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節
奮鬥七零,我帶全村成了先進集體 作者:徐寒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始的時候孟驕有些不放心,但想想孟軒也已經十四歲了,就放手讓他帶小瑤瑤去了一次。
小瑤瑤跟著老師在教室裏上課的時候,孟軒就找個地方安靜的寫自己的作業。
兄妹倆平安的去,又平安的迴來,貌似還挺高興。
從那以後,孟驕就把陪小瑤瑤上課的任務交給了孟軒。
每次去的時候,孟驕就會提前把午飯準備好放在飯盒裏給兩人帶著。
也有時候給他們一些錢跟票,讓他們去國營飯店裏吃。
不過,兩人表示,還是更喜歡吃孟驕給他們帶的飯。
既然孩子喜歡,孟驕就給做,反正也不費什麽事。
省不省錢不說,主要是自己做的方便還衛生,也節約時間。
兩人隻要掐著點去,到了之後找個地方吃完飯正好上課。
來迴的次數多了,就連公共汽車的司機跟售票員都認識了兄妹倆。
每次看他們坐車,多少也會照顧一些,因此也不怕會碰到壞人什麽的。
而小瑤瑤有了專業老師的指點,在畫畫方麵也是突飛猛進。
五月裏,棗花瓢香。
那塊鹽堿荒地如今已經不叫荒地了,是姚家村生產隊的百果園。
既有百種果子的寓意,又因為這塊地有數百畝,所以姚村長說以後就叫百果園。
兩個月前種下去的各種果樹不但全都活了,而且還長勢良好。
五月正是棗樹開花的季節。
果園裏種了幾百棵的棗樹,光是品種就有好幾個。
別看這些棗子樹隻比成人的大拇指粗不了多少,但卻開滿了一串串星形的米黃色小花。
棗花的香氣格外濃鬱,吸引來成群的蜜蜂來采蜜,嗡嗡叫著給果園帶來了鮮活的生命力。
孟驕便讓姚村長找人做了些蜂箱,放置在果園裏。
這些野生蜜蜂還真有不少在蜂箱裏安了家。
棗花蜜可是個好東西,等以後果園的其他果樹開花,還會有其他的蜂蜜,可都是純天然無任何添加,吃了對身體絕對好。
不過今年主要就是引誘蜜蜂在果園裏安家,第一年的蜂蜜就不取了,能讓蜜蜂們把自己養活就行。
隨著棗花期的結束,花萼處結出一顆顆如綠豆大小的青棗兒。
這些青棗兒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天天變大,慢慢的長成花生米大小,再繼續變成葡萄大小。
姚村長每天都會來溜達一圈,看著這些棗子日漸長大,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夏季是多雨的季節,有一次又下雨又刮風的,吹落了不少的青棗兒,看著地上已經有拇指肚大小的青棗兒,可把村長給心疼壞了。
這要是都長成的話,能多收多少果子啊!
孟驕說這是自然生存法則,每個植物生長都是要經過一番風吹雨打的,是沒辦法的事。
而且,就算是落了那麽多的棗子,枝頭上依然還掛著一串串。
棗樹還小,結太多果反而會累到,明年就會減產。
姚村長讓人找來了不少棍子,把那些掛滿棗兒被壓彎的樹枝都給撐起來,用繩子或布條纏好,以減輕棗樹的負擔。
金秋八月,果園的棗子在大家眼巴巴的盼望中,終於進入成熟期,開始慢慢的變紅。
有的紅了半圈,有的紅了一麵,有些長在最高枝頭的全都紅了。
雖然這些棗樹不大,但幾百棵的棗樹也收獲了上千斤的棗子。
因為是第一年收獲,姚村長並沒有把棗兒曬幹換錢的打算,而是每家每戶給分了幾斤,讓社員們嚐嚐自己的勞動果實。
他們村裏,也種出果樹了,說出去是多麽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最開心的,要數小孩子們了。
以前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兩顆棗子甜甜嘴,還是棗花饅頭上分到的。
現在每家都能分到好幾斤,就算是小氣的家長,也會給孩子抓上兩把打打饞蟲。
棗子一入口,清甜的滋味立刻讓小孩子們忍不住歡唿。
“這棗真甜,真好吃!”
大人聽了也迫不及待的放嘴裏一個,想要嚐一嚐這鹽堿地種出來的棗子,是不是真的甜。
結果自然是,吃到棗子的人都被棗子的味道給驚豔到了。
這棗子哪裏會又苦又澀,分明就是甜的不要不要的。
說句大實話,就沒吃過這麽甜的棗子。
沒想到,這鹽堿地種出的棗子非但不難吃,還那麽甜,社員們全都震驚了。
以後誰要是再說他們果園裏種出來的果子不能吃,就讓他自打嘴巴!
