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熙帝登基之後,為了妹妹和女兒,頒下了崇詩尚禮,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選聘妃嬪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讚善之職的旨意。
因為元春進宮好幾年都不見成果的王子騰,在看到正熙帝的旨意之後,頓時想到了薛姨媽膝下名為寶釵的女兒,忙寫信把這事告知自己的這個妹妹。
薛家雖然是皇商,沾了一個“皇”字,地位比一般的商人要高一籌,但到底還是在商人這個階層。
在四大家族中一直充當錢袋子角色的薛家這麽些年來,不是沒想過跳出自家的階層,可別看自家在“商”這一末位上,但不管是“工”,還是“農”,就算到了這兩個階層,依然無法改善他家的地位,隻是跨越到“士”這一階層,才有用。
可是朝廷明文規定,商戶子弟不得科舉,而且科舉這條路走起來極難,這些年來薛家也不是沒培養薛家子弟,但奈何沒發現一個讀書種子。
相比較而言,走女子裙帶路線,要更容易一些,而且前麵就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太上皇後宮的一位婕妤就是出身商家,但入宮獲得盛寵之後,家裏獲得了一個輔國將軍的爵位,從商戶變成勳貴,完成了階層轉變。
因此過世的薛老爺的在看到兒子不成才,扶不起來之後,把注意力放在了生得如花似玉的寶釵身上,大力栽培她,想讓她飛上青雲,幫自家改換門楣。
薛姨媽在收到哥哥送來消息之後,和女兒議定去參加采選相關事宜時,收到兒子薛蟠倚財仗勢,為了爭買一個丫頭,打死了本地小鄉宦之子馮淵的消息之後,立刻就命家人收拾行李,帶著一雙兒女離開了金陵。
雖然在離家的時候,薛姨媽和薛家族人說了三個離家的理由,一是送寶釵入京待選;二是望親;三是親自入京銷算舊帳,再計新支;但她心裏非常清楚,她帶著一雙兒女離家真正的原因是因為薛蟠打死了人,她怕官府將薛蟠緝拿歸案,讓他殺人償命。
雖然表麵上,薛姨媽並沒有把兒子打死人這事放在心上,但她內心怕得很,自家的事自家清楚,盡管薛家也在金陵的護官符之上,並有“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的名頭,可薛家隻富,不貴。
而且自從丈夫去世之後,她一個婦道人家,又是寡婦,無法拋頭露麵;兒子又擔不起事;因此薛家原本的人脈漸漸都淡去,隻剩下賈家和王家,娘家的這兩門好姻親來撐門麵。
所以薛姨媽一麵忙忙的寫信給哥哥和姐姐,將薛蟠的事告訴他倆,向其求助,一麵帶著兒子和女兒離開金陵,逃開應天府對薛蟠的緝拿。
薛姨媽對外說的三個理由,不管哪一個,都需要進京,但她在沒收到哥哥和姐姐的迴信,告訴她薛蟠的事該如何處理的時候,她是不敢帶著兒女入京的。因為誰知道應天府在金陵找不到人的情況下,會怎麽向上稟報這件事?哥哥和姐夫還沒表態,在薛蟠身上的案子沒有結案之前,說不定她帶他入京,是自投羅網呢!
王夫人寫給薛姨媽的信沒有對她們一家的安排,但王子騰在給薛姨媽的信中明確告訴她,在他沒把薛蟠的殺人案處理完之前,她就帶著一雙兒女在外麵呆著,不能迴金陵,更不能靠近京城半步。
經商的不比做官的,做官的人家隻要家裏做官,全家都不必操心,商家要依靠忠心可靠的總管、掌櫃、夥計等人支撐。
自薛蟠的父親過世之後,不少總管、掌櫃、買辦等人見薛蟠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個字,終日惟有鬥雞走馬,遊山頑水,雖是皇商,可一應經紀世事全然不知,盡賴祖父舊日情分,戶部掛了虛名,支領錢糧,其餘事體自有夥計老家人等措辦;因此薛家各省中所有的買賣承局總管夥計人等,那老成厚道的,紛紛求去;那奸猾狡詐的,雖然依然留在薛家,不過是見薛蟠年輕不諳世事,便趁時拐騙起來罷了,因此,薛家京都中幾處生意漸亦消耗。
