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除了一天三頓給董瑞雪買飯,還到北麵鎮子上給董瑞雪買零食。
一次,張國良拿來一個草紙包的紙包,讓董瑞雪猜是什麽。
董瑞雪不猜。
他把紙包在董瑞雪麵前打開了,足一包很碎很爛的拆骨牛肉。
董瑞雪見草紙不幹淨,張國良的手不幹淨,便覺得拆骨牛肉也不會幹淨,不知什麽人拆的呢。
她讓張國良快拿走,說她從來不吃這個。
張國良有些尷尬,說挺好吃的,讓董瑞雪嚐一點試試。
董瑞雪堅決不嚐。
張國良作示範似的,捏起一點碎牛肉放進嘴裏去了。
董瑞雪說了實話,說她嫌拆骨牛肉不幹淨。
又一次,張國良有點興衝衝的,好像還有點激動,從口袋裏給董瑞雪掏出了炒花生。
當時董瑞雪正給李春光寫信,見張國良來了,她趕緊把信收起來,放在枕頭下麵去了。
花生屬於油料作物,市場上不許賣,誰要賣就算投機倒把,就算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輕則把花生沒收,重則還要把人帶走,要買到炒花生是很難的,不知張國良從哪裏買到的。
張國良要董瑞雪別問花生是從哪兒來的,隻管吃就是了,保證花生是幹淨的。
花生外麵有一層麻屋子,裏麵還有一層紅帳子,幹淨肯定是幹淨,但來曆不明的東西,董瑞雪不能吃。
張國良隻得把花生的來曆跟董瑞雪說了。
他是深入到山溝裏農戶買到的,他跟人家說有一個工友受傷了,別的東西都不想吃,光想吃一點炒花生,人家就把花生賣給他了。
董瑞雪心裏打了一個沉,覺得張國良真夠費心的。
她已經聞見了炒花生的香味,意識到一兩年沒吃到花生了,於是就吃,讓張國良也吃。
張國良吃得很慢,一粒花生老是在嘴裏嚼,顯然是舍不得吃。
吃著花生,他們說些閑話,張國良說,他知道董瑞雪給誰寫信。
董瑞雪讓他說說看。
他一說就說準了,說是給李春光寫信。
董瑞雪有些驚奇,問他是不是看見信了。
張國良說他是瞎猜的,信就是讓他看見,他也不認識,因為他不識幾個字。
董瑞雪知道張國良是個盲,她問張國良小時候為什麽不上學呢。
張國良說,他小時候不是沒上學的機會,不知道為什麽,他一點也不想上學,到了學校就頭疼。
等他知道了上學有用,想上學時,已經晚了。
董瑞雪說,一個人識字太少可不行。
張國良點點頭。
既然張國良猜到了她是給李春光寫信。
她問張國良:“你看李春光這個人怎麽樣?”張國良承認李春光識字很多,有化,接著又說了一個“不過”,說了就不往下說了。
誰都知道,“不過”這個詞有否定前麵所說的意思,也有轉折的意思,“不過”後麵一般都是有話的。
董瑞雪問他“不過”什麽。
張國良有些撓頭。
董瑞雪追問了兩次,他才說了“不過”後麵的話,他說依他看,董瑞雪和李春光不會成。
這話董瑞雪不愛聽,張國良的話如同說破了她的擔心,打中了她的要害,她冷笑了一下,問為什麽。
張國良沒說為什麽,說反正不會成,不信就走著瞧。
董瑞雪說那不一定。
張國良從小失去了父母,跟著哥嫂長大。
長兄和嫂子對他盡了父親未盡的責任,他在長身體和吃穿上,沒受什麽委屈。
到了上學年齡,哥嫂打定主意供他好好上學。
如他自己所說,他卻不愛讀書。
他愛動手,愛擺弄小玩意兒,用鐵條砸個小刀啦,用針彎成魚鉤啦,都是他的拿手戲。
