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複轉過頭來,她的心不夠硬,她的心總有一塊地兒是柔軟的,她還不能對一顆慈母之心熟視無睹。所以她開始真切的為範姨娘思慮了一番。而李斐在憐憫之外,還有著一種奇異的冷靜。在朱清和朱洪她誰也看不上的時候,她需要他們兩個把彼此視為對手膠著,將來或是曆練成長,或是兩敗俱傷,那都是將來的事情,她的將來也還說不準。所以李斐平靜的說起來,道:“當年許氏被父親廢棄,外頭不明所以的總會想是我們母女做什麽,其實不然,是許氏之過。”
範姨娘凝著李斐,自有了朱清之後,她對許氏就沒有服氣過。她想李家母女也一定不能服氣的,一旦卷土重來,必定得把許氏掀下去。事實也如她料想的那樣,許氏廢了。
“許氏之過,是她還在父親盛年的時候,就指望著想兒子的清福,指望著向蔡氏一樣,過一過老封君的好日子。”遙想到那一天的場景,朱洪在李月的恐嚇下,理所當然的叫嚷出來,他是嫡子,宣國公府是他的,這句話就把許氏置於死地了。
李斐靠在身後一個金絲攢牡丹厚錦靠枕上,雙手疊放在膝上,眼眸冷溶溶,一臉安適的說道:“兩年前朱洪隻有十歲,十歲的孩子要長成頂天立地的男人還有多久?十歲的孩子死了都叫夭折,埋入祖墳連個墓碑都沒有。這樣一個稚嫩的兒子,許氏就在想念著依靠兒子過上蔡氏那般太夫人的日子。太夫人,都是死了丈夫的。於父親來說,這叫做忘恩負義!”
明明陽光燦爛的天氣,範姨娘忽然感覺冷颼颼的,因為她正在犯和許氏一樣的錯誤。範姨娘縮了一下肩膀,黯然道:“我沒那麽想。我每天守著空蕩蕩的屋子,一天沒滋沒味的就過去了,老爺已經快三年沒上我那裏去了,大少爺又離得那麽遠。我這心裏不踏實,老爺我求不來,我陪著大少爺一起去吃苦還不行嗎?”
範姨娘今年才三十出頭,她的容顏還沒有枯萎,丈夫給予她的疼愛已經沒有了。丈夫抓不住,她想緊緊的抓住兒子,又有什麽錯呢?
“不行!”李斐的眼睛睇過來,提醒她道:“姨娘莫要忘了,你的榮耀,包括你的兒子,皆來自於父親。父親於你而言,即使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也是一個合格的恩主!”
許氏錯就錯在把朱欽當一個丈夫來看待,作為丈夫朱欽當然是不合格的,他就從來沒有把許氏當做一個與之平等,需要敬重的妻子來對待。於範氏這些姨娘們來說就更是如此了。範姨娘還是風光過的,能和主母別苗頭,朱秒仙的生母吳姨娘都被冷落十幾年了,也隻有女兒出嫁這陣子,多了一點存在感。
李斐的目光在範姨娘身上掃了一圈。今天範姨娘穿了一件杏黃色鑲銀絲衫兒,一條紫羅蘭繡薔薇綢緞裙,烏黑的秀發上別著三件白玉首飾,耳墜是兩朵白玉雕成的玉蘭花,手上一對絞絲如意紋金鐲子。這身穿戴比襄陽知府的太太也不差了。他的父親憑著一己之力頂著宣國公府的門楣,讓這些女人過著精致的生活,而不是像她的母親一樣,年複一年的來迴奔波操持生計,作為迴報,這些女人得像一朵朵向日葵一樣,就圍著賜予了陽光的宣國公轉悠,這些女人又不是強搶來的,這也很公平。
範姨娘頹喪了下來,她應該意識到了,她像藤蘿一樣依附他人的人生,是不能自主的人生。所以為她美言一句這種事,李斐是絕不會應承了,李斐道:“你要是去自請放妾書,你想去哪裏,就能去哪裏!”
