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要是人人都能經受得起權利的誘惑,就沒有那麽多的利欲熏心,然後失足落馬了。朱欽也本不是靠一張嘴來說服蔡氏的,他隻是想告訴蔡氏一聲,他反對此事,內宅之外,全都是男人的底盤,再加上朱欽簡在帝心,皇上還不會問也不問朱欽一句,就把他的女兒指了。
隻要朱欽反對到底,蔡氏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的。
言盡於此,朱欽不顧蔡氏氣得在那裏發抖,轉身要走。
一直站在旁邊默默聽著的許氏出手了,既然蔡氏的利誘和威嚴沒有用,許氏就打出了感情牌。她一把拉住朱欽的袖子,臉上淚水漣漣而道:“老爺,你就不為女兒想一想嗎?我們的女兒這樣的好,她是人中之鳳,這是高人批過的,她合該得到最好的!”
這話就是有典故了。朱妙華十一歲那年的中秋,朱欽興致也好,帶了年長的三個女兒出去看燈,中間撞上了一個穿得破破爛爛披發道士,那披發道士的眼睛一溜溜的就盯著朱妙華精致的小臉看,朱欽待要喝退他,那個披發道士神神叨叨的就對朱妙華說:“這位姑娘麵格極貴,有傍帝星之相,他日當入住紫垣……”
紫垣就是皇宮,朱欽一向不信這種怪力亂語,逐命左右把這個人叉下去,可惜這句話還是讓朱妙華聽見了,朱妙華聽見了,蔡氏許氏也知道了,從此蔡氏重視起這個孫女來,許氏重視起這個女兒來。
朱欽就此事告誡過蔡氏三人多次,說那個披發道士眉眼不清,心思不純,根本就是不懷好意,可惜蔡氏三人既存下了那樣的心思,朱欽的話也就聽不進去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位披發道士原來是個讀書的學子,耗盡了家財依然是屢試不第,為了生計不得已才做了道士,成了道門中人,卻沒有入道之心,還時時幻想著自己金榜題名,為官做宰,確實是有點癲狂的,當日不過是偶生激憤,才起了戲耍之心,朱欽一看就是前途得意之人,披發道士就隻能拿其中最長,也是最漂亮的女孩子戲耍,說了入住紫垣之言。
天下的男人和女人一般多,能侍奉在君側的是鳳毛麟角,蔡氏等人更加不知道的是,連那披發道士在說完之後,都麵露譏諷之色,曾經少有才名的他,也是懷著那樣的誌向讀書科考的,最後隻是落得三餐不繼罷了。
此事說者都無心,聽者卻有意,真真是造化弄人。
朱欽的袖子被許氏拉著,朱欽看著許氏淚水漣漣的麵龐,朱欽聽到許氏那不知所謂的話,心裏一陣煩躁,麵上也露出厭惡之色,袖子一卷狠狠的扇了許氏一巴掌,罵道:“無知的蠢婦!”
如果李氏在此,若有這等妄言的狂徒,早就被打殺了,哪會像許氏這樣,還會被迷惑了心智?
蔡氏氣得臉色都發黑了,許氏撲倒在地,捂著火辣辣的臉頰俯地抽泣。
朱欽大步離去,本想直接出府,上畫舫散散心去,可是腳步一頓,轉去了女兒的院中,想要苦口婆心,打消女兒的攀龍之心。
“大姑娘,老爺來了!”
朱欽現在不怒自威的氣勢,凝碧來向朱妙華稟告的時候,都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憂!
朱妙華坐在臨窗的香草紋馬蹄足美人塌上,看見閃耀的日頭從沉沉疊疊的雲堆中轉移出來,灑下滿室的金光。
這時間,這天色,前世的那一天也和今天一模一樣!
