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少第一反應,這是不是衛溫在考校自己,如果這個問題處理好了,兩人的關係未必不能再進一步……我說是正經的關係,不許想歪。
但……隱隱感覺,好像有些不對。
但劉義符不愧是大忽悠本悠,沉吟片刻後,就立刻開始胡扯道:“君子少而小人多,就好比治世少而亂世多。”
衛溫馬上就問:
“何也?”
他突然來了興趣,小郎君沒有理解到他心裏的意思,不過也怨不得自己,就是發發牢騷而已,沒想到對方好像理解成了……問對……他心中未嚐沒有答案,不過能聽聽對方的一些觀點,也不錯作為東府最有力的接班人,隻要劉義符接了班,成為話事人,對方一些執政思想還是很重要的,現在能窺探的的,這個早慧的小郎君,似乎很早就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對於他的執政理念,衛溫還是頗有興趣的。。
“治世所以少,亂世所以多者,就如同君子少而小人多也。君子一開始並不少,上為聖明之君出而君子多;小人一開始並不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然”衛溫點點頭,表示認可,其實他一開始隻是打算紓解一下自己內心的苦悶,並不指望一個小孩子能給自己一個什麽像樣的答案,扯犢子還是劉大少能車,這句話很對,反應的社會現象也是如此,就是有點空。
“那小郎君以為,此治世耶?亂世耶?”
劉義符沉默沒有說話,朝左右看了看:“上非為聖明之君,固願知白守黑,為式天下。”
衛溫笑了起來,有點意思,隨即又低聲說道:“仆等就等著聖明之君出世。”說罷,意味深長地看了劉義符兩眼,轉頭準備登上馬車。
突然間,劉義符福至心靈,大聲說道:
“小子敢請一言:‘立誌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與衛叔共勉!”
衛溫身形停頓,轉過身來,衛玉二人聽到動靜也探出了頭,隻見到長揖在原地的小郎君,自己的哥哥慢慢彎腰迴禮,道:
“受教了。”
衛玉和穆念元兩人探頭探腦,作為弟弟的衛玉,心裏震驚之餘,又頗為複雜,沒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哥哥是一個多麽驕傲的人,嘴上和行為上都謙和又率性待人,但自從那件事以後,衛溫的率性和謙和對待所有人都會有了距離,他能感受的出來,自己的這個哥哥,這一躬身,是對劉義符是真心以待的。
來不及多加感歎,他就看到衛溫轉過頭來,嚇得兩個猥猥瑣瑣,鬼鬼祟祟的兩隻老鼠趕緊收迴頭,縮進了馬車,裝作什麽都不知道。
衛溫也不管他們倆的小動作,自顧自地大笑幾聲,登上馬車離去。
自己心裏的問題劉義符解答的不是很完美,畢竟劉義符也不是自己心裏的蛔蟲,也不可能恰到好處地搔到自己的癢處,不過劉義符的一些想法,倒是對自己有所觸動。
是了,自己那麽在乎他人幹什麽,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
我輩歲講究學而優則仕,仆雖然不敢稱自己為賢者,但是,要是所謂的“明公”擔不起“明”這個字,那就是對方並未有識人之明,這個舉薦的官,不當也罷!
