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絡的作用


    (1)聯係髒腑、溝通內外:《靈樞·海論》指出:“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髒腑,外絡於肢節。”人體的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的協調與統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是依靠經絡係統的聯絡溝通而實現的。經絡中的經脈、經別和奇經八脈、十五絡脈,縱橫交錯,入裏出表,通上達下,聯係人體各髒腑組織;經筋、皮部聯係肢體筋肉皮膚;浮絡和孫絡聯係人體各細微部分。這樣,經絡將人體聯係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的聯絡溝通作用,還反映在經絡具有傳導功能。體表感受病邪和各種刺激,可傳導於髒腑;髒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於體表。這些都是經絡聯絡溝通作用的具體體現。


    (2)運行氣血、營養全身:《靈樞·本藏》指出:“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全身各組織器官隻有得到氣血的溫養和濡潤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能將營養物質輸布到全身各組織髒器,使髒腑組織得以營養,筋骨得以濡潤,關節得以通利。


    (3)抗禦病邪、保衛機體: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經絡“行血氣”而使營衛之氣密布周身,在內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在外抗禦病邪,防止內侵。外邪侵犯人體由表及裏,先從皮毛開始。衛氣充實於絡脈,絡脈散布於全身而密布於皮部,當外邪侵犯機體時,衛氣首當其衝發揮其抗禦病邪、保衛機體的屏障作用。如《素問·繆刺論》所說:“夫邪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於孫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絡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脈,內聯五髒,散於腸胃。”


    2.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


    (1)說明病理變化:經絡是人體通內達外的一個聯絡係統,在生理功能失調時,又是病邪傳注的途徑,具有反映病候的特點。如在有些疾病的病理過程中,常可在經絡循行通路上出現明顯的壓痛,或結節、條索等反應物,以及相應的部位皮膚色澤、形態、溫度等變化。通過望色、循經觸摸反應物和按壓等,可推斷疾病的病理狀況。


    (2)指導辨證歸經:辨證歸經,是指通過辨析患者的症狀、體征,以及相關部位發生的病理變化,以確定疾病所在的經脈。辨證歸經在經絡學說指導下進行。如頭痛一證,痛在前額多與陽明經有關;痛在兩側多與少陽經有關;痛在後項者多與太陽經有關;痛在巔頂者多與督脈、足厥陰經有關。這是根據頭部經脈分布特點辨證歸經。臨床上可根據所出現的症候,結合其所聯係的髒腑,進行辨證歸經。如咳嗽、鼻流清涕、胸悶,或胸外上方、上肢內側前緣疼痛等,與手太陰肺經有關;脘腹脹滿、脅肋疼痛、食欲缺乏、噯氣吞酸等,與足陽明胃經和足厥陰肝經有關。


    (3)指導針灸治療:針灸治病是通過針刺和艾灸等刺激體表經絡腧穴,以疏通經氣,調節人體髒腑氣血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腧穴的選取、針灸方法的選用是針灸治療的兩大關鍵,均依靠經絡學說指導。在臨床上,針灸臨床通常根據經脈循行和主治特點進行循經取穴,如《四總穴歌》所載“肚腹三裏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麵口合穀收”就是循經取穴的具體表現。由於經絡、髒腑與皮部有著密切的聯係,故經絡、髒腑疾患可以用皮膚針叩刺皮部或皮內埋針進行治療,如胃脘痛可用皮膚針叩刺中脘、胃俞穴,也可在該穴皮內埋針;經絡閉阻、氣血瘀滯,可以刺其絡脈出血進行治療,如目赤腫痛刺太陽穴出血,軟組織挫傷在其損傷局部刺絡拔罐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看圖推拿按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偉並收藏看圖推拿按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