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加油!蒂姆!加油!”


    “高文!加油!蒂姆!加油!”


    整齊劃一的應援聲在旗忠網球中心的二號球場上空湧動著,熙熙攘攘的洶湧人群在視野裏鋪陳開來,超過三分之一球場看台滿滿當當地坐著觀眾,興高采烈地揮舞著手中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紅色漫天漫地,蔚為壯觀。


    球場之上,剛剛以原地起跳完成過頂高壓並且成功得分的高文握緊拳頭,轉頭看向蒂姆,發出激情的怒吼。


    蒂姆小碎步衝上去,和高文擊掌慶祝,也跟著一起怒吼起來,整個球場的歡唿熱潮在此刻被推上顛峰。


    如此景象,不明所以的路人還以為是世界杯預賽正在眼前上演,但殊不知卻隻是一場雙打首輪比賽而已。


    氣氛熱烈!


    高文首次在atp級別的賽事嚐試雙打,搭檔蒂姆出戰,但因為手持外卡的關係,簽運不佳,首輪就遭遇今年年初的澳網雙打冠軍盧卡斯-庫伯特(lukasz-kubot)和羅伯特-林德斯泰德(robert-lindstedt)。


    林德斯泰德是一位1977年出生的老將,專攻雙打賽場,職業生涯最高排名在2013年五月來到雙打的第三。


    溫布爾登是他表現最出色的一項大滿貫,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躋身男雙決賽,然而全部以失利告終。


    庫伯特則是1982年出生,他在職業生涯前期主攻單打,職業生涯最高排名是2010年四月的第四十一。


    庫伯特單打職業生涯代表作也出現在溫布爾登,2013年,他一路爆冷闖進八強,最終輸給波蘭同胞年輕小將傑西-揚諾維茨(jerzy-janowicz),成就後者創造曆史地成為第一位闖入大滿貫四強的“90後”。


    不過,庫伯特在那之後意識到,自己在單打賽場的競爭力不足,職業重心嚐試著往雙打領域傾斜,卻沒有想到,一飛衝天,和林德斯泰德首次搭檔出征大滿貫,就登頂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庫伯特就此發現自己的雙打天賦,後來專注雙打比賽取得了非常輝煌亮眼的成績,並且在2018年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次登頂世界第一的波蘭人——不管是單雙打,還是男子女子比賽。


    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在於,庫伯特和林德斯泰德的雙打組合,是今年年初才剛剛搭檔的。


    林德斯泰德本來準備搭檔奧地利人尤根-梅爾策(jurgen-melzer)出戰澳網,結果梅爾策因為腕傷退出澳洲賽季,迫使林德斯泰德不得不和庫伯特臨時搭檔。


    在前往墨爾本之前,他們參加了兩項賽事全部首輪出局,帶著雙打配對零勝場的狀態參加大滿貫比賽。


    結果,一黑到底。


    咦,故事是不是有點耳熟?


    現在,“澳網雙打黑馬”vs“美網單打黑馬”的對決就在魔都大師賽上演,對於喜歡網球的資深球迷來說,其實非常有趣。


    專業人士都知道,單打和雙打根本就是兩迴事,單打名將並不見得就能夠在雙打賽場表現出色,因為整個技術、戰術、布局全部都不同,整個比賽內容都幹脆不同。


    也正是因為如此,雙打比賽磨練的技術要點是不同的;而且可以打開球員眼界,更新對整個球場空間的解讀。


    那麽,高文和蒂姆兩位單打表現出色的年輕小將,麵對庫伯特和林德斯泰德兩位更加適合雙打比賽的資深老將,又能夠碰撞出什麽火花呢?


    “黑馬vs黑馬”,另類黑馬對決。


    然而,此時此刻,球場之上占據上風的,卻是高文和蒂姆這對青春搭檔。


    比分“5:4”領先的情況下,高文和蒂姆在對手發球局裏逼出了連續兩個破發點兼盤點,點燃二號球場的全部熱情。


    網球的雙打,和羽毛球、乒乓球一樣,發球是輪流的。


    比如,第一局是高文發球,第二局是林德斯泰德發球,第三局是蒂姆,第四局是庫伯特,第五局則又是高文。


    如此這般,輪流循環。


    因為雙打比賽的特殊性,發球扮演的角色很大程度被削弱,畢竟球場上多了兩個人,迴發球的空間被壓縮;盡管如此,發球的技巧和組合依舊格外重要,這往往能夠為自己的隊友創造更多機會。


    高文組合裏,蒂姆的發球局稍稍弱一些,排列組合還是更少,但整體而言,兩個人的發球局實力相對平均。


    庫伯特組合裏,林德斯泰德的發球局則是短板,整個發球的布局總是暴露出更多漏洞,成為對手的靶子。


    第十局,正是林德斯泰德的發球局,也是開賽以來林德斯泰德的第二個發球局。


    在“15:30”之後,林德斯泰德的發球速度和力量不錯,但發球動作沒有能夠隱藏戰術意圖,被站在底線負責接發球的蒂姆逮了一個正著。


    在出球刹那,蒂姆的手腕輕輕一撇一扭,做出一個非常規的擊球動作,旁人也不知道蒂姆是怎麽做到的,但迴發球就劃出一道怪異的小斜線——


    又薄又偏。


    又轉又衝。


    完全越過守候在網前準備撲殺的庫伯特,硬生生撕開一道口子,迴到林德斯泰德發球半場的那個發球區裏,而且還是一個又淺又輕的小球,不可思議地附著著外旋,可以明顯感受到高文借力打力地推送,落地之後就直接快速躥出去。


    林德斯泰德從底線啟動追上來,但速度太慢;庫伯特橫向移動完成補防,但腳步也沒有能夠完全到位,勉強用正手勾了一拍迴頭望月,然而完全沒有控製可言,旋轉、弧線、方向全部都是一塌糊塗。


    站在網前守候的高文非常機警,快速橫向移動,原地起跳,直接一拍高壓球扣死。


    輕盈、巧妙,靈氣乍泄!


    全場一片雷動,人們驚歎於高文補位的敏捷,更驚歎於蒂姆迴球的天馬行空。


    其實,也就是雙打比賽給予蒂姆靈感:怎麽樣才能夠完成迴發球,同時避開庫伯特的網前攔截又給予林德斯泰德足夠壓力?


    球場,就那麽大,三維立體空間又應該如何運用?


    比賽來來迴迴也進行了三十分鍾,蒂姆抓住一閃而過的靈感打出一記神仙球,在盤末階段為他們爭取到了先下一盤的機會。


    首次嚐試雙打,高文和蒂姆都非常不適應,又陌生又生疏,配合也不夠默契,訓練時間還是不夠,但兩位球員的基本功都非常紮實,緊緊咬住比分,立足於自己的發球局,再加上對手組合自澳網之後,也延續了大半賽季狀態不佳的糟糕局麵,現在反而是高文組合創造出了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賽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磨硯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磨硯少年並收藏賽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