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岩寺也有一座三世佛的寶殿, 過去的燃燈佛, 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未來的彌勒佛。三位佛祖承受的香火,燃燈佛最少,因為過去不可憶, 彌勒佛次之, 因為未來不可追, 隻有居中的釋迦牟尼佛,一尊一丈八尺八高的金身, 拈指而笑,慈眉善目,他的供桌上香火鼎盛。
李斐像千萬個庸俗的凡人,現實得很, 拜倒在釋迦牟尼佛的階前, 以虔誠之心, 把自己親手做的紅豆糕和桂花糕, 一塊一塊的壘成五層四方塔尖,擺在供桌上,又在供桌兩邊的寶瓶上,一邊插上紅黃二色的劍蘭花, 劍蘭葉似長劍, 如同鍾馗佩戴的寶劍, 有擋煞和避邪之意;另一半是酷似鶴翹首的白掌花, 白掌亭亭玉立, 給人予潔白無瑕的美感,民間有親友遠別,會互贈此花,以示平安康泰之意。
點上三株清香,李斐在佛前深深的叩拜,久久不起。
她和被父母掌控在手裏的永安縣主不一樣,她自小就在長輩們的縱容下無拘無束的生活,論及婚嫁大事,在她十四的時候,李老太太就將羞澀的她抱在懷裏,笑道:給斐兒找一個,讓她歡喜的丈夫吧。
不需要前世,今生她和陸應麟之間,就有無數個歡喜的瞬間。
在琉璃萬頃的羅伽湖,陸應麟潛入水底,矯健的身姿在清澈的水麵下翻轉,一條一條的箭魚從水下拋上了小舟,濺起一串晶瑩的水花。
元祐二十五年的初秋,旌旗飄揚,金甲冷冽,陸應麟的臉上,有武人的兇悍肅殺,她目送這樣陽剛俊朗的男人出征南麓,內心多少難舍。
浸染了一身蛇血,濕透的布料包裹了結實膨脹的肌肉,陸應麟的耳根處泛起一抹紅色,手足無措的站立著,充滿了力量又溫潤質樸。
李斐俯在佛前,肩背平緩,無聲無息,但是眼淚已經凝結於眼睫,倒流入額角。
李斐迴望她過去二十載的青春歲月,她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地,熙熙攘攘的紅塵間,她唯一愧對過的,唯有陸應麟一人。
因為喜新厭舊,也因為趙彥恆能給予的庇佑,她舍棄了他。
所以她曾經在彌勒佛座下許下了心願的,莫失莫忘,願來世再續前緣!
隻是……原來……如果……這樣一個男人為了自己而死了,她如何能承擔這樣的罪過。
李斐緩緩的直起了身子,輝煌的日光照射在佛身,又折射在她濕潤的眼瞳,透明的淚水順著白皙的肌膚,大顆大顆的滑落。
生離尚且還能彼此祝福,死別,萬裏千山,踽踽獨行,李斐可以想象,那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過去,現在,未來,她和陸應麟,都是有緣無分的兩個人罷了。
沒有一點聲響,趙彥恆煢煢孑立,不知道在李斐身後站了多久。
李斐似有所感,眼神朦朧的迴了頭,倒也沒有意外之色。襄王妃和壽春公主要來華岩寺,昨天就有兩府的侍衛來寺廟守備。
趙彥恆從容走過來,在李斐麵前蹲下,他應該知道李斐是在為誰祈福和禱告,隻是趙彥恆偏偏不承認,手指碾著李斐臉上的淚痕,淡漠道:“你因為紀言父母之死而不安?我早說過了,你不必內疚,我自覺無過,注定要死的人,我隻是見死不救。天底下要死的人多了,我見死不救,何罪之有!”
