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每年天狼星偕日升起時,尼羅河三角洲就會開始泛濫,古埃及人認為它應該是顆孤獨的星星,就像我。”
在去日本旅遊的途中,我又想起了柳更,這個被機緣帶到我身邊又莫名倏忽而去的男人。
在他不告而別之後,我再不願於人前提及他,盡管心裏酸酸的。
在東京稍作停留我就坐新幹線去了奈良,一個蓄積了千年風華的古城。
大概是柳更曾無數次的談起琵琶——這個在我看來古老離我相去甚遠的樂器,讓我對它有種特殊的感覺。於是,我專程去東大寺的正倉院看那把紫檀嵌螺甸五弦琵琶的。這是唯一存世的中國唐代紫檀嵌螺甸琵琶。
不知是不是該感謝正倉院的保留,才讓今世的人得以見識到往昔精湛的手工藝。
我在正倉院裏用腳測量著青石路麵,當見到那把琵琶時,我愣住了,唐人用一種無法想象的奢華繁密震撼了我。
在堅硬的紫檀琴身上螺鈿完美的表現出卷草的繾綣,蓮花的嬌美。螺鈿就是在硬碰硬的質地中,製造出繁複華美的高手。
五根弦絲被繃在紫檀麵板前,在這裏,弦絲的陰柔與紫檀的陽剛成為了陰陽的至上組合,而這種組合隻是為了成全金石之聲的橫空出世。
我知道,隻有用紅木製作的琵琶才會詮釋出地道的弦樂,也隻有紅木這種質地密實的材料,才能把聲波在折返迴蕩中的抵抗聚合放大,完整清晰的娓娓道來。無論是鏗鏘激昂的武曲亦或是幽咽婉轉的文曲,都能使之不絕於耳,直抵人心。
正當我的眼睛與琵琶達到絲絲入扣的境地時,一個人的話突然把我的魂提走了。
“琵琶在日本的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之間,作為雅樂器的一種從中國傳到日本。從平安時代開始盛行,至鐮倉時代已經發展成為了日本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獨奏樂器。這件紫檀嵌螺甸五弦琵琶,就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唐朝傳入日本的。”
一個男人用日語在向周圍的遊客講解,我確認這人就是“失蹤”了的柳更無疑。
我不感到意外,因為我知道他家是製作琵琶的世家,有琵琶的地方就必將是他羽化的地方,他隻有在麵對琵琶這種器物時,才會甩開那個灌滿了鉛水的天狼星皮囊。他是為了琵琶而生,就像我是為了想念他而生一樣。
隻是,他為何來了日本?而我又為何在喧鬧的日本,偏偏獨來這寡靜的正倉院,這是我的智慧無法解釋的,我把這樣的際遇通通叫機緣巧合。
久遠
柳更也看到了我,站在那裏不移不動。
周圍的遊客散了,他身上的休閑服讓我明白他並不是專業講解員。
“你現在皈依了佛教嗎?見了我好像四大皆空一樣。”我終於忍不住向他打了招唿。
“你怎麽到日本來了?”
“我是來旅遊的。”我無法想像,有天我也如張愛玲一般,在麵對一個人時,會壓抑住內心的砰然,矜持而平靜的道一聲:“原來你也在這裏。”
“我帶你去看看寺廟吧。”
“好。”我點點頭。
他在前麵,我在後麵跟著。他比以前高大了,埋頭插著手走,像導遊一般對著我講解著千年來這裏發生的大事件。
我虛偽而心不在焉地聽著柳更的話,而他的冷靜則更像是掩飾過了頭的那條狐狸尾巴,終因膨脹變形而無法收藏。
“你為什麽來日本?”我望著他,停了腳步。
“我媽媽臨死前告訴我,我的生父沒有死,在文革時到了日本,讓我來找他。”他轉過身,寒風中的他有了歲月的痕跡。
“可你該告訴我啊!我到處找你。”我發覺自己泄了心事,趕緊說:“我們都很關心你。”
“天狼星是不該有朋友的!”他低低地吼。
我一時語塞。
原來,我們隻是朋友。
隨後,我們去了一家懷石料理店,清幽的環境與文人們營造的曲水流觴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遠離節奏,“談玄論道”的絕好去處。