本來是讓衛溫叮囑張溪多注意,不要被其他商人的複製大法給背刺了,要做好商業機密的保護,這特麽後麵怎麽成了一場答疑問對……
不過在新生事物會被抵製這一點上,劉義符是可以預見的,任何新生事物出現不管先進與否,一開始總是會收到抵製的。劉義符將茶葉發展推進了一大步,未嚐不是想觀察這個時代對於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
這些發展雖然先進,卻必定會衝擊已有的茶葉市場,引起本身抵製,一定要處理得當才行。
結果嘛……
劉義符搖了搖頭,看來是自己多想了,還以為一開始對方在考校自己政見,感覺自己好像理解錯了,不過不要緊,其實他也並不讚成這個所謂明君識人論,但在此世,人的品性就是很重要的一點,比如漢代以孝治國,皇帝諡號裏多帶“孝”字,察舉裏也是舉“孝”“廉”之人,德行就是政治正確,哪怕作秀,名聲也不能差。
要是上麵被認為德行不正,你的晉升之路必不可能太過順暢,皇帝獨裁下,指定一些官吏,這種情況,更多還是本身就不合理選拔機製所導致的。
才德兼備的人實在是少數,才德兼備還要有世家身份的人,就更少了,這些人發現了可以身居高位,但大多數人是沒法做到才德兼備,一心為公的,尤其是士族,哪怕是後世兩千多年的天朝,也做不到,這是既是人心也是人性,無法杜絕,隻能通過外力來加以約束,法律是道德的下限,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不是用來綁架別人的,但是在沒有法律和共識,沒有標準,絕大多數人很難自發做到道德層麵無缺。
這個時候,監管機構的作用就體現了,監管機構甚至不啻於用嚴刑酷法,當然,自己不能在史書上背上“刻薄寡恩”的君主形象,得找人背鍋,曆史上的張湯、後世的周興、來俊臣,這些史書上的酷吏,沒有君主的背書他們手上沾的血能讓搞事情後還安穩做到這個位置上?例如張湯,武帝沒有背書的情況下,怎麽可能就用“腹誹”這種可笑罪名就殺了九卿之一的顏異。
法不能丟,確實很好用,同樣,儒家的皮也不能丟,外儒內法就是治國核心,實際上,法家確實很好用,但說到立牌坊的話,少不得儒家,這幫儒家,大多都是好高騖遠還小心眼,黑了自己老劉家的祖宗劉邦幾百年,嗯,得謹慎處理,不然小爺的一世英名就毀了,咱的目標最低可是成為咱們老劉家的劉恆……去掉他一開始被群臣當木偶時候的生涯,對於自己來說,文帝簡直就是完美皇帝。
最低……劉大少心裏爽歪歪說大話也不怕閃了舌頭。
當然,這些東西肯定不可能去和衛溫說,很多東西已經涉及到了劉義符自己心裏的私欲了,誰知道衛溫這個君子能不能接受得了,在自己沒有實際權力之前,劉義符這些心思不會向外界表露半分。
——
《宋書》記載:初,亂世之際,衛溫嚐問帝曰:“世間小人何其多!何為?”
帝對曰:“君子少而小人多,亦如治世少而亂世多。”
“何也?”
“治世所以少,亂世所以多者,正緣君子少而小人多也。蓋君子初未嚐少,聖君出而君子多;小人初未嚐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敢請問之,亂世耶?治世耶?”
帝默然,後曾言:“朕聞有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朕願為此鳳,使天下歸心!”
……
但……隱隱感覺,好像有些不對。
但劉義符不愧是大忽悠本悠,沉吟片刻後,就立刻開始胡扯道:“君子少而小人多,就好比治世少而亂世多。”
衛溫馬上就問:
“何也?”
他突然來了興趣,小郎君沒有理解到他心裏的意思,不過也怨不得自己,就是發發牢騷而已,沒想到對方好像理解成了……問對……他心中未嚐沒有答案,不過能聽聽對方的一些觀點,也不錯作為東府最有力的接班人,隻要劉義符接了班,成為話事人,對方一些執政思想還是很重要的,現在能窺探的的,這個早慧的小郎君,似乎很早就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對於他的執政理念,衛溫還是頗有興趣的。。
“治世所以少,亂世所以多者,就如同君子少而小人多也。君子一開始並不少,上為聖明之君出而君子多;小人一開始並不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然”衛溫點點頭,表示認可,其實他一開始隻是打算紓解一下自己內心的苦悶,並不指望一個小孩子能給自己一個什麽像樣的答案,扯犢子還是劉大少能車,這句話很對,反應的社會現象也是如此,就是有點空。
“那小郎君以為,此治世耶?亂世耶?”
劉義符沉默沒有說話,朝左右看了看:“上非為聖明之君,固願知白守黑,為式天下。”
衛溫笑了起來,有點意思,隨即又低聲說道:“仆等就等著聖明之君出世。”說罷,意味深長地看了劉義符兩眼,轉頭準備登上馬車。
突然間,劉義符福至心靈,大聲說道:
“小子敢請一言:‘立誌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與衛叔共勉!”
