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悄無聲息地來了,不過今年的氣溫似乎並沒有太低,雖然西風始終在耳旁唿嘯,但卻沒有帶來一片銀裝素裹,而是隨處可見的斑斕色彩。
鄉間的道路上隨處可聽涼風揉樹葉,聞柿香和果香,一片片橙紅的顏色點綴著那枝頭,染紅了鄉野。
隻是,雖然柿子成熟,卻少有人采摘。
隻是有些孩童嘴饞,三五成群爬上樹頭摘下幾個柿子解饞。一旁的大人們也不會去阻止孩子們的嬉鬧,畢竟一年到頭也就這冬日可以稍稍放鬆些。
不過,若是樹下站著的孩子沒有接好柿子,而是讓其墜地,那麽一旁的大人們便會厲聲斥罵。
一些老人會將那個被摔爛的柿子撿起來,用袖子擦拭了一下柿子的上半部分,歎息著,將摔爛的那部分果肉堆積在柿子樹旁埋進土裏,讓其重新化作養料迴歸柿子樹中,將擦幹淨的那部分吃下。
甘甜的滋味入口,老人們的臉上卻沒有什麽笑容,而是盡皆苦澀,甚至還有人流下了淚水,似乎想起了什麽不好的迴憶。
“若不是這些柿子樹,當年我們早就餓死了,哪裏能撐到王上的賑災糧。”
兩年前的七月庚寅日,秦王政四年,遮天蔽日的蝗蟲從東方奔來,啃噬了天下百姓的田地,幾乎每一戶人家都遭遇了這樣的悲劇。而隨著蝗蟲的蔓延,疫疾也隨著蝗蟲而四處傳播,整個天下都陷入了饑餓和疫疾之中。
墨家組織各派在天下間以武力強行清繳蝗蟲,各國也全力配合著墨家的行動,同時也各國與各家也紛紛出力支持醫家和方技家治療疫疾,好不容易才將蝗蟲和疫疾壓製下去。
但災害消除了,災害帶來的損失卻無法彌補。
饑荒遍地,百姓甚至都不得不易子而食。
後來也不知道是上天垂簾關中子民還是什麽,關中的柿林忽然結果了,這些紅燦燦的柿子救下了無數人的性命,但已經死去的人卻無法複活。
而死去的人,可遠遠不止餓死的人。
所以,每當吃到這樹上結出的柿子時,都會想起家中不在了的那些親人,尤其是那些孩子們。
柿子汁水仿佛血水般帶著一絲鐵鏽味和腥味,令人眼角落下淚水。
不過,除了這片柿林,他們還要感謝一個人。
當年,但各國君王也是焦頭爛額,國庫中的存糧可能不能全部拿來救災,不然他們自己這些肉食者吃什麽?更何況還要防備其他國家入侵,隻能草草地采取一些救災措施。
而在秦國,彼時十七歲的嬴政第一次下達了一條政令,第一次展現出了千古一帝的眼界與魄力。
嬴政下令,“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
意思就是說,百姓繳納一千石糧食給官府,就可以得到一級爵位。
政令的初衷自然是為了救濟災民,但是這樣的政令,不僅在秦國引起了軒然大波,更是招致天下貴族和士人的口誅筆伐。
公然的賣官鬻爵,無論是哪朝哪代都是貴族和士人口誅筆伐之事,他們說嬴政這是在誤國誤民,是昏君,是庸主。
但貴族和士人們在意,從來不是嬴政誤國誤民,畢竟嬴政他國貴族和士人又有什麽關係?難道不該撫掌大笑秦國的危機?
此外,哪怕是秦國的朝臣們,也有不少人上書諫言收迴爵位退迴糧食。
但這些人真的是憂心秦國的未來麽?
不,他們隻是在憤怒,他們隻是不忿。
縱然嬴政將升爵的極限限製在了第五級爵位的大夫,但已經超過了不少小型貴族和士人。
你們什麽檔次,和我平起平坐?
一群低賤的泥腿子和奸商罷了,也配?
尤其是後者。
作為身份本就低人一等的商賈,商賈的身份地位和最底層的贅婿、刑徒等同,哪怕他們手中掌握著海量的財富,使用著那些貴族們也用不起的衣食住行,卻飽受白眼和欺淩。
因為在貴族和士人的眼中,區區一群充滿銅臭氣息的人也配和自己同級甚至比自己爵位還高?
