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兩個管事巡田、十二個夥計擔下原來八個夥計的任務,我覺得可行,畢竟是在咱們跟前的事兒,比這裏的情況要好處理多了。”
柳如霜想到一塊兒去了,不由笑道。
管事是少了一個,但夥計卻多了四個。
雖說是半大小子,但農家小子能吃苦。
又是剛開始拿工錢的,這虎起來的勁頭怕是比夥計還足呢,因而根本不用擔心他們幹不了這些活兒。
更何況柳如霜接下來說的工作各司其職的方法,也比以往的情況更加明確清晰合理,事半功倍。
他們邊說邊沿著山邊往田莊走。
時而往上走到坡上、時而又沿著小路走到了山腳,也不怕繞了遠路,到是把這座山頭的這一邊看了個七七八八。
至於另一邊長什麽樣子已不重要。
到時把兩個村長和派過來的管事與胡管家叫到一起,大致的地形圖一畫,就沒有規劃不了的環境設施。
等他們迴到田莊時已近傍晚,少年們悄悄吃了個桃子,就讓一隻籮筐少了一半的數。
柳如霜沒有怪他們嘴饞,隻不過交代不能再吃了,她要做果脯的。
聽說要做果脯備貨,少年們自然不敢再伸手。
林天良的晚飯依然是柳如霜安排的,隻有一葷一素一湯另外再有一個拍黃瓜。
在她忙碌的空隙還不忘指點林家婆媳做菜,有些菜不宜油膩、有些菜不要放鹹了,有些菜炒老了影響色澤和口感……
晚飯後給小弟小妹洗了澡,就讓他們在院子裏玩耍。
她則到上房廳上同林天良一起把葡萄洗幹淨、挑出最好的來。
張朝和嶽揚挑了清水過來,又找胡管家拿了兩隻買瓦缸時贈送的五斤裝的酒壇子。
本就是做皮蛋之用,還沒作別的用處,到是不怕裝了別的東西影響裝葡萄的口感。
忙碌了一個多時辰,柳如霜才長長地籲出一口氣,見林天良一臉好奇地盯著封裝好的酒壇子出神。
便笑道:“等著發酵出酒吧,之後第一次開壇檢查時還是葡萄汁,甜甜的小孩子都可以喝。”
“隨著沉澱和出酒,就隻能大人喝了,到最後隻能當酒喝了,沒酒量的人會醉的。”
“做成之前不宜太晃,會影響口感,最好是在出汁以前盡快帶迴去,不然就擱在這邊,我教你之後要怎麽弄,你過來弄好了讓它變成葡萄酒。”
“何必這麽麻煩,我明天去縣城就把它帶走,之後不還要安排個管事過來嗎,肯定要去鎮上的,就讓人順路帶迴莊上好了。”
“不是要半個多月開壇一次?那時你也迴了,你自己弄好了以後爺隻喝酒不是最好?”
林天良卻搖了搖頭,怕自己手藝不熟而毀了這第一壇葡萄酒。
他以前是喝過的,太多年沒喝過都忘了是什麽滋味了。
若是這丫頭做出來的葡萄酒真有可買賣的品質,以後他不是要賺發達了,真要睡在銀子堆裏了啊。
“那好吧,看看外頭把桃子洗得怎麽樣了,今晚辛苦點都做出來,明天你就全部帶走。”
柳如霜隻好說道。
忙了半夜才忙完,今天幹了這麽多活兒,柳如霜就算再累也還是沐浴之後才歇下。
換下的髒衣裳隻能留到明天再洗了。
第二天早上,林天良見柳如霜沒起也沒喚她。
隻把她從家裏做好的糕點還剩下的那些湊和著吃了。
又把胡管家叫過來交代了幾句,就帶著張朝和嶽揚趕了一輛馬車走了,也帶走了幾隻壇子。
早起的少年們已得了林天良的交代,讓他們聽柳如霜安排也照顧好她,他快則兩天、慢也能趕迴來過中秋。
柳如霜起來的時候天色已亮,看到還比她先起的小弟小妹在自己穿衣梳頭,頓時有些不好意思。
她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上房,卻發現林天良已經走了。
今天少年們在作坊工地呆了會兒後,就找了背簍背上,一群人跑去山上摘桂花和山楂去。
因為柳如霜要攢桂花幹花和山楂醬。
昨天來不及去摘,這兩天卻是可以慢慢做起來,迴去的時候帶走。
因而,胡管家安排了林傑和一個夥計去買瓦壇子,他領著另兩個夥計繼續去收鴨蛋。
還有一個夥計在作坊這邊協助汪洋。
因為汪洋全程接觸了溫室作坊施建,胡管家也放心地將這裏交給了他盯著。
莊主不在家,柳如霜又不用去廚房裏幹活了。
隻不過還是在做飯時間去看了看,給了些指點,對婆媳今天對菜式的搭配提了些建議,就繼續迴東廂忙自己的。