薛姨媽想著,既然出來了,又不知道薛蟠身上的案子何時才能了結,總不能沒個目的就這麽亂走吧,幹脆去各省家中的生意處去看看,縱使看不出什麽來,也知道一個盈虧,長長見識也是好的。
隻是薛姨媽的打算雖好,但奈何薛蟠不肯配合。
薛蟠在打死了馮淵之後,是真的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也真的以為薛姨媽收拾行囊,帶他和妹妹離開金陵,是她和族人說的那三個理由,因此,出了金陵之後,就直奔京城而來。
最初,薛姨媽不想讓兒女跟著擔心,就沒和他倆說實話,隻是以途中的風景名勝和給京中親眷采買特產等理由勾著薛蟠,在金陵去京城途中的各大城市多逗留些時日。隻是金陵距離京城不遠,盡管這樣走走停停的,但還是沒多久就到了離京城沒幾天路程的滄州。
這個時候,薛姨媽並沒有收到薛蟠殺人案結案的消息,想到哥哥的告誡,迫於無奈,她隻好把實情告訴了薛蟠和寶釵,因此,一家人到了滄州之後,沒再繼續往前走。
因為怕不能及時收到京裏的消息,他們又不敢離京城太遠,但又不能進京,因此隻能停留在京城附近的城鎮中,很快,京城周邊的城市都被他們給轉了遍。
……
離京城近四百裏的涿鹿縣,薛姨媽一家包下了縣城中最好的一家客棧,已經在這住了小半個月了。
薛姨媽坐在院子裏,拿著扇子扇著風,抱怨道:“都入秋了,這天怎麽還這麽熱?這麽大的一個縣城,連賣冰的地方都沒有,讓人隻能苦熬。”
看著安靜的在一旁做針線的寶釵,知道她因為體豐怕熱,她忍不住心疼的說:“我的兒,你受苦了。”
寶釵抬頭笑了笑說:“沒什麽。女子秉性為陰,如今入了秋,在用冰,隻怕受了涼,反而不好。”抬頭看了看外頭,“不知道哥哥去哪了?一會兒可會迴來吃飯?”
薛姨媽歎了一口氣說:“跑馬瘋一樣,誰知道他去哪了?反正這個縣就這麽巴掌大的地,倒不怕他跑丟了……”
這時候前麵響起一陣聲音打斷了薛姨媽,隨後,薛蟠興高采烈的進來說:“母親和妹妹都在,正好,你們來瞧一瞧,我今天撿了大便宜,買到了極好的貂皮。”邊說,邊讓身後跟著的四五個小幺中的一位把懷裏的包袱拿給薛姨媽和寶釵看。
薛蟠喜滋滋的拿著一件看上去泛著光的貂皮炫耀道:“媽,妹妹,你們看看,看看,這貂皮這毛都厚實,多柔軟,這顏色多純正,一點雜毛都沒有……”
寶釵看了看,沒看出什麽端倪來。薛姨媽拿手摸了摸,覺得觸感有些不對,稍微揉搓了一下,結果一塊皮毛就這麽掉了下來。
看著晃悠悠落地的那塊皮毛,寶釵不忍目睹,閉上了眼睛,心中又是一歎:這是又上當了。
對自己的這個哥哥,她真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了。出來之後,但凡在哪個城鎮停留得稍微久些,她這個哥哥必會被騙子騙。都說吃一塹長一智,但在薛蟠身上,卻沒看到半點長進,隻要換一個名頭,下一次依然會受騙。因為他上當受騙,家裏多了不少假古董,假名家字畫,假寶石,假名駒……
薛蟠口中的“好皮毛”明顯是舊皮子黏拚在一起的,稍微一用勁,黏在上麵的碎皮子就掉了下來,然後變成了斑禿的模樣。
事實都已經擺在眼前了,他猶自不肯相信的說:“怎麽會是這樣?那個賣貨的明明說是今年新打下來的,剛硝好的皮子,是新出來的……”
寶釵打斷他:“哥哥,因為要禦寒的緣故,所以皮毛以冬天出的最好。這個時節,新下來的皮毛不可能這麽厚實,因為現在還沒到冬天呢。”
薛蟠將擺在桌子上的那塊破皮子團吧團吧,抱在懷裏,一麵往外走,一麵道:“我找他們算賬去,竟然敢蒙大爺我。哼,看大爺怎麽收拾他們!”
看著薛蟠遠去的背影,寶釵又是一聲長歎,轉頭問一旁沒能及時跟上去的一個小幺,“那皮子是大爺花多少錢買的?”
