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王府的動靜不大對勁。”端王抽了個空去麵聖,他雖然隻是宗人府宗正,負責宗室事宜,但京裏的舉動,他倒也得經常幫忙看著,不過這到底不是他負責的,也就略提了一提,“同各國來使來往得太密切了。”


    皇帝“嗯”了一聲,也沒說什麽。


    端王知道他的意思,也就不再說了,倒是提了宗親過年的事兒,又說:“林家姑娘,皇後娘娘收了做義女,現如今也叫她帝姬,封號之類......


    ”


    皇帝道:“朕心裏有數。”


    端王應下了。論起輩分來,他是皇帝的叔輩,然而在不少宗親倚老賣老,為宗室謀利,甚至插手政事的時候,他照例是凡事隻提一聲,不亂說話亂做事。雖然不少宗親看他不順,甚至說出了“端王委實失了水家的霸氣”的話,但不得不承認,端王府比那些蹦躂的人家叫人覺得穩當。


    真要論霸氣,當年端王父子二人征戰西藏,逼得西藏土司俯首稱臣年年進貢,那也是本事。


    “最近九王叔一直同朕說,宗室子弟如今大多閑在家裏,走馬鬥雞的,倒不如給他們找點事做,朕也有心,前陣子不是還考校了京裏頭的世家子弟?要朕說,他們這些在朕眼皮子底下的,機會可比遠地兒的多多了,隻是人顯著自己身份高,怕丟了價,不肯來爭,難道朕還要求著孩子們給他們安排位子?”


    端王笑道:“也許隻是覺著那些位子不值得爭罷了。”


    “端王叔這話倒也是。”皇帝笑了笑。


    端王心裏咯噔了一聲,皇帝說這話,看來對宗室有諸多不滿,說實話,便是他看著宗室這幾年的舉動也覺得有些過分,當年宋陽王的一句“吾父與他父都為皇帝,怎他在京師為帝,吾隻得臥於此方寸之地”被政敵知道了說了出來,太宗盛怒,不顧群臣說情,未審便誅,驚動朝野,天安血案後來造成了宗室大亂,趁外敵入侵之時勾結突厥人,險些造成天下大亂,太宗平亂後,誅寧陽王、平陽王、泗陽王等六王,史稱七王之亂。


    自那以後,宗親說話做事便也收斂了不少,但再也難達到太祖皇帝時候的執掌兵權、分守四方的大權在握了。


    現如今的皇帝,看著悶聲不響的,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皇位,又坐得不很安全,倒也讓不少宗親說起了閑話,隻是也不過就是說說罷了,他們如今,是真沒什麽能耐了。


    就是端王,一從西藏迴來,也就自覺地交了兵符,迴家養老了。


    今年,皇後主動提出減少後宮開支,帶領後妃養蠶耕農,興起節儉之風,偏偏九王爺水沁上奏,稱宗室日子過得大不如前,不少皇族後裔甚至比不過一般富戶,叫太上皇把皇帝提過去問了不少。


    這事擱哪個皇帝都不會高興的。


    “咱們水家的後人,朕冷眼瞧了一瞧,倒也有幾個能幹的,自然不會虧待了自家人。”皇帝輕撫著硯台,抬起眼皮,“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兄為帝,弟便是臣,君臣有別,這話對不對?”


    端王連聲稱是。


    “朕也沒空去見九王叔,端王叔什麽時候見著了,就替朕跟他說一說,若要當差,便是為臣,學會了怎麽做臣子,自然有能幹的事兒。”


    皇帝這話說的可就重了,端王也是滿心酸楚,卻也不敢辯駁,便聽得皇帝又問了一句:“如今朕的子侄,一個個地仰著頭顱,比朕還要高貴幾分,仿佛天下人都是螻蟻,可是真能上台麵的,朕看著也不多,咱們就不比王相宋卿這樣老實穩重的,年輕的林侯柳郎,好像也能壓他們一頭似的。想當年端王叔你可是十幾歲就上了戰場了,現在的孩子啊......”


    端王雖然看自己的兒子也有嫌他不爭氣的意思,但是聽皇帝這麽一說,便知道大事不妙,又聽到皇帝問:“端王叔覺得如何?”便隻得硬著頭皮道:“林侯柳郎,那別說是年輕人裏頭的佼佼者,便是讓老臣年輕時候同他們比,也不大敢的。”這話卻是說過了,隻是毫無奉承之意,隻聽得出幾分質疑。


    皇帝笑道:“朕原還以為,端王與景寧還有幾分交情呢。”


    “郡君是大長公主的孫女才封的郡君,這個臣自然是知曉的。”端王道。


    “母後有意把景樂許給孔家。”


    端王輕輕地搖了搖頭,孔家名聲過盛,曆朝曆代,多的是皇帝把女兒妹妹許到他們家去,不過如今皇帝想的是操縱孔家,這卻有些冒天下讀書人之大不韙了,和惠大長公主在他們家幾十年,生兒育女,仍舊隻是公主而已,再多一個景樂,也無濟於事,反而會叫公主之間離心。


    皇帝道:“端王叔不同意?”