在家務勞動上,他也不偷懶,燒鍋,刷鍋,推磨,喂豬,他都幹。
農忙時,哥嫂下地還沒迴來,他就把麵和好了廠,把麵條擀出來了,把下麵條的水也燒開了。
他爬到村邊的高樹上張望,見哥嫂剛從地裏往家走,他就從樹幹上滑下來,趕緊迴家下麵條。
這樣,哥嫂一進家門,麵條正好做得了。
哥嫂都很高興,誇他中用,能幹。
嫂子問他怎麽就學會了擀麵條呢。
他笑而不答。
在家務活兒方麵,他是留心的,哥嫂怎麽做,他也怎麽做。
哥嫂會做的,他漸漸地都會做了。
得了哥嫂的誇獎,他更上心,更來勁,上次擀了麵條,下次就敢在鏊子上攤煎餅。
攤煎餅難度大一些,既要管鏊子上麵的麵糊兒,又要管鏊子下麵酌火,上下都要照顧到,一方麵照顧不到,不是火滅了,就是麵糊流到地上了。
他一開始有些手忙腳亂,浪費一些麵糊。
哥嫂吃煎餅時,並看不出他的浪費,他把流到地上的麵糊打掃幹淨了,不留一點痕跡。
為了把浪費造成的損失補迴來,他就少吃一兩張煎餅。
張國良簡直不得了,他還學會了紡花,織布。
村裏人都說,張國良投錯了胎,他比一個女人還手巧。
張國良在手藝的學習上永不滿足,再長大一點,他鼓搗著修鎖。
嫂子把鑰匙丟了,鎖成了廢鎖。
他把嫂子扔掉的廢鎖撿迴來,埋著頭鼓搗了三天,不僅把鎖打開了,還新配了鑰匙,使死鎖變成了活鎖。
這項手藝非同小可,它帶有工業和技術的性質,消息一傳開,人們對張國良的無師自通有些刮目相看,以後誰家的鎖死了,都請張國良給予起死迴生。
張國良開始學習裁剪和縫紉。
別人趕集都是東遊西逛,他趕集是來到縫紉店裏,悄悄地看一位男師傅裁剪布料,再看男師傅的妻子在縫紉機上把剪好的布料縫成衣服。
這樣看了幾個集,他就會了。
家裏買不起縫紉機,哥哥就向隊長建議,由隊裏買一台縫紉機,由他弟弟張國良給生產隊的社員們做衣服。
隊長采納了張國良哥哥的建議,真的買了一台縫紉機,住隊裏成了縫紉組。
張國良是在縫紉組聽說了招工的消息,求了大隊的幹部,出來當工人的。
我們知道了,張國良是個講究實際的人,他用那雙靈巧勤勞的雙手來講究,通過實際的手和世界對話,也和人對話。
張國良是個會過日常日子的人,善於把柴米油鹽和針頭線腦當成日子抓在手上,做起來既不缺乏鍛煉,又富於靈感。
他對人的理解,也是認為人生來就是過日常日子的,能有條不紊地把日子過下來,一輩子就可以了。
他對過獨立生活和家庭生活都充滿自信。
說到底,張國良是個偏重於物質的人,以為一切問題必須靠物質來解決,虛頭巴腦的,什麽問題也解決不了。
張國良手上打著毛線活兒,到董瑞雪的宿舍去了。
他打得又快又熟練,一邊打著毛線活兒,還不耽誤和董瑞雪說話。
他這麽幹有點炫技的意思。
當董瑞雪說他比女人還巧時,他一點也沒覺得不好意思,說他還會裁衣服做衣服呢,還會紡花織布呢,還會蒸饅頭炸麻花呢。
董瑞雪跟他開玩笑,說以後誰要是找了張國良當丈夫,算是占了大便宜,什麽活兒都不用幹。
董瑞雪話裏有那麽一點諷刺的意思,言外之意,是嫌張國良有點女性化了。
張國良大概沒聽出董瑞雪諷刺的意思,隻聽出了誇獎的意思,他的臉騰地紅了,看董瑞雪看得有些大膽。
他激動得說話不大連貫,說以後……他要給董瑞雪做衣服,以後……還要給董瑞雪炸麻花吃。
