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熙帝這次出來,並非獨自一人,而是把嫡四子曜兒一並帶了出來,理由是雖然長在深宮當中,但不能不知人間疾苦,帶他出來長長見識。
自從出京之後,每到一處,正熙帝都會結合當地的情況,向皇子曜講解關於民生和吏治等方麵的情況。
這會兒正熙帝正將暗衛帶來的金陵官場上的情況分析給曜兒聽,福郡王一旁有一搭沒一搭的聽個熱鬧。其實福郡王之所以會來聽這個,並不是想從中學什麽,而是想由此知道正熙帝的一些執政方略,畢竟,他是要在他手底下混飯吃的,大佬是怎麽想的,他多知道一點,好方便他能跟著大佬走。
“……這個甄家是你五皇叔的外家。雖然現在暫時還不能動它,但早晚朕會將其鏟除。”提起金陵甄家,正熙帝就想到宮內的甄貴妃,宮外的五哥,眉頭忍不住緊緊地鎖在了一起,一臉厭惡。
曜兒看出他對甄體仁的不喜來,聽到他將來要對甄家下手的話,說:“父皇,你曾教育我:作為上位者,不能以個人好惡來決定對官員前途。你不喜歡甄大人,想要處置甄大人,是不是以你的個人好惡為判斷標準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正熙帝讚賞的摸了一下兒子的頭,道:“你這話說得不錯。
但朕不喜甄家,是因為甄家在金陵的所作所為,於民於國皆不利不說,而且甄體仁才能一般,他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之所以能做到現在這個位子,完全是靠他母親是上皇的乳母,以及女兒是甄貴妃的緣故。
偏偏他不安分,不僅奢望家族富貴永久,並且為人不忠不義,首尾兩端,所以,讓他繼續做官,於國於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為什麽正熙帝卻不能馬上處置甄體仁,這裏麵的原因大都在太上皇身上。這一點,曜兒雖然年紀小,也知道緣故,不過聰明的沒有提及。
……
聽到正熙帝在和曜兒分析如何世家、寒門和勳貴、清流之間相互掣肘的關係來製衡,福郡王對這些不感興趣,隨手翻起擺在桌子上的那一堆資料,看到夾在眾多官員履曆當中的那份漕幫資料,忍不住驚訝出聲。
看到正熙帝父子的注意力被引到了自己的身上,福郡王幹笑一聲,拿起手中的那份漕幫的資料,問道:“六哥,這官員的履曆中夾著一份漕幫的資料,應該是服侍的人放錯了吧?”
“沒放錯,是朕把它放在這裏。”正熙帝伸手將他手中的資料拿了過來,解釋道:“運河連通南北,以致漕運越來越興盛。
原本朝廷是禁止漕運中私帶貨物的,可惜這條禁令完全是一紙空文,後來朝廷見禁不住,隻能允許漕船北上時可以附帶一定的貨物,漕船南返時允許載客運輸。
但可惜人心不足,根據暗衛調查的結果,如今在運河上運行的漕船大部分都參與到了走私這件事當中。朕覺得我大覃私鹽如此泛濫,漕幫在其中一定起了不小的作用。所以,朕打算,在江南查鹽稅的時候,順便查一下漕幫。”
聞言福郡王頓時一蹦三尺高,哀求道:“六哥,拜托,你能不能不要這麽著急,咱們一件一件的來,好不好?我隻有一條小命,可禁不起你這麽玩。
說句冒犯的話,你要是在查私鹽的同時,連漕運一起查,恐怕我們有命來,沒命迴去。如果隻是我一個人,為了大覃,大不了我就舍了這條命就是,可一旦你和曜兒有個好歹,屆時,就不是我不要這條命能交代過去的了。”
歎了一口氣,他進一步勸道:“六哥,你我都清楚,漕幫雖然看似隻是一個民間組織,但在前朝時,就已經是和官方捆綁在一起的龐然大物了,如今也一樣,所以,它其實是半官方的。
說句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話,漕運走私和販賣私鹽一樣,背後都有官員的影子。
其實你不查吏治,隻查私鹽,已經觸碰到吏治這個問題了。隻是因為父皇晚年弄出的議罪銀這一舉措,弄得吏治敗壞,官場上的風氣確實要整頓一番,朝中上上下下都有這個認知,因此朝中的那些大佬們,也都有斬斷幾個手臂的覺悟。
你從查私鹽下手,就算有官員落馬,但還不至於傷筋動骨,還能肅清一下官場風氣,這是一步好棋。但如果你再查漕運,就算你說你不查吏治,這話恐怕也沒人能信了。
私鹽、漕運、吏治這幾乎是目前大覃存在的最大的幾個問題,你一個個來,還不知道要廢多少工夫和心力呢,結果你倒好,想一勺端了。
不是做弟弟的給你潑涼水,在上皇沒有放權,朝堂上幾位皇兄還在的情況下,你根本做不到。‘治大國如烹小鮮’,你慢慢來行嗎?