範姨娘深深的埋下頭來。她本不是一個心毅誌堅的人,剛才下的決心,她已經動搖了。她還不能舍棄宣國公府二姨娘的身份。
李斐有點可憐她了,可憐她雖然做了母親,有為母之心,卻沒能有個母親的樣子。李斐就勸她道:“朱清在西寧衛,你盡量寬寬心吧。父親是望子成龍的父親,將來若有一日,朱清長成了頂天立地的男兒,他會感激所有的曆練。”
現在是沒有感激的,朱清和朱洪那兩位精貴的公子,現在正叫苦連天呢,叫得範姨娘心神不寧,叫得朱妙華都往西寧衛送了幾迴東西。
再一次從李斐口中道出的‘頂天立地’讓範姨娘的精神震了一下,萎靡的信念重新煥發出生機,她握了握拳,坐在小杌子上側了側身子,頭也沒有抬起來,就低聲道:“範大奶奶……似乎在為老爺的婚事張羅。”
宣國公府沒有太太奶奶,她們這些姨娘其實很有勢力的,相同的身份讓她們在這件事情上聯合在了一起。
她們將來會有一個怎麽樣的主母?或者再來一個姐妹?
男人就一個,她們的眼睛直盯盯關注著這件事情。
範姨娘繼續道:“前兒範大奶奶來看三姑娘,同行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長得很是標誌,是範家三姑太太的外甥女兒。”
“這輩分也不對啊!”
這就是李斐的局限了,她在男女情|事上並不是敏銳的人。當別人隱蔽著感情的時候,她並不能看透。不過範姨娘吳姨娘等,時刻揣摩著男人心思的女人,就迅捷的抓住了朱妙華徐徐漸進的圖謀。
輩分不對才好行事呢。
輩分要是對上了,姑娘家還得避嫌,畢竟十七八歲的大姑娘,清閨正是最要緊的時候,往一個陌生的男子身邊湊算怎麽迴事,這個男子還是大了近二十歲的國公爺,看著就不像話。可是輩分不對,就可以拿‘長輩’來支吾過去了,且範家三姑太太的外甥女兒,這都繞了幾道彎子了,待情愫生成的時候,長輩不過一句笑談,該怎麽著就怎麽,全沒有妨礙。
李斐一撥就透亮了,頷首道:“我會留意的。”
範家三姑太太的外甥女兒,作為一位繼母的後備役,李斐當然會去細細的打探一番。
長興侯同父同母所出的妹妹,嫁在金陵的魏國公府,其丈夫是嫡次子,有一位同胞姐姐,又嫁入臨川陳家,生下一女,名喚陳韶婉。元祐二十五年至元祐二十八年的吏部尚書陳愈,正是陳韶婉的祖父,去年因為母喪,正在臨川老家丁憂。
吏部尚書是百官之首,因為這一官位本身已經足夠位高權重,所以吏部尚書曆來不入內閣。
父族是尚書之家,母族是魏國公府,就陳韶婉的出身,來做宣國公的繼室是完全夠資格的。
朱妙華並沒有給她的父親招攬些亂七八糟的女人。
李斐撚了撚手指,她說過的,她希望父親再娶,娶一個正派又厲害的女人,能夠襄助父親管理宣國公府這麽大的家業,隻是這個女人究竟是誰,李斐也沒有那樣的人選。如今朱妙華挑出了一個人來,似乎要身份有身份,要模樣有模樣,至於還有別的什麽,她也隻能靜觀其變著而已。
長興侯府裏,三姑太太口稱著侍奉老太太,就帶著外甥女兒常住下了。
一來二去,朱妙華和陳韶婉處的和親姐妹一樣,在楔萌院一待,就待到範慎迴府,才和朱妙華告辭離去。
範慎和朱妙華近日總有摩擦。一則是老太太的事,二則是朱妙華對襄王妃的態度。範慎勸了好幾次,縱然沒有姐妹之情,在公開的場合麵子上得讓大家過得去吧,可是朱妙華厭惡李斐至深,連裝裝麵子都做不到。
襄王妃李斐究竟做了什麽,讓你如此厭惡她?
