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光沒能留在局裏,“雙先”會開過後,各單位借用的人都迴原單位去了。


    臨散夥時,政工組長召集所有借用人員開了一個會,帶有總結的意思。


    政工組長說了一套現成的話,無非是說大家都幹得很好,為大會作出了貢獻,他代表局黨委、局革委會向大家表示感謝。


    政工組長看了李春光好幾次,李春光意識到政工組長要表揚他。


    果然,政工組長提到了他的名字,特意表揚了他。


    政工組長表揚他的話他都記住了,不過他心裏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政工組長一說他很年輕,二說他很活潑。


    很年輕,這是事實。


    很活潑,這話不知從何說起。


    他不知道活潑和活躍是不是同一個意思,他哪裏表現得活潑了。


    他自己覺得,他從來就不是一個活潑的人,他對活潑這個詞也不太喜歡。


    李春光哪裏知道,局裏政工組是打算調他,讓他在政工組搞宣傳工作。


    可采石場的陳書記找到政工組長,以對黨的工作負責的名義,要求政工組不要調李春光。


    采石場黨支部還向政工組寫了書麵報告,列出了李春光的幾條錯誤:李春光偷看《紅樓夢》等黃色書籍;李春光在職工隊伍中搞小集團,散布對領導的不滿情緒;懷疑李春光和犯過作風錯誤的女工董瑞雪有不正當關係;李春光的二叔是被槍決的反革命分子,李春光受其二叔影響,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複雜;李春光是由其反革命分子的二叔走後門塞進工人階級隊伍的,場裏準備報請上級單位批準,開除李春光。


    李春光迴采石場時心情有些失落,但一想到迴采石場又能天天和董瑞雪在一起,心情便好轉了。


    他怎麽也想不到,等待他的是一係列對他的打擊和傷害。


    他剛迴到宿舍,還沒來得及去找董瑞雪,場長就把他喊走了。


    場長的臉色嚴峻得嚇人,好像要對李春光宣判一樣。


    李春光心裏惴惴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場長通知他,場部作出決定,從今天起,不讓李春光推車了,讓他打石頭。


    他說出的理由是,打石頭的人手不夠,而李春光年輕力壯,應該去打石頭,應該為場裏作出更大的貢獻。


    場長可能把這個決定看得比較重大,嗯啊哈地對李春光講了一些關於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道理。


    見李春光未提出任何異議地點了頭,他又咧開嘴笑了,說打石頭是不錯的,他本人就打了好多年石頭。


    還說打石頭比推車糧食標準高些,而且可以學到技術。


    接著,場長以關心下屬的溫和姿態,問李春光在農村老家有沒有對象。


    當得知李春光還沒有對象時,他的臉立時繃緊,變得嚴厲起來,指出了李春光最近犯下的一個錯誤:那就是不經班長允許,擅自和史然調換車組,把自己調到董瑞雪所在的那個車組。


    場長認為,這個問題不是小問題。


    在抓革命促生產的場所談情說愛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定要警惕資產階級思想在石坑裏作怪。


    李春光知道了,這才是不讓他推車讓他去打石頭的真正原因。


    他腦子裏緊緊的,心裏也緊緊的,不知他外出幫忙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采石場都發生了什麽事。


    變故隨時隨地部會發生,因為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不一定講到誰頭上。


    階級鬥爭的弦是繃緊的,既然繃緊了弦,就算箭在弦上,箭就要射出去,就得有靶子。


    靶子分死靶子和活靶子兩種,死靶子一般指死去的古人或已被打倒的大人物;活靶子呢,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要在本單位活著的人中找出一個兩個。