幾杯清酒下去酒酣耳熱,柳更告訴我,他現在在他父親所開的琵琶作坊裏工作,每個星期都會去一次正倉院,做義務講解員,除了講解曆史,還告訴那些遊客,正倉院裏有哪些物件是從中國運來的。
“父親因為不肯采用普通木料,堅持用紅木製作高檔琵琶,價錢很貴,來買的人很少,作坊經常入不敷出,我到日本沒多久,他就去世了。”柳更看上去好像很自責。
“你父親的死和你沒有關係。”我無比堅定地勸著他。
“你怎麽知道和我沒有關係!要不是我嘲笑他不識時務,不會經營作坊,他就不會……”
“跟我迴國吧,我知道在這裏你沒有別的親人了,以你製作琵琶的手藝,在國內肯定能找到好工作。”我迫切地望著他。
而他搖搖頭,醉了,我把他扶到不遠處的一個院落住下了。
奈良到處是小巧別致的日式建築,從平安王朝就開始修建了,庭院中充滿了禪機,日落後的奈良在燈光的渲染下,讓人對過去的事情充滿了懷戀。晚上,各家門口掛著的白燈籠都亮了,沿著逼仄的青石路,每隔幾米都挑著個地燈,幽幽地一直照到小巷盡頭。
讖語
我一夜未眠,輾轉於柳更的煩惱和自己的牽掛中。
第二天,柳更一大早就來敲我的房門,問我有沒有別的行程。
“沒有行程,我算半個背包客,除了不睡在野外,什麽都順其自然。”打點好行李,我跟上柳更,希望能在迴國之前,說服他和我一起走。
柳更要帶我去看看他父親的作坊,我求之不得,盤算著在看到那個破敗不堪的小作坊後,怎麽把它貶得一文不值,然後順水推舟地把柳更“騙”走。
事情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小作坊被經營得詩情畫意,古老日式建築,充滿歲月斑駁的木頭柱子,院階前那小小的綠地上的一方水井,黑格子白紙糊成的窗子,屋簷下迎風微動的銅鈴,無不讓我像迴到了古代,這樣的生活像是開了曆史的倒車。
我無法違心地開口讓柳更這樣的手工藝人離開這個遠離塵囂的房子,它能讓人心平氣和地麵對時間和俗世,仿佛此地一刻抵得上人間萬年,在這裏定能做出絕世的琵琶。
而我在麵對這一切的不期然時,唇齒無法閉合的傻樣,也定會讓柳更覺得可笑。
我想得太單純了,柳更怎麽會舍得了這裏的一切和我迴國?
這時,進來一個年輕女子,柳更親熱和她打著招唿。兩人拿著一隻沒有上弦的琵琶商量著什麽,柳更麵對她時專注而深情。
原來如此,我理解了他搖頭的意思,一下就閃到門外去了。
我是多餘的,就像我說的“我算是半個背包客”,一語成讖。我不屬於叢林也不屬於安逸,我的不歸屬就是我的宿命。既然遇到了他,是前世的宿,然而遇見隻是讓我心死,這既是我今生的命。
他逃過一次,這次卻是我的主動放棄。
須臾
有個女人在後麵叫我,我一時沒反應過來,直到被她拉住了衣服,“對不起。”她對著我鞠了一躬,用含混不清的話說,“我叫慧子,我們談談好嗎?”
她就是剛才和柳更談話的女子,我點點頭,趕緊擦掉臉上的眼淚。
我們找了一間茶室,我這才看清她的樣子,細膩的皮膚,看起來很溫柔,她端給我一杯茶,“你是我弟弟的女朋友?”
“你弟弟!?”
“我是個孤兒,是柳更父親的養女,他擔心我的殘疾,怕我到了孤兒院受欺負,就收養了我。”
“你——有殘疾?”我怎麽看她也是個健全人。
“是先天齶裂,說話說不清楚。”她指了指嘴巴,“他答應父親要照顧我,還會保留作坊的風格,絕不偷工減料。按照父親的遺言,他每周都要去正倉院對來訪的遊客做講解,告訴他們這些精美的樂器是來自中國的唐朝,日本目前的琵琶製作工藝都是這些琴的衍生。”
我明白了,這個老人一輩子都在當這些古琴的嘴巴,那些久遠的往事,經由老人的引介,在須臾間得以正身,讓它們從人們的思想上迴歸到中國。
“現在柳更在奈良組織了一個以學習中國古典文化為主的民間團體,為中日兩國文化的交流做著綿薄之力。他一直認為自己像天狼星一樣,會害死身邊的人,所以才會離開你!”