“的確是如此。”李斐周身縈繞著淡淡的蒼涼,說道:“你救了與你無關的人,自該得到報償。”
和趙彥恆相遇,是在元祐二十六年春,當時慘劇雖然尚未發生,也已經有跡可循。毗鄰的廣西僮人抗稅不斷,雲南的布政使呂震庸碌無為,鎮守太監錢通和雲南巡撫周原吉康沆瀣一氣,黔國公府陳太夫人一係和郭坤一係水火不容,這一切串聯在一起,遲早會釀成巨禍。而李家已經隱隱牽涉其中,難保不會成為多方勢力輾軋下的炮灰。
是趙彥恆出現了,他支持了郭坤一係,打壓了陳太夫人一係;他一邊震懾,一邊收買了錢通等人;也是在他的鼓動下,廣西以鎮南侯府為首的一批權貴落馬。這些舉措,讓來年的殺戮消弭於無形。
“你想通了?”趙彥恆的聲音帶著欣喜,試圖扶起李斐:“那你和我迴家吧……”急匆匆的,甜膩膩的又道:“我想你了!”
李斐攀住了趙彥恆的手臂,濕潤的睫毛低垂著,道:“你就沒什麽要問的?沒有什麽可說的?”
“我要問你什麽?我也沒什麽可說了。”
趙彥恆幽暗的眼神略過佛前的案桌。他不會告訴李斐,雲南郊外那座簡陋的佛寺早就已經被他鏟平了。
從他選擇硬搶,而不是抹黑陸應麟開始,他就預備好了,這一世陸應麟依然會在李斐心裏烙下印記。沐浴著佛祖仁慈的目光,趙彥恆的笑容如朗月清風,道:“你自己也不明白,你隻是憐憫他,隻有可憐的男人才需要憐憫,我允許了。”
李斐的眼眸中還溢漾著水光,她的手心緊貼著趙彥恆緊緊崩起的手臂,她將趙彥恆退拒了出去,道:“你生氣了?”
趙彥恆笑得多麽的爽朗,就有多麽的生氣,不過他也隻是氣一氣罷了,無奈的道:“我要是能早來一年,多好!”
李斐輕哼道:“早一年,蕭懋還在世吧。”
趙彥恆怔了一下。
李斐平靜的注視過來,她無意攪擾死者的魂靈,隻是她和趙彥恆,自有一番漣漪,老天爺為趙彥恆選中的時機,已經是恰如其分了。
趙彥恆嬉笑的眼神鄭重了起來,他幹脆跪坐在了地上,捋了捋額頭,低聲道:“那時候我們都不懂事呢,別人稍微施展些手段,就讓我們惦記了起來,這都是懵懂無知。”
都自認懵懂無知了,李斐還能說什麽,況且,陸應麟和蕭懋,都是令人欽佩的人物兒,李斐不能抹去了和陸應麟的過去,也不會去怪罪趙彥恆和蕭懋的曾經。
隻是有一個人,李斐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你也知道,我在李伯支離破碎的屍體麵前發過誓的,要殺我的人,殺我不死,我便要了她的命。”
範慎都因為此事和朱妙華和離了,李斐不可能沒有隔閡。明明是原配嫡妻,惶惶然變成了‘繼妻’,李斐在朱妙華麵前雲淡風輕的模樣是強裝的。
“你可別告訴我,因為要拉攏宣國公,才放過了她。你也別告訴我,因為景王庇護著她,所以下不了手。你不是那麽一個畏首畏尾的人,總是做了一世的夫妻,有羈絆所在,所以她再怎麽怨毒和憤恨,哪怕如今累及了你的名聲,累及了你我的情分,你也是一次次的對她手下留情了。”
趙彥恆的聲音輕悅,眸中閃過煥然的神采,道:“你這是吃醋了嗎?”
