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大師師徒二人為感懷梁大先生祖上相助之恩,留下一卷密宗,全是風水玄學、堪輿相術、法術道法之類的。


    梁大先生祖上由此沿襲了風水大師傳承的密宗,已然將其精髓學為己用。梁氏一脈,代代相傳,皆是風水玄學大師,占卜相命,遠近聞名。


    一直沿襲傳承到了梁大先生這一代,而梁大先生早些年考取秀才,後繼承祖上風水玄學、堪輿地理、占卜相命之術。


    這便是從岑王和風水大師的傳說,到梁氏一脈大風水先生的由來。


    雖然這個傳說,流落於民間,無從考證,甚至淩峰縣的縣誌都並未記載,但是在民間卻是口口相傳。


    淩峰縣城那個山脈之巔,那個石溶洞依舊被稱之為“嘯天洞”。


    或許,當年那個傳說,岑王斬斷了真正的龍脈,盡管淩峰縣一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但在中國的版圖上,倒也稱不上風水寶地。


    傳說終歸是傳說,隻是增添了梁大先生的傳奇色彩。


    張大蠻自小聽著關於梁大先生的那些奇聞軼事,耳濡目染,讓他對這位梁大先生充滿了敬意,或者說,是梁大先生感到神秘。


    譬如那些神乎其技的法術,那些風水寶地的堪輿,那些相命術數的令人歎為觀止。


    可是,張大蠻從未有機緣親眼目睹,要是能親眼見識一下所謂的“飛喪”,比鬥法術,那就讓人信服了。


    “大蠻,今年你啊,辰戌相衝,命理上稱之為衝太歲,又有七煞、欄杆等兇星臨命,意味著今年是非、傷病纏繞……”梁大先生依照張大蠻的生辰演算,掐指推演。


    繼而他又開始占卜,焚香設壇,祭壇上擺著祭品,嘴裏念念有詞,念那些詞文,張大蠻是一句都聽不懂,但從梁大先生不斷變幻著手訣,像是在奉請神明。


    在石窠村,像梁大先生一類卜卦問神的“先生”,焚香設壇,湊請神明,都會有很多講究,都有“軟筆”撰寫的書本,稱之為“科文”或者“科本”,比如奉請神明的,便叫“敕令請神科文”,比如送神的,便叫“敕令送神科本”之類。


    除了這些文字記載的科本、科文之外,還有一些符咒,也就是敕令符咒之類。


    所以,像梁大先生之類的,多半是傳承道教的,此外,道教這些符篆,需配以手訣。


    而所謂手訣,就是通過雙手十指變化,類似於手影戲那樣的變換不同的手指交叉穿插,演繹出不動的手型,就是手訣。


    每種手訣的功能效用又是全然不同的,例如:辟邪手訣,不言而喻,夜晚出門,經過類似於墓地等陰暗之地,為了鎮壓那些邪魅靠近,手捏辟邪手訣,妖邪鬼祟都是不敢靠近。


    但是,梁大先生之流,又不完全是道教流派,又要充當佛教角色,譬如,人死後,需要超度誦念經文。


    這時候,但凡需要誦念經文超度的“先生”,先是沐浴齋戒,焚香設壇,跪拜在祭壇之下,手持敲木魚的小木槌,一邊誦念經文,一邊敲木魚。


    不過,沒有像佛教和尚誦念經文有佛珠,但誦念經文需要計數,他們一律以一些簡易的計數方法,比如:用玉米粒,或者取一截竹篾,誦念完一遍,便折斷一截,這種類似原始部落結繩計數的方式。


