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訂貨自己派車登門來運貨,達三千斤以上可以低至六折,這個需要預交訂金才能約貨。”
“六折十二文,是咱們最低批貨價錢,不管怎麽便宜,都不能低於十文,且十二文不送貨,也就減少了運送成本。”
“莊主讓我和你說一聲,這樣如何?若可,我就趕緊安置去了,這兩天正好多收些舊年陳黃豆迴來,家裏邊剩下不多了。”
“眼下新黃豆快了,陳黃豆的價錢還能壓一壓,進貨多壓到八文應該能行。”
“另外除了每月要發的工錢,其他成本都是一次投入,前期少賺,後麵還是會好些的。”
胡管家言下也有安撫柳如霜之意,想來剛才她給林天良算細帳的時候,林天良感覺到了她的焦慮不安。
柳如霜想法再多、手藝再多,在林天良眼裏依然隻是一個聰明的小姑娘,他是有意看她能耐,但也不能把人累壞了。
柳如霜也意識到了,她認真聽完胡管家的分析,想了一下才道:“給王嬸和翠兒的下手,先隻安排一個吧。”
“在盡量不算兩個廚娘的前提下,一人帶一個下手,若能每天達到剛才說的數目,才是一個合理的目標。”
“若咱們親眼看到確實忙不過來,確實很難達到,再增加人手。”
“再說剛開始攢貨,還沒有打開門路,也就不需要攢那麽多貨,若以後訂貨的多了,要趕進度時再增加人手也合理了。”
聽胡管家說多少斤打折時,她是有些吃驚的。
這世界畢竟不是她原來的世界,商品流通慢才造成各種不便利以及價格無優勢的問題。
也就意味著經商多在一個局部地區,這銷售量也就是有限的。
一千斤,就算一戶人家一天吃得完一斤,也得一千戶人家來消費才行。
柳家村才幾十戶人家,附近十裏八村的再加上鎮上所有人家,也吃不下這一千斤。
那就意味著走量的路子必須走遠,走到附近的州縣去。
但在原主的記憶裏,卻並無太多這世界的地域印象,畢竟是一個最遠隻去過鎮上兩迴的小村姑。
最熟悉的印象也就是附近幾家村子了,村子環境也差不多、人家生活方式也差不多,沒什麽商機可挖了。
她不好說賣不掉這麽多貨,隻能從成本上繼續調整了。
胡管家同意了,應道:“那就先找兩個像汪家姐妹這樣的小姑娘來,打下手應該幹得了,工錢兩百文先看看合適不。”
“曬幹貨比養雞的活兒更多,估計忙時一天到晚都沒什麽歇的,兩百文肯定要,之後看活兒到底多少再加。”
“但不管是加錢還是加人,那也意味著這貨賣得好,有銷路了,不然不會這麽忙的。”
柳如霜冷靜地開口。
雖然她隻字未提莊上原有人員的工錢高,但新進的小村姑工錢啥樣兒,一對比就知道了。
最後確定從村裏再招一個養雞小村姑、兩個到作坊打下手。
新人手進莊時,柳如霜去看過,都是柳家村的小姑娘,有汪家姐妹領著都開心地喊著她:“如霜姐姐!”
看著活潑乖巧的小姑娘,柳如霜心中感慨當初柳家村的人冷漠待她姐弟三個,但這怨氣畢竟不能撒在這些小姑娘身上。
她笑著與她們也打了招唿,叮囑了她們一些在莊上要注意的言行舉止。
代替翠兒養雞的小姑娘剛滿十三歲,叫柳杏,是汪大娘在村裏挑來的。
柳如霜與柳杏聊了幾句就知道,汪大娘盡心了。
這柳杏家也是養雞人家,沒有汪家陣仗大罷了。
但於養雞經驗肯定不輸汪家姐妹的。
柳如霜親自領著她與翠兒辦了交接,再把人交到胡劉氏那裏。
另兩個則是十一、二歲的柳絮、柳葉姐妹,她們是村長柳福貴的侄女,也是柳福貴二叔家的大房孫女和二房孫女。
沒想到這三個新進人手竟然都姓柳,柳如霜事後才迴味了一下,不由笑了笑。
翠兒養雞剛養出熟練狀態,誰知又要換活兒,心裏氣得不行,總覺得是柳如霜在故意針對自己。
可柳如霜如今在莊上說話有份量,她也隻能死死地忍著。
另一邊新添的移動鍋灶沒有柳如霜用的大,卻要長一些,並列兩口小鍋。
剩下兩邊留空出來做為案桌,一邊可以放裝豆漿的端盆、一邊可以放細篩,將剛出鍋的豆皮攤入篩子裏。
下手端著篩子去反扣在盤箕中,而不擔心弄壞豆皮、豆筍形狀。
豆筍與豆皮做法不一樣,前期是試做沒有分工安排,以後就是各忙各的,也有利人手的熟能生巧,提高效率。
柳如霜在知道莊主想要走量保證利潤時,心裏也是擔了些壓力的。
到不是對自己的產品沒信心,而是擔心消費群不夠大,銷量提不起來。
成本降不下去,走量又有風險,要如何解決眼下的難題呢?
