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明的講述中,紫女逐漸知曉了楊明在公孫家遇到的事情。
自己喜歡的人從一開始就欺騙了自己,紫女捫心自問,若是異地而處,她定然會憤怒,無論是做出什麽過分的事情都在情理之中,但在楊明的講述中,公孫麗的反應卻十分平淡,依舊是如同往日般的溫柔。
“這個公孫麗不簡單了,哪像是你說的那個單純的小女孩?”思索著的紫女下意識地看向了楊明,相對於楊明的百思不得其解,紫女的反應則要更快,在經過初時的疑惑後,紫女就反應過來公孫麗為什麽會這麽做了。
當視線呈現在公孫麗的麵前時,公孫麗又該做出怎樣的選擇?
是因為被欺騙而用怒火點燃理智,對楊明惡言相向,還是選擇委曲求全,是對楊明歇斯底裏,還是別的反應?
無論是怎樣的反應都是合情合理的,但之後呢?之後公孫麗又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是與楊明劃清界限,還是在知道真相後繼續委曲求全繼續保持與楊明之間的關係?那好像都有著奇怪的地方。
但公孫麗的平靜,將這件事情輕輕揭過,用了一種最出人預料的方式。
“這是一個高手啊,你現在這副心虛後悔的樣子,你就等著欠人家一輩子吧。”紫女在心中說道,隻不過這些話終究還是沒有說給楊明。
那個一個少女的複雜而單純的心思,她又怎會去破壞,況且在楊明與公孫麗的故事中,不管楊明當時是出於什麽心思,終究是楊明不當人在先,以後慢慢還賬,本就是楊明應該做的事情。
紫女雖然在任何事情上幫楊明,但在這件事情上,紫女卻選擇了置身事外,畢竟,以後,也是姐妹不是。
“以後對人家好點就是了。”在心思百轉之間,紫女最後隻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
“是啊,原來撒謊的感覺還真的不怎麽好。”楊明懊惱道,在這件事情上,他的心終究還是做不到那麽黑。
隨後又想起來自鹹陽的詔令,楊明又問道:“你真的不和我一起去鹹陽嗎?紫蘭軒如今在東郡已經能夠立足了,並不需要讓你一直留在這裏看顧。”
戰爭既然已經結束,楊明自然是要返迴安邑或是鹹陽的,而且這一次迴去後,楊明大概會著手成親的事情,但紫女卻不願隨楊明一起迴去,這讓楊明多少有些失望。
“我去那裏做什麽?在紫蘭軒,我就是主人,到了你那裏,我可就不是了,將自己困在深宅大院之中,相夫教子的事情,我可不喜歡,而且,我更不喜歡被別人管著。”紫女慵懶地舒展了一下腰肢,對於去鹹陽這件事情,她卻是想都不曾想過。
“你也可以管別人,誰能管到你。”楊明知曉紫女的顧慮,但如果有可能的話,楊明還是將紫女帶迴去,帶迴屬於兩人的家中,可惜,那顯然不是紫女想要的。
“其實我在東郡也很好,這樣你就會經常想著我了,兩個人整天呆在一起的話,是會兩看相厭的。”紫女不在意道。
紫女不想去鹹陽,同樣還有著另外一個原因,雖然國度的覆滅在這個時代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周國被秦國所滅本就是必然的事情,但紫女終究還是出自周王室,雖然她對複國這樣的事情毫無興趣,但這並不代表她對秦國就真的沒有一點怨氣,讓她生活在鹹陽,紫女還是不願意的。
“你這說的好像我就是那喜新厭舊的人一樣。”楊明無奈道,五年前的紫女在鹹陽與新鄭之間選擇了新鄭,五年後的今天紫女又在鹹陽之間選擇了帝丘。
“這話可難說,當然我不想去鹹陽還有另外一個理由。”紫女隨意地說道。
“是什麽?”
“很簡單了,在鹹陽,我是屬於你的之一,但在帝丘,你卻是屬於我的唯一,你說,我又該怎麽選擇?”紫女反問道,紫色的眼眸間倒映著楊明的影子。
如果能夠再選擇一次,我當初可還會在洛邑與你分開嗎?紫女想著,對於當初與眼下的選擇,她並非真的就可以那般輕鬆對待。
“太聰明的女子果然讓人頭痛啊。”楊明搖頭道,最近好像時運不濟,無論是紫女還是焱妃,甚至是公孫麗,都有著一種讓楊明難以掌握的感覺。
“世間的好事哪能都讓你給占了,相信我,這隻是一個開始,以後你頭疼的地方會更多。”紫女意味深長地說道。
無論是焱妃,還是公孫麗,包括那小胡姬在內,哪一個是傻的。
“這還真是嚇人啊。”楊明長歎道。
“都是你自找的,話說,你準備什麽時候離開帝丘?”紫女轉開話題道,相較於其它,這才是她更關心的問題。
“半個月吧,在一年暑期最盛之前,就要離開了。”楊明道。
“那就是還有一段時間了。”紫女自語著。
“怎麽了?你可是有什麽事情嗎?”楊明問道。
“自然,在這段時間中,你屬於我。”紫女道,猶如一個貪婪的獵人一般。
“你?”楊明愕然,這是紫女嗎?
