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護軍都尉,五年來天下間聲威最盛的名將,唯有趙國李牧能夠與之相提並論,英招,你說這樣的人,提重兵而來,他會用什麽手段攻城?”項越收迴視線,對身邊一個背負雙戟的壯漢問道。


    英招,楚國雷豹軍團首領,以一對烏金戟勇冠三軍,在楚軍之中,幾乎可被稱為第一猛將,在少有的軍中一流高手。


    “楊明雖然以勇冠三軍著稱,但從他的幾場成名戰開來,無一不是將算計發揮到了極限,幾乎是算無遺策,這樣的人想要攻城,必然是先行試探,再找破城之策了。”英招迴答道。


    雷豹軍團,是楚軍之中最穩的軍團,最擅防守,在這一點上,幾乎可與魏武卒精銳爭鋒,其中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英招這位主將,其心思之縝密,與他粗狂的外表可謂是兩個極端。


    “我也是這麽想的,不過,彭城可不是那麽容易攻的,僅僅隻是外圍的那些壁壘,就夠秦軍攻上一個月了,而一個月之後,戰事會發展成什麽局麵,誰也不知道。”項越從容道。


    讓他出城與秦軍決戰,他沒有那樣的實力,也沒有那樣的底氣,但依托彭城防禦,項越還是有著充足的自信的,在這個時代的戰爭中,防禦很就是占據了絕大的便宜的。


    迴應項越的是英招的沉默。


    在楚軍的注視之下,十萬秦軍之中,兵分數路,竟然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就在楚軍疑惑之際,秦軍卻不慌不忙的開始紮營,既然秦軍沒有打算攻城,楚軍自然也不會多事。


    在接下來的數天中,秦軍依舊沒有攻城,而且不僅僅隻是沒有攻城那麽簡單,十萬秦軍竟然在做一件十分古怪的事情,竟然是在挖一道道壕溝,而這本是之前楚軍做的事情。


    “秦軍到底是在做什麽?”彭城之上,項越看著城外忙活的熱火朝天的秦軍,一時間沒有了從容,隻有了驚疑不定,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其間必然有著陰謀。”項越沉吟著,卻根本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但他還能沉得住氣。


    但是,當近十萬秦軍挖了三天的壕溝,修了三天的營寨之後,項越與英招就有些坐不住了,他們已經感覺到了不對勁。


    “秦軍這是要?”梁越站在城牆上,佇立了整整一天,突然間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裏了。


    “他們是要以守為攻,將我們徹底封死在彭城之中。”英招倒吸一口涼氣道。


    楚軍在彭城的防禦體係不可謂不完美,但也正是因為太過完美,使得整座彭城猶如烏龜殼子一般堅固而無懈可擊,但當秦軍將彭城這隻烏龜唯一能夠伸出頭的地方給徹底堵死時,他們就真的變成一隻難以移動的縮頭烏龜了。


    眼下秦軍所做的事情就是這樣的事情,秦軍在楚軍的彭城防禦體係外圍所修築的營寨與壁壘,就是封死彭城楚軍的存在。


    “這?”隨著英招的話說出口,項越心中最後的一絲僥幸也繃斷了。


    一旦讓秦軍將封鎖彭城的壁壘徹底修成,彭城這裏的七八萬楚軍可就徹底廢了,而到時候,秦軍至少還有五六萬人可以自由活動,到時候,不僅是睢陽的楚軍主力要麵臨秦軍的威脅,哪怕是壽春也要暴露在秦軍的進攻範圍之內。


    用三萬人廢掉一座彭城和七八萬楚軍,這樣的買賣無論怎麽算都是劃算的。


    眼下,防禦的楚軍要想著如何進攻了,而本應該是進攻一方的秦軍,卻變成了防禦的一方,攻堅的難題,竟然轉到了楚軍的頭上。


    “我們不能坐視秦軍將壁壘營寨徹底修成。”項越看向英招道。


    “這個時候進攻恐怕不是好的選擇。”英招迴答道,彭城楚軍本就是弱勢的一方,若是出城進攻秦軍,那他們又憑什麽可以取得勝利?


    “但眼下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嗎?”項越反問道。


    出城進攻幾乎不可能取得勝利,但龜縮在城中,卻更是絕路一條。


    “若是秦軍正等著我們進攻呢?”英招提出自己的質疑道。


    兩軍對陣,陷入對方的節奏之中,可謂是致命的東西,被動之下,哪還有機會。


    “這?”項越一下子遲疑起來,英招說的不無道理,若是秦軍就是要逼楚軍出城進攻呢?


    一旦楚軍出城,那就是放棄了防禦的優勢,在對攻之中,尤其還是在己方兵力處於弱勢的情況下,莫說是項越和雷豹軍團,就是楚國最精銳的三大軍團和項燕盡在此處,也沒有那個底氣能夠在楊明手中取得勝利。


    魏軍與趙軍血淋淋的教訓已經證明,楊明這個秦國護衛都尉的進攻能力,與那趙國李牧可稱這天下間的兩道絕巔,進攻,在楊明麵前,隻是班門弄斧而已。


    但楚軍就真的隻能龜縮在彭城,任由秦軍在楚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嗎?