    李春光擔心,采石場會不會把他當成活靶子的材料。


    他最急於見到的是董瑞雪。


    在他心目中,采石場不重要,董瑞雪是最重要的,仿佛董瑞雪是采石場的代名詞,隻要有董瑞雪在,采石場的一切都悄然退去,虛化為一種背景。


    問題是眼下一切背景材料都朗然在目,伸手可觸,獨不見董瑞雪出場。


    他想馬上到董瑞雪的宿舍去找董瑞雪,看看董瑞雪的樣子,證實一下董瑞雪的存在。


    還要問一下,董瑞雪是否收到了他的信。


    可是,場長剛跟他談了話,他馬上就去找董瑞雪,顯然是不合適的。


    迴到宿舍,宿舍的氣氛也不大對勁。


    宿舍裏有一爐煤火,劉德玉和史然正坐在爐台上的小凳子上,一邊烤手一邊說話,他一進去,二人說話就停止了。


    李春光告訴他的兩個朋友,說場長不讓他推車了,讓他去打石頭。


    劉德玉說李春光不應該再迴采石場,應該千方百計留在上麵,迴來對李春光很不利。


    李春光說借用的人都迴原單位了,他也沒辦法。


    史然對李春光說,采石場這地方是采石頭的,領導有時難免把他們這些工人也當成了石頭,難免要對石頭踢一踢,打·打,大家都要有個思想準備。


    李春光聽出劉德玉和史然話後麵都有話,正要問一下他們都聽說什麽了,這時董瑞雪來了。


    董瑞雪穿了一件新罩衫,天藍的,很合體。


    董瑞雪的頭發像是新洗的新梳的,兩個小辮子紮得很緊。


    她手上拿著一件線織的東西,看不出要織成什麽。


    她不是用棒針,用的是鉤針。


    幾個手指湊在·起亂動,鉤出的花呀葉的也亂動。


    董瑞雪不是隻給李春光一個人打招唿,她說:“你們好呀!”劉德玉說董瑞雪的消息夠靈通的,有一個人剛迴來,董瑞雪就知道了。


    董瑞雪滿臉通紅地笑著,說她並不知道李春光迴來,真的不知道。


    劉德玉不相信她的話,說既然不知道李春光迴來,到他們這裏來幹什麽。


    劉德玉的口氣半真半假,有點逼人。


    董瑞雪看看李春光,又看看史然,她說她來找史然請教一個問題。


    史然笑了,他說他深感榮幸,他連董瑞雪要請教什麽問題也猜到了,董瑞雪的問題是怎樣鉤出一朵石頭花來,董瑞雪明知他在鉤花方麵一無所能,故意給他出這個難題。


    史然的笑話把幾個人都逗笑了,李春光也笑了。


    李春光在董瑞雪臉上沒看出什麽不好的苗頭和不祥的陰雲,相反,他覺得董瑞雪滿懷興頭而來,心裏像是充滿了喜悅之情。


    剛才沒見到董瑞雪之前,他心裏慌亂得很,總是擔心董瑞雪會受什麽委屈,現在看來沒什麽事,隻是他太過**,把一些事情想得過於嚴重了。


    是董瑞雪及時來看他,才使他的心情有所放鬆的。


    他懷疑董瑞雪的心和他的心上的某一處是相通的,董瑞雪知道了他心情沉重,就馬上過來安慰他。


    這使李春光心頭突然湧出一股說不出的感動,倘不是劉德玉和史然在場,說不定他會衝動地握一下董瑞雪的手,對董瑞雪說出一些感動的話。


    有劉德玉和史然在場,他隻能用目光表達他的感動。


    他的表達當然不那麽直接,顯得有些羞怯,不夠自然。


    他想問給董瑞雪寫的信董瑞雪收到沒有,還沒問,董瑞雪從口袋裏掏出一封信對李春光說:“有你一封信,你不在家,我先替你收起來了。”


