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撤的消息很快傳開,傳播在希瓦城內的大街小巷,惜命的富人們先一步逃離了城市,他們的離開讓城內更加混亂起來,以至於一時間出現了許多犯罪團夥,強行闖入富人家中進行搶劫,甚至還波及到了那些中產的市民和最底層的平民。密
這一切,阿努沙蘇丹完全沒有心思去管理,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南撤這件事上,放棄首都可不是一件小事,不僅希瓦王室數代積攢下來的錢糧都要一起帶走,還要顧慮那些貴族官僚,把他們一塊帶上,防止他們掉隊或者投敵。
至於城內的那些平民……他們並不在乎。
一邊是夏軍援軍正在路上的緊迫感,一邊是法蒂爾將軍的催促,阿努沙蘇丹隻用了短短幾天,就讓王室收拾好了東西,並帶上國庫內的黃金白銀,在禁衛軍的護送下離開了希瓦城。
在離開這座首都之前,蘇丹還帶著他的妻子和兒子們來到城中的德尤馬清真寺,向那至高無上的阿拉進行朝拜,德尤馬清真寺是希瓦城內最富盛名的宗教場所,這座建築直到後世都還是希瓦古城的重點遺跡。
在清真寺內,蘇丹和他的家人們虔誠地跪在地上,祈禱阿拉庇佑希瓦軍隊能夠戰勝夏朝侵略者,也祈禱自己能夠安全的迴到這座繁華的城市,讓希瓦汗國繼續延續下去。
年老的伊瑪目在一旁靜靜看著蘇丹禱告的樣子,他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被拋棄的一員,但他並不覺得恐懼,除非是遇到信仰同一教派中的異端的軍隊,否則他們這些神職人員都不會有太大的性命之憂,甚至是為了安撫民心,征服者還會拉攏他們。
朝拜結束後,在希瓦市民們的駐足圍觀之下,蘇丹帶隊離開了首都,不少平民看著王室離開的背影,臉上帶著悲戚之色,更有甚者直接掩麵痛哭,心中充滿了恐懼,擔心夏軍攻克了城市後,對對他們展開報複性的屠殺。密
聽著人群中傳出的哭泣聲,蘇丹繼承人伊沙克心中有些鬆動,他很想當著眾人的麵去質問自己的父親,問他為什麽要拋棄自己的子民撤離這裏。
但是他對夏軍的敬畏讓他問不出口,他知道,一旦自己問出這個問題,被當眾駁了麵子的父親很有可能選擇讓他留下來抵抗夏軍,那麽到時候他那一直覬覦著蘇丹之位的弟弟就能夠趁機上位了。
於是,伊沙克選擇了沉默不言,他讓自己硬下心來不去看那些哭泣的平民,和父親一起在禁衛軍的護衛下離開了這座城市。
從希瓦城來到城外的軍營後,阿努沙蘇丹迫不及待與法蒂爾將軍商議起南撤的詳盡細節。
為了防止夏軍第四旅在他們撤離後主動追擊,擾亂撤軍計劃,聯軍高層決定分批次撤離,希瓦高層與波斯高層先行撤退,其餘部隊隨後再緩緩撤離。
不過,聯軍這麽大的動靜怎麽可能逃得過夏軍第四旅的眼睛,他們迅速發現了聯軍南撤的動作,關啟勳第一時間趕到牆頭上向外眺望,他看見一支長長的隊伍從希瓦城的城門離開,一直延伸到那遙遠的南方。
「他們這是在幹什麽?」密
一名副參將問道。
「他們難道是要撤離希瓦?」副參將李青山遲疑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很有可能。」關啟勳點了點頭,「但是,他們為什麽突然要撤離希瓦,那難道不是他們的首都嗎?」
在說出自己的疑問後,關啟勳瞬間想到了一個可能,站在他身邊的李青山似乎也和他一樣,兩人相互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說道:「我們的援軍要來了!」
如果不是他們的援軍正在趕來的路上,占據優勢的敵人為什麽要主動撤離希瓦城?