“八百兩。”
不等寶釵說話,一旁的薛姨媽搶先道:“八百兩吃個虧,讓你哥哥長個記性,倒也不算什麽,左右家裏不差這麽點銀子。”
聽了她這話,寶釵扶額。
這話,從薛蟠第一次受騙開始,薛姨媽就一直說,一直說到現在了。可是問題是他長記性了嗎?沒有。
就在寶釵想勸薛姨媽的時候,王子騰派來的管事找來了,帶來了薛蟠的案子已經了結,薛家可以進京的消息。
聞言,薛姨媽和寶釵大喜,也顧不得想薛蟠受騙的事了,一迭聲的讓家丁趕緊去把大爺找迴來,然後馬上收拾行李進京,真是在外麵飄得夠夠的了。
因為元春進宮好幾年都不見成果的王子騰,在看到正熙帝的旨意之後,頓時想到了薛姨媽膝下名為寶釵的女兒,忙寫信把這事告知自己的這個妹妹。
薛家雖然是皇商,沾了一個“皇”字,地位比一般的商人要高一籌,但到底還是在商人這個階層。
在四大家族中一直充當錢袋子角色的薛家這麽些年來,不是沒想過跳出自家的階層,可別看自家在“商”這一末位上,但不管是“工”,還是“農”,就算到了這兩個階層,依然無法改善他家的地位,隻是跨越到“士”這一階層,才有用。
可是朝廷明文規定,商戶子弟不得科舉,而且科舉這條路走起來極難,這些年來薛家也不是沒培養薛家子弟,但奈何沒發現一個讀書種子。
相比較而言,走女子裙帶路線,要更容易一些,而且前麵就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太上皇後宮的一位婕妤就是出身商家,但入宮獲得盛寵之後,家裏獲得了一個輔國將軍的爵位,從商戶變成勳貴,完成了階層轉變。
因此過世的薛老爺的在看到兒子不成才,扶不起來之後,把注意力放在了生得如花似玉的寶釵身上,大力栽培她,想讓她飛上青雲,幫自家改換門楣。
薛姨媽在收到哥哥送來消息之後,和女兒議定去參加采選相關事宜時,收到兒子薛蟠倚財仗勢,為了爭買一個丫頭,打死了本地小鄉宦之子馮淵的消息之後,立刻就命家人收拾行李,帶著一雙兒女離開了金陵。
雖然在離家的時候,薛姨媽和薛家族人說了三個離家的理由,一是送寶釵入京待選;二是望親;三是親自入京銷算舊帳,再計新支;但她心裏非常清楚,她帶著一雙兒女離家真正的原因是因為薛蟠打死了人,她怕官府將薛蟠緝拿歸案,讓他殺人償命。
雖然表麵上,薛姨媽並沒有把兒子打死人這事放在心上,但她內心怕得很,自家的事自家清楚,盡管薛家也在金陵的護官符之上,並有“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的名頭,可薛家隻富,不貴。
而且自從丈夫去世之後,她一個婦道人家,又是寡婦,無法拋頭露麵;兒子又擔不起事;因此薛家原本的人脈漸漸都淡去,隻剩下賈家和王家,娘家的這兩門好姻親來撐門麵。
所以薛姨媽一麵忙忙的寫信給哥哥和姐姐,將薛蟠的事告訴他倆,向其求助,一麵帶著兒子和女兒離開金陵,逃開應天府對薛蟠的緝拿。
薛姨媽對外說的三個理由,不管哪一個,都需要進京,但她在沒收到哥哥和姐姐的迴信,告訴她薛蟠的事該如何處理的時候,她是不敢帶著兒女入京的。因為誰知道應天府在金陵找不到人的情況下,會怎麽向上稟報這件事?哥哥和姐夫還沒表態,在薛蟠身上的案子沒有結案之前,說不定她帶他入京,是自投羅網呢!
王夫人寫給薛姨媽的信沒有對她們一家的安排,但王子騰在給薛姨媽的信中明確告訴她,在他沒把薛蟠的殺人案處理完之前,她就帶著一雙兒女在外麵呆著,不能迴金陵,更不能靠近京城半步。
經商的不比做官的,做官的人家隻要家裏做官,全家都不必操心,商家要依靠忠心可靠的總管、掌櫃、夥計等人支撐。
自薛蟠的父親過世之後,不少總管、掌櫃、買辦等人見薛蟠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個字,終日惟有鬥雞走馬,遊山頑水,雖是皇商,可一應經紀世事全然不知,盡賴祖父舊日情分,戶部掛了虛名,支領錢糧,其餘事體自有夥計老家人等措辦;因此薛家各省中所有的買賣承局總管夥計人等,那老成厚道的,紛紛求去;那奸猾狡詐的,雖然依然留在薛家,不過是見薛蟠年輕不諳世事,便趁時拐騙起來罷了,因此,薛家京都中幾處生意漸亦消耗。
薛姨媽想著,既然出來了,又不知道薛蟠身上的案子何時才能了結,總不能沒個目的就這麽亂走吧,幹脆去各省家中的生意處去看看,縱使看不出什麽來,也知道一個盈虧,長長見識也是好的。
