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乘勝,來人
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 作者:紫色之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城之前,慘不忍睹,屍體橫於野,血流成水溪。
本就泥濘沒有幹透的地麵,盡顯瘡痍,赤色的土漿散發著腥氣,人馬殘肢丟得到處都是。
折戟斷刃,無頭槍杆,豁口的鋼刀,在夕陽照射下,都仿佛腐朽了一般,再無半絲光芒閃爍。
趙檉站在城頭負手而立,心中暗道好一場大戰。
自他帶兵以來,南征北討,幾萬十幾萬在一起衝鋒混殺也遇到過,卻都沒有眼下這一場激烈。
哪怕杜壆和李彥仙兩麵夾擊這支西夏援軍,他在城頭又用飛砲床弩配合,卻依舊打得艱難。
對方這支隊伍,遠非他這邊可比,訓練有素,反應敏捷,彼此配合得法,即使周身浴血依舊還能奮戰。
彼此人馬相差不多,他這邊若是騎兵沒有杜壆徐寧專門教授,且步兵一萬藤甲占了裝備上的便宜,那麽哪怕是夾攻,後麵李彥仙偷襲,也未必就能保證勝利。
太艱難了,西夏怎麽還有這麽利害的隊伍?且這還不是邊軍,一般來說,任何國家最厲害的軍隊都是邊軍,可這支明顯不是。
趙檉不由心中納悶,這究竟是什麽軍隊?
他看了片刻下方打掃戰場,然後目光轉向被帶來西城的李昌碩,道:“這支是哪裏人馬?”
李昌碩此刻身體顫抖,心說完了,一切都完了,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就算死了都洗刷不掉叛國投敵的罪名了。
他無力迴答,也不想迴答,整個人仿佛靈魂丟失了的木偶一般,呆呆站立。
“王爺,我知道這是什麽隊伍了。”元果在旁邊邀功道。
“哦?”趙檉道:“是什麽隊伍?”
元果道:“這支隊伍裏的精兵,應該是中部宿衛軍六班直的外六班!”
西夏興、靈之兵,精練者又二萬五千,別副以兵七萬為資贍,號禦圍內六班,分三番以宿衛,號六班直,後又有內外六班之分。
西夏興州、靈州有二萬五千精銳兵,指的是興慶府禁衛,包括六班五千人和三千鐵鷂子。
再加上拱衛興慶府南麵的靈州、翔慶監軍司和拱衛興慶府北麵的右廂、朝順監軍司的西夏中部集團的戰兵兵力,約有兩萬五千人。
至於另外那七萬副兵,則是類似廂軍鄉兵的存在,隻為輔助這兩萬五千精銳。
這三處軍馬組成的西夏核心中部兵團主帥,就是號稱“都統軍,鎮衙頭”的西夏晉王,李乾順的弟弟李察哥。
類似大宋京畿禁軍,和拱衛京畿路的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三處禁軍的統一兵團。
但這支西夏的中部兵團,卻遠非大宋京畿禁軍可比,大宋的京畿禁軍毫無戰力可言,也就這幾年趙檉帶出去鍛煉,否則怕是連戰場都不敢上。
而西夏那是兩萬五千精銳,雖然是否全都是精兵存疑,不過趙檉以為怎麽也有一半了,剩下的即便稱不上,但也肯定強於普通士兵。
“中部宿衛軍的外六班?”他緩緩開口。
“正是,小人剛才觀看,裏麵的精兵肯定是六班直外六班,其他的該是黑山威福軍司北部兵團的人!”元果在西夏軍中為官,仔細觀察之下自然認出了這支隊伍的來曆。
李昌碩這時怒瞪元果,元果嗤笑道:“你這匹夫看甚看,如今你於西夏眼中已是賣國賊子,棄暗投明在大將軍手下了。”
李昌碩聞言臉色頓時紅白交替,氣怒攻心,再也忍不住,“哇”地一口鮮血吐了出來。
趙檉瞅他一眼,忽然揚手打出兩根銀針,分別射在李昌碩脖子兩側,他神色這才好了些。
“殺了我,殺了我吧!”李昌碩悲痛自語。
元果不屑道:“大將軍救你,你卻要死要活,真是不識好歹。”
李昌碩道:“你這叛逆又知道什麽,天下有幾個如你般無情無義,拋家棄國之輩。”
元果不高興地道:“你這匹夫少說風涼話,據我所知,你是父母雙亡,家中除了一堆妻妾,膝下連子女都沒有,無牽無掛的老牯牛一隻,居然與我談什麽拋家,真是天大的笑話。”
公牛稱牡牛、犣牛、牯牛、牤牛。但牯牛又與牡牛、犣牛、牤牛不同,牯,原指母牛,但在形容人時,則特指閹割過的公牛,大多嘲諷、辱罵時使用。
李昌碩聞言頓時氣得七竅生煙,他雖然娶了不少女子,但一直沒人給他生下個一兒半女,也曾看過名醫,知是自身問題,對此無可奈何,平日最怕有人提起此事,但凡有人說,就以為是揭短,無不暴跳如雷。
“逆賊,我,我要殺了你……”他這時定身的銀針早就撤下,雖然又綁了起來,卻是腳下能夠活動。
元果看他一副想要吃人模樣,嚇得急忙往後退去,白霸和白戰兩個拽住李昌碩,斥道:“老實些,老實些!”