張國良說的以後跟董瑞雪剛才說的以後對了點子,董瑞雪心上一驚,覺出問題嚴重了。
原以為張國良對她沒有什麽想法,現在看來張國良是有想法的,她把張國良低估了。
她沉了沉臉,委婉地警告了張國良,要張國良不要胡思亂想。
為了避免張國良天天到她宿舍裏來,腳傷稍好一些,她就上班去了。
天越來越長,下班後太陽還高掛著。
樹發了芽,空中有了細微的毛狀飛行物。
人們的戶外活動增多,但一時又不知道幹什麽,看見一個人去洗衣服,好多人都去洗衣服,水池四周,人多得都站不下了。
人們在院子裏扯了繩,把衣服晾在院子裏。
衣服雖然花色不多,總是有些顏色的,成為宿舍區春天的一景。
董瑞雪到鎮子上去了,她沒想好買什麽,到鎮子上轉轉再說。
隨著天氣轉暖,鎮子上賣東西的人多起來。
賣菜的居多,菜有新菜,也有舊菜。
舊菜主要是白菜、蘿卜。
這些菜大多是用手扶拖拉機拉來的,帶有甩賣的勁頭。
有的白菜蘿卜已經壞了,拖拉機周圍扔了一地爛菜。
董瑞雪在市場上走著,似乎覺得有一個人遠遠地跟著她,她迴頭找,沒看見跟她的人。
她到了商店,還是覺得有人跟著她。
這一次,她看見跟她的人是誰了,是張國良。
她對張國良這種近乎盯梢的做法有些看不慣,或者說有些反感,就轉過身,大步向張國良走過去。
張國良也迎上來了。
二人走近了,董瑞雪有些嚴肅,問張國良老跟著她幹什麽。
張國良有些發窘,說沒有呀,他來這裏買東西,無意中碰上董瑞雪了,說著把買的東西展示一下,是一盒牙膏。
他問董瑞雪準備買什麽,董瑞雪說不知道。
董瑞雪要張國良別跟著她,說別人看見了影響不好。
張國良答應了。
可當董瑞雪買了一雙襪子要交錢時,張國良突然就冒出來了,搶著替董瑞雪交錢。
董瑞雪生氣了,對張國良說:“你這是幹什麽,我買東西幹嗎讓你交錢!”張國良隻跟營業員說話,讓營業員接他的錢。
營業員把這兩位青年男女看了看,大概有些誤會,按照常規,接了張國良的錢。
這時董瑞雪急了,也是對營業員的誤會表示抗議,對營業員說:“我不認識他,你要是收他的錢,這襪子我就不買了!”營業員這才退迴了張國良的錢,接了董瑞雪的錢。
董瑞雪抓起襪子就走了。
董瑞雪的話對張國良是個打擊,傷了張國良的心。
他一個人走到一塊下坡的麥田裏,像一個受屈的孩子一樣抹開了眼淚。
他是真心實意喜歡董瑞雪,要讓他說出天底下最好看的女人是誰,他肯定會說董瑞雪。
他喜歡董瑞雪的手,喜歡董瑞雪的腳,甚至喜歡董瑞雪摸過的東西和踩下的腳印。
因為識字少,他在董瑞雪麵前是自卑的,論說他不應該對董瑞雪有什麽想法。
可是他知道了董瑞雪曾失過身,就不那麽自卑了,覺得和董瑞雪平等一些,勇氣也提高不少。
這不是說他不看重女人的貞節,不在意女人是否失過身,恰恰因為他比較看重女人的貞節,比較在意女人是否失過身,才敢下追求董瑞雪。
在他看來,董瑞雪是掉了價了,比他不識字還掉價。
對掉了價的董瑞雪,識字的人不會要她。
人識的字越多,心眼子越多,忌諱也越多。
他是把自己的價值和董瑞雪的價值作對比之後,才試著接近董瑞雪的。
李春光迴家,董瑞雪受傷,都給他提供了接近董瑞雪的機會和條件。
他相信,隻要他把功夫下到家,董瑞雪最終會同意跟他好的。
他從實際出發,展望的遠景也離不開實際。