她將昨天所見而與莊主商量的規劃想法,畫在了紙麵上,這樣開工時也更有利管事人員的理解了。
第二天上午,胡管家的長子胡學誠親自領了一隊車馬過來拖幹貨。
趁此機會他還帶來了妻兒,讓他們在莊上陪父母過中秋。
這邊早已攢下豆皮和豆筍各兩、三萬斤的貨量,光是拖到縣城就要來迴幾趟。
還要再分散送到南邊三縣約定的糧行去。
林天良已將臨時的送貨任務交給了胡學誠,走這一趟少說也要半個多月。
而這一趟迴來之後,位於城東的新糧行也將正式開業了。
今年新糧不用胡學誠管,自然有人將田莊的秋糧送進糧行去,開張生意無礙。
胡學誠一邊說著情況、一邊同父親到庫房將貨點了一遍。
對於兒子遠行不能一起過中秋,胡劉氏自然憂心,但孫子留在身邊過節,她又很是歡喜。
就張羅著買肉殺雞,留兒子在莊上吃中飯,忙得熱熱鬧鬧的。
柳如霜見狀也不會多事,與胡學誠夫婦客客氣氣地寒暄了幾句,就忙自己的去了。
柳如霜以為不多事就過去了,沒想到胡劉氏一轉身又跑到正院裏來找她,想要她做些哄孩子的吃食。
“嬸子,我現在不得空兒,你孫子還要住幾天呢,不著急,等明兒早上我做些糕點就是,正好也摘了桂花迴來。”
林家婆媳做的桂花糕太甜膩香濃。
莊主不愛吃,就連一直吃她做的糕點的小弟小妹都能品出不同,她正好給林家婆媳指點一下。
“好、好,你以前做的那個鮮花餅還有果醬餡兒的點心很好吃,不知……”
胡劉氏連忙笑著應了,又提起以前吃過的點心,至今仍有迴味。
柳如霜卻嗬嗬一笑,無奈道:“嬸子,那鮮花餅可是用桃花、梅花、薔薇這些大花瓣兒明顯的花來做的,帶著淡淡的花香和清甜味兒。”
“現在隻有桂花和菊花常見,桂花做桂花糕就可以了,菊花泡酒可以,若做成吃食,你確定你咽得下?那青草味兒可重了。”
胡劉氏一想也是,頓時尷尬地笑了起來。
“行了,你去村裏看誰家做了新鮮糯米酒,買些迴來做糯米酒丸子,放些糖和桂花,很是香甜,別買存老的糯米酒,酒氣重了小孩子吃不了。”
見胡劉氏有些茫然別扭的表情,不由驚訝:“嬸子,莊子上難道沒有糯米粉?”
柳如霜想到一塊兒去了,不由笑道。
管事是少了一個,但夥計卻多了四個。
雖說是半大小子,但農家小子能吃苦。
又是剛開始拿工錢的,這虎起來的勁頭怕是比夥計還足呢,因而根本不用擔心他們幹不了這些活兒。
更何況柳如霜接下來說的工作各司其職的方法,也比以往的情況更加明確清晰合理,事半功倍。
他們邊說邊沿著山邊往田莊走。
時而往上走到坡上、時而又沿著小路走到了山腳,也不怕繞了遠路,到是把這座山頭的這一邊看了個七七八八。
至於另一邊長什麽樣子已不重要。
到時把兩個村長和派過來的管事與胡管家叫到一起,大致的地形圖一畫,就沒有規劃不了的環境設施。
等他們迴到田莊時已近傍晚,少年們悄悄吃了個桃子,就讓一隻籮筐少了一半的數。
柳如霜沒有怪他們嘴饞,隻不過交代不能再吃了,她要做果脯的。
聽說要做果脯備貨,少年們自然不敢再伸手。
林天良的晚飯依然是柳如霜安排的,隻有一葷一素一湯另外再有一個拍黃瓜。
在她忙碌的空隙還不忘指點林家婆媳做菜,有些菜不宜油膩、有些菜不要放鹹了,有些菜炒老了影響色澤和口感……
晚飯後給小弟小妹洗了澡,就讓他們在院子裏玩耍。
她則到上房廳上同林天良一起把葡萄洗幹淨、挑出最好的來。
張朝和嶽揚挑了清水過來,又找胡管家拿了兩隻買瓦缸時贈送的五斤裝的酒壇子。
本就是做皮蛋之用,還沒作別的用處,到是不怕裝了別的東西影響裝葡萄的口感。
忙碌了一個多時辰,柳如霜才長長地籲出一口氣,見林天良一臉好奇地盯著封裝好的酒壇子出神。
便笑道:“等著發酵出酒吧,之後第一次開壇檢查時還是葡萄汁,甜甜的小孩子都可以喝。”
“隨著沉澱和出酒,就隻能大人喝了,到最後隻能當酒喝了,沒酒量的人會醉的。”
“做成之前不宜太晃,會影響口感,最好是在出汁以前盡快帶迴去,不然就擱在這邊,我教你之後要怎麽弄,你過來弄好了讓它變成葡萄酒。”
“何必這麽麻煩,我明天去縣城就把它帶走,之後不還要安排個管事過來嗎,肯定要去鎮上的,就讓人順路帶迴莊上好了。”
“不是要半個多月開壇一次?那時你也迴了,你自己弄好了以後爺隻喝酒不是最好?”