這時李彥仙上城匯報,他征袍早被鮮血浸透,血跡幹涸又黑又硬,聲音沙啞道:“大將軍,下麵清點完畢,共抓住俘虜五千多,逃掉約莫七八百,剩下的盡皆殺死!”
趙檉點了點頭,這個不難統計,隻須查人頭就行,誤差不會太大。
這一戰,足足斬了對方一萬左右人,不可謂不慘烈,估計那些西夏中部軍團六班直的精兵全死在戰場了,投降的是次一等的北方軍司的兵。
至於逃走幾百也是無可奈何之事,畢竟彼此人數相差不大,想要全殲全滅,幾無可能,何況對方戰力如此之強,是趙檉帶兵以來僅見。
“折損如何?”趙檉神色複雜地道。
李彥仙輕聲報出幾個數字,趙檉沉默片刻點了點頭,這種大戰之下小折損絕不可能,死少傷多就已經算是萬幸,傷亡數字在他看過對方的戰力後,心中略有估計,此刻聽李彥仙道來還算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繼續清掃戰場,繳獲的東西都好好整理一下,補充消耗。”趙檉淡淡地道:“還有俘虜,這次大戰抓獲的都先關著,前兩天敷川那些可以招降了,給他們比西夏高一半的軍餉,若是表現突出,給他們與本部軍丁相同的餉錢。”
大宋的軍餉本身就要比西夏高,各提升百分之五十後,則更要高得多。
“有立功者可升職,可以在熙河分田。”趙檉繼續道:“若將來打到興慶,也可以在河西本地分田。”
黨項原本遊牧,但從李元昊起,便開始墾荒,至李乾順這時更鼓勵開田種地,河西水土肥沃,已經有大部分黨項人隻靠農耕為生。
“是!”李彥仙道。
“對了……”趙檉想了想:“你這個衛長也不要做了,上次水淹敷川的功勞還沒有獎勵你,就先在第二軍做個副軍長好了。”
“多謝大將軍!”李彥仙急忙行禮。
趙檉衝他揚了揚手,然後便徑直下了城頭,往府衙之中走去。
轉眼七日之後,天上已經不再降雨,敷川城兩場戰事的痕跡早就消失,趙檉派人加固城防,又開始訓兵,派探馬不停往會州方向打探。
會州依舊是那副模樣,並沒有援軍到來,日日四門緊閉,城頭兵丁不停巡邏。
會州城空虛,趙檉從李昌碩親隨口中也問出此事,大抵軍兵不超過五千,這些人勉強可以輪換守城,根本無力再幹旁事。
如今西夏軍力一分為二,一部分在熙河路,一部分在北方臨近草原處防禦,以防遼國敗軍殺來,也怕女真趁勢殺到。
西夏這麽布置本來沒錯,趁著大宋西北諸路調往遼國,無力侵犯邊境之時,主動進攻熙河,意欲占個便宜,從大宋身上撕下塊肉。
可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會有趙檉這支軍從秦王川殺出,下卓囉,打西涼,居然又覬覦上會州。
這徹底打亂了西夏的計劃,令其一直處在進退兩難的地步。
西夏的軍隊也不是無止無休的,號稱三十萬,戰時再動員一下估計能達到五十萬的數量,這已經是極高的參軍比例了,要知道西夏一共也不過才二三百萬人口。
當然,就算真的動員到五十萬的數量,也並非個個都能打仗,頂多之前三十萬裏一些鄉兵工兵雜役,直接轉變為正式士兵,而新動員的裏麵絕大部分還是要繼續做役兵使用。
但動員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可不是以幾天十幾天論,動員、招兵、安家、發放兵刃,還須簡單訓練一下,接著分兵派遣,怕都是至少以月計。