    把信遞給了李春光。


    這一下劉德玉抓到了把柄,說:“還說不知道李春光迴來,怎麽樣,這下露餡了吧!”董瑞雪無話可說,臉一下子羞得通紅,她笑著對劉德玉說對不起,並承認“露餡了露餡了”。


    史然給董瑞雪解了圍,他讓劉德玉跟他一塊兒去買牙膏,兩個人出去了。


    屋裏隻剩下李春光和董瑞雪了,兩個人眼睛都亮亮的,像是要發生一點什麽,可什麽都沒發生。


    董瑞雪說,李春光的信她收到了。


    李春光說收到就好。


    董瑞雪說她每天都到傳達室那兒去看,老也等不到,後來終於等到了。


    她已經看了好幾遍。


    李春光說別讓別人看見。


    董瑞雪說不會的,她都是在宿舍沒別人的時候看。


    董瑞雪讓李春光先看他的信。


    李春光沒有馬上就看,而是把信放到枕頭下麵去了,他說不會有什麽事。


    董瑞雪還是讓他看,好像信裏牽涉到她,李春光不看,她就放心不下似的。


    李春光隻好把信拆開了。


    信是姐姐寫來的,是沒什麽事,隻說家裏一切都好,父親和母親都很健康,要他好好工作,不用掛念家。


    姐姐還說,有人給她介紹了一個對象,是個當老師的,等過罷年,她就有可能出門子。


    看到這裏,李春光的眼圈忽地紅了,李春光看信·時,董瑞雪大氣不敢出,一直瞅著李春光,見李春光眼圈紅了,她的心一下子揪緊,神情緊張起來。


    她不敢問信裏寫的什麽。


    李春光看出了她的不安,把信遞給她,讓她看。


    她說她不敢看。


    李春光說看吧,沒什麽。


    她看了信,眼圈也紅了。


    信裏一點也沒牽涉到她,她放心了。


    那麽,她的眼圈為什麽紅呢?她和李春光紅的原因是不同的,李春光為姐姐的即將出嫁而傷感,她是為李春光的傷感而傷感。


    董瑞雪說她正在鉤一件線坎肩,問李春光:“你猜我給誰鉤的?”李春光心裏一熱,已經猜到了。


    但他搖搖頭,說猜不到。


    董瑞雪問:“真的猜不到嗎?”李春光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看你是猜到了,就是不說出來。


    你什麽都不愛說出來。”


    李春光承認他有這個毛病。


    他囑咐董瑞雪,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


    董瑞雪說,別人問起來,她就說是給她弟弟鉤的。


    李春光想起場長指出他的錯誤,和劉德玉、史然說的為他擔心的話,問董瑞雪,場裏最近有什麽事嗎。


    董瑞雪說沒有呀,隻是場裏搞了幾次民兵訓練,說是準備打仗。


    場裏還準備挖防空洞,也叫戰備洞,敵人空襲的時候好往防空洞裏鑽。


    李春光說,場長給他調換了工種,讓他去打石頭。


    董瑞雪問那為什麽。


    李春光沒說為什麽,說他也不知道。


    又說對了,場長說了,場長認為他年輕力壯,應該去打石頭。


    董瑞雪說:“我還真怕你不迴來呢!”李春光說:“不對呀,我記得你讓我爭取留在那裏,怎麽又怕我不迴來呢!”董瑞雪說:“說是那樣說,還是希望你迴來。”