意識到這一點,兩人的情緒頓時高漲,為了鼓舞士氣,他們連忙將這個消息告訴了眾人,士兵們聽了後
,也都麵露欣喜,忍不住歡唿了起來。
隻要援軍來了,他們不僅能夠擺脫被圍困的絕境,還能加入複仇的大軍,為慘死的將軍們和同袍們複仇。密
雖然意識到援軍正在來的路上,但第四旅的將士們並沒有因此而主動出擊的想法,他們沒有被援軍趕來的欣喜而衝昏頭腦,參將和副參將們非常清楚,他們沒有足夠開戰的火藥儲備,貿然出營進攻,反而可能會給敵人反殺的機會。
在夏軍將士們的注視下,外麵的圍攻營地內人聲鼎沸,部分士兵開始拆除營帳,他們將大量的個人物品搬上馬車,整個營地亂哄哄的,到處都是人的喊聲和馬的啼鳴。
那些被選中跟隨將領和貴族作為第一批撤退的士兵麵露喜色,他們都不願意繼續參與攻城,生怕上頭再下令攻城,讓他們這些大頭兵冒著敵人的標槍箭雨和火炮的轟擊衝鋒,等死後被夏軍「砌」進屍牆內。
「我們先撤了,到時候在科奇喀拉見麵。」
先撤的士兵喜氣洋洋地朝著其他袍澤說道,隨後將挑著打包好的盔甲的長矛扛在肩上,跟上了南撤的隊伍,留下其他士兵在原地羨慕嫉妒恨。
在撤退的消息傳遍整個圍攻營地時,聯軍士兵們的情緒無疑比夏軍更加欣喜,還是前麵的那個理由,慘重的損失讓他們心中充滿了對進攻的懼怕,眼下能夠撤離這裏不用繼續戰鬥,難道不好嗎?
聯軍撤軍的同時,希瓦城內,城中更多的富人也跟著逃離了這裏,隨大流的中產市民們見狀,也終於按下了心中的遲疑,收拾家中細軟,帶著妻兒老小毫不猶豫地跟著富人們的車隊離開城市。密
從希瓦城向南遷移的路途非常遙遠,途中甚至可能會遇到那些來去如風的馬匪打劫,一家一戶自己南遷隻會是死無葬身之地,他們隻能跟著富人的車隊才能確保安全。
而那些富人在這種情況,也沒有心思驅散跟著他們逃跑的平民,他們還擔心沒有了法律約束的平民會被他們驅趕的行為激怒,聯合起來洗劫他們的車隊。
暫且先不管那些逃跑的人,城中還是沒有逃跑的人占大多數,他們中大多是沒有辦法逃跑的最底層的平民,也有部分是舍不得放棄現有一切的中產市民和富人,他們想賭一把,賭一向名聲不錯的夏軍不會對他們動手。
武安十七年二月初五,聯軍終於全部撤退,因為物資什麽的都提前一天撤走,所以剩下的士兵們得以輕裝撤退,他們相互掩護著撤軍,又有土庫曼騎兵在附近遊弋,防止營地內的夏軍出來追擊。
關啟勳看著他們有所防備的模樣,原本想要出城追擊的想法頓時打消,主要不是因為相互掩護著撤軍,而是擔心那些土庫曼騎兵,純步兵又沒有火藥的情況下在野外與騎兵作戰就是個死,就算是組成反騎兵空心方陣,沒有火炮的支援也是白給。
很快,最後一批聯軍也撤離了這裏,夏軍沒有馬上離開營地,而是又等了半個時辰,確定敵人沒有耍詐,才大著膽子離開營地。
關啟勳看著那城門緊閉的希瓦城,心中很快就有了想法,他再派出數騎前去尋找援軍,想要確定援軍到這邊的距離,同時下令全軍集結,準備直接拿下希瓦城。密
第四旅的將士們都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他們因此迅速集結起來,隨後在關啟勳的帶領下離開他們堅守一個多月的營地,朝著希瓦城開去。
希瓦城的守軍早已跟著一同撤離,眼下臨時擔任城防軍角色的是伊瑪目號召平民組織起來的民兵,組建民兵的目的也並非是為了抵擋夏軍的進攻,隻是維持治安,防止出現更多惡性事件。
因此,在夏軍朝著希瓦城開來的時候,民兵沒有絲毫猶豫,主動打開城門,和平民們一同在伊瑪目的帶領下在城門後的街道兩旁站隊,向夏軍
投降。
平民的舉動很快被探路的士兵匯報給關啟勳,後者思索了一番,還是決定直接入城,他大手一揮,喊道「入城」,隨即帶頭邁入城門,全副武裝的士兵們緊跟在他的身後,踩著整齊的步伐一同進入城市。
希瓦城隨即落入夏軍的掌控之中,他們驅散了街道上假意歡迎的平民,讓他們迴到各自的家中,關啟勳不懂本地的語言,他也隻是一個純正的士兵,不懂如何治理城市。
因此,他在與其他幾名副參將一番商議後,決定在援軍到來之前,對希瓦城展開全麵軍管,禁止平民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擅自上街,也不允許他們擅自聚集。
軍管一直持續到二月十三,隨著援軍終於抵達希瓦城,被「囚禁」在家中的平民們終於迎來了對他們的審判。密
屠城。
冰冷冷的二字,從沐天波口中說了出來,他第一時間趕往被希瓦人草草埋葬的賀珍等人的墳墓,看著那簡陋的墓地,這位大都護的怒火已然無法抑製。
早在向希瓦行軍的路上,沿途遇到的土庫曼牧民等希瓦汗國的平民,都被夏軍無情的屠殺,沐天波打定主意,要徹底滅亡希瓦國,絕其苗裔,滅其種族,不僅是告慰賀珍等人的在天之靈,也是讓周邊各國為之膽寒!
