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柳如霜與柳祥生家的關係,也怕以後被王家牽扯,也不能讓她來簽。
柳如霜立刻想明白其中原由,便遞給了張朝。
張朝不客氣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顯然夏天時他們在外買鋪也沒少簽。
柳如霜拿出六千五百兩銀票出來,完成了交易,六順隨同那掌櫃去收拾包袱送他離開。
說是送其實是監督,因為現在起這家鋪麵就不是原來主家的了,那掌櫃也不能再動鋪中公物。
而鋪中四個夥計本是鎮上人家來做工,不是賣身契而簽的是用工活契。
那掌櫃不願意帶他們走,他們也不能離開觀音鎮。
因此,根據他們自己的意願選擇繼續留在鋪中,也紛紛簽下了新的用工契書,待遇與前一樣,但做工情況不同了。
畢竟布莊變糧行,一切規矩都是要變的。
不過今天已是九月十六,柳如霜與那掌櫃談價時說約定好,由他那邊給出半個月工錢當場結算,她這邊接手後麵半月工錢。
如此來算她還多擔下了一天工錢呢,那掌櫃也知道這事兒沒得掰扯,就拿出了四兩銀子結算。
但柳如霜不太相信這四個夥計。
怕他們的心仍向著原主家,又或者趁新東家新來認生,會暗中做點什麽勾當。
最重要的是庫房裏那麽多布料不能遺失。
六順去隔壁雜貨鋪買新鎖,迴來把所有的鎖全部換掉了,庫房更是加了兩把鎖。
讓人覺得他們最在意的就是那幾百兩銀子盤下的布料。
柳如霜拿出五兩銀票給李姓中人。
“大叔你幫我們找到鋪麵辛苦了,這點茶錢莫嫌棄。”
“另外,還要借用你的人脈幫我們找人過來,越快越好。”
“眼下糧都快收完了,我家也趕著開張,若有熟手最好,沒有也得是能吃苦勤快本份之人。”
她直言是開糧行,有目的去招請人手自然快捷一些,條件都開出來了。
李姓中人拿中人費都是找原東家,但也有大方的客人會給些茶水錢。
隻不過像柳如霜這般出手就是五兩的闊綽情況,卻是少見。
不過這是一樁六千多兩的買賣,五兩銀子自也使得。
李姓中人還是很高興,客氣一番就收下了,也爽快地應下了柳如霜的請求。
“放心,大叔這就去找官牙管事,若手裏有合適的先給送些個過來。”
“你們自己都住在客棧,想來今晚也搬不過來,這鋪中也得要人手張羅照料的。”
李姓中人剛才看他們忙前忙後,也看出來對那四個夥計的戒備,略一思索也能理解。
便是主家也畢竟是外來的。
這王家掌櫃剛走,萬一殺個迴馬槍暗盜了布料走,就是把倉庫搬空了也難找到證據的。
“你也放心,我從官牙找的人都是可靠本份、家底幹淨的。”他又保證了一句,這才匆匆走了。
剩下柳如霜與林天良坐在鋪中後廳端著茶杯,麵麵相覷。
半響,林天良才嘀咕了一句。
“你這丫頭,買鋪比我還爽快,一個時辰不到就買了間鋪子,也太……痛快了。”
“姐姐好不容易有花錢的地方了,忍它很久了。”
柳如霜卻是得瑟一笑,拍了拍身上一直背著的布袋。
林天良到是沒想到這一出。
他隻是將柳如霜早就收拾好放在作坊的糕點和放在床頭的包袱拿了出來。
卻不曾想,她出門竟是將那十四萬兩銀子全給帶上了,還有她攢下的工錢。
也就是將她的全副家當都隨身帶著呢,想想也是,她出門在外哪能將這麽多錢放在莊上呢?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事兒,她謹慎些也沒有錯。
這事兒還是來時路上她突然說要買田莊時,他才知道的。
隻不過……
買糧行是意外結果,因為今天來的中人沒有田莊資源,卻有大鋪資源,趕早不如趕巧吧。
但她先前在屋裏說過,若買下也是歸他,她還是照例在田莊分割一百畝就夠了。
隻是她這囂張的態度卻是讓他哭笑不得,若不是距離不夠,他又想伸手去捏她臉頰了。
“照你這利索的速度,若非還沒有糧食,怕是明天就能重新開張了。”
最後,他無奈一笑,將茶杯放到桌上,起身將她拉起來,到櫃台裏去清點。
布料庫存是全留下了,但帳房和帳冊可都是搬走了,別說一個子兒,連張廢紙都沒留下。
“這掌櫃也是個老手,這麽短時間就能做到條理清楚,半點不錯。”柳如霜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她一路在催其實也是希望人家忙裏出錯,讓自己多得些利益的,顯然沒有成功。