董瑞雪是城市戶口,他也是城市戶口,他要是和董瑞雪成了家,他們就是雙職工家庭。
要是在老家農村找一個老婆呢,就是人們說的一頭沉,就是夫妻兩地分居,一年到頭隻能享受十二天的探親假。
關鍵還不在這兒,關鍵在孩子。
那些在農村找了老婆的工人,生下的孩子還是農村戶口,還改變不了土裏刨食的命運。
自己好不容易從農村掙脫出來了,到自己孩子那一輩又迴到農村,是悲哀的,也是可怕的。
最終代表自己的是孩子,孩子不能從農村走出來,等於自己隻是到城裏轉了一個圈子,轉也是白轉,是沒有成果的。
要是娶董瑞雪作老婆呢,生下的孩子當然就是城市戶口。
以後,再以後,祖祖孫孫都是城市戶口。
那麽他就是他們老張家的功臣,是城市戶口的開創者。
從他這裏開始,他的後代就都是城裏人了,就徹底與農村告別了。
從遠景看,董瑞雪隻要會生孩子就行,別的都不太重要。
至於董瑞雪過去的事,他不說,老家的人都不會知道。
老家的人看到的是他的漂亮的老婆,和老婆生下的漂亮的孩子。
丈夫不能洗刷老婆的過去,孩子卻可以洗刷母親的過去。
女人一當了母親,就會受到尊敬了。
從哥哥和嫂子那方麵看,他在外麵自己成了家,立了業,不僅免得哥嫂再為他的婚事操心,還給了哥嫂一個美好的交代,等於給哥嫂長了臉,爭了光。
在家庭財產上,家裏的房子、家具等,都留給哥嫂,他不再跟哥嫂平分。
哥嫂撫育了他,他正好在舍棄父母留下的有限的財產上,給哥嫂一點迴報。
不難看出,張國良對董瑞雪的追求是務實的追求,是關係重大的追求,張國良一生的成敗如何,係於董瑞雪一身,他不會輕易放棄追求的。
麥田裏的春風吹著他,空中有飛得極高的鳥。
張國良難過了一會兒,就緩過來了,他還要去找董瑞雪。
一次,張國良拿來一個草紙包的紙包,讓董瑞雪猜是什麽。
董瑞雪不猜。
他把紙包在董瑞雪麵前打開了,足一包很碎很爛的拆骨牛肉。
董瑞雪見草紙不幹淨,張國良的手不幹淨,便覺得拆骨牛肉也不會幹淨,不知什麽人拆的呢。
她讓張國良快拿走,說她從來不吃這個。
張國良有些尷尬,說挺好吃的,讓董瑞雪嚐一點試試。
董瑞雪堅決不嚐。
張國良作示範似的,捏起一點碎牛肉放進嘴裏去了。
董瑞雪說了實話,說她嫌拆骨牛肉不幹淨。
又一次,張國良有點興衝衝的,好像還有點激動,從口袋裏給董瑞雪掏出了炒花生。
當時董瑞雪正給李春光寫信,見張國良來了,她趕緊把信收起來,放在枕頭下麵去了。
花生屬於油料作物,市場上不許賣,誰要賣就算投機倒把,就算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輕則把花生沒收,重則還要把人帶走,要買到炒花生是很難的,不知張國良從哪裏買到的。
張國良要董瑞雪別問花生是從哪兒來的,隻管吃就是了,保證花生是幹淨的。
花生外麵有一層麻屋子,裏麵還有一層紅帳子,幹淨肯定是幹淨,但來曆不明的東西,董瑞雪不能吃。
張國良隻得把花生的來曆跟董瑞雪說了。
他是深入到山溝裏農戶買到的,他跟人家說有一個工友受傷了,別的東西都不想吃,光想吃一點炒花生,人家就把花生賣給他了。
董瑞雪心裏打了一個沉,覺得張國良真夠費心的。
她已經聞見了炒花生的香味,意識到一兩年沒吃到花生了,於是就吃,讓張國良也吃。
張國良吃得很慢,一粒花生老是在嘴裏嚼,顯然是舍不得吃。
