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之上刀光劍影,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就算是朕有心饒楊家兄弟一命,也得看他們自己願不願意投降。


    再者說,你們怎麽能讓楊盈出宮,到這裏來。”


    陳喜聽著李皓的話,也是一臉無奈的迴道:“賢妃娘娘聽聞梧國之事後,便整日到皇後娘娘宮中跪求,要前來親自勸降。


    本來皇後娘娘是借口請示陛下來拖一拖的,結果太上皇不知從哪得知了此事,說賢妃娘娘顧念兄妹之情是好的。


    而且若是楊家兄弟願意投降,對於日後治理梧地也有好處,就下旨同意了此事,皇後娘娘也不好違了太上皇的意。”


    李皓不禁搖了搖頭,自家這個父皇在宮裏待久了,沒事就喜歡在無關緊要處,給李皓找些麻煩,顯示下存在感。


    對此,李皓也隻能是認了,畢竟是這輩子的親爹。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以如今的情況,楊家兄弟已經沒有了迴天之力。


    否則李皓可不會為了一個女人,拿宿國的將士冒險。


    “所以任貴妃,是因為不放心楊盈,所以才跟著一起出宮的。”


    陳喜點了點頭,迴道:“是啊,而且賢妃娘娘一直敬重任貴妃,奴婢以為有些事情,陛下不好出麵的話,有任貴妃在,也可以幫著拿個主意。


    另外任貴妃在奴婢過來之前,也交代了一句,希望能夠保全李同光的性命。”


    對於任辛會提這個要求,李皓倒是也沒有多奇怪。


    “你倒是想的周到。”隻是用話點了一下陳喜,便過問起了安全問題:“她們身邊護衛安排的夠嗎?如今安地尚有亂黨餘孽,可不夠安全。”


    陳喜知道自己過了關,不由的在心裏鬆了一口氣。


    本來按他的想法,肯定是通過錦衣衛,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到李皓手裏的。


    可是這卻被任辛給攔住了,說此事已成事實,就算是讓李皓知道,也沒法更改。


    所以與其通過書信,還不如讓陳喜親自跑一趟,這樣李皓真有怒氣,也能及時發出來。


    免得這怒氣積壓下來,再爆發這程度就不一樣了,而且萬一要是李皓讓他阻止,他夾在中間就更不好辦。


    “陛下放心,這一路除了錦衣衛護送,初國公也答應派兵馬保護,自是安全無虞。”


    “還是再慎重一些,朕給你調派一些近衛,你帶迴去保護她們。”


    陳喜點頭應是,他隨後也沒在這裏多待,便帶著人走了。


    畢竟他很清楚,現在他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楊盈和任辛的安全,這裏麵不能出意外。


    既然要讓楊盈來勸降,接下來對於北上的楊行遠一行人,李皓便沒有再過多的設置阻礙。


    但又因為任辛的關係,李皓也不好來強攻合縣。


    這就弄得李皓一時間沒什麽事幹,隻能是派兵繼續圍城,一直到護送楊盈和任辛的隊伍抵達。


    楊盈自知這次的行為很是過分,所以在被帶入到李皓的營帳之後,第一時間就跪下請罪。


    “臣妾自知插手外朝之事,乃是大罪,待勸降了兄長之後,臣妾甘願受陛下任何責罰。”


    李皓並沒有迴答之話,而是轉頭問起了任辛的意見:“任貴妃,怎麽看?”


    結果任辛倒是不客氣,直接迴道:“照我看,楊盈也是為了大局著想,想讓將士百姓少受些損失,這初心總是好的,臣妾認為陛下隻需小懲大誡。”


    看著任辛這裝糊塗的樣子,李皓並沒有當麵拆穿,而是先說道:“後宮之事自有皇後管理,朕會去信給皇後,讓她來處置。


    但朕希望你能明白,這樣的事隻此一次,下不為例。”


    楊盈謝恩之後,李皓便讓陳喜先把她帶出去安置。


    隨後才問起任辛來:“你倒是會找機會,楊盈想勸自家兄弟,你也想勸自家徒弟,結果這罪名全被楊盈給背了,還讓她念著你的好。”


    任辛直接反問了一句:“怎麽,你有意見。”