他們自然是第一個積極響應嬴政這條政令的人,天下商賈紛紛入秦,就連當年的翡翠虎都繳納了五千石糧食在秦國掛了個沒有任何實權、封地、食邑的大夫虛銜。
商賈低賤,能擺脫商賈之名,得到一個士人頭銜,雖然隻是最低級的大夫爵,還不能傳承子孫後代,卻也令他們為之狂熱。而得到了大夫爵的商賈們也揚眉吐氣,直起了腰板,在心底裏也更加親近秦國。
部分商賈在秦國以蝗災前的市價出售了一批糧食,甚至是主動又贈送了一批免費的糧食。
當然也有一些商賈依舊是帶著高價糧來到秦國,但糧商們紛至迭來,在秦國市場的糧商和糧食越屯越多,糧價自然而然地也就降了下來,最終讓秦國渡過了那一場饑荒。
而這場饑荒,也奠定了嬴政在秦國百姓中的威望。
百姓不是士人,雖然他們之中也有不少人是通過軍功掙取了爵位,但大部分人都是理解嬴政的。
他們窮過,他們餓過,所以他們知道這些糧食意味著什麽。
何況這些買來的爵位並不能傳家,而他們以軍功得到的爵位是可以蔭及子孫的,又有什麽好擔心的?
最終,依靠著公然出售爵位得到了糧食,嬴政賑濟了秦國的災民,保住了千千萬萬戶百姓。
百姓是有自己對君王的一套判斷準則的,而且很簡單。
誰對他們好,那他就是明君。
嬴政在這些得以在饑荒中活命的老秦人的眼中,就是明君。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嬴政與老秦人共赴國難,老秦人也願意與嬴政一同共度這艱難險阻。
那段時日,若是有人敢在秦國的土地上批判嬴政售賣爵位換取糧食賑濟百姓的舉措,那他一定會立刻被憤怒的老秦人吊起來狠狠地打殺。
而今,他們的王上即將行冠禮,親國政,這對於老秦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他們也將是嬴政親政道路上,最為龐大卻也最不為人所知的支持者。
(2036字)
鄉間的道路上隨處可聽涼風揉樹葉,聞柿香和果香,一片片橙紅的顏色點綴著那枝頭,染紅了鄉野。
隻是,雖然柿子成熟,卻少有人采摘。
隻是有些孩童嘴饞,三五成群爬上樹頭摘下幾個柿子解饞。一旁的大人們也不會去阻止孩子們的嬉鬧,畢竟一年到頭也就這冬日可以稍稍放鬆些。
不過,若是樹下站著的孩子沒有接好柿子,而是讓其墜地,那麽一旁的大人們便會厲聲斥罵。
一些老人會將那個被摔爛的柿子撿起來,用袖子擦拭了一下柿子的上半部分,歎息著,將摔爛的那部分果肉堆積在柿子樹旁埋進土裏,讓其重新化作養料迴歸柿子樹中,將擦幹淨的那部分吃下。
甘甜的滋味入口,老人們的臉上卻沒有什麽笑容,而是盡皆苦澀,甚至還有人流下了淚水,似乎想起了什麽不好的迴憶。
“若不是這些柿子樹,當年我們早就餓死了,哪裏能撐到王上的賑災糧。”
兩年前的七月庚寅日,秦王政四年,遮天蔽日的蝗蟲從東方奔來,啃噬了天下百姓的田地,幾乎每一戶人家都遭遇了這樣的悲劇。而隨著蝗蟲的蔓延,疫疾也隨著蝗蟲而四處傳播,整個天下都陷入了饑餓和疫疾之中。
墨家組織各派在天下間以武力強行清繳蝗蟲,各國也全力配合著墨家的行動,同時也各國與各家也紛紛出力支持醫家和方技家治療疫疾,好不容易才將蝗蟲和疫疾壓製下去。
但災害消除了,災害帶來的損失卻無法彌補。
饑荒遍地,百姓甚至都不得不易子而食。
後來也不知道是上天垂簾關中子民還是什麽,關中的柿林忽然結果了,這些紅燦燦的柿子救下了無數人的性命,但已經死去的人卻無法複活。
而死去的人,可遠遠不止餓死的人。
所以,每當吃到這樹上結出的柿子時,都會想起家中不在了的那些親人,尤其是那些孩子們。
柿子汁水仿佛血水般帶著一絲鐵鏽味和腥味,令人眼角落下淚水。
