪的藍圖了。
……
紅豆糕終於出蒸,徐螢兒姐妹開心地搬到作坊裏去,又喊小的們去洗手,準備吃熱乎乎的點心。
徐田氏也喜滋滋地過去幫忙。
徐家可沒有做過叫糕點的東西,隻知道鋪中賣得很貴。
連村裏雜貨鋪都不進這樣的東西賣,因為村裏人家買不起。
徐老太太也接過孫女送來的一塊,拿在手中看了又看,她可是親眼看到大外孫女和大孫女一起雕的花呢。
早就知道大外孫女能幹,卻不想這麽能幹。
大外孫女會的東西再一次增添了她的認知,都不知道是誰教出來的,她閨女生前可不會做這些。
柳如霜沒顧上吃,卻是燒了烤爐將蒸好的桂花栗子酥拿去烘烤。
柳如霜的提議可行性很高,不過柳家的房子顯然還是有些少。
畢竟兩個舅舅和兩個表哥倆就要占到四間屋。
除非柳大年和柳穀雨都願意,畢竟東西兩廂各有三間屋了。
這次柳大年另娶並未在原來的東廂,那是趙氏住過的地方,怕袁香琴不高興。
他將上房都收拾了一下。
把原來爺爺奶奶的正屋重新刷了牆和門窗、重新糊了窗,還鋪了麻石地磚。
再將袁家的陪嫁家具擺進去,就是煥然一新了,也意味著他開始的新生活。
原來爹娘的屋子在正屋旁邊,也一樣重新刷白鋪了地磚,留給大寶小寶以後住。
再旁邊的偏屋則是原來柳如霜和小弟小妹住的屋子,如今是外婆在那邊住著。
東廂三間屋實則早已騰出來了,隻放著一些舊家當罷了。
才有柳如霜剛才的提議,讓婆媳都明白了。
上房是肯定不能再騰的,卻有留給大寶小寶的那間空屋可用。
大寶小寶和最小的徐書寧都可以跟著老太太住,他們也需要人照看而無法單獨住。
再加上三間廂房,剛剛好能擠下他們徐家其他人。
但這樣就占用柳大年屋子太多,若以後袁家來個親戚也不好安排了。
這才有需要柳穀雨同意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讓西廂也騰一間屋出來。
“好,我們迴去都商量商量再說。”徐老太太、安心地道,說是商量,但她也清楚問題不大。
就算用的外孫家的地方,隻要給租錢就是一樣,但與去別處租地方住,又有很大的不一樣。
畢竟他們兩家還是嫡親的親戚,平時也能互相照應。
給租錢,也是長期打攪而減少是非的一種方式,他們長期住著心裏也能坦然一些。
這時候柳家那邊酒席應該還隻散了一半,喝酒的人應該還沒下席。
所以婆媳要迴去商量的事,也得晚一點了。
柳如霜這邊指揮徐家姐妹們把做好的點心放進蒸籠裏,端到外頭灶上,鍋裏添了水,灶下添了火。
柳如霜洗幹淨手,請了外婆和二舅娘到隔壁的小廳上坐。
她並不習慣將客人引進自己住的屋裏去,往炕上坐著聊天。
便要吃住在炕上,那也得是她自己身邊的人才行。
不過難得進了莊子,婆媳還是四處轉了轉,將這座西院都看了看,也看了她住的屋子。
見裏邊格局也是不敢就這麽走進去的,隻是咋舌不已,覺得是大戶人家的派頭。
若以前隻是覺得柳如霜這個管家是幫扶親戚的契機,現在才有了深刻的體會。
這是真的管家,有地位、很厲害的人物。
而這樣的人物,卻是當初被趕出家門、走投無路才來到莊上的。
閑聊之時說起這些,婆媳兩個自是感慨萬千。
也有些埋怨柳如霜當初沒有去徐家告狀,他們長輩自然會來為她和兩個小的作主。
對此,柳如霜隻是笑笑,並未多作辯解。
畢竟當時原主留下的記憶裏,當年那一幕很清晰,不然七月半那天,她也不會那麽對待兩個舅舅了。
隻不過後來她站在客觀局外人的立場,重新思量這個問題,在都是農家人都有養老養小擔子扛在肩上。
借急不借窮,本來就是一件很無奈的事兒。
借是情份,不借是本份,沒人欠著你的。
當然徐家表現得也是過份了些,原主委屈寒心也在道理上。
說多了都是辛酸淚吧,誰家沒有本難念的經呢。
而今柳如霜混得好,雖然忙了些,但一切都是為了鋪開事業而努力,都規劃實施起來後,自然不用那麽忙了。
現在她給徐家機會,其實也有扶持徐家、培養新的管事之意。
就算舅舅們升值空間有限。
兩個表哥卻有機會。
他們還年輕,去外頭見見世麵了,隻要不傻不太無知、也不亂來,將來還不是妥妥的管事人手?