新手進莊第一天表現都很不錯,人勤快也學得快,胡管家親自去盯了她們幹活,表示很滿意。
柳如霜沒有去,晚飯後她一邊洗衣服一邊思索著兩全其美的辦法。
“怎麽買賣做起來,人卻患得患失了?”林天良的聲音在院中響起。
柳如霜抬頭,就看到林天良穿著黑綢短衫,袖子卷起露出一小截結實的小臂,腳下褲管到是沒卷,腳上卻光腳穿著她做的涼草鞋。
雖說每天都是差不多的穿法,但她確實感覺到夜裏的莊主多了幾分隨意,更像個晚飯後來串門兒的。
她剛這麽想時,就見他手中多了一把蒲扇,邊扇邊走過來,目光打量地看著她。
“還沒迴神呢?”
柳如霜連忙起身行禮。
“好啦,我這一天跑三迴的,不用多禮。”
林天良見她起身便拿蒲扇擺了擺,隨意地笑了笑,依然盯著她打量,確實比以前心事多了的樣子。
“嗯,我是在想,咱們攢貨要緊,打開門路多聯係幾家鋪子或是貨行,更是重中之重。”
知道他在等自己的迴答,柳如霜便說了起來。
“有貨,也得有人要貨,有人要貨,就不愁沒貨。成本控製在六文,保本價在十文,一千斤是四兩。”
“一個月想要達到賺錢的程度,得賣個十萬斤才行,可咱們大夏以北八州幾十個縣,得多久才能把貨送到呢。”
“又得多久才能讓人家知道咱們賣貨、咱們的貨美價廉呢?這是不是還需要很大精力去賣貨啊?”
柳如霜並未意識到自己愁眉苦臉、憂心忡忡。
林天良沒想到自己的配合竟將小姑娘逼到這般犯愁的地方,一時竟有些無奈又心疼了。
“傻丫頭,你家莊主都不擔心貨賣不出去,你咋愁起來了呢。”
“過幾天把這些事情都安置好了,我帶你出去走走就知道了。”
“……”柳如霜看著他有些茫然,她都急出焦慮症了,就這樣?
“六折十二文,是咱們最低批貨價錢,不管怎麽便宜,都不能低於十文,且十二文不送貨,也就減少了運送成本。”
“莊主讓我和你說一聲,這樣如何?若可,我就趕緊安置去了,這兩天正好多收些舊年陳黃豆迴來,家裏邊剩下不多了。”
“眼下新黃豆快了,陳黃豆的價錢還能壓一壓,進貨多壓到八文應該能行。”
“另外除了每月要發的工錢,其他成本都是一次投入,前期少賺,後麵還是會好些的。”
胡管家言下也有安撫柳如霜之意,想來剛才她給林天良算細帳的時候,林天良感覺到了她的焦慮不安。
柳如霜想法再多、手藝再多,在林天良眼裏依然隻是一個聰明的小姑娘,他是有意看她能耐,但也不能把人累壞了。
柳如霜也意識到了,她認真聽完胡管家的分析,想了一下才道:“給王嬸和翠兒的下手,先隻安排一個吧。”
“在盡量不算兩個廚娘的前提下,一人帶一個下手,若能每天達到剛才說的數目,才是一個合理的目標。”
“若咱們親眼看到確實忙不過來,確實很難達到,再增加人手。”
“再說剛開始攢貨,還沒有打開門路,也就不需要攢那麽多貨,若以後訂貨的多了,要趕進度時再增加人手也合理了。”
聽胡管家說多少斤打折時,她是有些吃驚的。
這世界畢竟不是她原來的世界,商品流通慢才造成各種不便利以及價格無優勢的問題。
也就意味著經商多在一個局部地區,這銷售量也就是有限的。
一千斤,就算一戶人家一天吃得完一斤,也得一千戶人家來消費才行。
柳家村才幾十戶人家,附近十裏八村的再加上鎮上所有人家,也吃不下這一千斤。
那就意味著走量的路子必須走遠,走到附近的州縣去。
但在原主的記憶裏,卻並無太多這世界的地域印象,畢竟是一個最遠隻去過鎮上兩迴的小村姑。
最熟悉的印象也就是附近幾家村子了,村子環境也差不多、人家生活方式也差不多,沒什麽商機可挖了。
她不好說賣不掉這麽多貨,隻能從成本上繼續調整了。
胡管家同意了,應道:“那就先找兩個像汪家姐妹這樣的小姑娘來,打下手應該幹得了,工錢兩百文先看看合適不。”
“曬幹貨比養雞的活兒更多,估計忙時一天到晚都沒什麽歇的,兩百文肯定要,之後看活兒到底多少再加。”
“但不管是加錢還是加人,那也意味著這貨賣得好,有銷路了,不然不會這麽忙的。”
柳如霜冷靜地開口。
雖然她隻字未提莊上原有人員的工錢高,但新進的小村姑工錢啥樣兒,一對比就知道了。
最後確定從村裏再招一個養雞小村姑、兩個到作坊打下手。
新人手進莊時,柳如霜去看過,都是柳家村的小姑娘,有汪家姐妹領著都開心地喊著她:“如霜姐姐!”