不過,除了這片柿林,他們還要感謝一個人。
當年,但各國君王也是焦頭爛額,國庫中的存糧可能不能全部拿來救災,不然他們自己這些肉食者吃什麽?更何況還要防備其他國家入侵,隻能草草地采取一些救災措施。
而在秦國,彼時十七歲的嬴政第一次下達了一條政令,第一次展現出了千古一帝的眼界與魄力。
嬴政下令,“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
意思就是說,百姓繳納一千石糧食給官府,就可以得到一級爵位。
政令的初衷自然是為了救濟災民,但是這樣的政令,不僅在秦國引起了軒然大波,更是招致天下貴族和士人的口誅筆伐。
公然的賣官鬻爵,無論是哪朝哪代都是貴族和士人口誅筆伐之事,他們說嬴政這是在誤國誤民,是昏君,是庸主。
但貴族和士人們在意,從來不是嬴政誤國誤民,畢竟嬴政他國貴族和士人又有什麽關係?難道不該撫掌大笑秦國的危機?
此外,哪怕是秦國的朝臣們,也有不少人上書諫言收迴爵位退迴糧食。
但這些人真的是憂心秦國的未來麽?
不,他們隻是在憤怒,他們隻是不忿。
縱然嬴政將升爵的極限限製在了第五級爵位的大夫,但已經超過了不少小型貴族和士人。
你們什麽檔次,和我平起平坐?
一群低賤的泥腿子和奸商罷了,也配?
尤其是後者。
作為身份本就低人一等的商賈,商賈的身份地位和最底層的贅婿、刑徒等同,哪怕他們手中掌握著海量的財富,使用著那些貴族們也用不起的衣食住行,卻飽受白眼和欺淩。
因為在貴族和士人的眼中,區區一群充滿銅臭氣息的人也配和自己同級甚至比自己爵位還高?
他們自然是第一個積極響應嬴政這條政令的人,天下商賈紛紛入秦,就連當年的翡翠虎都繳納了五千石糧食在秦國掛了個沒有任何實權、封地、食邑的大夫虛銜。
商賈低賤,能擺脫商賈之名,得到一個士人頭銜,雖然隻是最低級的大夫爵,還不能傳承子孫後代,卻也令他們為之狂熱。而得到了大夫爵的商賈們也揚眉吐氣,直起了腰板,在心底裏也更加親近秦國。
部分商賈在秦國以蝗災前的市價出售了一批糧食,甚至是主動又贈送了一批免費的糧食。
當然也有一些商賈依舊是帶著高價糧來到秦國,但糧商們紛至迭來,在秦國市場的糧商和糧食越屯越多,糧價自然而然地也就降了下來,最終讓秦國渡過了那一場饑荒。
而這場饑荒,也奠定了嬴政在秦國百姓中的威望。
百姓不是士人,雖然他們之中也有不少人是通過軍功掙取了爵位,但大部分人都是理解嬴政的。
他們窮過,他們餓過,所以他們知道這些糧食意味著什麽。
何況這些買來的爵位並不能傳家,而他們以軍功得到的爵位是可以蔭及子孫的,又有什麽好擔心的?
最終,依靠著公然出售爵位得到了糧食,嬴政賑濟了秦國的災民,保住了千千萬萬戶百姓。
百姓是有自己對君王的一套判斷準則的,而且很簡單。
誰對他們好,那他就是明君。
嬴政在這些得以在饑荒中活命的老秦人的眼中,就是明君。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嬴政與老秦人共赴國難,老秦人也願意與嬴政一同共度這艱難險阻。
那段時日,若是有人敢在秦國的土地上批判嬴政售賣爵位換取糧食賑濟百姓的舉措,那他一定會立刻被憤怒的老秦人吊起來狠狠地打殺。
而今,他們的王上即將行冠禮,親國政,這對於老秦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他們也將是嬴政親政道路上,最為龐大卻也最不為人所知的支持者。
(203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