“人家可是幾十年老江湖了,你再聰明資曆擺在這兒呢。”
林天良隻需一眼就知道她的小九九,不由笑道。
張朝和六順在清理其他地方,柳如霜就同林天良把鋪麵收拾出來。
櫃台和貨架都沒有大動,從外頭瞧著,沒人會發覺這家鋪子已經換主家了。
隻不過本來就沒生意又是晚上,外頭街上便有人行走,也沒人進鋪。
直到李姓中人帶著另一個蔣姓牙頭過來,拿出一本厚厚的人牙冊子。
按柳如霜的要求挑了十二個本地夥計,有一半或在糧行幹過、或在酒樓幹過、或在車馬行幹過。
剩下的都是村子裏掛了號的,這時候還在家裏或是田莊收糧呢,隻要有機會通知過去,就會過來。
另有一個管事也曾做過酒樓帳房。
因不滿總被當作掌櫃使還隻給帳房工錢,月初領了上月工錢就辭了工,還沒有找到新的活兒。
原帳房工錢是二兩,也就是一個大鋪夥計的工錢。
柳如霜讓其作掌櫃提了一兩,在三兩的基礎上,再給提了原來工錢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三兩五錢。
說一個月後若觀察其工作能力可行,再提原工錢四分之一,也就是又加了五錢,總數四兩。
兩個月後若正式錄用,工錢會直接提到八兩。
若糧行經營得當不出錯、不虧損,則有工錢的一成到兩成獎勵。反之,則可能受罰甚至被扣工錢再辭掉。
在任何一座鎮上,五兩到八兩的掌櫃或管事比比皆是。
三兩到五兩的帳房也有不少。
隻給二兩還當掌櫃來使的帳房,主家是很苛刻的,也難怪人連下家都沒找好就辭工不幹了。
柳如霜雖定了一個月和兩個月的坎兒來考察這位管事,又提了獎罰要求。
但顯然那工錢的一成到兩成,也更激勵人心。
她是明著當李姓中人和蔣姓牙頭說的要求,坦坦蕩蕩就連他們都點頭附和,挑不出不是來。
至於另十二個夥計,也和留鋪這四個夥計一樣,月錢二兩。
糧行的工作要求和其他食宿待遇什麽的,就由張朝來說了一遍。
柳如霜沒介入過糧行事務,自然沒有他熟。
一應事宜談攏之後,蔣姓牙頭答應明天帶人過來。
柳如霜立刻想明白其中原由,便遞給了張朝。
張朝不客氣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顯然夏天時他們在外買鋪也沒少簽。
柳如霜拿出六千五百兩銀票出來,完成了交易,六順隨同那掌櫃去收拾包袱送他離開。
說是送其實是監督,因為現在起這家鋪麵就不是原來主家的了,那掌櫃也不能再動鋪中公物。
而鋪中四個夥計本是鎮上人家來做工,不是賣身契而簽的是用工活契。
那掌櫃不願意帶他們走,他們也不能離開觀音鎮。
因此,根據他們自己的意願選擇繼續留在鋪中,也紛紛簽下了新的用工契書,待遇與前一樣,但做工情況不同了。
畢竟布莊變糧行,一切規矩都是要變的。
不過今天已是九月十六,柳如霜與那掌櫃談價時說約定好,由他那邊給出半個月工錢當場結算,她這邊接手後麵半月工錢。
如此來算她還多擔下了一天工錢呢,那掌櫃也知道這事兒沒得掰扯,就拿出了四兩銀子結算。
但柳如霜不太相信這四個夥計。
怕他們的心仍向著原主家,又或者趁新東家新來認生,會暗中做點什麽勾當。
最重要的是庫房裏那麽多布料不能遺失。
六順去隔壁雜貨鋪買新鎖,迴來把所有的鎖全部換掉了,庫房更是加了兩把鎖。
讓人覺得他們最在意的就是那幾百兩銀子盤下的布料。
柳如霜拿出五兩銀票給李姓中人。
“大叔你幫我們找到鋪麵辛苦了,這點茶錢莫嫌棄。”
“另外,還要借用你的人脈幫我們找人過來,越快越好。”
“眼下糧都快收完了,我家也趕著開張,若有熟手最好,沒有也得是能吃苦勤快本份之人。”
她直言是開糧行,有目的去招請人手自然快捷一些,條件都開出來了。
李姓中人拿中人費都是找原東家,但也有大方的客人會給些茶水錢。
隻不過像柳如霜這般出手就是五兩的闊綽情況,卻是少見。
不過這是一樁六千多兩的買賣,五兩銀子自也使得。
李姓中人還是很高興,客氣一番就收下了,也爽快地應下了柳如霜的請求。
“放心,大叔這就去找官牙管事,若手裏有合適的先給送些個過來。”