周歲宴之後,範慎是那麽問過朱妙華的。朱妙華怎麽答得上來,她難道要說李斐竊居了原本該屬於她的襄王妃位置,不能那麽說,就隻能一味怪罪李斐是李月之女。
然後範慎就覺得朱妙華狹隘了,說襄王妃也不曾因為她是許錦之女,就怎麽著的為難過她。
朱妙華平生最恨他人直戳,她不如李斐。所以當天朱妙華瞬間氣炸了,她指著範慎大罵道:“你們範家想要左右逢源,就要壓著我的頭朝別人低三下四去,你們別打錯了主意。”
朱妙華一惱起來就偏激,說出口的話像吐刀子一樣,這般倔強不會為他人俯就一點兒的脾氣兩世都不改。範慎也受不了朱妙華那般偏執的性情,拂袖而去。
夫妻兩個就那天爭吵之後就沒怎麽說過話。
冷戰了好幾日,還是範慎軟下來,坐到朱妙華身邊道:“依我的意思,你別摻和嶽父大人的婚事。這樣的事情,不成是白忙活一場還罷了。成了也未必是多好的美事。曆來繼室和前頭嫡出的子女總能滋生出許多的過節。”
範慎是再三措辭了,他擔心朱妙華忙活一場,待幾十年塵埃落定的時候才愕然發現,全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朱家上一代便是如此,朱家三姐妹苦心經營過的宣國公府,還不是蔡氏做了宣國公府的太夫人。
朱妙華秋波微轉,長眉斜飛,貝齒含笑,語氣生冷,神態倨傲道:“我絕不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再多就不能和範慎說了,朱妙華把事情做得極其隱秘。曆來繼室和前頭嫡出子女滋生出過節,皆因為繼室有親子。而陳韶婉,在住進長興侯府的第一天,朱妙華就已經給她下藥了,從名宮觀那個老道手裏敲詐出來的好藥,日日摻在陳韶婉的飲食中。
生不出一子半女的陳韶婉,就會一直安分的和她們姐弟聯合!
範姨娘凝著李斐,自有了朱清之後,她對許氏就沒有服氣過。她想李家母女也一定不能服氣的,一旦卷土重來,必定得把許氏掀下去。事實也如她料想的那樣,許氏廢了。
“許氏之過,是她還在父親盛年的時候,就指望著想兒子的清福,指望著向蔡氏一樣,過一過老封君的好日子。”遙想到那一天的場景,朱洪在李月的恐嚇下,理所當然的叫嚷出來,他是嫡子,宣國公府是他的,這句話就把許氏置於死地了。
李斐靠在身後一個金絲攢牡丹厚錦靠枕上,雙手疊放在膝上,眼眸冷溶溶,一臉安適的說道:“兩年前朱洪隻有十歲,十歲的孩子要長成頂天立地的男人還有多久?十歲的孩子死了都叫夭折,埋入祖墳連個墓碑都沒有。這樣一個稚嫩的兒子,許氏就在想念著依靠兒子過上蔡氏那般太夫人的日子。太夫人,都是死了丈夫的。於父親來說,這叫做忘恩負義!”
明明陽光燦爛的天氣,範姨娘忽然感覺冷颼颼的,因為她正在犯和許氏一樣的錯誤。範姨娘縮了一下肩膀,黯然道:“我沒那麽想。我每天守著空蕩蕩的屋子,一天沒滋沒味的就過去了,老爺已經快三年沒上我那裏去了,大少爺又離得那麽遠。我這心裏不踏實,老爺我求不來,我陪著大少爺一起去吃苦還不行嗎?”