“我也是女人啊。”
半個月後,一支支龍虎禁軍從東郡各處向河內方向而去,而屠睢則被留在了帝丘,成為駐守在帝丘到朝歌境內的軍事主官,完成了自己的升職。
在六月末時,龍虎禁軍到達河東郡,大部依舊駐紮在安邑,而楊明則在安邑短暫停留之後,帶著百餘名親衛朝著鹹陽而去。
此時,太原郡的戰事也已經結束了,王翦這位在攻趙一戰中,唯一立下軍功的人,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更是直接被秦王政冊封為前將軍,受命原有的平陽重甲兵的基礎上,征召上郡、北地、隴右、河東以及包括太原郡在內的五郡良家子,組建一支類似於龍虎禁軍的五萬常備新軍,以取代在肥地一戰中被重創的平陽重甲軍。
至於上將軍桓齮,雖然在肥地一戰中全軍覆沒,但在之前的一戰中,他也同樣殲滅了十萬趙軍,因此,最後在獎賞罰過之中,桓齮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懲罰,隻不過是削爵三級,依舊擔任上將軍之職。
鹹陽宮中,楊明在迴到鹹陽後,第一時間就被召進了鹹陽宮。
“恭喜楊護軍,東郡一戰,連破趙魏聯軍,名揚天下。”在宮門前迎接楊明的李信對楊明恭賀道。
“僥幸而已,而且,我也要恭喜你才是,你應該就快要走出這裏了。”楊明打量著李信道。
這個曾經敗在他手中的人,這幾年來一直擔任秦王政的郎官,是秦王政真正的心腹,如今數年已經過去,秦王政也逐漸掌握了大權,李信的地位也隨著水漲船高,從李信開始,秦王政已經開始準備將自己的心腹推到前台了。
前不久的馮去疾,就已經被秦王政推出來了,這樣的人隻會越來越多,屬於呂不韋的時代正在遠去。
“日後若能夠與楊護軍並肩作戰,那一定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楊護軍請,大王已經在等你了。”李信笑道,對楊明能夠猜測出自己的前途去向,李信並不例外。
武功上我遠不是你的對手,但在行軍打仗上,我卻不見得就會輸給你。李信在心中對自己說道。
誰還不是一個天才,總有著屬於天才的傲氣。
在李信的引領下,楊明走進了大殿,這時楊明才發現,在大殿中的不僅有秦王政,呂不韋、熊啟、桓齮,甚至是連姚賈、頓若這樣的人也在。
在一番程式化的見禮之後,楊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落座,在一陣例行公事的問答之後,秦王政對楊明道:“此次護軍都尉在東郡一戰中以少勝多,殲滅七萬魏軍,破了七萬趙軍,如此大勝,依律可晉爵少良造。”
“謝大王。”楊明道。
“現在就謝寡人還早了一點,等晉升詔令下達後,護軍都尉再謝也不遲。”秦王政難得地開了一個玩笑道。
“今日將諸位召集到此,是為了商議我秦國後幾年的東出之事,從肥地一敗看來,想要在短時間內攻滅趙國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秦王政繼續道,直接點出了今日的將眾人召集在此處的主題之事。
聽到秦王政的話,楊明卻是不由看向了頓若與姚賈兩人,這兩人是秦國最出名的辯士,精通縱橫與名家之道,再聯想到另外一份記憶,楊明很快在心中就有了判斷。
秦國這是要調整東出的計劃了,準備以外交的方式分六國合縱之勢,為下一步的滅國大戰做準備。
意識到這一點的楊明並不想多說什麽,這裏的人都是秦國的精英,楊明也懶得去出那個風頭,由此選擇是隻聽不說。
在一眾人的討論中,趙國暫且給擱置,韓國、魏國與楚國逐漸變成了商議的主要內容。
各種設想紛紛呈現在秦王政的麵前,隻讓秦王政覺得每一個選擇似乎都是很好的選擇,但其中卻猶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可行性。
計劃雖好,但若是不能落實到實處,若是現實的條件不足以支撐起計劃的事實,則一切都隻是枉然。
自己喜歡的人從一開始就欺騙了自己,紫女捫心自問,若是異地而處,她定然會憤怒,無論是做出什麽過分的事情都在情理之中,但在楊明的講述中,公孫麗的反應卻十分平淡,依舊是如同往日般的溫柔。
“這個公孫麗不簡單了,哪像是你說的那個單純的小女孩?”思索著的紫女下意識地看向了楊明,相對於楊明的百思不得其解,紫女的反應則要更快,在經過初時的疑惑後,紫女就反應過來公孫麗為什麽會這麽做了。
當視線呈現在公孫麗的麵前時,公孫麗又該做出怎樣的選擇?