看著活潑乖巧的小姑娘,柳如霜心中感慨當初柳家村的人冷漠待她姐弟三個,但這怨氣畢竟不能撒在這些小姑娘身上。
她笑著與她們也打了招唿,叮囑了她們一些在莊上要注意的言行舉止。
代替翠兒養雞的小姑娘剛滿十三歲,叫柳杏,是汪大娘在村裏挑來的。
柳如霜與柳杏聊了幾句就知道,汪大娘盡心了。
這柳杏家也是養雞人家,沒有汪家陣仗大罷了。
但於養雞經驗肯定不輸汪家姐妹的。
柳如霜親自領著她與翠兒辦了交接,再把人交到胡劉氏那裏。
另兩個則是十一、二歲的柳絮、柳葉姐妹,她們是村長柳福貴的侄女,也是柳福貴二叔家的大房孫女和二房孫女。
沒想到這三個新進人手竟然都姓柳,柳如霜事後才迴味了一下,不由笑了笑。
翠兒養雞剛養出熟練狀態,誰知又要換活兒,心裏氣得不行,總覺得是柳如霜在故意針對自己。
可柳如霜如今在莊上說話有份量,她也隻能死死地忍著。
另一邊新添的移動鍋灶沒有柳如霜用的大,卻要長一些,並列兩口小鍋。
剩下兩邊留空出來做為案桌,一邊可以放裝豆漿的端盆、一邊可以放細篩,將剛出鍋的豆皮攤入篩子裏。
下手端著篩子去反扣在盤箕中,而不擔心弄壞豆皮、豆筍形狀。
豆筍與豆皮做法不一樣,前期是試做沒有分工安排,以後就是各忙各的,也有利人手的熟能生巧,提高效率。
柳如霜在知道莊主想要走量保證利潤時,心裏也是擔了些壓力的。
到不是對自己的產品沒信心,而是擔心消費群不夠大,銷量提不起來。
成本降不下去,走量又有風險,要如何解決眼下的難題呢?
新手進莊第一天表現都很不錯,人勤快也學得快,胡管家親自去盯了她們幹活,表示很滿意。
柳如霜沒有去,晚飯後她一邊洗衣服一邊思索著兩全其美的辦法。
“怎麽買賣做起來,人卻患得患失了?”林天良的聲音在院中響起。
柳如霜抬頭,就看到林天良穿著黑綢短衫,袖子卷起露出一小截結實的小臂,腳下褲管到是沒卷,腳上卻光腳穿著她做的涼草鞋。
雖說每天都是差不多的穿法,但她確實感覺到夜裏的莊主多了幾分隨意,更像個晚飯後來串門兒的。
她剛這麽想時,就見他手中多了一把蒲扇,邊扇邊走過來,目光打量地看著她。
“還沒迴神呢?”
柳如霜連忙起身行禮。
“好啦,我這一天跑三迴的,不用多禮。”
林天良見她起身便拿蒲扇擺了擺,隨意地笑了笑,依然盯著她打量,確實比以前心事多了的樣子。
“嗯,我是在想,咱們攢貨要緊,打開門路多聯係幾家鋪子或是貨行,更是重中之重。”
知道他在等自己的迴答,柳如霜便說了起來。
“有貨,也得有人要貨,有人要貨,就不愁沒貨。成本控製在六文,保本價在十文,一千斤是四兩。”
“一個月想要達到賺錢的程度,得賣個十萬斤才行,可咱們大夏以北八州幾十個縣,得多久才能把貨送到呢。”
“又得多久才能讓人家知道咱們賣貨、咱們的貨美價廉呢?這是不是還需要很大精力去賣貨啊?”
柳如霜並未意識到自己愁眉苦臉、憂心忡忡。
林天良沒想到自己的配合竟將小姑娘逼到這般犯愁的地方,一時竟有些無奈又心疼了。
“傻丫頭,你家莊主都不擔心貨賣不出去,你咋愁起來了呢。”
“過幾天把這些事情都安置好了,我帶你出去走走就知道了。”
“……”柳如霜看著他有些茫然,她都急出焦慮症了,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