如果你不聽勸的話,那臣弟就要抗一次旨了,現在立刻下令,船掉頭,返京。”
聽了福郡王一番話,正熙帝也知道自己急躁了,歎道:“是朕心急了。可朕沒辦法不急呀,如今的大覃因為幾大‘毒瘤’的存在,千瘡百孔,朕明明知道問題在哪,卻無法對症下藥,就連做一個‘裱糊匠’,都處處受製,朕這個皇帝當的真憋屈。”
麵對正熙帝的困境,福郡王隻能安慰道:“慢慢來吧,一切都會好的。”
正熙帝歎了一口氣,沒說什麽,將手裏的漕幫資料收了起來,和一旁豎著耳朵聽的兒子又進行起父子互動來。
福郡王看了一眼自己的這個四侄子,又看了一眼正熙帝,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起身出屋。
曜兒來到甲板上,看到福郡王,眼睛頓時一亮,快步走到他麵前,笑得甜甜的,非常熱情的說:“十九叔,我聽說你昨天在甲板上釣魚來著,好玩嗎?你以後再釣魚,能不能帶上我?”
福郡王笑著拒絕:“你十九叔我呀,整天就是想一出是一出,昨天玩過的東西,往後再碰的可能性就很少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吩咐一聲,就讓侍衛們帶你去玩吧。”
再一次被拒絕,盡管曜兒已經做好了心裏準備,但臉上仍不可避免的流露出失望的情緒,旋即又擺出一副笑臉來。
福郡王看著曜兒因為年紀的問題,沒有掩藏好的情緒變幻,心中也是一歎,想了一下他的年紀,把他的危險性再次升高到一個等級。
自從正熙帝繼位之後,福郡王一下子從之前的“小透明”變得炙手可熱,特別是在正熙帝的兒子麵前,麵對這些小皇子們以及他們身後的母族勢力的拉攏,他全都拒絕了。
哪怕曜兒是正熙帝的嫡四子,正熙帝很喜歡這個兒子,可在麵對曜兒的示好和親熱時,福郡王對他,完全就是一個普通的叔叔和侄子的態度,沒有借此和曜兒打好關係的意思。
福郡王之所以擺這麽做,是因為不想沾染“奪嫡”這個麻煩。他雖然年紀小,但記事早,而且他記事時,正是太上皇和被追封為義忠親王的廢太子兵戎相見最激烈的時候。
據說,太上皇那時看廢太子,簡直把他當成了眼珠子,不僅和他同吃同住,而且就連在議政時,都將廢太子抱在懷裏;廢太子身邊的事,無不親自過問,對廢太子以及其他兒子的天差地別的態度,仿佛讓人覺得,隻有廢太子是他親生的一般,又或者是他隻有廢太子這麽一個兒子似的。
可是曾經這麽親密無間的一對父子,最後幾乎反目成仇,兵戈相向,廢太子落得自盡而亡的一個結果。
是,廢太子是造反不成,才自盡的,可他為什麽會自盡?又為什麽會造反?難道不是太上皇逼的嗎?如果不是太上皇有了廢太子之心,廢太子能順利繼承皇位的話,他幹嘛想不開,去造反呢?都說廢太子之所以被拉下太子位,是自身德行不夠,是因為其他皇子覬覦太子之位而導致的結果。
但讓福郡王說,這事的根源,終究要在太上皇身上找。因為,太上皇和廢太子之間存在這不可調和的矛盾。當太子年紀小時,這種情況還不明顯;但隨著太子年紀漸大,而坐在皇位上的皇帝漸漸老去,這兩人之間關於皇權的爭鬥就開始了。而這種權力的爭鬥,是非常殘酷的,幾乎都是以你死我活來作為結局的。這也就是為什麽曆史上,被封為太子的皇子能夠平順的接替帝位的少而又少的原因所在。
所以,這也是福郡王不想和曜兒走得近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這個時候,正熙帝對曜兒這個兒子確實很好,確實是真心實意的想培養他做繼承人,想將皇位傳給他,但誰能說清將來怎麽樣?要知道,曜兒的幾個異母弟弟,年紀和他相差並不多,焉知未來不會繼續上演一出早年上皇膝下皇子的奪嫡之爭的戲碼?
