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在太子被廢之後的表現,不單是皇帝看在眼裏,別人也都看到了,雖然嘴上不說,但人人心裏都有一杆秤,都會在心裏暗自衡量,胤禛對胤礽的照顧維護,自然給他加分不少。<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胤禩同樣也是看著的,最初時他以為胤禛是在作秀,是表演給皇帝看的,那時他還給胤禛貼了個“虛偽”的標簽,但是隨著太子二廢,胤禛對胤礽家的態度仍一如既往,胤禩心裏不是沒有觸動的,隻是當時兩家正針鋒相對呢,這點兒感觸也就一閃即逝了,等到胤禩清醒過來之後,再迴憶起這些,心裏頭又是另一番感觸了。
說起來,早年胤禛和胤禩的關係是真不錯,算是兄弟中感情比較好的,若非感情好,兩家的府邸也不會離的這麽近,兩人剛開府的那幾年,胤禩沒少到胤禛家做客,不過後來胤禩野心漸長,需要謀劃的事多了,兩人才漸行漸遠。
當初,胤禩也曾拉攏過胤禛,不過當時胤禛當皇帝的意願還不強烈,他更多的是希望胤礽能成為下一任皇帝,而且,那時候的胤礽也對得起胤禛的期望,所以,他根本沒想過去支持別的兄弟,對胤禩的拉攏,他毫不猶豫就拒絕了,還勸過胤禩幾次,奈何胤禩根本不聽他的,他也就不再多說了,隻是漸漸疏遠了胤禩,道不同不相為謀嘛,這也是很正常的。<strong></strong>
這些往事,在胤禩準備退一步為自己家找個出路時,漸漸的都浮現出來,胤禩甚至還想到了他們小時候的事,兄弟們都在上書房讀書時,大家雖然也有些爭鬥,但都是爭誰得了師傅們的誇獎,誰得了汗阿瑪的賞賜之類,誰有個什麽事,別人也會不遺餘力的幫忙,他們,也曾真正兄友弟恭過的,隻是後來這份情誼卻變了,好像他們不是兄弟,而是對手,恨不得對方去死的對手,想到這些,胤禩又是唏噓不已,想到的隻有“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這八個字。
仔細迴想這些年的風風雨雨,胤禩猛然發現,他們這些兄弟中竟還有一個沒有變的,這麽些年以來,不管別人怎麽樣,他都跟最初那些年差不多,雖然人是越來越冷了,做事也越來越狠厲,但是,他的處事風格仍跟以前一樣,他的本心還是跟以前一樣。
想到這些,胤禩心中感歎更深,以他對胤禛的了解,知道他是對事不對人的人,也知道他看起來冷酷,其實心裏最是念舊,也最是顧念情分,不然他不會一直照顧胤礽,不會一直照顧胤祥,就算是胤禵直接導致了他嫡長子的夭折,他也沒有再去踩一腳,甚至還會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看著不許別人踩他,這樣的一個人,胤禩相信,隻要自己不再跟他作對,以後他就不會對付自己,雖然對自己也許就跟對胤禵一樣不聞不問,但最起碼不會翻臉無情。
做好了決定的胤禩,很幹脆的跟八福晉通了氣,八福晉也是玲瓏心肝的人物,很快領會到胤禩的心意,於是兩夫婦就分別在胤禛生日宴上表露了一些態度,算是發個示好的信號,不過這個信號的作用,兩人卻是不敢確定的:倒不是怕人家沒看懂,而是怕人家不接受。
胤禩其實還是把胤禛想的太好了,胤禛照顧胤礽和胤祥,固然是因為這兩個是他感情最好的兄弟,但也不乏表現給皇帝看的意圖,他是沒有去踩胤禵一腳,但當時胤禵的所作所為會曝光,也是他背地裏的安排,後來胤禵已然是沒希望了,他也犯不著再去落井下石,那樣做,不但沒有什麽作用,還會讓人覺得他小肚雞腸,他當然不會做這種得不償失的事。