這個事實,附近村子裏的人很快也就知道了。
畢竟誰家沒有幾個親戚,分到幾斤棗子後,多少會給親戚家送兩把嚐嚐鮮。
這一嚐,自然是知道了鹽堿地種出的棗子有多甜。
於是,大家又開始巴望著,不知道明年結出的其他果子,是不是也如此好吃。
分完棗子,接著就是秋收。
姚家村的麥收和秋收產量已經連續兩年榮登榜首,姚村長也經常被叫去接受領導們的誇獎。
每次分糧,社員們分到手的糧食,也總會被其他生產隊的人給換走作為糧種。
換到糧種的生產隊試著種了一季,產量還真的提高了不少。
也因此,姚家村的糧食一下子成了搶手貨。
莊稼產量高了,社員們不但能吃飽飯,手裏還會有些餘錢,生活水平自然也就跟著提高。
能過好日子,誰願意苦哈哈的。
十天半個月的,也舍得割點肉給家裏人改善一下生活。
孟驕的養豬事業也是紅紅火火,每年上交的豬肉都是超額完成,為集體增加了不少收益。
為此,姚村長每年也都會給予她和李彩雲以及孫同誌一些獎勵。
對此,大家都沒有意見。
畢竟喂豬是個又髒又累的活,沒有他們的辛苦付出,他們每年也吃不到那麽多的肉。
第364章 秦景堯來信
生產隊的老母豬也從一頭增加到了三頭。
這三頭母豬,每年都能產兩窩豬崽。
按照一頭豬兩窩崽最少二十隻算的話,也能有六十隻豬崽。
除了留下自家生產隊喂養的,其他的都賣給了附近的生產隊。
光是賣豬崽的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而姚家村生產隊,也保持著每年至少三十頭以上的喂養量。
再多的話,豬圈就盛不下了。
要是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的話,地方也要再次擴大。
孟驕跟姚村長說,村裏倒是可以發展一個養豬場,到時候可以考慮把豬圈建到果園那邊。
自從蘆葦蕩那裏挖了荷塘,孟驕還建議村長養一些鴨子跟鵝。
鴨苗和鵝苗不太好弄,還是孟驕接下這個任務,去了趟縣裏,然後從自己空間裏拿出兩百隻鴨苗和五十隻鵝苗。
這些鴨苗和鵝苗都是空間裏繁殖的,適應能力挺強,隻要沒有什麽意外情況輕易也不會生病。
姚村長找了幾個人,在荷塘邊搭建了幾間鴨棚子,就地取材讓人用蘆葦編的頂棚,上麵再糊上一些摻了草和成的泥巴,既能遮風也能擋雨。
鴨棚子邊上,還用土坯蓋了一間小屋子,是給養鴨子的人住的。
這個活比較辛苦一些,每天早上要把鴨子和鵝放出去,晚上再趕迴棚子裏,夜裏還要時不時的注意著動靜,總之就是要駐紮在蘆葦蕩邊上。
村裏的社員自然沒人願意幹這份苦差事,姚村長就把這活給了牛棚裏的另外一位同誌。
牛棚的同誌倒是挺樂意,這活雖然辛苦一些,但同時也很清淨。
隻要負責放好鴨子跟鵝,打掃一下鴨棚子的衛生和糞便,其他時間都是自由的。
荷塘裏有不少野生的小魚小蝦,這些就是鴨子最好的食物。
每天放出去之後,它們就會自己在荷塘跟蘆葦蕩裏麵覓食。
倒是鵝這種家禽比較挑嘴,它們是食草動物不吃腥,所以平時還要給它們割一些喜歡的草跟野菜來剁碎喂食。
到冬天的時候,除了喂一些青菜大白菜還要喂它們一些粗糧。
秋收完之後,冬小麥也種下去了,社員們忙活了一整年,終於可以清閑一點了。
這天,孟驕剛喂完豬迴來,還沒進家門,便看到郵遞員騎著自行車過來。
“孟同誌,有你的信,還有一個包裹!”
孟驕還以為不是爸媽大哥的信,就是二哥的來信。
哪知接過信一看,上麵並不是自己熟悉的字跡。
還覺得挺奇怪,看了下寄信地址,是京市。
心想,自己並沒有京市的朋友,會是誰呢!