    一時間無論是項越還是英招,都陷入到一種進退不得的尷尬處境,此時的他們才意識到自己之前到底犯下了怎樣的一個大錯誤,那是足以致命的錯誤。


    防禦是不能做到十成十的,而是應該在防禦中留下進攻的餘地,如今才能做到進退有據,而不是像現在這般,整個彭城楚軍上下,竟然因為秦軍挖了幾天的壁壘,修建了幾天的營寨,而陷入到眼下的這般近乎無解的困境之中。


    在楚軍上下進退不得之際,秦軍中軍大營之中,楊明遇到了一個不算熟悉的熟人:魏庸。


    “魏庸見過護軍大人。”一身布衣的魏庸向楊明施禮道。


    “閣下這是代表魏國大將軍而來?”楊明明知故問道,若非是有著來自魏國大將軍的書信,魏庸自然不可能出現在這裏。


    “正是。”魏庸道。


    “所謂何事?”楊明問道。


    “大將軍請楊護軍揮軍相助。”魏庸直接道明來意道。


    “在出兵之時,魏軍與秦軍就已經分好了各自進攻的區域,睢陽那般屬於魏軍的攻伐區域,這個時候秦軍前往相助,恐怕不太合適吧?“楊明故作為難道。


    在戰爭未曾開啟之時,魏國上下因為擔心秦國存心不良,特意定下了分兵進攻的決議,秦國對此自然也沒什麽意見,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魏軍順睢水而下,攻打睢陽,而秦軍則是從東郡而出,走定陶,過單父,經沛縣,一路攻城拔寨,直接打斷了泗水流域,最終兵臨彭城城下的情況。


    但是,秦軍進攻的順利隻是秦軍的順利而已,與魏軍毫無關聯,而魏軍的攻勢不僅不順利,更是在睢陽城下碰了個頭破血流,根本看不到一點取勝的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魏國上下再也顧不上曾經的擔心,隻想著能夠請動秦軍,讓秦軍與魏軍合兵一處,共同對付楚軍。


    隻是,之前要分兵的是魏國,現在要合並的又是魏國,魏國什麽時候能夠做秦軍的主了?


    魏國上下也知道這個情況,因此才有了此時魏庸出現在秦軍大營的事情。


    “此一時彼一時,楊護軍,此時魏軍受阻於睢陽城下,短時間內難以突破,而秦軍若是進攻彭城,短時間內恐怕也難以破城,兩地僵持之下,若是出了什麽變故,恐怕秦魏合兵攻楚一事就要功敗垂成了。”魏庸說著自己的理由道。


    “那為什麽不能是魏軍放棄睢陽,移兵至這彭城,與我們秦軍合力,一舉拿下彭城呢?到時候秦國將彭城贈給魏國,對於魏國上下來說豈不是一件美事。”哪怕楊明本就打算將彭城徹底困死,隨即再移兵前往睢陽戰場,相助魏軍拿下睢陽,但此時既然魏國主動相求,那楊明自然要拿捏拿捏姿態,坐地起價的事情,對於此時的楊明與秦軍來說正合適。


    “楊護軍,你也知道,睢陽城下,大軍想要撤離並不容易,那楚軍又怎會坐視大軍東來與秦軍匯合呢?”魏庸略顯尷尬地說道。


    雖然此時楊明的態度並不怎麽好,但魏庸還是有著自己的底氣的,因為他早已經選擇了與羅網合作,而羅網也承諾會在秦魏兩國攻楚的這場戰爭中,助他重新迴到大梁的朝堂之上。


    當然,羅網如此幫助魏庸並非是因為什麽樂於助人,羅網相助魏庸,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目的的,是要在魏庸身上得到足夠迴報的。


    對此,魏庸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過,眼下的他什麽都沒有,還能與羅網做生意,他才不會介意自己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反正那些代價最終是魏國要承擔的,又關他魏庸什麽事。


    也正是因為羅網的承諾,魏庸才會篤定自己這一次的任務一定會圓滿完成。


    “讓魏軍等著,我這邊還有些事情沒處理完。”楊明懶得與魏庸廢話道,雖然楊明要用羅網與魏庸合作,但羅網是羅網,楊明是楊明,羅網的事情,還不需要楊明親自下場。


    魏庸見楊明態度冷淡,很明智地選擇了閉嘴,但在他的心中卻已經有了一個判斷:這位秦軍大將是因為羅網不怎麽待見老夫嗎?這種態度倒是正好證明了他會兌現羅網對老夫的承諾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劍問明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令冷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令冷泠並收藏秦時:劍問明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