自從出京之後,每到一處,正熙帝都會結合當地的情況,向皇子曜講解關於民生和吏治等方麵的情況。
這會兒正熙帝正將暗衛帶來的金陵官場上的情況分析給曜兒聽,福郡王一旁有一搭沒一搭的聽個熱鬧。其實福郡王之所以會來聽這個,並不是想從中學什麽,而是想由此知道正熙帝的一些執政方略,畢竟,他是要在他手底下混飯吃的,大佬是怎麽想的,他多知道一點,好方便他能跟著大佬走。
“……這個甄家是你五皇叔的外家。雖然現在暫時還不能動它,但早晚朕會將其鏟除。”提起金陵甄家,正熙帝就想到宮內的甄貴妃,宮外的五哥,眉頭忍不住緊緊地鎖在了一起,一臉厭惡。
曜兒看出他對甄體仁的不喜來,聽到他將來要對甄家下手的話,說:“父皇,你曾教育我:作為上位者,不能以個人好惡來決定對官員前途。你不喜歡甄大人,想要處置甄大人,是不是以你的個人好惡為判斷標準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正熙帝讚賞的摸了一下兒子的頭,道:“你這話說得不錯。
但朕不喜甄家,是因為甄家在金陵的所作所為,於民於國皆不利不說,而且甄體仁才能一般,他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之所以能做到現在這個位子,完全是靠他母親是上皇的乳母,以及女兒是甄貴妃的緣故。
偏偏他不安分,不僅奢望家族富貴永久,並且為人不忠不義,首尾兩端,所以,讓他繼續做官,於國於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為什麽正熙帝卻不能馬上處置甄體仁,這裏麵的原因大都在太上皇身上。這一點,曜兒雖然年紀小,也知道緣故,不過聰明的沒有提及。
……
聽到正熙帝在和曜兒分析如何世家、寒門和勳貴、清流之間相互掣肘的關係來製衡,福郡王對這些不感興趣,隨手翻起擺在桌子上的那一堆資料,看到夾在眾多官員履曆當中的那份漕幫資料,忍不住驚訝出聲。
看到正熙帝父子的注意力被引到了自己的身上,福郡王幹笑一聲,拿起手中的那份漕幫的資料,問道:“六哥,這官員的履曆中夾著一份漕幫的資料,應該是服侍的人放錯了吧?”
“沒放錯,是朕把它放在這裏。”正熙帝伸手將他手中的資料拿了過來,解釋道:“運河連通南北,以致漕運越來越興盛。
原本朝廷是禁止漕運中私帶貨物的,可惜這條禁令完全是一紙空文,後來朝廷見禁不住,隻能允許漕船北上時可以附帶一定的貨物,漕船南返時允許載客運輸。
但可惜人心不足,根據暗衛調查的結果,如今在運河上運行的漕船大部分都參與到了走私這件事當中。朕覺得我大覃私鹽如此泛濫,漕幫在其中一定起了不小的作用。所以,朕打算,在江南查鹽稅的時候,順便查一下漕幫。”
聞言福郡王頓時一蹦三尺高,哀求道:“六哥,拜托,你能不能不要這麽著急,咱們一件一件的來,好不好?我隻有一條小命,可禁不起你這麽玩。
說句冒犯的話,你要是在查私鹽的同時,連漕運一起查,恐怕我們有命來,沒命迴去。如果隻是我一個人,為了大覃,大不了我就舍了這條命就是,可一旦你和曜兒有個好歹,屆時,就不是我不要這條命能交代過去的了。”
歎了一口氣,他進一步勸道:“六哥,你我都清楚,漕幫雖然看似隻是一個民間組織,但在前朝時,就已經是和官方捆綁在一起的龐然大物了,如今也一樣,所以,它其實是半官方的。
說句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話,漕運走私和販賣私鹽一樣,背後都有官員的影子。
其實你不查吏治,隻查私鹽,已經觸碰到吏治這個問題了。隻是因為父皇晚年弄出的議罪銀這一舉措,弄得吏治敗壞,官場上的風氣確實要整頓一番,朝中上上下下都有這個認知,因此朝中的那些大佬們,也都有斬斷幾個手臂的覺悟。
你從查私鹽下手,就算有官員落馬,但還不至於傷筋動骨,還能肅清一下官場風氣,這是一步好棋。但如果你再查漕運,就算你說你不查吏治,這話恐怕也沒人能信了。
私鹽、漕運、吏治這幾乎是目前大覃存在的最大的幾個問題,你一個個來,還不知道要廢多少工夫和心力呢,結果你倒好,想一勺端了。
不是做弟弟的給你潑涼水,在上皇沒有放權,朝堂上幾位皇兄還在的情況下,你根本做不到。‘治大國如烹小鮮’,你慢慢來行嗎?