範姨娘今年才三十出頭,她的容顏還沒有枯萎,丈夫給予她的疼愛已經沒有了。丈夫抓不住,她想緊緊的抓住兒子,又有什麽錯呢?
“不行!”李斐的眼睛睇過來,提醒她道:“姨娘莫要忘了,你的榮耀,包括你的兒子,皆來自於父親。父親於你而言,即使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也是一個合格的恩主!”
許氏錯就錯在把朱欽當一個丈夫來看待,作為丈夫朱欽當然是不合格的,他就從來沒有把許氏當做一個與之平等,需要敬重的妻子來對待。於範氏這些姨娘們來說就更是如此了。範姨娘還是風光過的,能和主母別苗頭,朱秒仙的生母吳姨娘都被冷落十幾年了,也隻有女兒出嫁這陣子,多了一點存在感。
李斐的目光在範姨娘身上掃了一圈。今天範姨娘穿了一件杏黃色鑲銀絲衫兒,一條紫羅蘭繡薔薇綢緞裙,烏黑的秀發上別著三件白玉首飾,耳墜是兩朵白玉雕成的玉蘭花,手上一對絞絲如意紋金鐲子。這身穿戴比襄陽知府的太太也不差了。他的父親憑著一己之力頂著宣國公府的門楣,讓這些女人過著精致的生活,而不是像她的母親一樣,年複一年的來迴奔波操持生計,作為迴報,這些女人得像一朵朵向日葵一樣,就圍著賜予了陽光的宣國公轉悠,這些女人又不是強搶來的,這也很公平。
範姨娘頹喪了下來,她應該意識到了,她像藤蘿一樣依附他人的人生,是不能自主的人生。所以為她美言一句這種事,李斐是絕不會應承了,李斐道:“你要是去自請放妾書,你想去哪裏,就能去哪裏!”
範姨娘深深的埋下頭來。她本不是一個心毅誌堅的人,剛才下的決心,她已經動搖了。她還不能舍棄宣國公府二姨娘的身份。
李斐有點可憐她了,可憐她雖然做了母親,有為母之心,卻沒能有個母親的樣子。李斐就勸她道:“朱清在西寧衛,你盡量寬寬心吧。父親是望子成龍的父親,將來若有一日,朱清長成了頂天立地的男兒,他會感激所有的曆練。”
現在是沒有感激的,朱清和朱洪那兩位精貴的公子,現在正叫苦連天呢,叫得範姨娘心神不寧,叫得朱妙華都往西寧衛送了幾迴東西。
再一次從李斐口中道出的‘頂天立地’讓範姨娘的精神震了一下,萎靡的信念重新煥發出生機,她握了握拳,坐在小杌子上側了側身子,頭也沒有抬起來,就低聲道:“範大奶奶……似乎在為老爺的婚事張羅。”
宣國公府沒有太太奶奶,她們這些姨娘其實很有勢力的,相同的身份讓她們在這件事情上聯合在了一起。
她們將來會有一個怎麽樣的主母?或者再來一個姐妹?
男人就一個,她們的眼睛直盯盯關注著這件事情。
範姨娘繼續道:“前兒範大奶奶來看三姑娘,同行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長得很是標誌,是範家三姑太太的外甥女兒。”
“這輩分也不對啊!”