因此,在沐天波親自抵達希瓦城後,他看著那些惴惴不安的平民,毫不猶豫下達了屠城的命令,他要求殺光所有希瓦人,摧毀城內的建築與城牆,讓這座充滿罪惡的城市從此變為廢墟。
隨著沐天波的命令下達,第六鎮將士皆衝入城內,他們持槍闖進一戶又一戶平民家中,將裏麵的人強行拖出去,集中起來射殺,凡是遇到膽敢抵抗的人,皆當場格殺。
士兵們也闖進了德尤馬清真寺,他們持槍逼迫年邁的伊瑪目離開,隨後以火炮將這一富有盛名的宗教場所摧毀,年邁的伊瑪目見狀目眥盡裂,不顧士兵的阻攔衝進廢墟,最終被一同掩埋在廢墟之中。
「……他們闖入平民家中,將裏麵的人集中驅趕到廣場上,使用刺刀捅刺或火槍射殺,到後麵橫屍遍地,血流成河,許多士兵的刺刀都變鈍了,槍管發燙無法繼續射擊,這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根據不完全統計,希瓦城內至少有十一萬人死於這場屠殺,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中國人複仇的開始。」——《天朝征服中亞史》密
「庚戌年二月十三,黔國公令大軍屠城,希瓦十室九空,血流成渠,宗廟俱毀,又縱火焚城,化為白地,希瓦至此千裏無雞鳴,天波後曰:絕其苗裔,滅其種族,明犯我大夏者,雖遠必誅!」——《國朝·沐天波傳》
……
夏軍在希瓦城展開血腥屠殺的消息很快傳開,當消息傳到南逃至科奇喀拉的阿努沙蘇丹耳中時,這位拋棄首都逃跑蘇丹當場暈厥了過去。
等他醒過來的時候,他又從近侍口中得知了更多殘忍的細節,整座城市的人都被殺光,宮殿、清真寺、禮拜堂等等建築都被摧毀,城牆被推翻,夏軍最後縱火焚城,將十萬餘平民的屍體和城市廢墟一同焚毀。
聽了這些殘忍的細節後,阿努沙蘇丹再次倒下了,他躺在床榻上一病不起,根據醫生所說,蘇丹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和心理陰影,因此才會病倒,他們沒有合適的藥物能夠治療蘇丹的病症。
消息也迅速傳遍整個希瓦汗國,各地平民皆感到恐懼,他們本以為夏軍的報複隻會針對王室,但現在看來,他們的想法大錯特錯。
一時間,在對夏軍的巨大的恐懼下,平民紛紛自發拿起武器,加入了各自所在城市的城防軍的行列,而靠近希瓦城的平民更是瘋了似的往南逃,生怕動作慢一點,就會變成夏軍的刀下亡魂。密
沐天波對這個反響早有心理準備,早在他下令屠城之
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他親自來到這裏的目的是夷滅希瓦人,希瓦人會不會主動反抗都和最後的結果沒有關係。
在之前屠城的時候,沐天波也沒有忘記表彰堅守到現在的第四旅的將士們,他將擔任臨時指揮的關啟勳升為旅帥,其部下李青山和其他副參將也都順勢補為參將。
全旅將士皆得到了豐厚的獎賞,沐天波原本還考慮到他們一直戰鬥到現在,想要借口讓他們護送賀珍等人的遺體返迴國內,讓他們迴去休整。
但他的想法卻被關啟勳拒絕了,關啟勳代表全旅將士如是說道:「都護大人,第四旅與希瓦人的仇恨還沒有化解,在徹底為賀副都護、旅帥和幾位參將報仇之前,第四旅絕不撤離戰場!」
迎著關啟勳那堅定的目光,沐天波最終還是同意讓第四旅繼續參戰,命令第四旅補充彈藥,準備後續的戰爭。