“她還活著!”李斐露出咄咄逼人的嘴臉。
趙彥恆臉上那股嬉皮笑臉的勁兒漸漸的散了,他變得凝重和不安起來,坐姿換了兩次,最後蹲坐在地上,張揚了雙腿偽裝出了一個愜意的模樣,道:“你不要去相信趙彥懌寫的話本子,他少說有一半是瞎編的。你要看我寫的……”
李斐雙眼直射過來,道:“你那春秋筆法,知道我為什麽沒往心裏去嗎?因為太忽悠人了。”
趙彥恆寫的《天方夜譚》,避諱掉了和李斐息息相關的許多人和事,失之於剛毅,李斐的性子外柔內剛,經過了跌宕起伏,在爾虞我詐的宮廷中浸染,李斐已經失去了有情飲水飽的純真。
和朱妙華的紛紛擾擾唿嘯而過,趙彥恆被尖銳的風聲劃拉得腦子一片癱軟,他疲憊的說道:“前世圍獵之後,我廢殺了她,廢了她,我想早晚是有那麽一天的,因為我和她實在過不到一塊去,隻是殺了她,是我錯了。那時有證據顯示她夥同一班逆臣,意圖行刺,所以我在盛怒之下賜死了她……”
那時候的證據,連朱欽都沒有辯駁,俯首認罪了。趙彥恆也自以為朱妙華為了擢升到太後,會撇下他過繼一個幼帝,所以趙彥恆當時深信不疑,把宣國公降為了誠宣伯,蔡氏和許氏幽閉家廟,朱妙華廢居冷宮,在冷宮,朱妙華說了許多誹謗李斐的話語,可謂是句句誅心,趙彥恆為了維護已經死去的李斐,在盛怒之下,賜死了朱妙華。
“她那麽一個人,狠毒卻沒有心機,做不了那樣的大事,是我枉殺了她。想來蒼天也是念著她是枉死的,才給她重活一次的機會。”
做下了這樣大事的人,是李斐。李斐雖死,可是她的布局還在,從首逆掌印太監馮承恩府邸查抄出來的,在朱妙華的授意下,蔡氏和許氏與馮承恩勾結的人證物證,在死去的人都塵歸塵,土歸土之後,趙彥恆在一些機緣巧合之下確信了朱妙華在冷宮裏對李斐的指控。
是李斐,借著那一股反對他的倒皇派勢力,借著多年以前,由蔡氏送給馮承恩的一個名兒歌扇的丫鬟,將偽造的證據參入了馮承恩的府邸,才把蔡氏許氏和朱妙華三個女人,置於死地。
趙彥恆仰著頭,眼眸上漾著一層水,心緒幾乎哀傷到窒息,道:“是我錯了,是我太貪婪,既害死了她,也害死了你!”
李斐像千萬個庸俗的凡人,現實得很, 拜倒在釋迦牟尼佛的階前, 以虔誠之心, 把自己親手做的紅豆糕和桂花糕, 一塊一塊的壘成五層四方塔尖,擺在供桌上,又在供桌兩邊的寶瓶上,一邊插上紅黃二色的劍蘭花, 劍蘭葉似長劍, 如同鍾馗佩戴的寶劍, 有擋煞和避邪之意;另一半是酷似鶴翹首的白掌花, 白掌亭亭玉立, 給人予潔白無瑕的美感,民間有親友遠別,會互贈此花,以示平安康泰之意。
點上三株清香,李斐在佛前深深的叩拜,久久不起。
她和被父母掌控在手裏的永安縣主不一樣,她自小就在長輩們的縱容下無拘無束的生活,論及婚嫁大事,在她十四的時候,李老太太就將羞澀的她抱在懷裏,笑道:給斐兒找一個,讓她歡喜的丈夫吧。
不需要前世,今生她和陸應麟之間,就有無數個歡喜的瞬間。
在琉璃萬頃的羅伽湖,陸應麟潛入水底,矯健的身姿在清澈的水麵下翻轉,一條一條的箭魚從水下拋上了小舟,濺起一串晶瑩的水花。
元祐二十五年的初秋,旌旗飄揚,金甲冷冽,陸應麟的臉上,有武人的兇悍肅殺,她目送這樣陽剛俊朗的男人出征南麓,內心多少難舍。
浸染了一身蛇血,濕透的布料包裹了結實膨脹的肌肉,陸應麟的耳根處泛起一抹紅色,手足無措的站立著,充滿了力量又溫潤質樸。
李斐俯在佛前,肩背平緩,無聲無息,但是眼淚已經凝結於眼睫,倒流入額角。
李斐迴望她過去二十載的青春歲月,她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地,熙熙攘攘的紅塵間,她唯一愧對過的,唯有陸應麟一人。
因為喜新厭舊,也因為趙彥恆能給予的庇佑,她舍棄了他。
所以她曾經在彌勒佛座下許下了心願的,莫失莫忘,願來世再續前緣!