如果你不聽勸的話,那臣弟就要抗一次旨了,現在立刻下令,船掉頭,返京。”
聽了福郡王一番話,正熙帝也知道自己急躁了,歎道:“是朕心急了。可朕沒辦法不急呀,如今的大覃因為幾大‘毒瘤’的存在,千瘡百孔,朕明明知道問題在哪,卻無法對症下藥,就連做一個‘裱糊匠’,都處處受製,朕這個皇帝當的真憋屈。”
麵對正熙帝的困境,福郡王隻能安慰道:“慢慢來吧,一切都會好的。”
正熙帝歎了一口氣,沒說什麽,將手裏的漕幫資料收了起來,和一旁豎著耳朵聽的兒子又進行起父子互動來。
福郡王看了一眼自己的這個四侄子,又看了一眼正熙帝,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起身出屋。
曜兒來到甲板上,看到福郡王,眼睛頓時一亮,快步走到他麵前,笑得甜甜的,非常熱情的說:“十九叔,我聽說你昨天在甲板上釣魚來著,好玩嗎?你以後再釣魚,能不能帶上我?”
福郡王笑著拒絕:“你十九叔我呀,整天就是想一出是一出,昨天玩過的東西,往後再碰的可能性就很少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吩咐一聲,就讓侍衛們帶你去玩吧。”
再一次被拒絕,盡管曜兒已經做好了心裏準備,但臉上仍不可避免的流露出失望的情緒,旋即又擺出一副笑臉來。
福郡王看著曜兒因為年紀的問題,沒有掩藏好的情緒變幻,心中也是一歎,想了一下他的年紀,把他的危險性再次升高到一個等級。
自從正熙帝繼位之後,福郡王一下子從之前的“小透明”變得炙手可熱,特別是在正熙帝的兒子麵前,麵對這些小皇子們以及他們身後的母族勢力的拉攏,他全都拒絕了。
哪怕曜兒是正熙帝的嫡四子,正熙帝很喜歡這個兒子,可在麵對曜兒的示好和親熱時,福郡王對他,完全就是一個普通的叔叔和侄子的態度,沒有借此和曜兒打好關係的意思。
福郡王之所以擺這麽做,是因為不想沾染“奪嫡”這個麻煩。他雖然年紀小,但記事早,而且他記事時,正是太上皇和被追封為義忠親王的廢太子兵戎相見最激烈的時候。
據說,太上皇那時看廢太子,簡直把他當成了眼珠子,不僅和他同吃同住,而且就連在議政時,都將廢太子抱在懷裏;廢太子身邊的事,無不親自過問,對廢太子以及其他兒子的天差地別的態度,仿佛讓人覺得,隻有廢太子是他親生的一般,又或者是他隻有廢太子這麽一個兒子似的。
可是曾經這麽親密無間的一對父子,最後幾乎反目成仇,兵戈相向,廢太子落得自盡而亡的一個結果。
是,廢太子是造反不成,才自盡的,可他為什麽會自盡?又為什麽會造反?難道不是太上皇逼的嗎?如果不是太上皇有了廢太子之心,廢太子能順利繼承皇位的話,他幹嘛想不開,去造反呢?都說廢太子之所以被拉下太子位,是自身德行不夠,是因為其他皇子覬覦太子之位而導致的結果。
但讓福郡王說,這事的根源,終究要在太上皇身上找。因為,太上皇和廢太子之間存在這不可調和的矛盾。當太子年紀小時,這種情況還不明顯;但隨著太子年紀漸大,而坐在皇位上的皇帝漸漸老去,這兩人之間關於皇權的爭鬥就開始了。而這種權力的爭鬥,是非常殘酷的,幾乎都是以你死我活來作為結局的。這也就是為什麽曆史上,被封為太子的皇子能夠平順的接替帝位的少而又少的原因所在。
所以,這也是福郡王不想和曜兒走得近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這個時候,正熙帝對曜兒這個兒子確實很好,確實是真心實意的想培養他做繼承人,想將皇位傳給他,但誰能說清將來怎麽樣?要知道,曜兒的幾個異母弟弟,年紀和他相差並不多,焉知未來不會繼續上演一出早年上皇膝下皇子的奪嫡之爭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