這一切,阿努沙蘇丹完全沒有心思去管理,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南撤這件事上,放棄首都可不是一件小事,不僅希瓦王室數代積攢下來的錢糧都要一起帶走,還要顧慮那些貴族官僚,把他們一塊帶上,防止他們掉隊或者投敵。
至於城內的那些平民……他們並不在乎。
一邊是夏軍援軍正在路上的緊迫感,一邊是法蒂爾將軍的催促,阿努沙蘇丹隻用了短短幾天,就讓王室收拾好了東西,並帶上國庫內的黃金白銀,在禁衛軍的護送下離開了希瓦城。
在離開這座首都之前,蘇丹還帶著他的妻子和兒子們來到城中的德尤馬清真寺,向那至高無上的阿拉進行朝拜,德尤馬清真寺是希瓦城內最富盛名的宗教場所,這座建築直到後世都還是希瓦古城的重點遺跡。
在清真寺內,蘇丹和他的家人們虔誠地跪在地上,祈禱阿拉庇佑希瓦軍隊能夠戰勝夏朝侵略者,也祈禱自己能夠安全的迴到這座繁華的城市,讓希瓦汗國繼續延續下去。
年老的伊瑪目在一旁靜靜看著蘇丹禱告的樣子,他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被拋棄的一員,但他並不覺得恐懼,除非是遇到信仰同一教派中的異端的軍隊,否則他們這些神職人員都不會有太大的性命之憂,甚至是為了安撫民心,征服者還會拉攏他們。
朝拜結束後,在希瓦市民們的駐足圍觀之下,蘇丹帶隊離開了首都,不少平民看著王室離開的背影,臉上帶著悲戚之色,更有甚者直接掩麵痛哭,心中充滿了恐懼,擔心夏軍攻克了城市後,對對他們展開報複性的屠殺。密
聽著人群中傳出的哭泣聲,蘇丹繼承人伊沙克心中有些鬆動,他很想當著眾人的麵去質問自己的父親,問他為什麽要拋棄自己的子民撤離這裏。
但是他對夏軍的敬畏讓他問不出口,他知道,一旦自己問出這個問題,被當眾駁了麵子的父親很有可能選擇讓他留下來抵抗夏軍,那麽到時候他那一直覬覦著蘇丹之位的弟弟就能夠趁機上位了。
於是,伊沙克選擇了沉默不言,他讓自己硬下心來不去看那些哭泣的平民,和父親一起在禁衛軍的護衛下離開了這座城市。
從希瓦城來到城外的軍營後,阿努沙蘇丹迫不及待與法蒂爾將軍商議起南撤的詳盡細節。
為了防止夏軍第四旅在他們撤離後主動追擊,擾亂撤軍計劃,聯軍高層決定分批次撤離,希瓦高層與波斯高層先行撤退,其餘部隊隨後再緩緩撤離。
不過,聯軍這麽大的動靜怎麽可能逃得過夏軍第四旅的眼睛,他們迅速發現了聯軍南撤的動作,關啟勳第一時間趕到牆頭上向外眺望,他看見一支長長的隊伍從希瓦城的城門離開,一直延伸到那遙遠的南方。
「他們這是在幹什麽?」密
一名副參將問道。
「他們難道是要撤離希瓦?」副參將李青山遲疑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很有可能。」關啟勳點了點頭,「但是,他們為什麽突然要撤離希瓦,那難道不是他們的首都嗎?」
在說出自己的疑問後,關啟勳瞬間想到了一個可能,站在他身邊的李青山似乎也和他一樣,兩人相互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說道:「我們的援軍要來了!」
如果不是他們的援軍正在趕來的路上,占據優勢的敵人為什麽要主動撤離希瓦城?