隻是……原來……如果……這樣一個男人為了自己而死了,她如何能承擔這樣的罪過。
李斐緩緩的直起了身子,輝煌的日光照射在佛身,又折射在她濕潤的眼瞳,透明的淚水順著白皙的肌膚,大顆大顆的滑落。
生離尚且還能彼此祝福,死別,萬裏千山,踽踽獨行,李斐可以想象,那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過去,現在,未來,她和陸應麟,都是有緣無分的兩個人罷了。
沒有一點聲響,趙彥恆煢煢孑立,不知道在李斐身後站了多久。
李斐似有所感,眼神朦朧的迴了頭,倒也沒有意外之色。襄王妃和壽春公主要來華岩寺,昨天就有兩府的侍衛來寺廟守備。
趙彥恆從容走過來,在李斐麵前蹲下,他應該知道李斐是在為誰祈福和禱告,隻是趙彥恆偏偏不承認,手指碾著李斐臉上的淚痕,淡漠道:“你因為紀言父母之死而不安?我早說過了,你不必內疚,我自覺無過,注定要死的人,我隻是見死不救。天底下要死的人多了,我見死不救,何罪之有!”
“的確是如此。”李斐周身縈繞著淡淡的蒼涼,說道:“你救了與你無關的人,自該得到報償。”
和趙彥恆相遇,是在元祐二十六年春,當時慘劇雖然尚未發生,也已經有跡可循。毗鄰的廣西僮人抗稅不斷,雲南的布政使呂震庸碌無為,鎮守太監錢通和雲南巡撫周原吉康沆瀣一氣,黔國公府陳太夫人一係和郭坤一係水火不容,這一切串聯在一起,遲早會釀成巨禍。而李家已經隱隱牽涉其中,難保不會成為多方勢力輾軋下的炮灰。
是趙彥恆出現了,他支持了郭坤一係,打壓了陳太夫人一係;他一邊震懾,一邊收買了錢通等人;也是在他的鼓動下,廣西以鎮南侯府為首的一批權貴落馬。這些舉措,讓來年的殺戮消弭於無形。
“你想通了?”趙彥恆的聲音帶著欣喜,試圖扶起李斐:“那你和我迴家吧……”急匆匆的,甜膩膩的又道:“我想你了!”
李斐攀住了趙彥恆的手臂,濕潤的睫毛低垂著,道:“你就沒什麽要問的?沒有什麽可說的?”
“我要問你什麽?我也沒什麽可說了。”
趙彥恆幽暗的眼神略過佛前的案桌。他不會告訴李斐,雲南郊外那座簡陋的佛寺早就已經被他鏟平了。
從他選擇硬搶,而不是抹黑陸應麟開始,他就預備好了,這一世陸應麟依然會在李斐心裏烙下印記。沐浴著佛祖仁慈的目光,趙彥恆的笑容如朗月清風,道:“你自己也不明白,你隻是憐憫他,隻有可憐的男人才需要憐憫,我允許了。”
李斐的眼眸中還溢漾著水光,她的手心緊貼著趙彥恆緊緊崩起的手臂,她將趙彥恆退拒了出去,道:“你生氣了?”
趙彥恆笑得多麽的爽朗,就有多麽的生氣,不過他也隻是氣一氣罷了,無奈的道:“我要是能早來一年,多好!”