    “臣不敢亂說。”端王道。


    “王叔太謹慎了。”皇帝笑了一聲,“天也晚了,王叔留在宮裏用膳吧,正好陪父皇說說話。”


    太上皇自打中了風以來,便越發地覺得心裏有股子氣,尤其是身邊還有個賈家的姑奶奶小心伺候著,叫他時不時地想起當年策馬疆場的自在快活,豪情壯誌鬱結胸口,看到端王也白發蒼蒼了,倒也歎了口氣:“咱們老兄弟,都老了啊。”


    端王苦笑了一聲,也不知如何搭話,隻道:“這些時候夜裏頭時常盜汗,也不知道怎麽迴事,總覺得身子大不如從前,幹什麽都力不從心了,以後,估摸著也沒多少時候進宮來給陛下請安了。”


    元妃笑道:“端王這是什麽話,你同父皇,都是老當益壯。”


    端王皺了皺眉,元妃無論如何,那是太上皇的兒媳婦——還不是正經兒媳婦,是個貴妃,總在公公這邊伺候著,有些不像。宮裏頭雖然沒有人敢明著議論,閑言碎語絕不會少,太後皇後也不管著,端王家教嚴謹,自然看不過眼,隻是什麽也沒說,笑笑就過去了。


    “咱們老兄弟喝兩盅。”太上皇道。


    端王知道太上皇剛中過,不能過飲,便道:“陛下恕罪,老臣這身子,是越發地不中用了,前不久太醫才說,若要血脈通暢,便最好戒了這杯中之物,恕臣弟不能陪皇兄暢飲了。”


    太上皇果然歎了口氣:“人老了啊。”


    “誰說不是呢。”端王想起今日在禦書房被皇帝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樣兒,也道,“臣到了這會兒才算是明白,當年廉頗是個什麽滋味。不過臣梅廉頗那樣的覺悟,如今咱們這天下也比那時候太平,臣就想著,再多活兩年。”


    他這話說得實誠,太上皇和他本來就是極親密的堂兄弟,戰場上相互照應過,又有和惠的關係在,對端王府向來寬待,如今聽了便是一番感慨:“和惠今年上京送景寧嫁人,估摸著,也是朕最後一次見她了。她氣色倒還好。”


    端王笑了笑,道:“是啊,公主氣色倒好。”


    “景寧嫁了個厲害人家啊。”太上皇不動聲色道。元春在一邊聽著,皺了皺眉,依舊是笑盈盈地,幫端王倒了一杯果酒:“王叔嚐嚐,這是江南那邊供上來的,有股果兒的甜香,酒味不重,喝了也不上頭,還有養生之效。”


    “謝娘娘。”端王忙道。


    太上皇問:“和惠同你說了沒有,當年怎麽想的起來把景寧嫁到林家去?”


    端王揣摩聖意,斟酌著道:“公主倒是與內子說過,說是那時候沒想到林大人會來京裏考學,都以為他要留在山東繼承林家,想著孫女兒離娘家近,婆家勢也不大,不敢欺負景寧,那家不是行醫的麽,素來有幾分名聲,在山東一帶,倒也數得上,能算大戶。”


    “那地方出了名的容易出世族大家,唐朝的時候,不是連皇家都瞧不起?現在連一個行醫的,都算得上是大家了。”太上皇冷哼道。


    斷網忙道:“那是唐朝,要是擱現在,還有世家子敢低看皇家,咱們太宗皇帝就不答應了。”


    太上皇自己也笑了起來。


    太宗皇帝雄才偉略,脾氣卻有些暴躁,史上褒貶不一,但是這位,卻確實將皇權的地位提高到了一個叫人不得不仰望的地步。


    “和惠雖然從小就進了宮,朕瞅著,竟還是像你多些。”太上皇搖了搖手,“你也別先謝罪,都這時候了,朕也懶得跟你們繞彎子,朕難道還饒得過那些年輕人?隻是想找人說說話罷了。這幾天,也就元丫頭來陪著朕,朕想你們這些老兄弟啊。她爺爺當年在你手底下,還被你罰過,你記得?還有王家那個,也都走了好些年啦。”


    元春撒嬌道:“陛下這是嫌棄臣媳啊。”


    端王暗道這“臣媳”可有些不合禮數,依舊隻道:“陛下是君,真龍天子,龍氣護體,活得比我們這些做臣子的長,那是應當的。”


    太上皇搖了搖頭:“朕這身子,不如你。等皇貴妃沒了,朕也......”


    華太妃早剝了太皇貴妃的封號,太上皇也多日未見她了,不知為何竟出此言,端王大驚失色:“陛下,這話可說不得。”


    “朕心裏有數啊。”太上皇竟是悠悠地說出了他做皇帝的兒子的口頭禪來。


    這二人,終歸是父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林氏長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魚頭小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魚頭小閑並收藏紅樓之林氏長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