“你們自己都住在客棧,想來今晚也搬不過來,這鋪中也得要人手張羅照料的。”
李姓中人剛才看他們忙前忙後,也看出來對那四個夥計的戒備,略一思索也能理解。
便是主家也畢竟是外來的。
這王家掌櫃剛走,萬一殺個迴馬槍暗盜了布料走,就是把倉庫搬空了也難找到證據的。
“你也放心,我從官牙找的人都是可靠本份、家底幹淨的。”他又保證了一句,這才匆匆走了。
剩下柳如霜與林天良坐在鋪中後廳端著茶杯,麵麵相覷。
半響,林天良才嘀咕了一句。
“你這丫頭,買鋪比我還爽快,一個時辰不到就買了間鋪子,也太……痛快了。”
“姐姐好不容易有花錢的地方了,忍它很久了。”
柳如霜卻是得瑟一笑,拍了拍身上一直背著的布袋。
林天良到是沒想到這一出。
他隻是將柳如霜早就收拾好放在作坊的糕點和放在床頭的包袱拿了出來。
卻不曾想,她出門竟是將那十四萬兩銀子全給帶上了,還有她攢下的工錢。
也就是將她的全副家當都隨身帶著呢,想想也是,她出門在外哪能將這麽多錢放在莊上呢?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事兒,她謹慎些也沒有錯。
這事兒還是來時路上她突然說要買田莊時,他才知道的。
隻不過……
買糧行是意外結果,因為今天來的中人沒有田莊資源,卻有大鋪資源,趕早不如趕巧吧。
但她先前在屋裏說過,若買下也是歸他,她還是照例在田莊分割一百畝就夠了。
隻是她這囂張的態度卻是讓他哭笑不得,若不是距離不夠,他又想伸手去捏她臉頰了。
“照你這利索的速度,若非還沒有糧食,怕是明天就能重新開張了。”
最後,他無奈一笑,將茶杯放到桌上,起身將她拉起來,到櫃台裏去清點。
布料庫存是全留下了,但帳房和帳冊可都是搬走了,別說一個子兒,連張廢紙都沒留下。
“這掌櫃也是個老手,這麽短時間就能做到條理清楚,半點不錯。”柳如霜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她一路在催其實也是希望人家忙裏出錯,讓自己多得些利益的,顯然沒有成功。
“人家可是幾十年老江湖了,你再聰明資曆擺在這兒呢。”
林天良隻需一眼就知道她的小九九,不由笑道。
張朝和六順在清理其他地方,柳如霜就同林天良把鋪麵收拾出來。
櫃台和貨架都沒有大動,從外頭瞧著,沒人會發覺這家鋪子已經換主家了。
隻不過本來就沒生意又是晚上,外頭街上便有人行走,也沒人進鋪。
直到李姓中人帶著另一個蔣姓牙頭過來,拿出一本厚厚的人牙冊子。
按柳如霜的要求挑了十二個本地夥計,有一半或在糧行幹過、或在酒樓幹過、或在車馬行幹過。
剩下的都是村子裏掛了號的,這時候還在家裏或是田莊收糧呢,隻要有機會通知過去,就會過來。
另有一個管事也曾做過酒樓帳房。
因不滿總被當作掌櫃使還隻給帳房工錢,月初領了上月工錢就辭了工,還沒有找到新的活兒。
原帳房工錢是二兩,也就是一個大鋪夥計的工錢。
柳如霜讓其作掌櫃提了一兩,在三兩的基礎上,再給提了原來工錢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三兩五錢。
說一個月後若觀察其工作能力可行,再提原工錢四分之一,也就是又加了五錢,總數四兩。
兩個月後若正式錄用,工錢會直接提到八兩。
若糧行經營得當不出錯、不虧損,則有工錢的一成到兩成獎勵。反之,則可能受罰甚至被扣工錢再辭掉。
在任何一座鎮上,五兩到八兩的掌櫃或管事比比皆是。
三兩到五兩的帳房也有不少。
隻給二兩還當掌櫃來使的帳房,主家是很苛刻的,也難怪人連下家都沒找好就辭工不幹了。
柳如霜雖定了一個月和兩個月的坎兒來考察這位管事,又提了獎罰要求。
但顯然那工錢的一成到兩成,也更激勵人心。
她是明著當李姓中人和蔣姓牙頭說的要求,坦坦蕩蕩就連他們都點頭附和,挑不出不是來。
至於另十二個夥計,也和留鋪這四個夥計一樣,月錢二兩。
糧行的工作要求和其他食宿待遇什麽的,就由張朝來說了一遍。
柳如霜沒介入過糧行事務,自然沒有他熟。
一應事宜談攏之後,蔣姓牙頭答應明天帶人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