我一刻也坐不住了,不等惠子說完就拉開門朝作坊跑,我要告訴柳更天狼星是顆雙星體,有主星和伴星,它們靠的很近,互相繞行,何止千年……
“每年天狼星偕日升起時,尼羅河三角洲就會開始泛濫,古埃及人認為它應該是顆孤獨的星星,就像我。”
在去日本旅遊的途中,我又想起了柳更,這個被機緣帶到我身邊又莫名倏忽而去的男人。
在他不告而別之後,我再不願於人前提及他,盡管心裏酸酸的。
在東京稍作停留我就坐新幹線去了奈良,一個蓄積了千年風華的古城。
大概是柳更曾無數次的談起琵琶——這個在我看來古老離我相去甚遠的樂器,讓我對它有種特殊的感覺。於是,我專程去東大寺的正倉院看那把紫檀嵌螺甸五弦琵琶的。這是唯一存世的中國唐代紫檀嵌螺甸琵琶。
不知是不是該感謝正倉院的保留,才讓今世的人得以見識到往昔精湛的手工藝。
我在正倉院裏用腳測量著青石路麵,當見到那把琵琶時,我愣住了,唐人用一種無法想象的奢華繁密震撼了我。
在堅硬的紫檀琴身上螺鈿完美的表現出卷草的繾綣,蓮花的嬌美。螺鈿就是在硬碰硬的質地中,製造出繁複華美的高手。
五根弦絲被繃在紫檀麵板前,在這裏,弦絲的陰柔與紫檀的陽剛成為了陰陽的至上組合,而這種組合隻是為了成全金石之聲的橫空出世。
我知道,隻有用紅木製作的琵琶才會詮釋出地道的弦樂,也隻有紅木這種質地密實的材料,才能把聲波在折返迴蕩中的抵抗聚合放大,完整清晰的娓娓道來。無論是鏗鏘激昂的武曲亦或是幽咽婉轉的文曲,都能使之不絕於耳,直抵人心。
正當我的眼睛與琵琶達到絲絲入扣的境地時,一個人的話突然把我的魂提走了。
“琵琶在日本的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之間,作為雅樂器的一種從中國傳到日本。從平安時代開始盛行,至鐮倉時代已經發展成為了日本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獨奏樂器。這件紫檀嵌螺甸五弦琵琶,就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唐朝傳入日本的。”
一個男人用日語在向周圍的遊客講解,我確認這人就是“失蹤”了的柳更無疑。
我不感到意外,因為我知道他家是製作琵琶的世家,有琵琶的地方就必將是他羽化的地方,他隻有在麵對琵琶這種器物時,才會甩開那個灌滿了鉛水的天狼星皮囊。他是為了琵琶而生,就像我是為了想念他而生一樣。
隻是,他為何來了日本?而我又為何在喧鬧的日本,偏偏獨來這寡靜的正倉院,這是我的智慧無法解釋的,我把這樣的際遇通通叫機緣巧合。
久遠
柳更也看到了我,站在那裏不移不動。
周圍的遊客散了,他身上的休閑服讓我明白他並不是專業講解員。
“你現在皈依了佛教嗎?見了我好像四大皆空一樣。”我終於忍不住向他打了招唿。
“你怎麽到日本來了?”
“我是來旅遊的。”我無法想像,有天我也如張愛玲一般,在麵對一個人時,會壓抑住內心的砰然,矜持而平靜的道一聲:“原來你也在這裏。”
“我帶你去看看寺廟吧。”
“好。”我點點頭。
他在前麵,我在後麵跟著。他比以前高大了,埋頭插著手走,像導遊一般對著我講解著千年來這裏發生的大事件。
我虛偽而心不在焉地聽著柳更的話,而他的冷靜則更像是掩飾過了頭的那條狐狸尾巴,終因膨脹變形而無法收藏。
“你為什麽來日本?”我望著他,停了腳步。
“我媽媽臨死前告訴我,我的生父沒有死,在文革時到了日本,讓我來找他。”他轉過身,寒風中的他有了歲月的痕跡。
“可你該告訴我啊!我到處找你。”我發覺自己泄了心事,趕緊說:“我們都很關心你。”
“天狼星是不該有朋友的!”他低低地吼。
我一時語塞。
原來,我們隻是朋友。
隨後,我們去了一家懷石料理店,清幽的環境與文人們營造的曲水流觴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遠離節奏,“談玄論道”的絕好去處。