李斐輕哼道:“早一年,蕭懋還在世吧。”
趙彥恆怔了一下。
李斐平靜的注視過來,她無意攪擾死者的魂靈,隻是她和趙彥恆,自有一番漣漪,老天爺為趙彥恆選中的時機,已經是恰如其分了。
趙彥恆嬉笑的眼神鄭重了起來,他幹脆跪坐在了地上,捋了捋額頭,低聲道:“那時候我們都不懂事呢,別人稍微施展些手段,就讓我們惦記了起來,這都是懵懂無知。”
都自認懵懂無知了,李斐還能說什麽,況且,陸應麟和蕭懋,都是令人欽佩的人物兒,李斐不能抹去了和陸應麟的過去,也不會去怪罪趙彥恆和蕭懋的曾經。
隻是有一個人,李斐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你也知道,我在李伯支離破碎的屍體麵前發過誓的,要殺我的人,殺我不死,我便要了她的命。”
範慎都因為此事和朱妙華和離了,李斐不可能沒有隔閡。明明是原配嫡妻,惶惶然變成了‘繼妻’,李斐在朱妙華麵前雲淡風輕的模樣是強裝的。
“你可別告訴我,因為要拉攏宣國公,才放過了她。你也別告訴我,因為景王庇護著她,所以下不了手。你不是那麽一個畏首畏尾的人,總是做了一世的夫妻,有羈絆所在,所以她再怎麽怨毒和憤恨,哪怕如今累及了你的名聲,累及了你我的情分,你也是一次次的對她手下留情了。”
趙彥恆的聲音輕悅,眸中閃過煥然的神采,道:“你這是吃醋了嗎?”
“她還活著!”李斐露出咄咄逼人的嘴臉。
趙彥恆臉上那股嬉皮笑臉的勁兒漸漸的散了,他變得凝重和不安起來,坐姿換了兩次,最後蹲坐在地上,張揚了雙腿偽裝出了一個愜意的模樣,道:“你不要去相信趙彥懌寫的話本子,他少說有一半是瞎編的。你要看我寫的……”
李斐雙眼直射過來,道:“你那春秋筆法,知道我為什麽沒往心裏去嗎?因為太忽悠人了。”
趙彥恆寫的《天方夜譚》,避諱掉了和李斐息息相關的許多人和事,失之於剛毅,李斐的性子外柔內剛,經過了跌宕起伏,在爾虞我詐的宮廷中浸染,李斐已經失去了有情飲水飽的純真。
和朱妙華的紛紛擾擾唿嘯而過,趙彥恆被尖銳的風聲劃拉得腦子一片癱軟,他疲憊的說道:“前世圍獵之後,我廢殺了她,廢了她,我想早晚是有那麽一天的,因為我和她實在過不到一塊去,隻是殺了她,是我錯了。那時有證據顯示她夥同一班逆臣,意圖行刺,所以我在盛怒之下賜死了她……”
那時候的證據,連朱欽都沒有辯駁,俯首認罪了。趙彥恆也自以為朱妙華為了擢升到太後,會撇下他過繼一個幼帝,所以趙彥恆當時深信不疑,把宣國公降為了誠宣伯,蔡氏和許氏幽閉家廟,朱妙華廢居冷宮,在冷宮,朱妙華說了許多誹謗李斐的話語,可謂是句句誅心,趙彥恆為了維護已經死去的李斐,在盛怒之下,賜死了朱妙華。
“她那麽一個人,狠毒卻沒有心機,做不了那樣的大事,是我枉殺了她。想來蒼天也是念著她是枉死的,才給她重活一次的機會。”
做下了這樣大事的人,是李斐。李斐雖死,可是她的布局還在,從首逆掌印太監馮承恩府邸查抄出來的,在朱妙華的授意下,蔡氏和許氏與馮承恩勾結的人證物證,在死去的人都塵歸塵,土歸土之後,趙彥恆在一些機緣巧合之下確信了朱妙華在冷宮裏對李斐的指控。
是李斐,借著那一股反對他的倒皇派勢力,借著多年以前,由蔡氏送給馮承恩的一個名兒歌扇的丫鬟,將偽造的證據參入了馮承恩的府邸,才把蔡氏許氏和朱妙華三個女人,置於死地。
趙彥恆仰著頭,眼眸上漾著一層水,心緒幾乎哀傷到窒息,道:“是我錯了,是我太貪婪,既害死了她,也害死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