林天良卻搖了搖頭,怕自己手藝不熟而毀了這第一壇葡萄酒。
他以前是喝過的,太多年沒喝過都忘了是什麽滋味了。
若是這丫頭做出來的葡萄酒真有可買賣的品質,以後他不是要賺發達了,真要睡在銀子堆裏了啊。
“那好吧,看看外頭把桃子洗得怎麽樣了,今晚辛苦點都做出來,明天你就全部帶走。”
柳如霜隻好說道。
忙了半夜才忙完,今天幹了這麽多活兒,柳如霜就算再累也還是沐浴之後才歇下。
換下的髒衣裳隻能留到明天再洗了。
第二天早上,林天良見柳如霜沒起也沒喚她。
隻把她從家裏做好的糕點還剩下的那些湊和著吃了。
又把胡管家叫過來交代了幾句,就帶著張朝和嶽揚趕了一輛馬車走了,也帶走了幾隻壇子。
早起的少年們已得了林天良的交代,讓他們聽柳如霜安排也照顧好她,他快則兩天、慢也能趕迴來過中秋。
柳如霜起來的時候天色已亮,看到還比她先起的小弟小妹在自己穿衣梳頭,頓時有些不好意思。
她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上房,卻發現林天良已經走了。
今天少年們在作坊工地呆了會兒後,就找了背簍背上,一群人跑去山上摘桂花和山楂去。
因為柳如霜要攢桂花幹花和山楂醬。
昨天來不及去摘,這兩天卻是可以慢慢做起來,迴去的時候帶走。
因而,胡管家安排了林傑和一個夥計去買瓦壇子,他領著另兩個夥計繼續去收鴨蛋。
還有一個夥計在作坊這邊協助汪洋。
因為汪洋全程接觸了溫室作坊施建,胡管家也放心地將這裏交給了他盯著。
莊主不在家,柳如霜又不用去廚房裏幹活了。
隻不過還是在做飯時間去看了看,給了些指點,對婆媳今天對菜式的搭配提了些建議,就繼續迴東廂忙自己的。
她將昨天所見而與莊主商量的規劃想法,畫在了紙麵上,這樣開工時也更有利管事人員的理解了。
第二天上午,胡管家的長子胡學誠親自領了一隊車馬過來拖幹貨。
趁此機會他還帶來了妻兒,讓他們在莊上陪父母過中秋。
這邊早已攢下豆皮和豆筍各兩、三萬斤的貨量,光是拖到縣城就要來迴幾趟。
還要再分散送到南邊三縣約定的糧行去。
林天良已將臨時的送貨任務交給了胡學誠,走這一趟少說也要半個多月。
而這一趟迴來之後,位於城東的新糧行也將正式開業了。
今年新糧不用胡學誠管,自然有人將田莊的秋糧送進糧行去,開張生意無礙。
胡學誠一邊說著情況、一邊同父親到庫房將貨點了一遍。
對於兒子遠行不能一起過中秋,胡劉氏自然憂心,但孫子留在身邊過節,她又很是歡喜。
就張羅著買肉殺雞,留兒子在莊上吃中飯,忙得熱熱鬧鬧的。
柳如霜見狀也不會多事,與胡學誠夫婦客客氣氣地寒暄了幾句,就忙自己的去了。
柳如霜以為不多事就過去了,沒想到胡劉氏一轉身又跑到正院裏來找她,想要她做些哄孩子的吃食。
“嬸子,我現在不得空兒,你孫子還要住幾天呢,不著急,等明兒早上我做些糕點就是,正好也摘了桂花迴來。”
林家婆媳做的桂花糕太甜膩香濃。
莊主不愛吃,就連一直吃她做的糕點的小弟小妹都能品出不同,她正好給林家婆媳指點一下。
“好、好,你以前做的那個鮮花餅還有果醬餡兒的點心很好吃,不知……”
胡劉氏連忙笑著應了,又提起以前吃過的點心,至今仍有迴味。
柳如霜卻嗬嗬一笑,無奈道:“嬸子,那鮮花餅可是用桃花、梅花、薔薇這些大花瓣兒明顯的花來做的,帶著淡淡的花香和清甜味兒。”
“現在隻有桂花和菊花常見,桂花做桂花糕就可以了,菊花泡酒可以,若做成吃食,你確定你咽得下?那青草味兒可重了。”
胡劉氏一想也是,頓時尷尬地笑了起來。
“行了,你去村裏看誰家做了新鮮糯米酒,買些迴來做糯米酒丸子,放些糖和桂花,很是香甜,別買存老的糯米酒,酒氣重了小孩子吃不了。”
見胡劉氏有些茫然別扭的表情,不由驚訝:“嬸子,莊子上難道沒有糯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