趙檉估計西夏此刻正在動員,不想北兵南調,也不想撤迴已經攻進熙河的軍馬,那就隻能動員新軍,然後分配到各部隊之中,用以攔截自己這邊。
會州應該也是在等這部分人馬,隻是這部分人遲遲未到,所以會州固守不出,哪怕敷川也全不管了。
而李察哥派兵援敷川,很可能是基於他自己的看法考慮,甚或李昌碩在信中述說厲害,所以李察哥才派人過來,想著保一保敷川,卻沒料到幾乎全軍覆沒。
趙檉又思索了一日,最後決定還是去打會州試試。
打不下來就撤迴,能打下正好直接占住,會州可是咽喉要道,若能站穩此地,便勉強算是有了和興慶府叫板的資格。
隔天就開始調兵,這次隻帶一萬人馬,不做強攻考慮,雖然會州兵少,但也不是他這些人能強攻下來的。
就是去看有沒有機會,有就使些計謀,沒機會就撤迴敷川,然後仔細經營柔狼山西一線,將這塊地方死死占住。
趙檉沒有讓杜壆跟來,叫他和徐寧留守,自家帶著張憲、李彥仙、楊誌三個,浩浩蕩蕩過了柔狼山,直奔會州城而去。
會州三十裏之外暫且停歇,然後等著探馬迴報,並不派先鋒打前哨。
隨著一波波探馬歸來,甚至已經探到會州東城北城幾十裏遠,並未見到伏兵之類,這才重新開拔,直至城前五裏處安營紮寨,挖掘工事。
會州城上可以遙遙望到這邊景象,但是卻什麽反應都沒有,似乎當他們不存在一般。
趙檉拿著望遠鏡觀看,搖頭笑道:“看來這會州早有準備,打算死守,此處無水可依,大火也燒不了城,強攻也是不行的,恐難拿得下了。”
李彥仙道:“王爺,所謂百密一疏,到時讓屬下四處觀察一番,看有沒有什麽漏洞可乘。”
趙檉點頭道:“一切小心,這城能拿就拿,拿不了迴去暫且經營敷川,再謀他策。”
李彥仙點頭稱是,趙檉迴了大帳後左右思索,確實沒有主意,便叫來元纓演練武藝觀看。
這番出征他不但把元纓帶著,就是囚車中的元極等人也都驅來,這些人隻有在身邊才放心,不然誰知道敷川城內有沒有元鏡提前埋下的奸細,再想辦法將幾個救走,可就功虧一簣了。
傍晚時李彥仙帶兵歸來,並沒有查看到會州什麽疏漏之處,但他並不死心,言是明日再去。
趙檉倒也由他,其實自家也想四處走走,畢竟眼下這個時機不錯,能仔細觀察地勢,若這番拿不下會州,將來增兵到來,再要隨意走動就難了。
轉眼到了第二天,趙檉心頭難耐,就在李彥仙前來請令繼續遊走時,便道一起探查,李彥仙不由大喜,急忙牽馬,趙檉點上一千騎,再帶了元纓,向會州城奔去。
在會州城下一箭之地外停留了片刻,城上對他們不理不睬,若是再靠近就亂箭齊發。
趙檉笑了笑,打馬繞城往東北方向,這次直跑出二十幾裏才迴返,也不怕城中出來人抄襲後路。
會州城內隻有五千兵不到,又哪裏敢輕舉妄動,想要吃掉趙檉帶的一千騎軍,怕是要兩千騎才夠,若是出了兩千騎,那城前的大部隊包抄過來,恐怕城池再也難保。
臨近傍晚趙檉帶著兵馬迴來,四處基本都探查了一遍,這會州雖然西方是柔狼山,但距離並不算近,其他三麵則光禿禿的,連個樹林都沒有,想要埋伏都找不到地方。
吃過晚飯,夜間無話,又是一日到來。
上午趙檉正坐在帳中看書,忽然有人稟報,說營盤外有一女求見。
趙檉皺眉道:“是什麽人?”