吃著花生,他們說些閑話,張國良說,他知道董瑞雪給誰寫信。
董瑞雪讓他說說看。
他一說就說準了,說是給李春光寫信。
董瑞雪有些驚奇,問他是不是看見信了。
張國良說他是瞎猜的,信就是讓他看見,他也不認識,因為他不識幾個字。
董瑞雪知道張國良是個盲,她問張國良小時候為什麽不上學呢。
張國良說,他小時候不是沒上學的機會,不知道為什麽,他一點也不想上學,到了學校就頭疼。
等他知道了上學有用,想上學時,已經晚了。
董瑞雪說,一個人識字太少可不行。
張國良點點頭。
既然張國良猜到了她是給李春光寫信。
她問張國良:“你看李春光這個人怎麽樣?”張國良承認李春光識字很多,有化,接著又說了一個“不過”,說了就不往下說了。
誰都知道,“不過”這個詞有否定前麵所說的意思,也有轉折的意思,“不過”後麵一般都是有話的。
董瑞雪問他“不過”什麽。
張國良有些撓頭。
董瑞雪追問了兩次,他才說了“不過”後麵的話,他說依他看,董瑞雪和李春光不會成。
這話董瑞雪不愛聽,張國良的話如同說破了她的擔心,打中了她的要害,她冷笑了一下,問為什麽。
張國良沒說為什麽,說反正不會成,不信就走著瞧。
董瑞雪說那不一定。
張國良從小失去了父母,跟著哥嫂長大。
長兄和嫂子對他盡了父親未盡的責任,他在長身體和吃穿上,沒受什麽委屈。
到了上學年齡,哥嫂打定主意供他好好上學。
如他自己所說,他卻不愛讀書。
他愛動手,愛擺弄小玩意兒,用鐵條砸個小刀啦,用針彎成魚鉤啦,都是他的拿手戲。
在家務勞動上,他也不偷懶,燒鍋,刷鍋,推磨,喂豬,他都幹。
農忙時,哥嫂下地還沒迴來,他就把麵和好了廠,把麵條擀出來了,把下麵條的水也燒開了。
他爬到村邊的高樹上張望,見哥嫂剛從地裏往家走,他就從樹幹上滑下來,趕緊迴家下麵條。
這樣,哥嫂一進家門,麵條正好做得了。
哥嫂都很高興,誇他中用,能幹。
嫂子問他怎麽就學會了擀麵條呢。
他笑而不答。
在家務活兒方麵,他是留心的,哥嫂怎麽做,他也怎麽做。
哥嫂會做的,他漸漸地都會做了。
得了哥嫂的誇獎,他更上心,更來勁,上次擀了麵條,下次就敢在鏊子上攤煎餅。
攤煎餅難度大一些,既要管鏊子上麵的麵糊兒,又要管鏊子下麵酌火,上下都要照顧到,一方麵照顧不到,不是火滅了,就是麵糊流到地上了。
他一開始有些手忙腳亂,浪費一些麵糊。
哥嫂吃煎餅時,並看不出他的浪費,他把流到地上的麵糊打掃幹淨了,不留一點痕跡。
為了把浪費造成的損失補迴來,他就少吃一兩張煎餅。
張國良簡直不得了,他還學會了紡花,織布。
村裏人都說,張國良投錯了胎,他比一個女人還手巧。
張國良在手藝的學習上永不滿足,再長大一點,他鼓搗著修鎖。
嫂子把鑰匙丟了,鎖成了廢鎖。
他把嫂子扔掉的廢鎖撿迴來,埋著頭鼓搗了三天,不僅把鎖打開了,還新配了鑰匙,使死鎖變成了活鎖。
這項手藝非同小可,它帶有工業和技術的性質,消息一傳開,人們對張國良的無師自通有些刮目相看,以後誰家的鎖死了,都請張國良給予起死迴生。
張國良開始學習裁剪和縫紉。
別人趕集都是東遊西逛,他趕集是來到縫紉店裏,悄悄地看一位男師傅裁剪布料,再看男師傅的妻子在縫紉機上把剪好的布料縫成衣服。
這樣看了幾個集,他就會了。