意識到這一點,兩人的情緒頓時高漲,為了鼓舞士氣,他們連忙將這個消息告訴了眾人,士兵們聽了後
,也都麵露欣喜,忍不住歡唿了起來。
隻要援軍來了,他們不僅能夠擺脫被圍困的絕境,還能加入複仇的大軍,為慘死的將軍們和同袍們複仇。密
雖然意識到援軍正在來的路上,但第四旅的將士們並沒有因此而主動出擊的想法,他們沒有被援軍趕來的欣喜而衝昏頭腦,參將和副參將們非常清楚,他們沒有足夠開戰的火藥儲備,貿然出營進攻,反而可能會給敵人反殺的機會。
在夏軍將士們的注視下,外麵的圍攻營地內人聲鼎沸,部分士兵開始拆除營帳,他們將大量的個人物品搬上馬車,整個營地亂哄哄的,到處都是人的喊聲和馬的啼鳴。
那些被選中跟隨將領和貴族作為第一批撤退的士兵麵露喜色,他們都不願意繼續參與攻城,生怕上頭再下令攻城,讓他們這些大頭兵冒著敵人的標槍箭雨和火炮的轟擊衝鋒,等死後被夏軍「砌」進屍牆內。
「我們先撤了,到時候在科奇喀拉見麵。」
先撤的士兵喜氣洋洋地朝著其他袍澤說道,隨後將挑著打包好的盔甲的長矛扛在肩上,跟上了南撤的隊伍,留下其他士兵在原地羨慕嫉妒恨。
在撤退的消息傳遍整個圍攻營地時,聯軍士兵們的情緒無疑比夏軍更加欣喜,還是前麵的那個理由,慘重的損失讓他們心中充滿了對進攻的懼怕,眼下能夠撤離這裏不用繼續戰鬥,難道不好嗎?
聯軍撤軍的同時,希瓦城內,城中更多的富人也跟著逃離了這裏,隨大流的中產市民們見狀,也終於按下了心中的遲疑,收拾家中細軟,帶著妻兒老小毫不猶豫地跟著富人們的車隊離開城市。密
從希瓦城向南遷移的路途非常遙遠,途中甚至可能會遇到那些來去如風的馬匪打劫,一家一戶自己南遷隻會是死無葬身之地,他們隻能跟著富人的車隊才能確保安全。
而那些富人在這種情況,也沒有心思驅散跟著他們逃跑的平民,他們還擔心沒有了法律約束的平民會被他們驅趕的行為激怒,聯合起來洗劫他們的車隊。
暫且先不管那些逃跑的人,城中還是沒有逃跑的人占大多數,他們中大多是沒有辦法逃跑的最底層的平民,也有部分是舍不得放棄現有一切的中產市民和富人,他們想賭一把,賭一向名聲不錯的夏軍不會對他們動手。
武安十七年二月初五,聯軍終於全部撤退,因為物資什麽的都提前一天撤走,所以剩下的士兵們得以輕裝撤退,他們相互掩護著撤軍,又有土庫曼騎兵在附近遊弋,防止營地內的夏軍出來追擊。
關啟勳看著他們有所防備的模樣,原本想要出城追擊的想法頓時打消,主要不是因為相互掩護著撤軍,而是擔心那些土庫曼騎兵,純步兵又沒有火藥的情況下在野外與騎兵作戰就是個死,就算是組成反騎兵空心方陣,沒有火炮的支援也是白給。
很快,最後一批聯軍也撤離了這裏,夏軍沒有馬上離開營地,而是又等了半個時辰,確定敵人沒有耍詐,才大著膽子離開營地。
關啟勳看著那城門緊閉的希瓦城,心中很快就有了想法,他再派出數騎前去尋找援軍,想要確定援軍到這邊的距離,同時下令全軍集結,準備直接拿下希瓦城。密
第四旅的將士們都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他們因此迅速集結起來,隨後在關啟勳的帶領下離開他們堅守一個多月的營地,朝著希瓦城開去。
希瓦城的守軍早已跟著一同撤離,眼下臨時擔任城防軍角色的是伊瑪目號召平民組織起來的民兵,組建民兵的目的也並非是為了抵擋夏軍的進攻,隻是維持治安,防止出現更多惡性事件。
因此,在夏軍朝著希瓦城開來的時候,民兵沒有絲毫猶豫,主動打開城門,和平民們一同在伊瑪目的帶領下在城門後的街道兩旁站隊,向夏軍
投降。
平民的舉動很快被探路的士兵匯報給關啟勳,後者思索了一番,還是決定直接入城,他大手一揮,喊道「入城」,隨即帶頭邁入城門,全副武裝的士兵們緊跟在他的身後,踩著整齊的步伐一同進入城市。
希瓦城隨即落入夏軍的掌控之中,他們驅散了街道上假意歡迎的平民,讓他們迴到各自的家中,關啟勳不懂本地的語言,他也隻是一個純正的士兵,不懂如何治理城市。
因此,他在與其他幾名副參將一番商議後,決定在援軍到來之前,對希瓦城展開全麵軍管,禁止平民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擅自上街,也不允許他們擅自聚集。
軍管一直持續到二月十三,隨著援軍終於抵達希瓦城,被「囚禁」在家中的平民們終於迎來了對他們的審判。密
屠城。
冰冷冷的二字,從沐天波口中說了出來,他第一時間趕往被希瓦人草草埋葬的賀珍等人的墳墓,看著那簡陋的墓地,這位大都護的怒火已然無法抑製。
早在向希瓦行軍的路上,沿途遇到的土庫曼牧民等希瓦汗國的平民,都被夏軍無情的屠殺,沐天波打定主意,要徹底滅亡希瓦國,絕其苗裔,滅其種族,不僅是告慰賀珍等人的在天之靈,也是讓周邊各國為之膽寒!