小兵答道:“大將軍,此女說在卓囉城時來過,名喚智菱……”
(本章完)
本就泥濘沒有幹透的地麵,盡顯瘡痍,赤色的土漿散發著腥氣,人馬殘肢丟得到處都是。
折戟斷刃,無頭槍杆,豁口的鋼刀,在夕陽照射下,都仿佛腐朽了一般,再無半絲光芒閃爍。
趙檉站在城頭負手而立,心中暗道好一場大戰。
自他帶兵以來,南征北討,幾萬十幾萬在一起衝鋒混殺也遇到過,卻都沒有眼下這一場激烈。
哪怕杜壆和李彥仙兩麵夾擊這支西夏援軍,他在城頭又用飛砲床弩配合,卻依舊打得艱難。
對方這支隊伍,遠非他這邊可比,訓練有素,反應敏捷,彼此配合得法,即使周身浴血依舊還能奮戰。
彼此人馬相差不多,他這邊若是騎兵沒有杜壆徐寧專門教授,且步兵一萬藤甲占了裝備上的便宜,那麽哪怕是夾攻,後麵李彥仙偷襲,也未必就能保證勝利。
太艱難了,西夏怎麽還有這麽利害的隊伍?且這還不是邊軍,一般來說,任何國家最厲害的軍隊都是邊軍,可這支明顯不是。
趙檉不由心中納悶,這究竟是什麽軍隊?
他看了片刻下方打掃戰場,然後目光轉向被帶來西城的李昌碩,道:“這支是哪裏人馬?”
李昌碩此刻身體顫抖,心說完了,一切都完了,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就算死了都洗刷不掉叛國投敵的罪名了。
他無力迴答,也不想迴答,整個人仿佛靈魂丟失了的木偶一般,呆呆站立。
“王爺,我知道這是什麽隊伍了。”元果在旁邊邀功道。
“哦?”趙檉道:“是什麽隊伍?”
元果道:“這支隊伍裏的精兵,應該是中部宿衛軍六班直的外六班!”
西夏興、靈之兵,精練者又二萬五千,別副以兵七萬為資贍,號禦圍內六班,分三番以宿衛,號六班直,後又有內外六班之分。
西夏興州、靈州有二萬五千精銳兵,指的是興慶府禁衛,包括六班五千人和三千鐵鷂子。
再加上拱衛興慶府南麵的靈州、翔慶監軍司和拱衛興慶府北麵的右廂、朝順監軍司的西夏中部集團的戰兵兵力,約有兩萬五千人。
至於另外那七萬副兵,則是類似廂軍鄉兵的存在,隻為輔助這兩萬五千精銳。
這三處軍馬組成的西夏核心中部兵團主帥,就是號稱“都統軍,鎮衙頭”的西夏晉王,李乾順的弟弟李察哥。
類似大宋京畿禁軍,和拱衛京畿路的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三處禁軍的統一兵團。
但這支西夏的中部兵團,卻遠非大宋京畿禁軍可比,大宋的京畿禁軍毫無戰力可言,也就這幾年趙檉帶出去鍛煉,否則怕是連戰場都不敢上。
而西夏那是兩萬五千精銳,雖然是否全都是精兵存疑,不過趙檉以為怎麽也有一半了,剩下的即便稱不上,但也肯定強於普通士兵。
“中部宿衛軍的外六班?”他緩緩開口。
“正是,小人剛才觀看,裏麵的精兵肯定是六班直外六班,其他的該是黑山威福軍司北部兵團的人!”元果在西夏軍中為官,仔細觀察之下自然認出了這支隊伍的來曆。
李昌碩這時怒瞪元果,元果嗤笑道:“你這匹夫看甚看,如今你於西夏眼中已是賣國賊子,棄暗投明在大將軍手下了。”
李昌碩聞言臉色頓時紅白交替,氣怒攻心,再也忍不住,“哇”地一口鮮血吐了出來。
趙檉瞅他一眼,忽然揚手打出兩根銀針,分別射在李昌碩脖子兩側,他神色這才好了些。
“殺了我,殺了我吧!”李昌碩悲痛自語。
元果不屑道:“大將軍救你,你卻要死要活,真是不識好歹。”
李昌碩道:“你這叛逆又知道什麽,天下有幾個如你般無情無義,拋家棄國之輩。”
元果不高興地道:“你這匹夫少說風涼話,據我所知,你是父母雙亡,家中除了一堆妻妾,膝下連子女都沒有,無牽無掛的老牯牛一隻,居然與我談什麽拋家,真是天大的笑話。”
公牛稱牡牛、犣牛、牯牛、牤牛。但牯牛又與牡牛、犣牛、牤牛不同,牯,原指母牛,但在形容人時,則特指閹割過的公牛,大多嘲諷、辱罵時使用。
李昌碩聞言頓時氣得七竅生煙,他雖然娶了不少女子,但一直沒人給他生下個一兒半女,也曾看過名醫,知是自身問題,對此無可奈何,平日最怕有人提起此事,但凡有人說,就以為是揭短,無不暴跳如雷。
“逆賊,我,我要殺了你……”他這時定身的銀針早就撤下,雖然又綁了起來,卻是腳下能夠活動。
元果看他一副想要吃人模樣,嚇得急忙往後退去,白霸和白戰兩個拽住李昌碩,斥道:“老實些,老實些!”