朱妙華記憶猶新。
因為那一天,父親是來告誡自己日後在宮中要藏拙,不可出挑。父親是來告訴自己,不管事成還是事敗,他都不看好自己和景王的姻緣,所以他是來做一聲通告的,他會阻止此事。朱妙華記得那一天,自己幾乎是歇斯底裏的和父親發生了爭吵,最後又跪在父親的腳邊,求著他為自己達成景王妃的心願。
父親當時是什麽樣子的,憤怒之極又失望透頂,結著一臉的冰霜離去,從此父女二人落下了深深的嫌隙。
現在再迴看那一天的事,知道了日後成敗的朱妙華,自己都不忍直視當年的幼稚。
那一天,是自己錯了,大錯特錯,那一天,父親對女兒的愛護之心,那顆心是誠摯的,可惜自己當年不懂事,把他敲出了深深的裂痕,然後兩年後,李斐來了,她才是父親的長女,還是父親和所愛之人生下的長女,她的身後,有一個蒙冤昭雪的李家,有一個虧欠她多年的朱家,還有大姑媽三姑媽,一直扶持著她的郭家和馬家,最後她還落在了趙彥恆的心坎上。
朱妙華承認自己怕了,她隻占了一個沒有恩寵的名分,李斐卻占盡優勢,隻缺了一個名分,有李斐在側,朱妙華輾轉反側。
重生一迴,這一切必須改變!
朱妙華躊躇滿誌,利索的從美人榻上起來,去迎接她的父親。
凝碧端出茶來,朱妙華接過白瓷海棠蓋碗,對朱欽恭順一笑道:“這是廬山雲霧,父親先嚐一嚐!”
朱欽從頤安堂出來本就一肚子火沒消,女兒今天這樣恭順的模樣倒是讓朱欽心情舒暢了一點點,揭開茶蓋,見那茶葉形似山峰,茶湯色澤翠綠,茶香清高淡雅,也就端起了茶碗,先喝了一碗茶下肚。
剛才在頤安堂,可是第一滴水都沒有喝,還氣得嗓子眼兒冒火。
“父親,聽聞皇上在前朝,曾向眾臣吐口道:朕之六子肖父,而且六皇子景王確實天子粹美,日表英奇,就目前看來最有人主之望,可是我觀父親,似乎對六殿下絲毫沒有另眼相看之色?”朱妙華誠心的求教道:“父親,女兒疑惑不解。”
這番疑惑是朱妙華前世存下的,前世的朱妙華圈養在內宅,心思全部放在怎麽憑借自己的姿色修煉出一條錦繡前程來,廟堂上的事情,祖母和母親怎麽說就怎麽信了,當時哪會知道祖母和母親是淺薄之輩,現在迴看,是傻得不能直視啊!
昨日種種,朱妙華後悔不跌,朱妙華這樣後悔的神色,在朱欽瞧來,還以為朱妙華是在為執著皇家作出反省,逐循循善誘道:“為父在皇上身邊小二十年,自問從沒有看透皇上,尤其在立儲的這件事情上,前頭立皇長子為太子,多少人跌了跟頭,跌得家破人亡,為父不是不看好六殿下,而是宣國公府,現在還沒有到時候,下注哪一位皇子。再者,六子肖父,如果六殿下真是把皇上肖了十成十,對女人來說,也不是幸事。”
朱妙華有一絲哀動,當今皇上的後宮,皇後無子無寵,皇長子之母,廢妃張氏謀逆,皇次子之母,賢妃李氏多病早去,皇三子之母不是漢人,不提也罷,皇四子之母失子鬱鬱而終,皇五子之母賜死……這樣想來,景王若是肖了皇上的薄情,確實是女人的不幸,而朱妙華知曉未來,景王府的女人,也確實是不幸的很。
“妙華,你的祖母和你的母親,都是小戶出身,且心思沉翳。”說起蔡氏和許氏,朱欽無力的苦笑了一下道:“這樣的心思在宣國公府至今也無傷大雅,可是進入皇家,那裏都是最最精明的一群人,被人看個透悟,自己還蒙在鼓裏,無知無覺,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朱欽說蔡氏和許氏心思沉翳,也是直接指出了被她們二人教養出來的朱妙華,也是心思沉翳之輩。朱妙華想到自己前世,自以為是的種種,全部落入趙彥恆的眼中,所以她當襄王妃的時候,就沒有受到過趙彥恆的信任,以至於自己在懵懵懂懂間,趙彥恆已經做上了皇位。
朱妙華又臊又羞,頓覺自己是顏麵掃地的難堪,臉色也是不由控製的慘白起來。