    弄得李皓也是無奈,隻能迴道:“沒有,就是你之後幫著照看下楊盈,這勸降在城外就好,可別想著進城去。”


    任辛點頭後就準備走了,隻是李皓突然想起來,補充道:“你也是一樣,別仗著武功高就進城冒險,要知道那些視千軍萬馬如無物,幾進幾出的是話本。”


    “行了,囉嗦。”


    要是沒有李皓的交代,任辛還真想過去闖下合縣,但現在就隻能也派人傳信了。


    任辛的信倒是立竿見影,李同光對於任辛的話,一直是奉為圭臬的。


    再加上他本就知道任辛未死,還有信上的特有標記,確認真假後就同意了下來。


    畢竟李同光也很清楚,這場戰事已經沒有必要再繼續下去了,安國敗局已定。


    早些結束對於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隻是他上麵還有李守基和鄧輝,想要悄無聲息得讓宿軍進來,也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安置一番。


    而楊家兄弟這邊就不一樣了,楊行遠倒是能夠做主,隻是他不願意投降。


    或者也可以說,他是有條件投降,想要爭取一下條件。


    但是看著他提的冊封王爵,並且保留梧都做封地的要求,李皓就想一巴掌拍醒他,這做的什麽春秋大夢。


    楊盈也知道這事不靠譜,就來向李皓請求,希望能到景城外當麵勸說。


    李皓為了能讓楊盈死心,就答應了這事,並親自率領大軍一起逼近景城,讓楊行遠能明白,他手上根本就沒有籌碼來和自己討價還價。


    看著城下那無邊無際的宿國大軍,和大軍前列排列整齊的一門門大炮。


    楊行遠原本因為楊盈勸降信,而帶來的一點依仗,一下子就又被打消了,並開始擔心起宿軍會不會趁勢攻城。


    “丹陽王,你說這崔顥,不會是打著楊盈的幌子把咱們騙到城頭上,然後用大炮來對付吧?”


    楊行健聞言不禁翻了一個白眼,迴道:“陛下多慮了,宿帝如今大勢已成,沒必要做這種自毀名聲的事。”


    可楊行遠依舊不放心,最後蕭皇後也站了出來安慰楊行健。


    但一直等到李皓和楊盈,出現在他們視野中時,楊行遠才消停下來。


    隻不過李皓並沒有太過靠近城牆,隻有楊盈在侍衛的保護下,走到了城牆下麵,開始苦口婆心的勸說楊行遠。


    結果是越勸說,楊行遠的脾氣就越大,最後把李皓給氣的,直接就讓楊盈迴來。


    並用內力發聲,對著城頭說道:“楊行遠,朕給了你們機會,可你們不領情,那勸降之事便罷了。


    你趕緊做好準備吧,朕從明日開始攻城,剩下的就用將士的刀劍來說話。”


    說完李皓帶著楊盈就走,這態度讓原本待價而沽的楊行遠,一下子就慌了。


    開始想要叫李皓停下,隻是他又沒有內容,喊的話可傳不了這麽遠。


    急切之間還是讓城頭上的將士一起喊話,才把李皓給喊停。


    這副模樣,把一旁的楊行健看的一臉無語。


    “你麵前隻有兩條路,要麽主動投降,要麽就刀槍下見真章,這叫住朕做什麽?”


    楊行遠張口想說話,隻是想著自己聲音傳不過去,當即就有些急躁。


    還是蕭皇後看出來,喊來了自己堂兄幫著傳話,才算是幫他解了圍。


    “你要朕投降,朕說了自己的條件,你不答應,那你倒是說說你的條件?怎麽能一言不合就開打。”


    李皓聞言不禁搖了搖頭,說道:“朕允你一個公爵之位,食俸祿萬石,並長子封侯,襲三代。”


    可楊行遠還是不夠滿足,還想多要些的時候,李皓隻留下了一句話,便轉馬就走。


    “明日攻城不變,你自己好好想想,想清楚是投降,還是等著被大軍擒拿。”


