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裏還有張朝和六順在,並不算將李姓中人冷落在這裏不管。
推門進屋立刻掩上門,就見莊主大人躺在東屋本應歸她的軟榻上,雙臂枕著頭、蹺著二郎腿。
柳如霜走過去在他身旁坐下,俯身在他耳邊小聲嘀咕了外頭交談的情況。
其實林天良耳力好是都有聽見的,不過小丫頭這般靠近卻令他很享用,自是不會阻止。
柳如霜並未等他同意,直接就說了她要帶張朝去看鋪,讓六順留下陪他呆著的決定。
“誰說我要留在這裏了?”林天良卻猛地起身,嚇了柳如霜一跳。
在她瞪大的目光裏,他拿起之前逛街時戴過的漁夫帽往頭上一扣,就下榻理了理袍擺。
這頂帽子是柳如霜為他定製的。
是想著眼下天涼了,他出門再戴著一頂鬥笠有點奇怪。
漁夫帽是布製寬簷,前簷比後簷略寬大些,可以遮擋一些容顏又不算招人注目。
且在為他縫製新衣時,都采用了剩布來做,可與他的外袍搭配成套。
這世界裏多的是男子冠巾,戴一頂不同風格的帽子並不奇怪,不然以前他也不會戴鬥笠到處跑了。
“主子,李中人同意先去看鋪了。”六順忽然走到窗下說了一聲。
眼下已是入夜,院中有石燈柱,屋裏並未點燈。
但六順就是知道應該在窗下說話而不是去另一邊敲門。
很快,林天良同柳如霜就出了屋子。
院中已站起身有了決定的李姓中人見到又來一男子,氣度不凡與那姑娘衣著相比更像主家,眼中不由閃過驚訝之色。
“咳咳。”林天良卻突然咳了兩聲,一副有些虛弱的模樣。
他頭上戴著帽子又微微低頭躬身,怎麽看都是虛弱的病人。
柳如霜無奈隻得伸手扶住他,配合他演戲,看向李姓中人介紹。
“這是家中兄長,前些日染了風寒,不得不由我來奔波,隻是夜裏看房令兄長不放心,要一同去。”
她這解釋也是合情合理,大戶人家子弟到了年紀,很多都會出來曆練的。
兄妹兩個出身糧行之家,出來拓鋪奔波也能理解。
李姓中人連忙抱拳與林天良寒暄了兩句,就在前領路。
這小院裏有主有仆還有馬車和馬匹,不說身世,至少身家是可靠的。
李姓中人既然同意看鋪,就意味著六千兩的價錢也不是不可能,又或者還打著看鋪之後觀顏察色不還價的主意呢。
沒多久他們就出了客棧一路走到街對麵一條巷口,正鋪麵確實在主街上,東側院則要進巷子。
這也方便走車馬,鋪中人不必都從鋪麵出入。
這地段是鎮東南方向,或是再往東可能價錢還高一點,至少六千兩是還不下來的。
鋪子還在開著,這時候也還沒有打烊,想著做晚上出來逛街市的人生意。
李姓中人先行幾步與掌櫃的打了招唿,就領著人從東側門進去,由一個夥計陪同到各處看了看,最後來到鋪子裏坐下喝茶。
掌櫃的是王家旁親,並不姓王。
聽他介紹自己與王家的關係,柳如霜在心裏已推算出來,他是柳丹楓外婆的娘家侄子,能叫一聲表舅。
幾番商談之後,以六千五百兩的價盤上鋪子並打包了庫房的那些今年春、夏、秋三季布料。
沒有冬布,可見王家關鋪走人的想法早就有了。
又或者將好賣的冬布全部撤走了,是以眼下正該上冬布時節卻不見冬布。
隻拿些過季布料在這裏打折惠賣,表麵上與新布莊打對台。
但這些過季布對柳如霜來說無所謂,因為棉內膽需要大量的布料。
而開在鎮東南的布莊不可能賣劣質布、便宜布,就算是過季的也不會。
而這滿倉都是細棉布以及細綢、綾、緞、絹、紗、彩錦、絲羅。
柳如霜他們親自去了倉庫對著帳冊清點,粗粗算來也有三千匹以上,隻多不少。
一匹細棉布也得三十文以上,花色好新上市的能賣到五十文的價。
其他布料都得五十文起步。
以棉布最多,約有千匹,緞布次之也有八百餘匹,之後幾種料子各有幾百匹不等。
再加上六千兩拿不下來的鋪麵,多出的這五百兩怎麽看都是賺的。
柳如霜查完倉庫後一副肉疼地開口。
“罷了,這些衣料我拿迴家去給家中下人做衣裳用,早點騰出鋪麵我好開鋪,天冷了,也要早些迴家去才好。”
“姑娘家中何處?”掌櫃的好奇相問。
“南邊。”柳如霜淡淡說完就不打算多說,轉身往外走,直接與李姓中人交談。
“這兩倉庫的貨是點過了,可若我明天來交易,貨又少了怎麽辦呢?”