朱欽看著自己婀娜俏麗的女兒,暗暗歎息。這個女兒美則美矣,可惜,少了一份胸襟,凡成大事者,誰不是擁有一份胸襟如海的氣魄,少了一份胸襟,這樣美麗的女兒,也隻是空有皮囊的庸脂俗物而已。
“父親,六殿下若非良人,七殿下襄王又如何。”朱妙華匆匆收起難堪之色,低頭問道:“請父親教我。”
這一世,朱妙華知道了誰是對她有用的人,蔡氏許氏那樣膚淺的人,皆是不中用的。
“七殿下?七殿下自九歲前往封地,多年來甚少還京。”
景王這些年三天兩頭的總會找個由頭入朝,襄王就不一樣了,非皇上主動頒詔不還,現在也是押解著十萬擔糧草入滇酬軍,襄王怎麽樣,朱欽也不敢評述,不過正是襄王隱在朝後,景王在朝前多麽風光,像朱欽這等老辣的朝臣,就多了一絲深思。
朱欽沉吟不語。
朱妙華關心的,隻是趙彥恆的私帷之事,麵露稍許羞恥的道:“據聞,七殿下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與文士通宵玩樂,和少年抵足長眠……”
朱妙華就差說趙彥恆好男色了,前世朱妙華看著趙彥恆豐神俊逸,曾經也是拋過幾個媚眼給他的,隻是全拋給了瞎子看了。
朱欽哈哈大笑了起來,不以為意,朱欽這些年脫離了李月,也成為了沉浸酒色的人,男人的那根東西,在男人身上好使,在女人身上當然也會好使,如果說,至今沒有傳出襄王和女人之間的風流韻事,那隻是襄王還沒有遇見中意過的女人罷了。
隻要朱欽反對到底,蔡氏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的。
言盡於此,朱欽不顧蔡氏氣得在那裏發抖,轉身要走。
一直站在旁邊默默聽著的許氏出手了,既然蔡氏的利誘和威嚴沒有用,許氏就打出了感情牌。她一把拉住朱欽的袖子,臉上淚水漣漣而道:“老爺,你就不為女兒想一想嗎?我們的女兒這樣的好,她是人中之鳳,這是高人批過的,她合該得到最好的!”
這話就是有典故了。朱妙華十一歲那年的中秋,朱欽興致也好,帶了年長的三個女兒出去看燈,中間撞上了一個穿得破破爛爛披發道士,那披發道士的眼睛一溜溜的就盯著朱妙華精致的小臉看,朱欽待要喝退他,那個披發道士神神叨叨的就對朱妙華說:“這位姑娘麵格極貴,有傍帝星之相,他日當入住紫垣……”
紫垣就是皇宮,朱欽一向不信這種怪力亂語,逐命左右把這個人叉下去,可惜這句話還是讓朱妙華聽見了,朱妙華聽見了,蔡氏許氏也知道了,從此蔡氏重視起這個孫女來,許氏重視起這個女兒來。
朱欽就此事告誡過蔡氏三人多次,說那個披發道士眉眼不清,心思不純,根本就是不懷好意,可惜蔡氏三人既存下了那樣的心思,朱欽的話也就聽不進去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位披發道士原來是個讀書的學子,耗盡了家財依然是屢試不第,為了生計不得已才做了道士,成了道門中人,卻沒有入道之心,還時時幻想著自己金榜題名,為官做宰,確實是有點癲狂的,當日不過是偶生激憤,才起了戲耍之心,朱欽一看就是前途得意之人,披發道士就隻能拿其中最長,也是最漂亮的女孩子戲耍,說了入住紫垣之言。
天下的男人和女人一般多,能侍奉在君側的是鳳毛麟角,蔡氏等人更加不知道的是,連那披發道士在說完之後,都麵露譏諷之色,曾經少有才名的他,也是懷著那樣的誌向讀書科考的,最後隻是落得三餐不繼罷了。
此事說者都無心,聽者卻有意,真真是造化弄人。
朱欽的袖子被許氏拉著,朱欽看著許氏淚水漣漣的麵龐,朱欽聽到許氏那不知所謂的話,心裏一陣煩躁,麵上也露出厭惡之色,袖子一卷狠狠的扇了許氏一巴掌,罵道:“無知的蠢婦!”