家裏買不起縫紉機,哥哥就向隊長建議,由隊裏買一台縫紉機,由他弟弟張國良給生產隊的社員們做衣服。
隊長采納了張國良哥哥的建議,真的買了一台縫紉機,住隊裏成了縫紉組。
張國良是在縫紉組聽說了招工的消息,求了大隊的幹部,出來當工人的。
我們知道了,張國良是個講究實際的人,他用那雙靈巧勤勞的雙手來講究,通過實際的手和世界對話,也和人對話。
張國良是個會過日常日子的人,善於把柴米油鹽和針頭線腦當成日子抓在手上,做起來既不缺乏鍛煉,又富於靈感。
他對人的理解,也是認為人生來就是過日常日子的,能有條不紊地把日子過下來,一輩子就可以了。
他對過獨立生活和家庭生活都充滿自信。
說到底,張國良是個偏重於物質的人,以為一切問題必須靠物質來解決,虛頭巴腦的,什麽問題也解決不了。
張國良手上打著毛線活兒,到董瑞雪的宿舍去了。
他打得又快又熟練,一邊打著毛線活兒,還不耽誤和董瑞雪說話。
他這麽幹有點炫技的意思。
當董瑞雪說他比女人還巧時,他一點也沒覺得不好意思,說他還會裁衣服做衣服呢,還會紡花織布呢,還會蒸饅頭炸麻花呢。
董瑞雪跟他開玩笑,說以後誰要是找了張國良當丈夫,算是占了大便宜,什麽活兒都不用幹。
董瑞雪話裏有那麽一點諷刺的意思,言外之意,是嫌張國良有點女性化了。
張國良大概沒聽出董瑞雪諷刺的意思,隻聽出了誇獎的意思,他的臉騰地紅了,看董瑞雪看得有些大膽。
他激動得說話不大連貫,說以後……他要給董瑞雪做衣服,以後……還要給董瑞雪炸麻花吃。
張國良說的以後跟董瑞雪剛才說的以後對了點子,董瑞雪心上一驚,覺出問題嚴重了。
原以為張國良對她沒有什麽想法,現在看來張國良是有想法的,她把張國良低估了。
她沉了沉臉,委婉地警告了張國良,要張國良不要胡思亂想。
為了避免張國良天天到她宿舍裏來,腳傷稍好一些,她就上班去了。
天越來越長,下班後太陽還高掛著。
樹發了芽,空中有了細微的毛狀飛行物。
人們的戶外活動增多,但一時又不知道幹什麽,看見一個人去洗衣服,好多人都去洗衣服,水池四周,人多得都站不下了。
人們在院子裏扯了繩,把衣服晾在院子裏。
衣服雖然花色不多,總是有些顏色的,成為宿舍區春天的一景。
董瑞雪到鎮子上去了,她沒想好買什麽,到鎮子上轉轉再說。
隨著天氣轉暖,鎮子上賣東西的人多起來。
賣菜的居多,菜有新菜,也有舊菜。
舊菜主要是白菜、蘿卜。
這些菜大多是用手扶拖拉機拉來的,帶有甩賣的勁頭。
有的白菜蘿卜已經壞了,拖拉機周圍扔了一地爛菜。
董瑞雪在市場上走著,似乎覺得有一個人遠遠地跟著她,她迴頭找,沒看見跟她的人。
她到了商店,還是覺得有人跟著她。
這一次,她看見跟她的人是誰了,是張國良。
她對張國良這種近乎盯梢的做法有些看不慣,或者說有些反感,就轉過身,大步向張國良走過去。
張國良也迎上來了。
二人走近了,董瑞雪有些嚴肅,問張國良老跟著她幹什麽。
張國良有些發窘,說沒有呀,他來這裏買東西,無意中碰上董瑞雪了,說著把買的東西展示一下,是一盒牙膏。
他問董瑞雪準備買什麽,董瑞雪說不知道。
董瑞雪要張國良別跟著她,說別人看見了影響不好。
張國良答應了。
可當董瑞雪買了一雙襪子要交錢時,張國良突然就冒出來了,搶著替董瑞雪交錢。
董瑞雪生氣了,對張國良說:“你這是幹什麽,我買東西幹嗎讓你交錢!”張國良隻跟營業員說話,讓營業員接他的錢。