胤禛確實是個重情念舊的,他心裏麵也確實顧念著兄弟之情,沒有人先出手對付他,他當然不會對付別人,但若有人把手伸到他身上,他也絕不是那忍氣吞聲的,睚眥必報才是他的風格,不過這些年有人在身邊勸著,他的很多手段都溫和了許多,這才給了胤禩錯覺。
不過胤禩整體上對胤禛的了解還是不差的,他若從此收手,再不針對胤禛做任何事,胤禛確實不會再秋後算賬去清算他,胤禛這個人,有仇一般當時就報了,比如說弘暄的事,在他查到胤禟之後,很快就捅到皇帝麵前,結果胤禟被狠罰,還連累宜妃降位,鑒於弘暄本身沒什麽大礙,在胤禛的觀念裏,他還擊到這兒也就夠了,若是當初弘暄真有個三長兩短,胤禟絕不會就受這麽點處罰,胤禛的心思之縝密,在他兄弟中可是拔尖的,有的是後手對付胤禟。
就如胤禩所想,他從現在起安生下來,不再招惹胤禛,胤禛自然會因為前麵兩家的仇怨已經結算了,不會再去找補,頂多也就是跟皇帝如今一樣,對胤禩進行冷處理,反正隻要胤禩不給他搗亂,他就隻當看不見這個人,至於特地去踩他,胤禛可沒這個愛好。
但是,如今胤禩有心主動示好,胤禛卻也不敢相信,他多謹慎的人啊,這麽些年都不結黨,想投入他門下是一大難題,哪裏可能胤禩隨便發個信號,他這邊就相信了,胤禛的疑心可從來都不少,在胤禩沒有更進一步行動,拿出足夠讓他新人的籌碼之前,他隻會持觀望態度。
而胤禩也是聰明人,信號發出去後人家沒什麽反應,寧楚格也真如八福晉所說,隔三差五到隔壁找堂姐妹們玩兒,隻要她去,隔壁就熱情招待,烏喇納喇氏對這個侄女兒是照顧有加,但是更多的,那也是沒有,胤禩兩口子略一思索,就知道人家什麽態度了:這是要他們拿出更多的誠意啊!
有了目標,胤禩的效率也是杠杠的,很快,他就給胤禛送上一份不大不小的禮物,給胤祉添了點兒麻煩,傷不了胤祉的筋骨,但多少表明了胤禩的態度,至於說想要他做更多的,那就需要胤禛也表個態了。(未完待續。)
胤禩同樣也是看著的,最初時他以為胤禛是在作秀,是表演給皇帝看的,那時他還給胤禛貼了個“虛偽”的標簽,但是隨著太子二廢,胤禛對胤礽家的態度仍一如既往,胤禩心裏不是沒有觸動的,隻是當時兩家正針鋒相對呢,這點兒感觸也就一閃即逝了,等到胤禩清醒過來之後,再迴憶起這些,心裏頭又是另一番感觸了。
說起來,早年胤禛和胤禩的關係是真不錯,算是兄弟中感情比較好的,若非感情好,兩家的府邸也不會離的這麽近,兩人剛開府的那幾年,胤禩沒少到胤禛家做客,不過後來胤禩野心漸長,需要謀劃的事多了,兩人才漸行漸遠。
當初,胤禩也曾拉攏過胤禛,不過當時胤禛當皇帝的意願還不強烈,他更多的是希望胤礽能成為下一任皇帝,而且,那時候的胤礽也對得起胤禛的期望,所以,他根本沒想過去支持別的兄弟,對胤禩的拉攏,他毫不猶豫就拒絕了,還勸過胤禩幾次,奈何胤禩根本不聽他的,他也就不再多說了,隻是漸漸疏遠了胤禩,道不同不相為謀嘛,這也是很正常的。<strong></strong>
這些往事,在胤禩準備退一步為自己家找個出路時,漸漸的都浮現出來,胤禩甚至還想到了他們小時候的事,兄弟們都在上書房讀書時,大家雖然也有些爭鬥,但都是爭誰得了師傅們的誇獎,誰得了汗阿瑪的賞賜之類,誰有個什麽事,別人也會不遺餘力的幫忙,他們,也曾真正兄友弟恭過的,隻是後來這份情誼卻變了,好像他們不是兄弟,而是對手,恨不得對方去死的對手,想到這些,胤禩又是唏噓不已,想到的隻有“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這八個字。