    李春光說他算是徹底知道董瑞雪了。


    夜裏下了一場雪,還唿唿地刮風,石坑裏積了不少雪。


    采石頭的工人暫不能幹活,就被召集到一起學習。


    采石場沒有會議室,也沒有大一點的房子,三個班的工人集中學習時就得到飯廳裏去。


    說是飯廳,其實一沒桌子,二沒椅子,隻是大家排隊買飯的地方。


    這是兩個通間,上麵沒有頂棚,露著木頭架子支起來的黑色油氈。


    牆沒有粉刷,紅磚參差不齊。


    當初砌牆時流下的早已凝固的泥漿也沒刮去,幹涸的泥漿上落了一層黑灰。


    牆根處有稀飯結的疤,還有泛白的粉條和醬色的蘿卜片子。


    山牆上有三五個很小的長方形的賣飯口,盡管賣飯口堵著木板,蒸饅頭的熱氣還能從裏麵冒出來。


    工人們有的帶著小凳子,有的在地上墊一張報紙坐,連報紙也沒有的隻好站著。


    站著的多是青年小夥子。


    他們並不老實站著,而是來迴遊動。


    一會兒摸別人一下,一會兒把別人從小凳子上擠下來,要不就去玩火。


    屋子中間生了一大籠火,火爐是用大汽油筒改裝的,裏麵裝了一筒子煤塊。


    煤塊從下至上點燃了,烘烘地竄出火苗子。


    汽油筒外麵都燒紅了,有人往下甩了一把雪,雪很快化成水。


    水還沒流下去,就滋滋地變成白氣,幹掉了。


    外麵已經不下雪了,但下雪不冷化雪冷,各處的積雪都閃著清冷的白光。


    學習會由支部書記陳書記主持,他搬來一把帶棉墊的椅子,地位突出地坐在離煤火不遠處。


    念報紙的不是李春光了,也不是董瑞雪,而是場裏的一位材料員。


    章是由書記指定的,大意是說資產階級無處不在,要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麵專政,把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落實到基層。


    李春光沒凳子坐,靠牆蹲著,低著眉,拿鋼筆在左手的大拇指甲上畫。


    空白處畫滿了,用右手的大拇指一抹,指甲蓋上成了一層模糊的淺藍。


    他把鋼筆合上,插在衣兜裏。


    腿蹲麻了,伸開一條腿,磕磕腳後跟,再蜷迴去蹲著。


    董瑞雪不知跟誰借了一個鋼筋腿、木頭麵的小凳子,在女職工堆裏坐著。


    念完了報紙,陳書記開始講話。


    他講話眯著眼,不看人,眼皮眨得很快。


    他講到學習要聯係實際,特別要聯係本單位的實際,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實際問題。


    他提出了一個問題,采石場裏有沒有資產階級思想的表現。


    提出這個問題後,他停頓了一下,目光在會場內睃巡著。


    李春光想壞了,實際要聯係到他頭上了。


    人們開始對學習會發生興趣了,都仰起臉,支起耳朵,等書記說出資產階級思想的表現。


    在書記沒說出具體表現之前,可以說人人都不敢把自己排除在外,人人都有可能被書記說出的表現對上號,所以人人心裏都有些緊張。


    所謂階級鬥爭一抓就靈,道理就在這裏。


    按以往開會的慣例,書記在提出問題後,很快就會迴答問題。


    果然,他在擺資產階級思想在采石場的表現了,他擺出的表現讓好多人都吃驚得張大了嘴巴。


    他說據他掌握的情況,采石場裏有那麽一個人,竟敢偷偷地看《紅樓夢》,有的同誌可能聽說過,這本書是談情說愛的書,是黃色書籍。


    看這樣的書是什麽性質的問題,不是資產階級思想的表現是什麽。


    這還不算,這個人看了黃書以後就中了毒,就模仿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和另外一個人進行談情說愛。


    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竟然不經領導同意,擅自調到一個車組,在工作崗位偷偷摸摸搞資產階級那一套鬼把戲。


    他認為資產階級思想猖狂得夠可以了,簡直是向無產階級陣地發起了進攻。


    他說同誌們啊,不警惕行嗎?不鬥爭行嗎?不行啊!書記點了一顆煙,吸了兩口接著講。


    他大概講得有些激動,點煙時手微微發抖。


    人們按自己的判斷,已經把書記講的具體表現對上號了,目光在李春光和董瑞雪臉上亂瞅。


    自己擺脫了幹係,他們的表情變得活躍起來,議論鵲起,會場嘩然。


    李春光和董瑞雪的臉都是由紅變白,無一點血色。


    書記講話聲音並不高,甚至有些低沉,但每一句話都很冰冷,他說:“這個人是很危險的。


    這個人有一個叔叔,由於資產階級思想惡性膨脹,已成了人民的敵人,被專政機關槍斃了。


    所以這個人的表現不是孤立的,是有其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


    有同誌問這個人是誰,今天我先不點名了,在等待他的覺悟。


    同時我希望他不要執迷不悟。”


    會議結束時,書記宣布了一項決定,因工作需要,李春光由一班調到二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落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慶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慶邦並收藏落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