“若我今晚就付錢交易,能把這鋪子收在手中上鎖嗎?”
她一副心急完成交易的模樣,又自小聲嘀咕:“這北邊天氣真冷,兄長都染上風寒了。”
話裏意思,他們真是從南邊來的,不慣這北地入冬天氣,怕是還有水土不服呢。
見她先前鎮定悠然,這時候看了鋪麵談定了價錢,反而急於求成,李姓中人自是高興不已。
沒想到今天下午帶人看宅子沒成功,晚上到做了樁大買賣。
他連忙笑道:“自然是可以的,布莊拿了錢就應該馬上離開,今晚就讓他們自己住客棧去好了。”
他說著就看了一眼走過來的掌櫃,將意思說了一遍。
“可以可以。”那掌櫃一聽竟是露出欣喜笑容,“過兩天老太太壽誕,我也想趕迴去祝壽呢。”
柳如霜聽後恍然。
原來是王家老太太誕辰,難怪柳祥生一家都迴來了。
恰好她的及笄在前兩天,又有想為她說親的原因,這才在今天來到柳家村。
還真是生意人的精明算盤,幾個意思在一起不空跑這一趟。
既然雙方都沒有異議,當下有中人為證就寫下了買賣鋪宅文書。
憑著這文書和掌櫃拿出來的鋪麵文契,隨時可以去衙門過戶換新契紙。
這契紙就是田地契、宅屋契、鋪宅契,有了它就擁了這一處的所有權。
就算沒有及時更換,隻要有文書在一樣能證明買賣成立,而不是被原東主上衙門告失竊遺失而再奪迴去。
這時候中人的見證畫押也很重要。
很多大戶人家或商賈之家都有許多鋪麵與管事人員,這時候契書一般都會收在真正主人手中。
但若要買賣時,則會交給管事之人直接交易,而無需自己出麵,以契書為憑即可。
在中人的保證下,柳如霜將那張契紙交給張朝辨認真偽,而文書也遞給林天良簽字。
但林天良卻搖了搖頭,以拳抵唇又咳了兩聲,裝虛弱道:“交給張朝簽就是,以後也要他多張羅。”
這是不打算簽他自己的名字了。
推門進屋立刻掩上門,就見莊主大人躺在東屋本應歸她的軟榻上,雙臂枕著頭、蹺著二郎腿。
柳如霜走過去在他身旁坐下,俯身在他耳邊小聲嘀咕了外頭交談的情況。
其實林天良耳力好是都有聽見的,不過小丫頭這般靠近卻令他很享用,自是不會阻止。
柳如霜並未等他同意,直接就說了她要帶張朝去看鋪,讓六順留下陪他呆著的決定。
“誰說我要留在這裏了?”林天良卻猛地起身,嚇了柳如霜一跳。
在她瞪大的目光裏,他拿起之前逛街時戴過的漁夫帽往頭上一扣,就下榻理了理袍擺。
這頂帽子是柳如霜為他定製的。
是想著眼下天涼了,他出門再戴著一頂鬥笠有點奇怪。
漁夫帽是布製寬簷,前簷比後簷略寬大些,可以遮擋一些容顏又不算招人注目。
且在為他縫製新衣時,都采用了剩布來做,可與他的外袍搭配成套。
這世界裏多的是男子冠巾,戴一頂不同風格的帽子並不奇怪,不然以前他也不會戴鬥笠到處跑了。
“主子,李中人同意先去看鋪了。”六順忽然走到窗下說了一聲。
眼下已是入夜,院中有石燈柱,屋裏並未點燈。
但六順就是知道應該在窗下說話而不是去另一邊敲門。
很快,林天良同柳如霜就出了屋子。
院中已站起身有了決定的李姓中人見到又來一男子,氣度不凡與那姑娘衣著相比更像主家,眼中不由閃過驚訝之色。
“咳咳。”林天良卻突然咳了兩聲,一副有些虛弱的模樣。
他頭上戴著帽子又微微低頭躬身,怎麽看都是虛弱的病人。
柳如霜無奈隻得伸手扶住他,配合他演戲,看向李姓中人介紹。
“這是家中兄長,前些日染了風寒,不得不由我來奔波,隻是夜裏看房令兄長不放心,要一同去。”
她這解釋也是合情合理,大戶人家子弟到了年紀,很多都會出來曆練的。
兄妹兩個出身糧行之家,出來拓鋪奔波也能理解。
李姓中人連忙抱拳與林天良寒暄了兩句,就在前領路。
這小院裏有主有仆還有馬車和馬匹,不說身世,至少身家是可靠的。
李姓中人既然同意看鋪,就意味著六千兩的價錢也不是不可能,又或者還打著看鋪之後觀顏察色不還價的主意呢。
