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穀場上,杜家的稻穀分了好幾攤兒,零零散散小塊兒戲哦啊塊兒地曬在那裏


    這些日子,杜沅為硝石奔忙,又為吃食,配方,製作忙昏著頭


    好在,忙出了成果,截至目前,各家營運效果不過,頗有進項。


    杜辰還寫信附圖給好友接連送出了好幾封,冰飲風氣之盛,沒幾日就風吹似的,傳到了成都府去,引來不少學子文人,頂著日頭騎著驢,或幾人同行,租上輛車,來蘆溪縣,又打問到蘆溪鎮,專門兒來用上一碗,都以來過蘆溪鎮用冰飲為傲,這可是吹噓的資本哩


    紫芝姐弟也日日在外頭,用紙筆記錄下這一幕幕


    冰飲帶起了蘆溪鎮,也把寒門書院送到了人前


    這段日子,來書院做學問的人越發多,鎮上縣上不少人家,都來問,可還能送孩子入學,杜家一時難以應付,專門聘來位門房大爺,守在門口,專職應付報名的人家


    杜辰和秦夫子這些日子分身乏術,因來訪學子墨客太多,他們把慎思,篤行合在一處上課,一人代課,一人待客


    杜沅這幾日在曬穀場曬太陽,這可是首批稻穀,她得盡可能多地跟一次,測算收成,好出數據,整理成表。要想解決溫飽問題,讓更多人吃飽飯,就得科學種植,找到相對高產的種植方法,再推廣開去,這樣,想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民起義的問題吧


    會的,一定會


    她滿頭汗地用著曬具,把曬穀場上的穀粒兒推開


    又曬了一日,撿起一小撮兒穀粒,雙手合十搓開,放進嘴裏嚼咬


    嘎嘣兒脆,那種獨特的米香味兒,讓味蕾印象深刻


    經了這迴,她懂了祖父對土地的情深,也明白了他對糧食的敬重


    真,實踐出真知。


    秤量過兩塊水稻和占城稻的穀粒兒後,杜老爺子手微微發抖,這,這占城稻幾乎是原生水稻兩倍的產量呀


    他搓了搓手,背過身後,微微抬頭,挺直了略有些駝的脊背


    心下感慨,努力大口唿吸,吐納空氣,平衡心態


    還是眼角微紅,眼眶微潤


    他高興呐!!!


    這占城稻,穀粒圓潤飽滿,少有空癟,這樣好的穀粒,這樣好,真是蒼天保佑!


    杜沅把糯米也稱量了一下,差不多,糯米產量也是倍餘


    明年,再調整新肥,深耕農田,早早漚糞肥田養養,應該產量還可以再漲漲


    杜老爺子用推車把曬幹的穀粒推了迴家,倒進糧倉


    第二日,一家子就吃上了這新米,這產量奇高的占城稻米


    蒸出來的白米飯,細白瑩潤,顆顆飽滿晶瑩,盛放在白釉青瓷碗裏,還飄著幾縷白氣


    “真香啊“杜衡用力吸了一口,笑著說


    “嗯,可是真香!快吃吃看,可好吃”李氏也笑眯了眼


    “嗯,好吃!有嚼感,微甜,好吃”杜衡也不誇張地說


    一家子這頓飯,都吃得喜笑顏開


    秦夫子用過這新米做的飯,又聽杜辰說了產量,看過杜沅繪製的占城稻記錄冊後,也是怔愣了好一會兒,才雙手交握,鄭重起身,對著杜沅就是一拱手


    “秦爺爺,您這是,折煞我了,我小小年紀,哪裏受得起”杜沅側身避開了


    “你當得起,你年紀雖小,卻天縱奇才,翻書閱典,琢磨出這澆灌漚肥之法,細心照料田地,用心記錄成冊,總結出這樣好的種植方法。這是為這天下,這時間民眾謀的福祉啊!”


    秦老爺子正臉說,眼眶微濕


    杜沅又說了幾個漚肥的設想,提出了蚯蚓養殖的閉環,拉了黑板,一邊說一邊寫,介紹了目前的養殖進展,又說二季稻收成之後,對肥田養田的預想,和稻花魚的養殖安排,順手提出了小麥和豆子的套種,直說得屋裏兩人瞠目結舌


    杜辰急急喊了停,去叫了杜老爺子進來


    順便把偶遇的杜衡也喊了過來


    杜衡拿著小冊子,記錄著姐姐所說,滿目崇拜


    他阿姐說成,就一定會成的。


    不需要理由,他就是信她


    在趙家等一眾商賈大家,按著杜沅幾人貌似不經意透出的,營銷手法,為自家店鋪的冰飲搖旗呐喊,吸引食客目光下,這蘆溪鎮好容易才涼了些,這冰飲的熱度才降了些,書院和杜家也能鬆口氣,專心教學讀書


    除開,期間縣尊造訪了書院,來得很突然,午後眾人在午歇呢,他悄摸兒領著一隊差役,乘著馬車到了


    門房是個眼力頗好的漢子,人也機變,隨機高聲唱了惹,迎了上去


    那刻意又做作的聲音,驚擾了幾個沒有午睡,在黑板邊打算盤做題的學子,有一個好奇探了頭出去看,這一看就直接給跪了,不是,是腿軟地行了禮,就跑去齋房叫了夫子


    縣令進來沒按門房的指引,去夫子處,在院兒裏,聽見了那清脆的珠子撞擊聲,就抬步拾級而上,在門外駐足,頗看了會兒那幾個打折扣算盤的學子


    還是門房一聲喉嚨癢癢似的悶咳,驚了幾人


    看著縣令那身兒綠色官袍,當即行禮問安


    縣令進來,細細瞧著黑板上那些術數題目,也是滿腦袋問號,這,據主簿迴應,這書院有個慎思齋,收的是未曾進學的寒門子弟,不過辦學半年,這,竟能解這些題了?


    不怕惹笑話地說,就這麽看了這麽久一會兒,他不能說胸有成竹,隻是好無頭緒罷了


    “你們,可都能解?”他穩聲問


    “迴大人,能。”陳立不卑不亢地迴了


    “既能解,為何還徘徊此處?”


    “迴大人,夫子說,題目有幾樣解法,小人愚笨,琢磨了一個中午,才想出兩種,還在複核演算,所以在板前久處”


    “嗯,你且算來看看”他有意試試


    “是”


    陳立拿起白筆,旁邊的鄭成就拿起抹布,給他騰出黑板空間


    陳立正刷刷寫著,杜辰和秦夫子就過來了


    幾人見禮寒暄過後,齋房裏頭的學子也都清醒了,安靜立在後方


    看過陳立的答案後,縣令直言了幾次好,解下腰間玉佩,賞了陳立


    才跟著杜辰作陪去了齋房


    杜辰和縣令主簿三人對飲,用著冰飲,問著黑板,白筆,珠算這些,令他感到頗為新鮮的事物


    杜辰一一作答,一番作答後,縣令徑自歎息,杜辰沒多問


    拿了把新算盤送與縣令,就送了他上馬車


    縣令邀杜辰去縣學做直講,杜辰辭了。


    縣令又說改日差人來請,讓他去縣學走上一遭,改改那裏的風氣


    杜辰再不好推辭,隻得應下


    這頭杜辰才送走縣令,那麵的杜沅也迎了來客,不是別人,正是多月不見的許承年,他這趟門出得遠,也大有收獲。


    把自家酒樓的招牌打進了東京,又帶了掌握著活字印刷的畢家人迴來,當然,還有杜沅托他找尋的作物種子


    可謂是收獲頗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客到江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杏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杏青並收藏蜀客到江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