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二月的桃李竟放,新綠飾野,到菡萏出水,處處鳴嬋。坐過馬車又乘船,一路輾轉,老弱婦幼拖家帶口的,都走得慢。沿途還買了冰棍兒涼飲吃,有那能來事兒的店家,還吹噓說這冰飲品連宮裏管家野愛吃哩。直走了四個月,才走到了汴京城門


    “杜姑娘一路辛苦,在下方迴,是許氏書局汴梁總管事。早些日子就接到來信,約莫算著這幾日也該到了。特在此等候”一個年逾而立,著一領栗色錦袍,笑得跟個彌勒佛似的男人,拱手作禮


    杜沅掀起車簾,先看了眼許易,許易是領隊,奉許承年令人一路行來,負責節製一眾護院,保護杜家一行人。許易收到的可是死令,不得讓杜家,尤其杜沅有半分差池。一起走了這幾個月,他們這群使拳腳功夫的糙漢子,刀口上舔生活的人,也吃了杜家不少好食,杜興老兩口待他們也都在家子侄一般。杜沅姐弟也和善,杜衡還跟著早晚學著拳腳,騎馬就是這會兒學會的。去年本該與他買馬的,因著蘆溪偏僻,難有矮馬尋處,杜辰在年初就開始打問找尋了。這下不用專找矮馬了


    見許易衝她微點頭示意,杜沅三兩步跳了下來,也還禮說了幾句話。約了時間去書局說話,方迴抬手,身後的小廝很機靈地就過來帶路了。他在有準備,把杜家的地址摸了透徹,這會兒,也給杜沅一行省了打問尋路的功夫


    在城門受了查檢,就進程徑直奔著住處去了。


    掀開車簾的杜沅目不轉睛,征愣著看著外頭鱗次節比,行人如織的繁華景象。真情實感地覺得自己是劉姥姥,給這裏的城市化程度驚呆了


    掛著鈴鐺的駝隊,緩步走出麗景門。衣著異域,一臉絡腮胡的商人騎乘在上,周圍百姓都習以為常,做著各自的事,並不多瞧一眼。推著炭火木柴車推車的,擔雜物的貨郎,還有雙手拎著食盒行色匆匆的男人,劉氏紙業,王莊布行,龍泉瓷等招牌幌子迎風招展,好些店家,不止酒樓,都別出心裁地用花,彩綢絲帶等裝飾做了拱門,漂亮又引人注意。從這遍地的作坊賣店可見,這會兒的大宋手工業是高度發達的,相關技術也都已經非常成熟,生產出來的大量成品都直接擺到市集裏來賣,可見內需之剛勁,難怪說大宋是高度富饒,物質和精神文明都高度發達的城市。


    茶鋪裏熱烈地交談聲,小二迎來送往的招攬聲,噢,那邊榕樹下的龍柳茶坊,還擺了張長案,一個灰色長衫,留著兩撇羊須胡的男人,一手執木條,一手撐案,正說得眉飛色舞,引人入勝哩


    工匠啊作坊老板,商人這些平時要吃飯,由此養活了大批餐館,掙了錢的人們要找樂子,所謂暖飽思**,哦不,就是有錢有閑後就想要消費,想豐富業餘生活,給大宋經濟發展盡一份力。所以,各種戲院,勾欄瓦舍,青樓這些也就開了起來,賺了錢呢,也都想著要置辦家產,這不,就促進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形成了商業閉環


    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這會兒的杜沅真由衷地想說一句,先生高才!


    早年看書,聽考古推演說,開封是個百萬人口大大城市,總人口有約莫20萬戶以上。這是個什麽概念呢,同時期的倫敦也就一萬五千人,歐洲最大的城市巴黎,也就十來萬人。且,常住居民達到了10萬戶以上的城池,北宋就有40多個,到徽宗崇寧年間更是上升到50多個之數


    一路杜沅都眼觀四路,心過千年。就這麽胡思亂想到了保康門外湧泉街的杜家住宅,叩門後,一身兒薔薇隱紋花羅衫、染金絲絹綠裙,外頭罩了件孔雀妝窄緞鑲邊的淡黃綾褙子,頭上簪了根兒碧玉木蘭簪,配著朵水粉絹花,柳眉遠青黛,唇似點絳紅的鄭氏探頭出來,迎了眾人進去


    卸下行李,許易一行就跟著那小二迴去書局那邊了。


    鄭氏送他們去門口,從腰間摘下綠地薔薇紋孔雀妝彩緞錢夾,取出兩陌錢,又數了二十五文散錢,遞給小二,說是謝他帶路的茶錢。鄭氏出手闊綽,那二十出頭的褐色衣袍小廝,眉開眼笑地作揖道謝走了


    杜家租的是二進院子,一家子剛好住下,卻是沒有多的房屋再留他們住下。隻說話,要三天後請他們吃酒,權當感謝這一路的照顧


    燒水洗漱後,一家子都歇下了。這一路,再是走得慢,也到底不比在家,大家都需要歇息調整下。


    杜沅到新地方都需要時間適應,就幹脆起身前後在新家裏轉著,穿過二合院落左側邊的一條小門道,朝旁邊走去。外頭窄長一個小院,靠院牆有三間房。中間是廚房,兩側是柴炭雜物間。走進那廚房,裏麵物件雖多,卻都各歸其類、齊齊整整。連灶台泥爐都幹幹淨淨,看不到煙熏油跡,瞧著像是新刷過。牆上掛著幾隻野雉野兔,牆邊一隻籃裏,還有些青菜鮮蔬。


    裏牆有扇小門,拔開門閂,打開一看,外頭是條小巷子,十分僻靜,直通城牆下那條街。她探頭望了望,並沒瞅見什麽,便閂上門,轉身離開廚房,見小院前頭有個圓門,走出去一瞧,來到了前院。


    走進廚房,揭開案上籠罩,見下麵一套定窯白瓷碗碟裏盛著粳米飯、三樣菜蔬,拿過一邊的木勺,舀起一勺米飯、撮了一坨瓜齏、拈了一塊軟羊,全都塞進嘴裏,混著嚼吞吃了。


    “飯菜都是冷的,這是昨晚給你爹留的。阿沅稍等等,熱熱再吃,要害肚子呢……”鄭氏進來說


    杜沅卻一氣吃掉大半飯菜,倒了碗熱水,不顧燙,幾口喝下。肚子暖暖的了


    “阿爹昨晚未迴來用飯?為何?”她吃過才想起問


    “和蔡大人吃酒,”鄭氏收揀著碗筷


    “可醉了?迴得可晚?阿爹要是過分,阿娘記得給祖母去說,讓祖母管管”


    “你這孩子,你爹身在官朝,哪有不交際往來的”


    看鄭氏稟不勉強的模樣,杜沅才不再多話,迴了自己房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客到江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杏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杏青並收藏蜀客到江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