沒多久他們就出了客棧一路走到街對麵一條巷口,正鋪麵確實在主街上,東側院則要進巷子。
這也方便走車馬,鋪中人不必都從鋪麵出入。
這地段是鎮東南方向,或是再往東可能價錢還高一點,至少六千兩是還不下來的。
鋪子還在開著,這時候也還沒有打烊,想著做晚上出來逛街市的人生意。
李姓中人先行幾步與掌櫃的打了招唿,就領著人從東側門進去,由一個夥計陪同到各處看了看,最後來到鋪子裏坐下喝茶。
掌櫃的是王家旁親,並不姓王。
聽他介紹自己與王家的關係,柳如霜在心裏已推算出來,他是柳丹楓外婆的娘家侄子,能叫一聲表舅。
幾番商談之後,以六千五百兩的價盤上鋪子並打包了庫房的那些今年春、夏、秋三季布料。
沒有冬布,可見王家關鋪走人的想法早就有了。
又或者將好賣的冬布全部撤走了,是以眼下正該上冬布時節卻不見冬布。
隻拿些過季布料在這裏打折惠賣,表麵上與新布莊打對台。
但這些過季布對柳如霜來說無所謂,因為棉內膽需要大量的布料。
而開在鎮東南的布莊不可能賣劣質布、便宜布,就算是過季的也不會。
而這滿倉都是細棉布以及細綢、綾、緞、絹、紗、彩錦、絲羅。
柳如霜他們親自去了倉庫對著帳冊清點,粗粗算來也有三千匹以上,隻多不少。
一匹細棉布也得三十文以上,花色好新上市的能賣到五十文的價。
其他布料都得五十文起步。
以棉布最多,約有千匹,緞布次之也有八百餘匹,之後幾種料子各有幾百匹不等。
再加上六千兩拿不下來的鋪麵,多出的這五百兩怎麽看都是賺的。
柳如霜查完倉庫後一副肉疼地開口。
“罷了,這些衣料我拿迴家去給家中下人做衣裳用,早點騰出鋪麵我好開鋪,天冷了,也要早些迴家去才好。”
“姑娘家中何處?”掌櫃的好奇相問。
“南邊。”柳如霜淡淡說完就不打算多說,轉身往外走,直接與李姓中人交談。
“這兩倉庫的貨是點過了,可若我明天來交易,貨又少了怎麽辦呢?”
“若我今晚就付錢交易,能把這鋪子收在手中上鎖嗎?”
她一副心急完成交易的模樣,又自小聲嘀咕:“這北邊天氣真冷,兄長都染上風寒了。”
話裏意思,他們真是從南邊來的,不慣這北地入冬天氣,怕是還有水土不服呢。
見她先前鎮定悠然,這時候看了鋪麵談定了價錢,反而急於求成,李姓中人自是高興不已。
沒想到今天下午帶人看宅子沒成功,晚上到做了樁大買賣。
他連忙笑道:“自然是可以的,布莊拿了錢就應該馬上離開,今晚就讓他們自己住客棧去好了。”
他說著就看了一眼走過來的掌櫃,將意思說了一遍。
“可以可以。”那掌櫃一聽竟是露出欣喜笑容,“過兩天老太太壽誕,我也想趕迴去祝壽呢。”
柳如霜聽後恍然。
原來是王家老太太誕辰,難怪柳祥生一家都迴來了。
恰好她的及笄在前兩天,又有想為她說親的原因,這才在今天來到柳家村。
還真是生意人的精明算盤,幾個意思在一起不空跑這一趟。
既然雙方都沒有異議,當下有中人為證就寫下了買賣鋪宅文書。
憑著這文書和掌櫃拿出來的鋪麵文契,隨時可以去衙門過戶換新契紙。
這契紙就是田地契、宅屋契、鋪宅契,有了它就擁了這一處的所有權。
就算沒有及時更換,隻要有文書在一樣能證明買賣成立,而不是被原東主上衙門告失竊遺失而再奪迴去。
這時候中人的見證畫押也很重要。
很多大戶人家或商賈之家都有許多鋪麵與管事人員,這時候契書一般都會收在真正主人手中。
但若要買賣時,則會交給管事之人直接交易,而無需自己出麵,以契書為憑即可。
在中人的保證下,柳如霜將那張契紙交給張朝辨認真偽,而文書也遞給林天良簽字。
但林天良卻搖了搖頭,以拳抵唇又咳了兩聲,裝虛弱道:“交給張朝簽就是,以後也要他多張羅。”
這是不打算簽他自己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