忽然想起,秦景堯家就是京市的。
算一算時間,他離開也大半年的時間了。
小瑤瑤跟著老師在教室裏上課的時候,孟軒就找個地方安靜的寫自己的作業。
兄妹倆平安的去,又平安的迴來,貌似還挺高興。
從那以後,孟驕就把陪小瑤瑤上課的任務交給了孟軒。
每次去的時候,孟驕就會提前把午飯準備好放在飯盒裏給兩人帶著。
也有時候給他們一些錢跟票,讓他們去國營飯店裏吃。
不過,兩人表示,還是更喜歡吃孟驕給他們帶的飯。
既然孩子喜歡,孟驕就給做,反正也不費什麽事。
省不省錢不說,主要是自己做的方便還衛生,也節約時間。
兩人隻要掐著點去,到了之後找個地方吃完飯正好上課。
來迴的次數多了,就連公共汽車的司機跟售票員都認識了兄妹倆。
每次看他們坐車,多少也會照顧一些,因此也不怕會碰到壞人什麽的。
而小瑤瑤有了專業老師的指點,在畫畫方麵也是突飛猛進。
五月裏,棗花瓢香。
那塊鹽堿荒地如今已經不叫荒地了,是姚家村生產隊的百果園。
既有百種果子的寓意,又因為這塊地有數百畝,所以姚村長說以後就叫百果園。
兩個月前種下去的各種果樹不但全都活了,而且還長勢良好。
五月正是棗樹開花的季節。
果園裏種了幾百棵的棗樹,光是品種就有好幾個。
別看這些棗子樹隻比成人的大拇指粗不了多少,但卻開滿了一串串星形的米黃色小花。
棗花的香氣格外濃鬱,吸引來成群的蜜蜂來采蜜,嗡嗡叫著給果園帶來了鮮活的生命力。
孟驕便讓姚村長找人做了些蜂箱,放置在果園裏。
這些野生蜜蜂還真有不少在蜂箱裏安了家。
棗花蜜可是個好東西,等以後果園的其他果樹開花,還會有其他的蜂蜜,可都是純天然無任何添加,吃了對身體絕對好。
不過今年主要就是引誘蜜蜂在果園裏安家,第一年的蜂蜜就不取了,能讓蜜蜂們把自己養活就行。
隨著棗花期的結束,花萼處結出一顆顆如綠豆大小的青棗兒。
這些青棗兒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天天變大,慢慢的長成花生米大小,再繼續變成葡萄大小。
姚村長每天都會來溜達一圈,看著這些棗子日漸長大,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夏季是多雨的季節,有一次又下雨又刮風的,吹落了不少的青棗兒,看著地上已經有拇指肚大小的青棗兒,可把村長給心疼壞了。
這要是都長成的話,能多收多少果子啊!
孟驕說這是自然生存法則,每個植物生長都是要經過一番風吹雨打的,是沒辦法的事。
而且,就算是落了那麽多的棗子,枝頭上依然還掛著一串串。
棗樹還小,結太多果反而會累到,明年就會減產。
姚村長讓人找來了不少棍子,把那些掛滿棗兒被壓彎的樹枝都給撐起來,用繩子或布條纏好,以減輕棗樹的負擔。
金秋八月,果園的棗子在大家眼巴巴的盼望中,終於進入成熟期,開始慢慢的變紅。
有的紅了半圈,有的紅了一麵,有些長在最高枝頭的全都紅了。
雖然這些棗樹不大,但幾百棵的棗樹也收獲了上千斤的棗子。
因為是第一年收獲,姚村長並沒有把棗兒曬幹換錢的打算,而是每家每戶給分了幾斤,讓社員們嚐嚐自己的勞動果實。
他們村裏,也種出果樹了,說出去是多麽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最開心的,要數小孩子們了。
以前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兩顆棗子甜甜嘴,還是棗花饅頭上分到的。
現在每家都能分到好幾斤,就算是小氣的家長,也會給孩子抓上兩把打打饞蟲。
棗子一入口,清甜的滋味立刻讓小孩子們忍不住歡唿。
“這棗真甜,真好吃!”
大人聽了也迫不及待的放嘴裏一個,想要嚐一嚐這鹽堿地種出來的棗子,是不是真的甜。
結果自然是,吃到棗子的人都被棗子的味道給驚豔到了。
這棗子哪裏會又苦又澀,分明就是甜的不要不要的。
說句大實話,就沒吃過這麽甜的棗子。
沒想到,這鹽堿地種出的棗子非但不難吃,還那麽甜,社員們全都震驚了。
以後誰要是再說他們果園裏種出來的果子不能吃,就讓他自打嘴巴!
