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子商量過後,決定杜辰夫妻即可動身北上。


    一則,先去吏部報到,看朝廷安排。這兩年有許家等川蜀商賈把生意做去全國,船運交通已便利好多。杜沅說,杜辰在汴梁安頓下來就去許氏送個信,他們再從蘆溪動身,徑直去任地。他們姐弟陪著祖父母,一路慢行,也輕省些。家裏這一大攤子也需要慢慢交接清楚。鄭氏本說帶著小兒子杜仲走,到底杜沅姐弟也才十歲出頭,縱然一路有許家,她又哪裏真的放心。


    杜仲卻要和兄姐一路,不跟爹娘先走。不得已,鄭氏夫妻各自忙活著收拾行囊


    杜辰手上單書院比較放不下,他思來想去,把山長一職交給了章迴,章迴年逾五旬,是位隱士大儒,頗有德行能服眾。辭別舊友應酬,夫妻倆忙活了三五日,就隨著趙家的商隊出蜀去了


    五年前迴來也是大雪漫天,如今再行,也是一路風雪,算是有始有終了


    送別父母,杜沅也在忙著處理手上的事物。幸好,這幾年雖然忙碌,領頭做下不少事情,明麵上卻多是別人在管事。她不掛名不拿主意,這會兒處理起來也算順手


    許承年在杜辰走後,親自上門了一趟,在書房和杜沅談了一個時辰。


    而後,這對兒忘年交笑容滿麵地出來,此後,杜沅改口喊他許叔,許承年也把杜沅當自家子侄待。杜家這艘船,他雖然看不透徹,卻直覺,跟著它,總有不一樣的前路。


    杜沅忙著跑在工坊,做銅人,紡車的技術難關,一遍遍地觀察運作中,還能提升的管理方式這些,想盡力做得更好些。畢竟,營盤鐵一些,也扛造。畢竟,這之後天高皇帝遠的,得把規矩立起來,後頭的話事人,照著管理就好。


    杜衡也沒閑著,把孵化場徹底脫手,他當初拿過一筆稿費做啟動資金。在孵化場正常盈利後,就套現,隻拿了本金。然後按規矩領月俸,沒要一份分紅。此番,他也是把經手的事物都交接迴去,條條款款都仔細交代著


    杜興也不鬆快兒,一麵和幾個對書院裏出來的,對水稻種植很有想法的年輕人再三交代,複述技術要點,一麵應酬上門的人們。街坊鄰裏,十裏八村兒的都絡繹而來,提著蜜蛋臘味,甚至有那熟識的,直接開口說,不要他去。讓他就在蘆溪,他要自家兒孫拿他當老子娘孝敬


    祖母李氏的意思是,想看著女兒生產過後再走。戌娘婆母過身早,這些年,女兒生產她都在的,為人母,甭管兒女多大,在她眼裏,都是孩子。要她照拂。何況是生孩子這樣在鬼門關轉悠的大事。縱然女婿醫術高明,遠名天下。她也終究難放心


    年是在集譽街大房這邊過的,白氏對公爹婆母很恭順,半點沒有錦安考中時的輕佻,這會兒很是低眉順眼,對杜沅姐弟也關懷備至。伯娘到底是個人物,識時務,舍得下麵子,知道什麽時候該做什麽,若再識字讀些書,絕非池中物


    再看幾個堂哥堂姐,錦寧學了這八麵玲瓏,招唿人迎送本事。卻少了分眼色。沉澱幾年,吃吃虧或許能思慮更周全些。


    錦安是大房讀書最多的,卻有些拎不清。不過一個鄉試,竟飄得要上天,迴書院去州府遊學看燈,與士子文人鬥文看景,一副狀元郎的架勢。就,不該是潛心在家,再用心功課,爭取春闈一舉中的,然後殿試得名嗎?就,如此性情,不說難勘造就,也是要好好打磨


    錦娘嘛,是讓杜沅花心思最多的。大抵女孩兒都是感性的,繞不開一個情字。這傅家也是有意思,元宵後,傅家大郎也要去赴省試,竟這麽迫不及待要娶人過門,杜沅總覺得有些蹊蹺,這傅家可不是既定印象裏的淳樸農家,瞧著兄妹倆這一個賽一個的心眼子,也知道不是沒成算的。就是不知為何,能讓他舍棄萬一中舉,不去攀附權貴做倒插門兒也要娶錦娘了。也罷,或許隻是杜沅自己太小人之心呢


    秀娘卻有些出乎她的意料,秀娘是大房最小的女孩兒,卻意外地有主見,有想法,還夠堅持。瞧瞧這幾年學醫下來,這會兒已是秦椒的關門弟子,學院開的中醫館,定位給女性做針灸理療養生這些,她帶的這組人是專業最拔尖兒,進步最快,業務最好的


    春節後初三,杜戌娘忽然發動,早先姑父給把脈就說,肚裏是個男孩兒,果然,雖然提早了月末個把月出生,小孩兒卻頗壯實,也不折騰人,半個時辰就出來了


    皺皺巴巴的紅孩子,杜仲鑽去屋裏,擠在祖母身邊,墊腳看了小表弟,皺眉說“弟弟好醜,好紅”還用胖乎乎的手去握了握嬰孩兒的手,


    “謔!好軟!跟蛋糕似的哎!”


    人類幼崽說幼崽軟乎,就場麵很讓人覺得窩心


    轉眼就是初八,紫芝和杜沅一早就去了集譽街,看全福娘子給堂姐梳妝,幫著在一旁遞著東西,看著她被塗抹上一層白麵似的粉,描眉畫唇,戴上鳳冠霞帔。一身兒並蒂花開富貴的大紅嫁衣,精致大氣,美得讓人心醉。手執鑲珠翠羽團扇遮麵,輕移蓮步走出閨房小院兒,給爹娘跪拜敬茶,白氏眼圈兒都紅了,抓著女兒的手,再三叮嚀囑咐。全福娘子說吉時已到,錦寧才半蹲下,背起妹妹,送上去花轎


    這就嫁了。往後,喜悲也好,順心不如意也罷,都得錦娘你自個兒去挨著了。


    願你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做杜家卓文君吧


    姐弟倆和蘇軾沈括幾個聚了,約定了五年後汴京見。他們要一起科考,做同年。誰也不許晚


    二月初,杜家收到杜辰的來信,他考了館職。不出意外,得在京三年。房屋已賃。既然如此,那他們也該動身了。二月中,杜家一行人,帶著幾車的行李,由許家派出的護院守著,坐車往出蜀的方向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客到江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杏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杏青並收藏蜀客到江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