因此,在沐天波親自抵達希瓦城後,他看著那些惴惴不安的平民,毫不猶豫下達了屠城的命令,他要求殺光所有希瓦人,摧毀城內的建築與城牆,讓這座充滿罪惡的城市從此變為廢墟。
隨著沐天波的命令下達,第六鎮將士皆衝入城內,他們持槍闖進一戶又一戶平民家中,將裏麵的人強行拖出去,集中起來射殺,凡是遇到膽敢抵抗的人,皆當場格殺。
士兵們也闖進了德尤馬清真寺,他們持槍逼迫年邁的伊瑪目離開,隨後以火炮將這一富有盛名的宗教場所摧毀,年邁的伊瑪目見狀目眥盡裂,不顧士兵的阻攔衝進廢墟,最終被一同掩埋在廢墟之中。
「……他們闖入平民家中,將裏麵的人集中驅趕到廣場上,使用刺刀捅刺或火槍射殺,到後麵橫屍遍地,血流成河,許多士兵的刺刀都變鈍了,槍管發燙無法繼續射擊,這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根據不完全統計,希瓦城內至少有十一萬人死於這場屠殺,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中國人複仇的開始。」——《天朝征服中亞史》密
「庚戌年二月十三,黔國公令大軍屠城,希瓦十室九空,血流成渠,宗廟俱毀,又縱火焚城,化為白地,希瓦至此千裏無雞鳴,天波後曰:絕其苗裔,滅其種族,明犯我大夏者,雖遠必誅!」——《國朝·沐天波傳》
……
夏軍在希瓦城展開血腥屠殺的消息很快傳開,當消息傳到南逃至科奇喀拉的阿努沙蘇丹耳中時,這位拋棄首都逃跑蘇丹當場暈厥了過去。
等他醒過來的時候,他又從近侍口中得知了更多殘忍的細節,整座城市的人都被殺光,宮殿、清真寺、禮拜堂等等建築都被摧毀,城牆被推翻,夏軍最後縱火焚城,將十萬餘平民的屍體和城市廢墟一同焚毀。
聽了這些殘忍的細節後,阿努沙蘇丹再次倒下了,他躺在床榻上一病不起,根據醫生所說,蘇丹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和心理陰影,因此才會病倒,他們沒有合適的藥物能夠治療蘇丹的病症。
消息也迅速傳遍整個希瓦汗國,各地平民皆感到恐懼,他們本以為夏軍的報複隻會針對王室,但現在看來,他們的想法大錯特錯。
一時間,在對夏軍的巨大的恐懼下,平民紛紛自發拿起武器,加入了各自所在城市的城防軍的行列,而靠近希瓦城的平民更是瘋了似的往南逃,生怕動作慢一點,就會變成夏軍的刀下亡魂。密
沐天波對這個反響早有心理準備,早在他下令屠城之
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他親自來到這裏的目的是夷滅希瓦人,希瓦人會不會主動反抗都和最後的結果沒有關係。
在之前屠城的時候,沐天波也沒有忘記表彰堅守到現在的第四旅的將士們,他將擔任臨時指揮的關啟勳升為旅帥,其部下李青山和其他副參將也都順勢補為參將。
全旅將士皆得到了豐厚的獎賞,沐天波原本還考慮到他們一直戰鬥到現在,想要借口讓他們護送賀珍等人的遺體返迴國內,讓他們迴去休整。
但他的想法卻被關啟勳拒絕了,關啟勳代表全旅將士如是說道:「都護大人,第四旅與希瓦人的仇恨還沒有化解,在徹底為賀副都護、旅帥和幾位參將報仇之前,第四旅絕不撤離戰場!」
迎著關啟勳那堅定的目光,沐天波最終還是同意讓第四旅繼續參戰,命令第四旅補充彈藥,準備後續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