這個事實,附近村子裏的人很快也就知道了。
畢竟誰家沒有幾個親戚,分到幾斤棗子後,多少會給親戚家送兩把嚐嚐鮮。
這一嚐,自然是知道了鹽堿地種出的棗子有多甜。
於是,大家又開始巴望著,不知道明年結出的其他果子,是不是也如此好吃。
分完棗子,接著就是秋收。
姚家村的麥收和秋收產量已經連續兩年榮登榜首,姚村長也經常被叫去接受領導們的誇獎。
每次分糧,社員們分到手的糧食,也總會被其他生產隊的人給換走作為糧種。
換到糧種的生產隊試著種了一季,產量還真的提高了不少。
也因此,姚家村的糧食一下子成了搶手貨。
莊稼產量高了,社員們不但能吃飽飯,手裏還會有些餘錢,生活水平自然也就跟著提高。
能過好日子,誰願意苦哈哈的。
十天半個月的,也舍得割點肉給家裏人改善一下生活。
孟驕的養豬事業也是紅紅火火,每年上交的豬肉都是超額完成,為集體增加了不少收益。
為此,姚村長每年也都會給予她和李彩雲以及孫同誌一些獎勵。
對此,大家都沒有意見。
畢竟喂豬是個又髒又累的活,沒有他們的辛苦付出,他們每年也吃不到那麽多的肉。
第364章 秦景堯來信
生產隊的老母豬也從一頭增加到了三頭。
這三頭母豬,每年都能產兩窩豬崽。
按照一頭豬兩窩崽最少二十隻算的話,也能有六十隻豬崽。
除了留下自家生產隊喂養的,其他的都賣給了附近的生產隊。
光是賣豬崽的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而姚家村生產隊,也保持著每年至少三十頭以上的喂養量。
再多的話,豬圈就盛不下了。
要是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的話,地方也要再次擴大。
孟驕跟姚村長說,村裏倒是可以發展一個養豬場,到時候可以考慮把豬圈建到果園那邊。
自從蘆葦蕩那裏挖了荷塘,孟驕還建議村長養一些鴨子跟鵝。
鴨苗和鵝苗不太好弄,還是孟驕接下這個任務,去了趟縣裏,然後從自己空間裏拿出兩百隻鴨苗和五十隻鵝苗。
這些鴨苗和鵝苗都是空間裏繁殖的,適應能力挺強,隻要沒有什麽意外情況輕易也不會生病。
姚村長找了幾個人,在荷塘邊搭建了幾間鴨棚子,就地取材讓人用蘆葦編的頂棚,上麵再糊上一些摻了草和成的泥巴,既能遮風也能擋雨。
鴨棚子邊上,還用土坯蓋了一間小屋子,是給養鴨子的人住的。
這個活比較辛苦一些,每天早上要把鴨子和鵝放出去,晚上再趕迴棚子裏,夜裏還要時不時的注意著動靜,總之就是要駐紮在蘆葦蕩邊上。
村裏的社員自然沒人願意幹這份苦差事,姚村長就把這活給了牛棚裏的另外一位同誌。
牛棚的同誌倒是挺樂意,這活雖然辛苦一些,但同時也很清淨。
隻要負責放好鴨子跟鵝,打掃一下鴨棚子的衛生和糞便,其他時間都是自由的。
荷塘裏有不少野生的小魚小蝦,這些就是鴨子最好的食物。
每天放出去之後,它們就會自己在荷塘跟蘆葦蕩裏麵覓食。
倒是鵝這種家禽比較挑嘴,它們是食草動物不吃腥,所以平時還要給它們割一些喜歡的草跟野菜來剁碎喂食。
到冬天的時候,除了喂一些青菜大白菜還要喂它們一些粗糧。
秋收完之後,冬小麥也種下去了,社員們忙活了一整年,終於可以清閑一點了。
這天,孟驕剛喂完豬迴來,還沒進家門,便看到郵遞員騎著自行車過來。
“孟同誌,有你的信,還有一個包裹!”
孟驕還以為不是爸媽大哥的信,就是二哥的來信。
哪知接過信一看,上麵並不是自己熟悉的字跡。
還覺得挺奇怪,看了下寄信地址,是京市。
心想,自己並沒有京市的朋友,會是誰呢!
忽然想起,秦景堯家就是京市的。
算一算時間,他離開也大半年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