衛溫身形停頓,轉過身來,衛玉二人聽到動靜也探出了頭,隻見到長揖在原地的小郎君,自己的哥哥慢慢彎腰迴禮,道:
“受教了。”
衛玉和穆念元兩人探頭探腦,作為弟弟的衛玉,心裏震驚之餘,又頗為複雜,沒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哥哥是一個多麽驕傲的人,嘴上和行為上都謙和又率性待人,但自從那件事以後,衛溫的率性和謙和對待所有人都會有了距離,他能感受的出來,自己的這個哥哥,這一躬身,是對劉義符是真心以待的。
來不及多加感歎,他就看到衛溫轉過頭來,嚇得兩個猥猥瑣瑣,鬼鬼祟祟的兩隻老鼠趕緊收迴頭,縮進了馬車,裝作什麽都不知道。
衛溫也不管他們倆的小動作,自顧自地大笑幾聲,登上馬車離去。
自己心裏的問題劉義符解答的不是很完美,畢竟劉義符也不是自己心裏的蛔蟲,也不可能恰到好處地搔到自己的癢處,不過劉義符的一些想法,倒是對自己有所觸動。
是了,自己那麽在乎他人幹什麽,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
我輩歲講究學而優則仕,仆雖然不敢稱自己為賢者,但是,要是所謂的“明公”擔不起“明”這個字,那就是對方並未有識人之明,這個舉薦的官,不當也罷!
本來是讓衛溫叮囑張溪多注意,不要被其他商人的複製大法給背刺了,要做好商業機密的保護,這特麽後麵怎麽成了一場答疑問對……
不過在新生事物會被抵製這一點上,劉義符是可以預見的,任何新生事物出現不管先進與否,一開始總是會收到抵製的。劉義符將茶葉發展推進了一大步,未嚐不是想觀察這個時代對於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
這些發展雖然先進,卻必定會衝擊已有的茶葉市場,引起本身抵製,一定要處理得當才行。
結果嘛……
劉義符搖了搖頭,看來是自己多想了,還以為一開始對方在考校自己政見,感覺自己好像理解錯了,不過不要緊,其實他也並不讚成這個所謂明君識人論,但在此世,人的品性就是很重要的一點,比如漢代以孝治國,皇帝諡號裏多帶“孝”字,察舉裏也是舉“孝”“廉”之人,德行就是政治正確,哪怕作秀,名聲也不能差。
要是上麵被認為德行不正,你的晉升之路必不可能太過順暢,皇帝獨裁下,指定一些官吏,這種情況,更多還是本身就不合理選拔機製所導致的。
才德兼備的人實在是少數,才德兼備還要有世家身份的人,就更少了,這些人發現了可以身居高位,但大多數人是沒法做到才德兼備,一心為公的,尤其是士族,哪怕是後世兩千多年的天朝,也做不到,這是既是人心也是人性,無法杜絕,隻能通過外力來加以約束,法律是道德的下限,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不是用來綁架別人的,但是在沒有法律和共識,沒有標準,絕大多數人很難自發做到道德層麵無缺。
這個時候,監管機構的作用就體現了,監管機構甚至不啻於用嚴刑酷法,當然,自己不能在史書上背上“刻薄寡恩”的君主形象,得找人背鍋,曆史上的張湯、後世的周興、來俊臣,這些史書上的酷吏,沒有君主的背書他們手上沾的血能讓搞事情後還安穩做到這個位置上?例如張湯,武帝沒有背書的情況下,怎麽可能就用“腹誹”這種可笑罪名就殺了九卿之一的顏異。
法不能丟,確實很好用,同樣,儒家的皮也不能丟,外儒內法就是治國核心,實際上,法家確實很好用,但說到立牌坊的話,少不得儒家,這幫儒家,大多都是好高騖遠還小心眼,黑了自己老劉家的祖宗劉邦幾百年,嗯,得謹慎處理,不然小爺的一世英名就毀了,咱的目標最低可是成為咱們老劉家的劉恆……去掉他一開始被群臣當木偶時候的生涯,對於自己來說,文帝簡直就是完美皇帝。
最低……劉大少心裏爽歪歪說大話也不怕閃了舌頭。
當然,這些東西肯定不可能去和衛溫說,很多東西已經涉及到了劉義符自己心裏的私欲了,誰知道衛溫這個君子能不能接受得了,在自己沒有實際權力之前,劉義符這些心思不會向外界表露半分。
——
《宋書》記載:初,亂世之際,衛溫嚐問帝曰:“世間小人何其多!何為?”
帝對曰:“君子少而小人多,亦如治世少而亂世多。”
“何也?”
“治世所以少,亂世所以多者,正緣君子少而小人多也。蓋君子初未嚐少,聖君出而君子多;小人初未嚐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敢請問之,亂世耶?治世耶?”
帝默然,後曾言:“朕聞有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朕願為此鳳,使天下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