    在農村裏,人死後,請“先生”超度,都是要誦念經文的,如果死者,是男性,則誦念《金剛經》;如果死者,是女性,則誦念《血盆經》。


    《血盆經》,即《目連正教血盆經》的簡稱。又名《女人血盆經》。


    舊時在民間流傳甚廣,相傳謂婦女生育過多,會觸汙神佛,死後下地獄,將在血盆池中受苦。若生前延僧誦此經,則可消災受福。


    這大概是對女性死者,超度之人誦念《血盆經》比較好的解釋,至於男性死者,為何誦念《金剛經》,倒也不得而知。


    但都是作為一種超度方式,願死者死後往生極樂。


    因此說,要說梁大先生之流“術士”,又絕非純粹的道教傳承,也不是純粹的佛教傳承。


    隻是,在如此偏僻的窮鄉僻壤山村裏,存在於這樣的一種傳統,並且是延續了很長、很長的曆史。


    究竟有多長的曆史,就不得而知,至少張小蠻是不得而知。


    不過,張小蠻對梁大先生這樣的大風水先生,又是充滿了好奇,自他來到家裏,他就寸步不離,一直圍在梁大先生的身旁,目不轉睛的盯著梁大先生設下祭壇,焚香禱告。


    ……


    晨曦,雨,淅瀝瀝,淅瀝瀝。


    石窠村通往東柑村的山路,泥濘濕滑,雨點傾斜打在泥土上,冒起水花。


    一輛中巴車停在東柑村的路口,簇擁著披著塑料膠紙戴著鬥笠,或者撐著油紙傘,是送行的人。


    今天是青石鎮中學開學的日子,這一輛中巴車是附近石窠村、東柑村,西柑村唯一一輛運載客車,即便是下雨,幾個村的學生以及父母,擁擁擠擠,擔著行李,將行李塞滿了中巴車的行李箱。


    不多一會兒,載客19人的中巴車,已經滿滿當當,並且,隻要有一個角落能夠站人,都擠滿了人。


    說是載客19人,但在這樣的偏遠鄉村,超載是常見的事兒。至少擠進來將近0人。


    “坐好、抓穩了,準備開車咯!”司機在駕駛座扯著嗓子喊了一聲。


    喧鬧的車廂內,學生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為了即將踏上新的求學路而欣喜。


    那些送行的父母,一麵照料著孩子,一麵擠在車廂裏,絮絮叨叨,攀談起來。


    “嘶嘶……”


    中巴車吐著煙氣,司機關上了門,啟動了車子,準備啟程。


    “司機,麻煩,等一下!”


    一個聲音叫喊了一聲,車窗外,一位學生背著簡單的背包,後麵跟著幫著提著行李的父親。


    “小蠻!”


    擠坐在車廂內的李大海,驚喜的叫了一聲,忙著喊,“司機,等一下、等一下,我小蠻來了。”


    “楊耀宗,小蠻來了!”李大海難掩心中的喜悅,又是朝著旁邊正嘰嘰喳喳地講話的楊耀宗喊了一聲。


    楊耀宗迴過神,看向車窗外,司機打開了車門,張小蠻擠進了車廂內,對著車窗外的父親張大蠻,揮了揮手,“爸,您迴去吧,我自個兒去就好了。”


    張大蠻點了點頭,“嗯”了一聲,叮囑幾句:“小蠻,去了學校,要認真讀書,不要打架,不要違反學校紀律,記住咯!”


    張小蠻咧嘴露出了笑容,此時,沒有什麽比他能繼續上學,更令他興奮,“老爹,你迴去吧,我知道啦!”


    張大蠻抖了抖身上的塑料膠紙,將鬥笠撥了撥,能夠將視線看見張小蠻。


    張小蠻擠進車廂內,李大海、楊耀宗兩人一拍座位,朝裏擠了擠,留出一個屁股的位置,“小蠻,坐!擠擠!”


    “李大海、楊耀宗,你倆約好一起去的?”


    楊耀宗嘿嘿咧嘴笑道:“是啊,誰叫我們一個村的咧,都是去青石鎮中學,這不一起有個伴,也沒人敢欺負咱們。老大,你也忒不厚道了,一個假期,找你幾次,你都說不讀書了,怎麽突然想通了?”


    李大海也是同樣的困惑,看著張小蠻。


    張小蠻擠著坐下後,頭仰靠在車靠背上,深吸一口氣,幽幽地說道:“這人,有時,衰一點,不見得就是黑暗到底,關鍵的時候,有貴人相助。”


    “貴人?”