是因為被欺騙而用怒火點燃理智,對楊明惡言相向,還是選擇委曲求全,是對楊明歇斯底裏,還是別的反應?
無論是怎樣的反應都是合情合理的,但之後呢?之後公孫麗又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是與楊明劃清界限,還是在知道真相後繼續委曲求全繼續保持與楊明之間的關係?那好像都有著奇怪的地方。
但公孫麗的平靜,將這件事情輕輕揭過,用了一種最出人預料的方式。
“這是一個高手啊,你現在這副心虛後悔的樣子,你就等著欠人家一輩子吧。”紫女在心中說道,隻不過這些話終究還是沒有說給楊明。
那個一個少女的複雜而單純的心思,她又怎會去破壞,況且在楊明與公孫麗的故事中,不管楊明當時是出於什麽心思,終究是楊明不當人在先,以後慢慢還賬,本就是楊明應該做的事情。
紫女雖然在任何事情上幫楊明,但在這件事情上,紫女卻選擇了置身事外,畢竟,以後,也是姐妹不是。
“以後對人家好點就是了。”在心思百轉之間,紫女最後隻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
“是啊,原來撒謊的感覺還真的不怎麽好。”楊明懊惱道,在這件事情上,他的心終究還是做不到那麽黑。
隨後又想起來自鹹陽的詔令,楊明又問道:“你真的不和我一起去鹹陽嗎?紫蘭軒如今在東郡已經能夠立足了,並不需要讓你一直留在這裏看顧。”
戰爭既然已經結束,楊明自然是要返迴安邑或是鹹陽的,而且這一次迴去後,楊明大概會著手成親的事情,但紫女卻不願隨楊明一起迴去,這讓楊明多少有些失望。
“我去那裏做什麽?在紫蘭軒,我就是主人,到了你那裏,我可就不是了,將自己困在深宅大院之中,相夫教子的事情,我可不喜歡,而且,我更不喜歡被別人管著。”紫女慵懶地舒展了一下腰肢,對於去鹹陽這件事情,她卻是想都不曾想過。
“你也可以管別人,誰能管到你。”楊明知曉紫女的顧慮,但如果有可能的話,楊明還是將紫女帶迴去,帶迴屬於兩人的家中,可惜,那顯然不是紫女想要的。
“其實我在東郡也很好,這樣你就會經常想著我了,兩個人整天呆在一起的話,是會兩看相厭的。”紫女不在意道。
紫女不想去鹹陽,同樣還有著另外一個原因,雖然國度的覆滅在這個時代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周國被秦國所滅本就是必然的事情,但紫女終究還是出自周王室,雖然她對複國這樣的事情毫無興趣,但這並不代表她對秦國就真的沒有一點怨氣,讓她生活在鹹陽,紫女還是不願意的。
“你這說的好像我就是那喜新厭舊的人一樣。”楊明無奈道,五年前的紫女在鹹陽與新鄭之間選擇了新鄭,五年後的今天紫女又在鹹陽之間選擇了帝丘。
“這話可難說,當然我不想去鹹陽還有另外一個理由。”紫女隨意地說道。
“是什麽?”
“很簡單了,在鹹陽,我是屬於你的之一,但在帝丘,你卻是屬於我的唯一,你說,我又該怎麽選擇?”紫女反問道,紫色的眼眸間倒映著楊明的影子。
如果能夠再選擇一次,我當初可還會在洛邑與你分開嗎?紫女想著,對於當初與眼下的選擇,她並非真的就可以那般輕鬆對待。
“太聰明的女子果然讓人頭痛啊。”楊明搖頭道,最近好像時運不濟,無論是紫女還是焱妃,甚至是公孫麗,都有著一種讓楊明難以掌握的感覺。
“世間的好事哪能都讓你給占了,相信我,這隻是一個開始,以後你頭疼的地方會更多。”紫女意味深長地說道。
無論是焱妃,還是公孫麗,包括那小胡姬在內,哪一個是傻的。
“這還真是嚇人啊。”楊明長歎道。
“都是你自找的,話說,你準備什麽時候離開帝丘?”紫女轉開話題道,相較於其它,這才是她更關心的問題。
“半個月吧,在一年暑期最盛之前,就要離開了。”楊明道。
“那就是還有一段時間了。”紫女自語著。
“怎麽了?你可是有什麽事情嗎?”楊明問道。
“自然,在這段時間中,你屬於我。”紫女道,猶如一個貪婪的獵人一般。
“你?”楊明愕然,這是紫女嗎?