仔細迴想這些年的風風雨雨,胤禩猛然發現,他們這些兄弟中竟還有一個沒有變的,這麽些年以來,不管別人怎麽樣,他都跟最初那些年差不多,雖然人是越來越冷了,做事也越來越狠厲,但是,他的處事風格仍跟以前一樣,他的本心還是跟以前一樣。
想到這些,胤禩心中感歎更深,以他對胤禛的了解,知道他是對事不對人的人,也知道他看起來冷酷,其實心裏最是念舊,也最是顧念情分,不然他不會一直照顧胤礽,不會一直照顧胤祥,就算是胤禵直接導致了他嫡長子的夭折,他也沒有再去踩一腳,甚至還會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看著不許別人踩他,這樣的一個人,胤禩相信,隻要自己不再跟他作對,以後他就不會對付自己,雖然對自己也許就跟對胤禵一樣不聞不問,但最起碼不會翻臉無情。
做好了決定的胤禩,很幹脆的跟八福晉通了氣,八福晉也是玲瓏心肝的人物,很快領會到胤禩的心意,於是兩夫婦就分別在胤禛生日宴上表露了一些態度,算是發個示好的信號,不過這個信號的作用,兩人卻是不敢確定的:倒不是怕人家沒看懂,而是怕人家不接受。
胤禩其實還是把胤禛想的太好了,胤禛照顧胤礽和胤祥,固然是因為這兩個是他感情最好的兄弟,但也不乏表現給皇帝看的意圖,他是沒有去踩胤禵一腳,但當時胤禵的所作所為會曝光,也是他背地裏的安排,後來胤禵已然是沒希望了,他也犯不著再去落井下石,那樣做,不但沒有什麽作用,還會讓人覺得他小肚雞腸,他當然不會做這種得不償失的事。
胤禛確實是個重情念舊的,他心裏麵也確實顧念著兄弟之情,沒有人先出手對付他,他當然不會對付別人,但若有人把手伸到他身上,他也絕不是那忍氣吞聲的,睚眥必報才是他的風格,不過這些年有人在身邊勸著,他的很多手段都溫和了許多,這才給了胤禩錯覺。
不過胤禩整體上對胤禛的了解還是不差的,他若從此收手,再不針對胤禛做任何事,胤禛確實不會再秋後算賬去清算他,胤禛這個人,有仇一般當時就報了,比如說弘暄的事,在他查到胤禟之後,很快就捅到皇帝麵前,結果胤禟被狠罰,還連累宜妃降位,鑒於弘暄本身沒什麽大礙,在胤禛的觀念裏,他還擊到這兒也就夠了,若是當初弘暄真有個三長兩短,胤禟絕不會就受這麽點處罰,胤禛的心思之縝密,在他兄弟中可是拔尖的,有的是後手對付胤禟。
就如胤禩所想,他從現在起安生下來,不再招惹胤禛,胤禛自然會因為前麵兩家的仇怨已經結算了,不會再去找補,頂多也就是跟皇帝如今一樣,對胤禩進行冷處理,反正隻要胤禩不給他搗亂,他就隻當看不見這個人,至於特地去踩他,胤禛可沒這個愛好。
但是,如今胤禩有心主動示好,胤禛卻也不敢相信,他多謹慎的人啊,這麽些年都不結黨,想投入他門下是一大難題,哪裏可能胤禩隨便發個信號,他這邊就相信了,胤禛的疑心可從來都不少,在胤禩沒有更進一步行動,拿出足夠讓他新人的籌碼之前,他隻會持觀望態度。
而胤禩也是聰明人,信號發出去後人家沒什麽反應,寧楚格也真如八福晉所說,隔三差五到隔壁找堂姐妹們玩兒,隻要她去,隔壁就熱情招待,烏喇納喇氏對這個侄女兒是照顧有加,但是更多的,那也是沒有,胤禩兩口子略一思索,就知道人家什麽態度了:這是要他們拿出更多的誠意啊!
有了目標,胤禩的效率也是杠杠的,很快,他就給胤禛送上一份不大不小的禮物,給胤祉添了點兒麻煩,傷不了胤祉的筋骨,但多少表明了胤禩的態度,至於說想要他做更多的,那就需要胤禛也表個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