這時李彥仙上城匯報,他征袍早被鮮血浸透,血跡幹涸又黑又硬,聲音沙啞道:“大將軍,下麵清點完畢,共抓住俘虜五千多,逃掉約莫七八百,剩下的盡皆殺死!”
趙檉點了點頭,這個不難統計,隻須查人頭就行,誤差不會太大。
這一戰,足足斬了對方一萬左右人,不可謂不慘烈,估計那些西夏中部軍團六班直的精兵全死在戰場了,投降的是次一等的北方軍司的兵。
至於逃走幾百也是無可奈何之事,畢竟彼此人數相差不大,想要全殲全滅,幾無可能,何況對方戰力如此之強,是趙檉帶兵以來僅見。
“折損如何?”趙檉神色複雜地道。
李彥仙輕聲報出幾個數字,趙檉沉默片刻點了點頭,這種大戰之下小折損絕不可能,死少傷多就已經算是萬幸,傷亡數字在他看過對方的戰力後,心中略有估計,此刻聽李彥仙道來還算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繼續清掃戰場,繳獲的東西都好好整理一下,補充消耗。”趙檉淡淡地道:“還有俘虜,這次大戰抓獲的都先關著,前兩天敷川那些可以招降了,給他們比西夏高一半的軍餉,若是表現突出,給他們與本部軍丁相同的餉錢。”
大宋的軍餉本身就要比西夏高,各提升百分之五十後,則更要高得多。
“有立功者可升職,可以在熙河分田。”趙檉繼續道:“若將來打到興慶,也可以在河西本地分田。”
黨項原本遊牧,但從李元昊起,便開始墾荒,至李乾順這時更鼓勵開田種地,河西水土肥沃,已經有大部分黨項人隻靠農耕為生。
“是!”李彥仙道。
“對了……”趙檉想了想:“你這個衛長也不要做了,上次水淹敷川的功勞還沒有獎勵你,就先在第二軍做個副軍長好了。”
“多謝大將軍!”李彥仙急忙行禮。
趙檉衝他揚了揚手,然後便徑直下了城頭,往府衙之中走去。
轉眼七日之後,天上已經不再降雨,敷川城兩場戰事的痕跡早就消失,趙檉派人加固城防,又開始訓兵,派探馬不停往會州方向打探。
會州依舊是那副模樣,並沒有援軍到來,日日四門緊閉,城頭兵丁不停巡邏。
會州城空虛,趙檉從李昌碩親隨口中也問出此事,大抵軍兵不超過五千,這些人勉強可以輪換守城,根本無力再幹旁事。
如今西夏軍力一分為二,一部分在熙河路,一部分在北方臨近草原處防禦,以防遼國敗軍殺來,也怕女真趁勢殺到。
西夏這麽布置本來沒錯,趁著大宋西北諸路調往遼國,無力侵犯邊境之時,主動進攻熙河,意欲占個便宜,從大宋身上撕下塊肉。
可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會有趙檉這支軍從秦王川殺出,下卓囉,打西涼,居然又覬覦上會州。
這徹底打亂了西夏的計劃,令其一直處在進退兩難的地步。
西夏的軍隊也不是無止無休的,號稱三十萬,戰時再動員一下估計能達到五十萬的數量,這已經是極高的參軍比例了,要知道西夏一共也不過才二三百萬人口。
當然,就算真的動員到五十萬的數量,也並非個個都能打仗,頂多之前三十萬裏一些鄉兵工兵雜役,直接轉變為正式士兵,而新動員的裏麵絕大部分還是要繼續做役兵使用。
但動員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可不是以幾天十幾天論,動員、招兵、安家、發放兵刃,還須簡單訓練一下,接著分兵派遣,怕都是至少以月計。