營業員把這兩位青年男女看了看,大概有些誤會,按照常規,接了張國良的錢。
這時董瑞雪急了,也是對營業員的誤會表示抗議,對營業員說:“我不認識他,你要是收他的錢,這襪子我就不買了!”營業員這才退迴了張國良的錢,接了董瑞雪的錢。
董瑞雪抓起襪子就走了。
董瑞雪的話對張國良是個打擊,傷了張國良的心。
他一個人走到一塊下坡的麥田裏,像一個受屈的孩子一樣抹開了眼淚。
他是真心實意喜歡董瑞雪,要讓他說出天底下最好看的女人是誰,他肯定會說董瑞雪。
他喜歡董瑞雪的手,喜歡董瑞雪的腳,甚至喜歡董瑞雪摸過的東西和踩下的腳印。
因為識字少,他在董瑞雪麵前是自卑的,論說他不應該對董瑞雪有什麽想法。
可是他知道了董瑞雪曾失過身,就不那麽自卑了,覺得和董瑞雪平等一些,勇氣也提高不少。
這不是說他不看重女人的貞節,不在意女人是否失過身,恰恰因為他比較看重女人的貞節,比較在意女人是否失過身,才敢下追求董瑞雪。
在他看來,董瑞雪是掉了價了,比他不識字還掉價。
對掉了價的董瑞雪,識字的人不會要她。
人識的字越多,心眼子越多,忌諱也越多。
他是把自己的價值和董瑞雪的價值作對比之後,才試著接近董瑞雪的。
李春光迴家,董瑞雪受傷,都給他提供了接近董瑞雪的機會和條件。
他相信,隻要他把功夫下到家,董瑞雪最終會同意跟他好的。
他從實際出發,展望的遠景也離不開實際。
董瑞雪是城市戶口,他也是城市戶口,他要是和董瑞雪成了家,他們就是雙職工家庭。
要是在老家農村找一個老婆呢,就是人們說的一頭沉,就是夫妻兩地分居,一年到頭隻能享受十二天的探親假。
關鍵還不在這兒,關鍵在孩子。
那些在農村找了老婆的工人,生下的孩子還是農村戶口,還改變不了土裏刨食的命運。
自己好不容易從農村掙脫出來了,到自己孩子那一輩又迴到農村,是悲哀的,也是可怕的。
最終代表自己的是孩子,孩子不能從農村走出來,等於自己隻是到城裏轉了一個圈子,轉也是白轉,是沒有成果的。
要是娶董瑞雪作老婆呢,生下的孩子當然就是城市戶口。
以後,再以後,祖祖孫孫都是城市戶口。
那麽他就是他們老張家的功臣,是城市戶口的開創者。
從他這裏開始,他的後代就都是城裏人了,就徹底與農村告別了。
從遠景看,董瑞雪隻要會生孩子就行,別的都不太重要。
至於董瑞雪過去的事,他不說,老家的人都不會知道。
老家的人看到的是他的漂亮的老婆,和老婆生下的漂亮的孩子。
丈夫不能洗刷老婆的過去,孩子卻可以洗刷母親的過去。
女人一當了母親,就會受到尊敬了。
從哥哥和嫂子那方麵看,他在外麵自己成了家,立了業,不僅免得哥嫂再為他的婚事操心,還給了哥嫂一個美好的交代,等於給哥嫂長了臉,爭了光。
在家庭財產上,家裏的房子、家具等,都留給哥嫂,他不再跟哥嫂平分。
哥嫂撫育了他,他正好在舍棄父母留下的有限的財產上,給哥嫂一點迴報。
不難看出,張國良對董瑞雪的追求是務實的追求,是關係重大的追求,張國良一生的成敗如何,係於董瑞雪一身,他不會輕易放棄追求的。
麥田裏的春風吹著他,空中有飛得極高的鳥。
張國良難過了一會兒,就緩過來了,他還要去找董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