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郭康的推導,她還是可以想明白的。不過這個結論,她還是有點懷疑。


    “那你的意思是,正經的工作,像我這樣的都沒法幹了?”她猶豫道:“這是為什麽?”


    “因為官僚機構流動性太強了。”郭康告訴她:“雖然也少不了各種蔭蔽,以及各種結黨營私、任人唯親的腐敗現象。但整體上說,比其他製度,官僚製還是要開放和公平得多。”


    “既然說它更公平,為什麽給的機會反而少了?”郭破奴問。


    “因為得到機會的人多了。”郭康迴答。


    郭破奴想了想,漸漸明白了意思。


    “你是說,像歐洲貴人的子嗣,可能就這麽幾個人,裏頭選一個。有時候貴族還會絕嗣,幹脆就沒有男丁來繼承了,所以女兒也有了接任的可能性。”她分析道:“但朝廷統治的話,地方上就不是貴族,而是地方官了。這些人是成千上百人裏選一個,比例太低,所以普通婦人也競爭不上吧。”


    “不過這樣也有問題啊?”她反問:“如果真的誰都可以當官,那女人的總數也不會比男人少的。為什麽官府反而直接禁止了她們去當官?”


    “因為官員的競爭太激烈了。”郭康迴答:“這些女人就算去競爭,也競爭不過男人。所以,就隻能被放棄了。”


    “南宋的時候,其實出現了女性參與科舉的事件。”他告訴郭破奴:“宋孝宗淳熙元年,有一名叫林幼玉的女童參加了童子科的考試。”


    “按照規定,年齡不到15歲的兒童都可以參加這一科,通過中書省的初試之後,由皇帝親自主持第二次考試。這個時候的科舉製度,比之前已經完善了很多,但製定規則的時候,估計根本就沒人想到這種事,所以也沒明文規定說不準女子參與。”


    “中書省不知道怎麽辦,就遵循官僚本能,循規蹈矩地按章程來,真讓她參加了,而且發現此人通習測試中考到的四十三種經書,成績很是優秀。驚訝之下,就判她通過,上告給了皇帝。宋孝宗也不知道怎麽給這樣的女童授職,於是破格授予她‘孺人’的命婦待遇。”


    “到宋寧宗的時候,又有一名叫吳誌端的女童也報名參考童子科。不過這次,有大臣認為,女童就算考上了,占了個名額,又能怎麽用呢?而且她化著妝,穿著不一樣的衣服出現在朝堂上,讓大家都十分驚愕,實際上破壞了朝廷的威嚴。皇帝認為大臣的話確實有道理,於是禁止她繼續考試。之後,也就沒有類似的人了。”


    “我覺得這樣不正好說明,官府也不公平麽?”郭破奴問他:“按理說,隻要有本事考上不就行了?”


    “那你可以更進一步想想。”郭康沒有反駁,而是順著她的話繼續說道:“一般來說,社會都是以權責對等為核心,才能正常運轉的。這種不公平的製度,為什麽反而能維持?”


    郭破奴思考起來,一時想不出原因,隻好說道:“應該是皇帝等人,在以強製手段維持吧。”


    “這名女童也是官宦人家出身,反對她的大臣同樣是皇帝的臣下。他倆一個想讓自己考,一個不想讓她考。那為什麽皇帝在裁決的時候,更認可大臣呢?”郭康繼續問。


    “當然是因為大臣和持這種觀點的人,勢力更大了。”郭破奴這次倒是沒怎麽遲疑。


    “那為什麽這個觀點的人勢力更大?”郭康追問。


    “呃……朝中重臣們都支持這一點吧。”郭破奴說。


    “重臣們自己,早就考完科舉了。”郭康指出:“而且他們也不止有兒子啊。難道大臣們一個女兒都沒有麽?允許女兒也參加科舉,進行競爭,讓家族勢力更壯大,不好麽?”


    “那……因為他們都是男的?”郭破奴隻能瞎猜了。


    “他們也不是希臘人,為什麽要喜歡別的男人。”郭康不以為然:“真要說的話,他們的最大政敵也是男人,甚至南宋之外,最大的敵國金國,一樣是男人統治的。和他們有仇的男人,明顯比和他們有仇的女人多多了。那為什麽他們還袒護男人?對他們有什麽好處麽?”


    “呃……”郭破奴接不上話了,隻好說道:“或許不是為了好處吧,是一種……文化?”


    “那為什麽會形成這種文化?”郭康笑道:“而且一個人行事,或許會按照自己的信仰與道德準則;一群人行事,一般來說就隻會趨利了。”


    “為什麽這麽多不同時代、這麽多不同文明、這麽多不同的人;從愛爾蘭到契丹,從教會到官府,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種‘文化習慣’呢?”


    “伱這……”郭破奴無法迴答,不高興起來:“怎麽問個沒完了?”


    “這就是討論哲學的一種方法啊,人家蘇格拉底就是這麽講道理的。”郭康解釋道:“我就想幫你抽絲剝繭,分析一下這裏麵最本質的原因。”


    聽他這麽說,郭破奴想了想,還是點了點頭,看起來自己也有興趣。


    “或者,我們換個方麵,你還可以更進一步地想。”郭康於是繼續道:“唐朝的科舉並不算太公平,宋朝的科舉製度則完善了很多。你知道原因麽?”


    “這個倒是聽說過。”郭破奴說:“據說是科舉已經無法招攬人才了,有些人幹脆投奔藩鎮,使得它們能得到人才補充,繼續明裏暗裏和朝廷對抗。最後,考不上的黃巢直接掀了桌子,唐朝也走向了覆滅。”


    “後世總是要吸取前朝教訓麽。”她說:“宋朝想避免這些情況,當然就得改革科舉的製度了。”


    “對啊,你看,科舉不公平,對於官僚社會很嚴重。”郭康點頭讚同,然後話鋒一轉:“但你剛才也說過吧,科舉不準女學士參加,對於她們很不公平啊。”


    “但為什麽,這些男人遭遇不公平,就會很快行動,迫使官府改弦更張。這麽多年,卻沒見女人裏出一個黃巢呢?”


    “這樣的話……因為絕大部分人,就是不如男人能打?”郭破奴隻好又推測起來。


    “你看,這不就越來越接近答案了麽。”郭康一臉毫不意外地總結道。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正統大汗阿裏不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正統大汗阿裏不鴿並收藏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