    楊耀宗、李大海兩人瞪圓了眼睛,不解。


    張小蠻已經陷入了沉思,迴想起了昨天夜裏。


    整個暑假,張小蠻幾乎是在一種沮喪消沉中度過,因為別的同學都準備著繼續讀書,而他隻能在家裏幫著下地裏幹農活。


    七月流火,將他曬得黝黑發亮,除了下地裏幹活,就是放牛羊。


    他放牛羊的時候,瘋狂地看書,將家裏那些珍藏的書,一本一本地翻看。


    甚至看到眼睛都紅腫,他還以為自己會瞎了呢。


    母親秦琳既是心疼又是責備地勸他,“小蠻,你就別那麽看書了,會看瞎的。”


    張小蠻心裏清楚,隻有讓自己陶醉在書中,遨遊在書海中,才能暫時忘記他不能繼續上學讀書的事實。


    盡管小升初考試,他考了年級第十,他卻是清楚,那不是自己真實的水平。


    或者,是自己有意考砸了。


    因為這樣,斷了父母的念想,考得這麽差,還讀什麽書。


    可這一切並不能瞞得過張大蠻、秦琳,他們知道,張小蠻是塊讀書的料,可是,由於給小嵐治病,家裏負債累累,張小蠻是懂事,但是,他又不能將這種憂傷表現出來。


    所以,他以書為伴,排遣心中的黯淡。


    直到昨天夜裏,第二天已經是青石鎮中學開學的日子了。


    李大海下午還找張小蠻,問他去不去讀書,張小蠻揪心地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不讀了,李大海,好好努力,將來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李大海悻悻然,感歎道:“小蠻,說好我們一起做學霸的,可你……”


    “沒事,有時間,我去中學看你。”張小蠻釋然地說。


    夜裏,張小蠻仰靠在枕頭上,手裏捧著曲波的《林海雪原》如癡如醉地看著,“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


    這一段改扮土匪登上威虎山何等的豪情壯誌。


    想著自己的身世,即使重生歸來,卻是擺脫不了命運的枷鎖。


    “嘎吱!”


    夜深了,門被人輕輕的推開,父親張大蠻躋身進屋來,一進屋便朝著張小蠻的房間喊了一聲:“小蠻,起來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去上學。”


    張小蠻欣喜之餘,翻身一骨碌爬起來,露出了笑容,但很快笑容又消失了。


    有些難以置信地走出了房間,耷拉著腦袋,問了一聲:“爸,怎麽去讀啊,家裏沒錢繳學雜費的。”


    “是啊,他爸,你不是不知道,家裏哪還有錢送小蠻上學呢!”旁邊母親秦琳披著衣服,走了出來。


    張大蠻蹲坐在火鋪上,“今天做木工活兒的雇主,是我們本家大叔,他家裏的兒子明天也要上學,他得知小蠻也剛好是六年級畢業,就問我怎麽不迴來送小蠻上學。”


    “我告訴大叔,小蠻不讀書了。誰知,大叔一通把我臭罵,說什麽搞什麽,聽說小蠻讀書成績優異,小小年紀,不讀書,能做什麽。”


    “我也無奈,告訴大叔說家裏貧寒,沒錢送小蠻讀書了。大叔又把我罵一頓,說我不是在給他做木工活兒麽,先把工錢預支給我,還借一些給我,要我務必將小蠻送去中學讀書!”


    顛簸的中巴車,在盤山公路上,崎嶇行進。


    通往青石鎮的盤山公路,都是山路,既不是柏油路,也不是水泥路。


    而是在那些山腰間鑿開一條平整的山路,路麵用泥土石子鋪平,路麵也比較狹小,大多數路段,幾乎都是僅容中巴車型通過。


    在一些地方會將路麵鋪寬,用於會車讓車之用。


    駕駛中巴車的司機,開車的技術可都是一流,否則,像這樣的盤山公路,還超載,是非常危險的。


    但是,在青石鎮這樣的喀斯特地貌,環境如此,又是貧窮落後的地方。又是這樣一個車輛匱乏的時代,很多跑車的都是遊走在法律的邊緣,即使偶有交警上路檢查,他們也早就做好了防範。


    遠遠看到或者路上遇到別的車輛過來,都會互相打招唿,詢問是否有交警上路執法。


    一旦遇上交警上路執法,問在哪個位置?然後,當車行駛到了交警執法的路段,早早讓一批人下車走路,而車上剛好之滿座,車經過交警檢查,沒有超載,走過交警執法的路段,避開交警後再等著那些走路的人,再上車。


    還有一些微型“麵包車”,在遇上交警執法檢查,先讓一部分人下車,等著,司機先載著滿座的人通過交警檢查,行駛過一段路,再掉頭,繼續去將那一部分人載上車,與先前那一波乘客匯合。


    由於車輛有限,即使,乘客心裏有些怨言,但也表示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不是良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朕即刁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朕即刁民並收藏我真不是良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