隻是薛姨媽的打算雖好,但奈何薛蟠不肯配合。
薛蟠在打死了馮淵之後,是真的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也真的以為薛姨媽收拾行囊,帶他和妹妹離開金陵,是她和族人說的那三個理由,因此,出了金陵之後,就直奔京城而來。
最初,薛姨媽不想讓兒女跟著擔心,就沒和他倆說實話,隻是以途中的風景名勝和給京中親眷采買特產等理由勾著薛蟠,在金陵去京城途中的各大城市多逗留些時日。隻是金陵距離京城不遠,盡管這樣走走停停的,但還是沒多久就到了離京城沒幾天路程的滄州。
這個時候,薛姨媽並沒有收到薛蟠殺人案結案的消息,想到哥哥的告誡,迫於無奈,她隻好把實情告訴了薛蟠和寶釵,因此,一家人到了滄州之後,沒再繼續往前走。
因為怕不能及時收到京裏的消息,他們又不敢離京城太遠,但又不能進京,因此隻能停留在京城附近的城鎮中,很快,京城周邊的城市都被他們給轉了遍。
……
離京城近四百裏的涿鹿縣,薛姨媽一家包下了縣城中最好的一家客棧,已經在這住了小半個月了。
薛姨媽坐在院子裏,拿著扇子扇著風,抱怨道:“都入秋了,這天怎麽還這麽熱?這麽大的一個縣城,連賣冰的地方都沒有,讓人隻能苦熬。”
看著安靜的在一旁做針線的寶釵,知道她因為體豐怕熱,她忍不住心疼的說:“我的兒,你受苦了。”
寶釵抬頭笑了笑說:“沒什麽。女子秉性為陰,如今入了秋,在用冰,隻怕受了涼,反而不好。”抬頭看了看外頭,“不知道哥哥去哪了?一會兒可會迴來吃飯?”
薛姨媽歎了一口氣說:“跑馬瘋一樣,誰知道他去哪了?反正這個縣就這麽巴掌大的地,倒不怕他跑丟了……”
這時候前麵響起一陣聲音打斷了薛姨媽,隨後,薛蟠興高采烈的進來說:“母親和妹妹都在,正好,你們來瞧一瞧,我今天撿了大便宜,買到了極好的貂皮。”邊說,邊讓身後跟著的四五個小幺中的一位把懷裏的包袱拿給薛姨媽和寶釵看。
薛蟠喜滋滋的拿著一件看上去泛著光的貂皮炫耀道:“媽,妹妹,你們看看,看看,這貂皮這毛都厚實,多柔軟,這顏色多純正,一點雜毛都沒有……”
寶釵看了看,沒看出什麽端倪來。薛姨媽拿手摸了摸,覺得觸感有些不對,稍微揉搓了一下,結果一塊皮毛就這麽掉了下來。
看著晃悠悠落地的那塊皮毛,寶釵不忍目睹,閉上了眼睛,心中又是一歎:這是又上當了。
對自己的這個哥哥,她真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了。出來之後,但凡在哪個城鎮停留得稍微久些,她這個哥哥必會被騙子騙。都說吃一塹長一智,但在薛蟠身上,卻沒看到半點長進,隻要換一個名頭,下一次依然會受騙。因為他上當受騙,家裏多了不少假古董,假名家字畫,假寶石,假名駒……
薛蟠口中的“好皮毛”明顯是舊皮子黏拚在一起的,稍微一用勁,黏在上麵的碎皮子就掉了下來,然後變成了斑禿的模樣。
事實都已經擺在眼前了,他猶自不肯相信的說:“怎麽會是這樣?那個賣貨的明明說是今年新打下來的,剛硝好的皮子,是新出來的……”
寶釵打斷他:“哥哥,因為要禦寒的緣故,所以皮毛以冬天出的最好。這個時節,新下來的皮毛不可能這麽厚實,因為現在還沒到冬天呢。”
薛蟠將擺在桌子上的那塊破皮子團吧團吧,抱在懷裏,一麵往外走,一麵道:“我找他們算賬去,竟然敢蒙大爺我。哼,看大爺怎麽收拾他們!”
看著薛蟠遠去的背影,寶釵又是一聲長歎,轉頭問一旁沒能及時跟上去的一個小幺,“那皮子是大爺花多少錢買的?”
“八百兩。”
不等寶釵說話,一旁的薛姨媽搶先道:“八百兩吃個虧,讓你哥哥長個記性,倒也不算什麽,左右家裏不差這麽點銀子。”
聽了她這話,寶釵扶額。
這話,從薛蟠第一次受騙開始,薛姨媽就一直說,一直說到現在了。可是問題是他長記性了嗎?沒有。
就在寶釵想勸薛姨媽的時候,王子騰派來的管事找來了,帶來了薛蟠的案子已經了結,薛家可以進京的消息。
聞言,薛姨媽和寶釵大喜,也顧不得想薛蟠受騙的事了,一迭聲的讓家丁趕緊去把大爺找迴來,然後馬上收拾行李進京,真是在外麵飄得夠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