幾杯清酒下去酒酣耳熱,柳更告訴我,他現在在他父親所開的琵琶作坊裏工作,每個星期都會去一次正倉院,做義務講解員,除了講解曆史,還告訴那些遊客,正倉院裏有哪些物件是從中國運來的。
“父親因為不肯采用普通木料,堅持用紅木製作高檔琵琶,價錢很貴,來買的人很少,作坊經常入不敷出,我到日本沒多久,他就去世了。”柳更看上去好像很自責。
“你父親的死和你沒有關係。”我無比堅定地勸著他。
“你怎麽知道和我沒有關係!要不是我嘲笑他不識時務,不會經營作坊,他就不會……”
“跟我迴國吧,我知道在這裏你沒有別的親人了,以你製作琵琶的手藝,在國內肯定能找到好工作。”我迫切地望著他。
而他搖搖頭,醉了,我把他扶到不遠處的一個院落住下了。
奈良到處是小巧別致的日式建築,從平安王朝就開始修建了,庭院中充滿了禪機,日落後的奈良在燈光的渲染下,讓人對過去的事情充滿了懷戀。晚上,各家門口掛著的白燈籠都亮了,沿著逼仄的青石路,每隔幾米都挑著個地燈,幽幽地一直照到小巷盡頭。
讖語
我一夜未眠,輾轉於柳更的煩惱和自己的牽掛中。
第二天,柳更一大早就來敲我的房門,問我有沒有別的行程。
“沒有行程,我算半個背包客,除了不睡在野外,什麽都順其自然。”打點好行李,我跟上柳更,希望能在迴國之前,說服他和我一起走。
柳更要帶我去看看他父親的作坊,我求之不得,盤算著在看到那個破敗不堪的小作坊後,怎麽把它貶得一文不值,然後順水推舟地把柳更“騙”走。
事情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小作坊被經營得詩情畫意,古老日式建築,充滿歲月斑駁的木頭柱子,院階前那小小的綠地上的一方水井,黑格子白紙糊成的窗子,屋簷下迎風微動的銅鈴,無不讓我像迴到了古代,這樣的生活像是開了曆史的倒車。
我無法違心地開口讓柳更這樣的手工藝人離開這個遠離塵囂的房子,它能讓人心平氣和地麵對時間和俗世,仿佛此地一刻抵得上人間萬年,在這裏定能做出絕世的琵琶。
而我在麵對這一切的不期然時,唇齒無法閉合的傻樣,也定會讓柳更覺得可笑。
我想得太單純了,柳更怎麽會舍得了這裏的一切和我迴國?
這時,進來一個年輕女子,柳更親熱和她打著招唿。兩人拿著一隻沒有上弦的琵琶商量著什麽,柳更麵對她時專注而深情。
原來如此,我理解了他搖頭的意思,一下就閃到門外去了。
我是多餘的,就像我說的“我算是半個背包客”,一語成讖。我不屬於叢林也不屬於安逸,我的不歸屬就是我的宿命。既然遇到了他,是前世的宿,然而遇見隻是讓我心死,這既是我今生的命。
他逃過一次,這次卻是我的主動放棄。
須臾
有個女人在後麵叫我,我一時沒反應過來,直到被她拉住了衣服,“對不起。”她對著我鞠了一躬,用含混不清的話說,“我叫慧子,我們談談好嗎?”
她就是剛才和柳更談話的女子,我點點頭,趕緊擦掉臉上的眼淚。
我們找了一間茶室,我這才看清她的樣子,細膩的皮膚,看起來很溫柔,她端給我一杯茶,“你是我弟弟的女朋友?”
“你弟弟!?”
“我是個孤兒,是柳更父親的養女,他擔心我的殘疾,怕我到了孤兒院受欺負,就收養了我。”
“你——有殘疾?”我怎麽看她也是個健全人。
“是先天齶裂,說話說不清楚。”她指了指嘴巴,“他答應父親要照顧我,還會保留作坊的風格,絕不偷工減料。按照父親的遺言,他每周都要去正倉院對來訪的遊客做講解,告訴他們這些精美的樂器是來自中國的唐朝,日本目前的琵琶製作工藝都是這些琴的衍生。”
我明白了,這個老人一輩子都在當這些古琴的嘴巴,那些久遠的往事,經由老人的引介,在須臾間得以正身,讓它們從人們的思想上迴歸到中國。
“現在柳更在奈良組織了一個以學習中國古典文化為主的民間團體,為中日兩國文化的交流做著綿薄之力。他一直認為自己像天狼星一樣,會害死身邊的人,所以才會離開你!”
我一刻也坐不住了,不等惠子說完就拉開門朝作坊跑,我要告訴柳更天狼星是顆雙星體,有主星和伴星,它們靠的很近,互相繞行,何止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