這就是李斐的局限了,她在男女情|事上並不是敏銳的人。當別人隱蔽著感情的時候,她並不能看透。不過範姨娘吳姨娘等,時刻揣摩著男人心思的女人,就迅捷的抓住了朱妙華徐徐漸進的圖謀。
輩分不對才好行事呢。
輩分要是對上了,姑娘家還得避嫌,畢竟十七八歲的大姑娘,清閨正是最要緊的時候,往一個陌生的男子身邊湊算怎麽迴事,這個男子還是大了近二十歲的國公爺,看著就不像話。可是輩分不對,就可以拿‘長輩’來支吾過去了,且範家三姑太太的外甥女兒,這都繞了幾道彎子了,待情愫生成的時候,長輩不過一句笑談,該怎麽著就怎麽,全沒有妨礙。
李斐一撥就透亮了,頷首道:“我會留意的。”
範家三姑太太的外甥女兒,作為一位繼母的後備役,李斐當然會去細細的打探一番。
長興侯同父同母所出的妹妹,嫁在金陵的魏國公府,其丈夫是嫡次子,有一位同胞姐姐,又嫁入臨川陳家,生下一女,名喚陳韶婉。元祐二十五年至元祐二十八年的吏部尚書陳愈,正是陳韶婉的祖父,去年因為母喪,正在臨川老家丁憂。
吏部尚書是百官之首,因為這一官位本身已經足夠位高權重,所以吏部尚書曆來不入內閣。
父族是尚書之家,母族是魏國公府,就陳韶婉的出身,來做宣國公的繼室是完全夠資格的。
朱妙華並沒有給她的父親招攬些亂七八糟的女人。
李斐撚了撚手指,她說過的,她希望父親再娶,娶一個正派又厲害的女人,能夠襄助父親管理宣國公府這麽大的家業,隻是這個女人究竟是誰,李斐也沒有那樣的人選。如今朱妙華挑出了一個人來,似乎要身份有身份,要模樣有模樣,至於還有別的什麽,她也隻能靜觀其變著而已。
長興侯府裏,三姑太太口稱著侍奉老太太,就帶著外甥女兒常住下了。
一來二去,朱妙華和陳韶婉處的和親姐妹一樣,在楔萌院一待,就待到範慎迴府,才和朱妙華告辭離去。
範慎和朱妙華近日總有摩擦。一則是老太太的事,二則是朱妙華對襄王妃的態度。範慎勸了好幾次,縱然沒有姐妹之情,在公開的場合麵子上得讓大家過得去吧,可是朱妙華厭惡李斐至深,連裝裝麵子都做不到。
襄王妃李斐究竟做了什麽,讓你如此厭惡她?
周歲宴之後,範慎是那麽問過朱妙華的。朱妙華怎麽答得上來,她難道要說李斐竊居了原本該屬於她的襄王妃位置,不能那麽說,就隻能一味怪罪李斐是李月之女。
然後範慎就覺得朱妙華狹隘了,說襄王妃也不曾因為她是許錦之女,就怎麽著的為難過她。
朱妙華平生最恨他人直戳,她不如李斐。所以當天朱妙華瞬間氣炸了,她指著範慎大罵道:“你們範家想要左右逢源,就要壓著我的頭朝別人低三下四去,你們別打錯了主意。”
朱妙華一惱起來就偏激,說出口的話像吐刀子一樣,這般倔強不會為他人俯就一點兒的脾氣兩世都不改。範慎也受不了朱妙華那般偏執的性情,拂袖而去。
夫妻兩個就那天爭吵之後就沒怎麽說過話。
冷戰了好幾日,還是範慎軟下來,坐到朱妙華身邊道:“依我的意思,你別摻和嶽父大人的婚事。這樣的事情,不成是白忙活一場還罷了。成了也未必是多好的美事。曆來繼室和前頭嫡出的子女總能滋生出許多的過節。”
範慎是再三措辭了,他擔心朱妙華忙活一場,待幾十年塵埃落定的時候才愕然發現,全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朱家上一代便是如此,朱家三姐妹苦心經營過的宣國公府,還不是蔡氏做了宣國公府的太夫人。
朱妙華秋波微轉,長眉斜飛,貝齒含笑,語氣生冷,神態倨傲道:“我絕不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再多就不能和範慎說了,朱妙華把事情做得極其隱秘。曆來繼室和前頭嫡出子女滋生出過節,皆因為繼室有親子。而陳韶婉,在住進長興侯府的第一天,朱妙華就已經給她下藥了,從名宮觀那個老道手裏敲詐出來的好藥,日日摻在陳韶婉的飲食中。
生不出一子半女的陳韶婉,就會一直安分的和她們姐弟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