    李皓給的這個條件已經很好了,前麵投降的皇帝,可都沒這個條件。


    楊行遠終究是欺軟怕硬,被李皓這麽一嚇,果斷就選擇了開城投降。


    唯一附加的一個條件,就是李皓得把楊盈給帶上,免得李皓在入城之後,做出違反約定的事。


    李皓也沒打算做什麽,就答應了下來,帶著楊盈進城接受了楊行遠的投降,拿到了梧國的國璽。


    楊行遠這兩兄弟,李皓也是早就見過了,倒是這眼熟的蕭皇後,讓李皓看著愣了一下。


    隻不過李皓隨即就掩飾了過去,簡單安撫完楊行遠。


    李皓轉身就趕到了合縣,此時楊行遠投降的消息已經送來,安國徹底沒有了外援,那原本就動蕩的人心,此時徹底土崩瓦解。


    李同光趁勢發動了兵變,將合縣的局勢控製住,引了宿軍入城。


    對待李守基,就不需要給那麽好的待遇了,給了一個侯爵就當是安撫人心了。


    反倒是被關押起來的李鎮業,李皓親自去看了一下,並且也給了一個侯爵位子。然後就讓人送去了合縣,去陪著申屠慧。


    這一來是看在任辛求情的份上,二來是酬謝申屠慧的幫忙,反正一個不受職的虛銜爵位,無非就是給些俸祿,這錢李皓還是給的起。


    至此安梧兩國徹底宣告終結,自前朝覆滅百餘年後,中原再次得到了一統。


    這也代表著,李皓事隔了將近二十年,終於是完成了係統的任務。


    不過這任務雖然完成了,可這個世界終究沒到跳出去的時間,李皓還得繼續工作。


    萬一這後續工作也是任務一部分怎麽辦,必須得做的盡善盡美。


    尤其是除了中原,北磐也需要想辦法納入統治,說不準能增加些積分的,雖然李皓這積分有什麽用。


    迴到安都,李皓坐鎮將安梧兩地梳理一遍,才班師迴朝。


    這次迴師得動靜可就大了,畢竟是完成了大一統得成就,崔明親自出山,率領著百官出城百裏相迎。


    等迴到朝中,便有臣子提議舉行封禪大典,祭祀天地日月、社稷祖宗,刻石紀號,著己功績。


    對此李皓也沒拒絕,因為封禪大典確實對於凝聚人心有著顯著作用。


    隻可惜這世界和曆史有所區別,沒有泰山在,否則李皓真想感受一下始皇帝泰山封禪的感受。


    當然,封禪大典的籌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欽天監需要擇地督建祭台,還需要選定吉日。


    所以李皓交代下去後,轉頭便開始和百官商議起了另一件要緊事,那就是把都城遷往哪裏。


    現在的都城過於偏僻,已經不適合做為統一後的國都。


    隻是商議了一番後,眾臣也沒有統一意見,所以李皓就乾綱獨斷了。


    李皓沒有選擇任何一座現有的城池,而是原先安、梧、褚三地的交界處,選擇了一塊地方,重新修建起一座新的城池,做為國都。


    而且這座新的都城是沒有城牆的,隻有皇宮為了隔絕內外,修建了宮牆。


    對此百官都有所異議,認為沒有城牆保護,都城的安全是受到威脅的。


    但李皓卻堅持了己見,並以人心為城牆的理論說服了眾臣子。


    反正李皓自信在自己手上,絕沒有任何叛軍能打到都城來,沒有城牆反倒利於日後工業化發展。


    至於後代子孫,李皓表示不想為他們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真到了亡國這一天,也不是一道城牆能救得了的。


    時間很快來到十月,曆經了數月的準備工作,封禪大典如期舉行,李皓宣布改元乾封,自此這天下進到了嶄新一頁。


    集中了整個中原的力量,和自身的威望加持,李皓繼續深化改革,積蓄國力。


    在三年後,再次發兵十萬,這次李皓就沒再親征,而是分兵三路以初遠、褚樊、張允為帥,越過天門山開始掃蕩北磐。


    北磐人經曆了數年的掃蕩後,最終大部分選擇了歸順,少部分則逃往了更北邊。


    不過他們的逃跑隻是一個開始,因為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交通工具的不斷出現,讓李皓的實際統治區域也能不斷擴大。


    自此宿軍原本停滯的對外擴張繼續進行,西邊從陸路向外延伸,東邊由海路向外延伸。


    直至李皓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衰老,開始將主要工作轉移到後代君主的培養,這種擴張才慢慢停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知識學到力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知識學到力量並收藏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