隻不過心裏這個念頭,她是絕對不會現在就明著說出來的,也不會給徐家人任何暗示。
這樣才能看他們為人處世的問題,是否符合她的基本要求。
她在村裏挑了十幾個少年來培養,固然有一把力氣和積極勁兒,也能團結互助和忠於她。
但畢竟年紀都還太小,不能單飛也不能跑遠,隻能繼續培養著,並多往帳房和管事的方向訓練。
再過個三五年就能見著成效了。
……
紅豆糕溢出香味時,在院子裏玩耍的幾個孩子跑了過來。
他們嘴饞地蹦跳著,惦著吃又不好意思開口,自己在那兒嘻嘻哈哈互相嘲笑著。
柳如霜哄著他們再去玩一會兒,可以吃的時候肯定會喊他們,這才把他們趕開。
看著跟在小叔小姑後頭跑的大寶小寶,柳如霜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
明年讓大哥把大寶送去啟蒙,她也把小弟小妹送去啟蒙。
一邊可以讓叔侄在一起讀書、一個也是讓他們感受一下塾學的氣氛。
小弟小妹如今能識不少字了,也能背不少詩,但正規書卻會的並不多,因為她沒空係統地教。
她每天都是教上幾個字,告訴意思及用途,就讓小弟小妹自己練習。
隨著識字積累起來,也熟悉了他們那一套讀書流程後,領悟能力也比以前好多了。
如今也多了時間玩耍。
去塾裏是學習係統教學的四書五經,先讀個十年再說。
隨著識字越多,能自己閱讀和理解的書也會越多。
到時自己增加閱讀量,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讀書人。
考不考科舉沒關係,那不過是人生出路的一個選擇罷了。
不考科舉也不代表讀過的書籍比考科舉的少。
她自己就是醫學博士學位呢,還有其他一些學術學位。
可那又怎麽樣?來到這裏有用武之地的地方太少了。
隻能以後自創契機,以及慢慢等待機會了。
莊主的兄長還想讓她打理林家的醫藥生意?
她到是想啊,林家是大戶人家,這生意肯定不會太小,她若接手起點也能高一些。
但林家水深,她怕為人作嫁衣裳啊。
再說連莊主都拒絕了,可見莊主也清楚這活兒會是吃力不討好的了。
不過她總算展露了一把醫術實力,且得到了莊主兄弟的認可。
興許在製冰與葡萄酒這兩筆大買賣穩定之後,她下一步就要進擊醫館藥鋪的藍圖了。
……
紅豆糕終於出蒸,徐螢兒姐妹開心地搬到作坊裏去,又喊小的們去洗手,準備吃熱乎乎的點心。
徐田氏也喜滋滋地過去幫忙。
徐家可沒有做過叫糕點的東西,隻知道鋪中賣得很貴。
連村裏雜貨鋪都不進這樣的東西賣,因為村裏人家買不起。
徐老太太也接過孫女送來的一塊,拿在手中看了又看,她可是親眼看到大外孫女和大孫女一起雕的花呢。
早就知道大外孫女能幹,卻不想這麽能幹。
大外孫女會的東西再一次增添了她的認知,都不知道是誰教出來的,她閨女生前可不會做這些。
柳如霜沒顧上吃,卻是燒了烤爐將蒸好的桂花栗子酥拿去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