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技術推介會後,育苗班的幾個學子,在杜沅的引導下,煞有介事地做了總結,書麵匯報。開了個分享會。把最終形成的書麵報告提交給了書院存檔。


    杜辰如今頗上道,這不,這就安排了他們來做分享


    豆芽相關的是都講過了,這迴的分享內容在於協作,在於「格物致知」


    這四個字,還是她爹為範大佬的改革犯愁的時候,她忽然想到的


    思維有點二發散了哈!她迴想了關於改革的相關條陳,人物。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太學校長,胡瑗老先生呀,「宋初三先生」,培養了無數人才大佬的大佬,主要,程朱理學二位就是他徒弟和徒孫兒,理學也是老先生在研究儒家學術的基礎上提煉總結的,理學又名宋學,是宋代儒家的哲學思想。


    漢儒治經呢側重名物訓詁,宋儒則多以闡釋義理為重,故名理學。胡瑗堅持樸素的唯物論,反對唯心論,認為“命者稟之於天,性者命之在我”,開宋儒性命之學的先聲。以傳統的儒學倫理為核心,大膽質疑,自立新解,開宋代義理易學之宗。全麵闡述性、命、天、人、政、教的內在關係,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性命學說,清人全望祖撰的《宋元學案》稱:“宋世學術之盛,安定、泰山為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為然。”其中“安定泰山”,則是因為宋初胡瑗講學於南方稱南派


    後頭朱熹為國救民圖存,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乃是因為,那個時代背景下,南宋偏安一隅,給人追著打,掌權官員貴族還可著勁兒地貪汙腐敗,魚肉百姓。朝廷黨爭不停,為了錢權鬥得你死我活。絲毫不顧忌國將不國,隻念自己得失


    他屢次上書要合力抗金,迎迴二聖。折子總被束之高閣,自己也被主和派打壓,遠離了朝廷中心,無奈之下,潛心學問,研究理學進階版,通過碳九萬物來領會天命。略有成果後,想仿前朝範公改革,以思想來救贖當下昏沉活著,醉生夢死的權層


    儒家的三綱五常就是天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還有五常,仁義禮智信,理學家則認為,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隻要所作所為都符合天理,誰都可以變為聖人(不知道為啥,看這兒總覺得有點兒,黑格爾那存在即合理的意思。)


    但,踏上這條道兒,真是隨時準備奉獻自我,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啊!朱熹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理學,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觀點,意思就是,人性本來是與天理一致的,但社會環境裏有太多誘惑,讓人們產生了欲望,違背了天理,所以人應該克製自己但欲望。


    朱熹提出這點,不是吃飽了沒事做,根本目的還是在,想要強國,要北伐。他和王安石,範仲淹一樣,也希望發起一場改革,不過範王改製度,他改思想。因為當時的南宋,很多重臣和他們的家屬都道德敗壞,平時隻知道撈錢享樂,私生活機器荒淫無度,國難當頭,這些人卻最先考慮自己的利益,根本沒把皇帝和國家當迴事兒。隆興北伐的鬧劇就是典型案例,朱熹也看在了眼裏,再加上古人想來都有「禮不下庶人」的傳統,朱熹這句話其實就是講給權貴們聽的,讓他們克製自己的欲望,好好完成自己的使命。


    舉一個例子,三綱五常裏邊兒有一條,就是要求婦女不得改嫁。有一迴,朱熹聽說朋友陳師中的妹妹想改嫁,立馬寫信勸阻,但,他聽說一位平民家的女子嫌棄丈夫太窮,要離婚,他卻表示理解,說丈夫沒有才能養家,其子還能咋辦?這時候就別講大義了。


    即便這些隻是對名門權貴的要求,理學在當時也算不上啥束縛,南宋的婦女要離婚,改嫁,都是雖本人的意思,社會上也完全不會歧視,連皇帝也會娶再婚女子。


    至於理學被歪曲,慘遭,取其糟粕,取其精華,被統治者拿來禁錮老百姓的思想和壓迫百姓,最終臭名昭著,這都是南宋滅亡之後的事兒了,所以,朱熹本人應該不帶想背這個鍋


    朱熹晚年還卷入朝廷內鬥被迫害,學說被禁,孤獨地死在了家裏,舊友門生都不敢上門吊唁,隻有辛棄疾上門祭拜,還寫了祭文。


    誠然,杜沅也不會因為活在了這個時代,就也能像這些文人士子,或者說,就像她爹一樣,對儒家推崇備至,奉為信仰。存天理去人欲這種絕對的唯心論,她也不予置評。但,格物致知很明顯不是這麽用的啊,畢竟後頭,著名心學大師王陽明先生現身說法了。想從竹子身上明白它的生長秘密?簡單,搬個凳子對著它去,格物致知嘛!


    ???


    還好王陽明撞了南牆就迴頭了,從此開始用辯證眼光看待學術大家,不再一味盲從


    所以,堅持唯物論的杜沅,決定先發製人,提出「格物致知」,給這個學說打下點基礎,也順帶挖一挖科舉的牆角


    這年頭兒,學文的可太多了,理科也需要人呀,尤其是識文斷字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輕人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開遍清明。一眨眼,暖棚裏頭的菜苗苗都長起來了,綠油油的,應該是幾人照料得太好,這還不到足夠暖和的時節,這菜苗就到了能移栽的時候


    趕巧,安排的月底分享也如約而至。


    這次分享仍是幾人配合的模式,稿件流程是提前對過的,在食堂圍圈做圓聽,幾人從初見小會的破冰,對實驗課題的頭腦風暴,按會議記錄實操,到交接表的細節,問題討論,成果總結,都給同窗們做了分享,提問環節過後,徐意把杜沅畫好的實驗對比圖拉進齋堂,整整兩大黑板。他講解完畢後,易嶺幾人提溜著一堆東西過來,做了個小實驗


    沒有玻璃罩,實驗做的不直觀。杜沅是簡單粗暴地用蠟燭,小盆栽飄香藤做的實驗。


    這會兒幾人也原樣複製了過來,幾人用不透明瓦甕,一個蓋住正在燃燒的蠟燭,另一個蓋著有飄香藤和燃著的蠟燭。


    當揭開蓋兒,發現有飄香藤的蠟燭沒有熄滅,少年們都目瞪口呆,不知所以。還說是變戲法兒,台上學子又直接對換了瓦甕,結果又飄香藤的蠟燭也是燃著的。


    這才接受了,氣,是維持生命的必備條件,就吃食,水一樣重要


    也覺得著格物學真的很有意思!育苗班的幾個學子也因此在書院名聲大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客到江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杏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杏青並收藏蜀客到江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