“我也是女人啊。”
半個月後,一支支龍虎禁軍從東郡各處向河內方向而去,而屠睢則被留在了帝丘,成為駐守在帝丘到朝歌境內的軍事主官,完成了自己的升職。
在六月末時,龍虎禁軍到達河東郡,大部依舊駐紮在安邑,而楊明則在安邑短暫停留之後,帶著百餘名親衛朝著鹹陽而去。
此時,太原郡的戰事也已經結束了,王翦這位在攻趙一戰中,唯一立下軍功的人,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更是直接被秦王政冊封為前將軍,受命原有的平陽重甲兵的基礎上,征召上郡、北地、隴右、河東以及包括太原郡在內的五郡良家子,組建一支類似於龍虎禁軍的五萬常備新軍,以取代在肥地一戰中被重創的平陽重甲軍。
至於上將軍桓齮,雖然在肥地一戰中全軍覆沒,但在之前的一戰中,他也同樣殲滅了十萬趙軍,因此,最後在獎賞罰過之中,桓齮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懲罰,隻不過是削爵三級,依舊擔任上將軍之職。
鹹陽宮中,楊明在迴到鹹陽後,第一時間就被召進了鹹陽宮。
“恭喜楊護軍,東郡一戰,連破趙魏聯軍,名揚天下。”在宮門前迎接楊明的李信對楊明恭賀道。
“僥幸而已,而且,我也要恭喜你才是,你應該就快要走出這裏了。”楊明打量著李信道。
這個曾經敗在他手中的人,這幾年來一直擔任秦王政的郎官,是秦王政真正的心腹,如今數年已經過去,秦王政也逐漸掌握了大權,李信的地位也隨著水漲船高,從李信開始,秦王政已經開始準備將自己的心腹推到前台了。
前不久的馮去疾,就已經被秦王政推出來了,這樣的人隻會越來越多,屬於呂不韋的時代正在遠去。
“日後若能夠與楊護軍並肩作戰,那一定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楊護軍請,大王已經在等你了。”李信笑道,對楊明能夠猜測出自己的前途去向,李信並不例外。
武功上我遠不是你的對手,但在行軍打仗上,我卻不見得就會輸給你。李信在心中對自己說道。
誰還不是一個天才,總有著屬於天才的傲氣。
在李信的引領下,楊明走進了大殿,這時楊明才發現,在大殿中的不僅有秦王政,呂不韋、熊啟、桓齮,甚至是連姚賈、頓若這樣的人也在。
在一番程式化的見禮之後,楊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落座,在一陣例行公事的問答之後,秦王政對楊明道:“此次護軍都尉在東郡一戰中以少勝多,殲滅七萬魏軍,破了七萬趙軍,如此大勝,依律可晉爵少良造。”
“謝大王。”楊明道。
“現在就謝寡人還早了一點,等晉升詔令下達後,護軍都尉再謝也不遲。”秦王政難得地開了一個玩笑道。
“今日將諸位召集到此,是為了商議我秦國後幾年的東出之事,從肥地一敗看來,想要在短時間內攻滅趙國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秦王政繼續道,直接點出了今日的將眾人召集在此處的主題之事。
聽到秦王政的話,楊明卻是不由看向了頓若與姚賈兩人,這兩人是秦國最出名的辯士,精通縱橫與名家之道,再聯想到另外一份記憶,楊明很快在心中就有了判斷。
秦國這是要調整東出的計劃了,準備以外交的方式分六國合縱之勢,為下一步的滅國大戰做準備。
意識到這一點的楊明並不想多說什麽,這裏的人都是秦國的精英,楊明也懶得去出那個風頭,由此選擇是隻聽不說。
在一眾人的討論中,趙國暫且給擱置,韓國、魏國與楚國逐漸變成了商議的主要內容。
各種設想紛紛呈現在秦王政的麵前,隻讓秦王政覺得每一個選擇似乎都是很好的選擇,但其中卻猶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可行性。
計劃雖好,但若是不能落實到實處,若是現實的條件不足以支撐起計劃的事實,則一切都隻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