趙檉估計西夏此刻正在動員,不想北兵南調,也不想撤迴已經攻進熙河的軍馬,那就隻能動員新軍,然後分配到各部隊之中,用以攔截自己這邊。
會州應該也是在等這部分人馬,隻是這部分人遲遲未到,所以會州固守不出,哪怕敷川也全不管了。
而李察哥派兵援敷川,很可能是基於他自己的看法考慮,甚或李昌碩在信中述說厲害,所以李察哥才派人過來,想著保一保敷川,卻沒料到幾乎全軍覆沒。
趙檉又思索了一日,最後決定還是去打會州試試。
打不下來就撤迴,能打下正好直接占住,會州可是咽喉要道,若能站穩此地,便勉強算是有了和興慶府叫板的資格。
隔天就開始調兵,這次隻帶一萬人馬,不做強攻考慮,雖然會州兵少,但也不是他這些人能強攻下來的。
就是去看有沒有機會,有就使些計謀,沒機會就撤迴敷川,然後仔細經營柔狼山西一線,將這塊地方死死占住。
趙檉沒有讓杜壆跟來,叫他和徐寧留守,自家帶著張憲、李彥仙、楊誌三個,浩浩蕩蕩過了柔狼山,直奔會州城而去。
會州三十裏之外暫且停歇,然後等著探馬迴報,並不派先鋒打前哨。
隨著一波波探馬歸來,甚至已經探到會州東城北城幾十裏遠,並未見到伏兵之類,這才重新開拔,直至城前五裏處安營紮寨,挖掘工事。
會州城上可以遙遙望到這邊景象,但是卻什麽反應都沒有,似乎當他們不存在一般。
趙檉拿著望遠鏡觀看,搖頭笑道:“看來這會州早有準備,打算死守,此處無水可依,大火也燒不了城,強攻也是不行的,恐難拿得下了。”
李彥仙道:“王爺,所謂百密一疏,到時讓屬下四處觀察一番,看有沒有什麽漏洞可乘。”
趙檉點頭道:“一切小心,這城能拿就拿,拿不了迴去暫且經營敷川,再謀他策。”
李彥仙點頭稱是,趙檉迴了大帳後左右思索,確實沒有主意,便叫來元纓演練武藝觀看。
這番出征他不但把元纓帶著,就是囚車中的元極等人也都驅來,這些人隻有在身邊才放心,不然誰知道敷川城內有沒有元鏡提前埋下的奸細,再想辦法將幾個救走,可就功虧一簣了。
傍晚時李彥仙帶兵歸來,並沒有查看到會州什麽疏漏之處,但他並不死心,言是明日再去。
趙檉倒也由他,其實自家也想四處走走,畢竟眼下這個時機不錯,能仔細觀察地勢,若這番拿不下會州,將來增兵到來,再要隨意走動就難了。
轉眼到了第二天,趙檉心頭難耐,就在李彥仙前來請令繼續遊走時,便道一起探查,李彥仙不由大喜,急忙牽馬,趙檉點上一千騎,再帶了元纓,向會州城奔去。
在會州城下一箭之地外停留了片刻,城上對他們不理不睬,若是再靠近就亂箭齊發。
趙檉笑了笑,打馬繞城往東北方向,這次直跑出二十幾裏才迴返,也不怕城中出來人抄襲後路。
會州城內隻有五千兵不到,又哪裏敢輕舉妄動,想要吃掉趙檉帶的一千騎軍,怕是要兩千騎才夠,若是出了兩千騎,那城前的大部隊包抄過來,恐怕城池再也難保。
臨近傍晚趙檉帶著兵馬迴來,四處基本都探查了一遍,這會州雖然西方是柔狼山,但距離並不算近,其他三麵則光禿禿的,連個樹林都沒有,想要埋伏都找不到地方。
吃過晚飯,夜間無話,又是一日到來。
上午趙檉正坐在帳中看書,忽然有人稟報,說營盤外有一女求見。
趙檉皺眉道:“是什麽人?”
小兵答道:“大將軍,此女說在卓囉城時來過,名喚智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