如果李氏在此,若有這等妄言的狂徒,早就被打殺了,哪會像許氏這樣,還會被迷惑了心智?
蔡氏氣得臉色都發黑了,許氏撲倒在地,捂著火辣辣的臉頰俯地抽泣。
朱欽大步離去,本想直接出府,上畫舫散散心去,可是腳步一頓,轉去了女兒的院中,想要苦口婆心,打消女兒的攀龍之心。
“大姑娘,老爺來了!”
朱欽現在不怒自威的氣勢,凝碧來向朱妙華稟告的時候,都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憂!
朱妙華坐在臨窗的香草紋馬蹄足美人塌上,看見閃耀的日頭從沉沉疊疊的雲堆中轉移出來,灑下滿室的金光。
這時間,這天色,前世的那一天也和今天一模一樣!
朱妙華記憶猶新。
因為那一天,父親是來告誡自己日後在宮中要藏拙,不可出挑。父親是來告訴自己,不管事成還是事敗,他都不看好自己和景王的姻緣,所以他是來做一聲通告的,他會阻止此事。朱妙華記得那一天,自己幾乎是歇斯底裏的和父親發生了爭吵,最後又跪在父親的腳邊,求著他為自己達成景王妃的心願。
父親當時是什麽樣子的,憤怒之極又失望透頂,結著一臉的冰霜離去,從此父女二人落下了深深的嫌隙。
現在再迴看那一天的事,知道了日後成敗的朱妙華,自己都不忍直視當年的幼稚。
那一天,是自己錯了,大錯特錯,那一天,父親對女兒的愛護之心,那顆心是誠摯的,可惜自己當年不懂事,把他敲出了深深的裂痕,然後兩年後,李斐來了,她才是父親的長女,還是父親和所愛之人生下的長女,她的身後,有一個蒙冤昭雪的李家,有一個虧欠她多年的朱家,還有大姑媽三姑媽,一直扶持著她的郭家和馬家,最後她還落在了趙彥恆的心坎上。
朱妙華承認自己怕了,她隻占了一個沒有恩寵的名分,李斐卻占盡優勢,隻缺了一個名分,有李斐在側,朱妙華輾轉反側。
重生一迴,這一切必須改變!
朱妙華躊躇滿誌,利索的從美人榻上起來,去迎接她的父親。
凝碧端出茶來,朱妙華接過白瓷海棠蓋碗,對朱欽恭順一笑道:“這是廬山雲霧,父親先嚐一嚐!”
朱欽從頤安堂出來本就一肚子火沒消,女兒今天這樣恭順的模樣倒是讓朱欽心情舒暢了一點點,揭開茶蓋,見那茶葉形似山峰,茶湯色澤翠綠,茶香清高淡雅,也就端起了茶碗,先喝了一碗茶下肚。
剛才在頤安堂,可是第一滴水都沒有喝,還氣得嗓子眼兒冒火。
“父親,聽聞皇上在前朝,曾向眾臣吐口道:朕之六子肖父,而且六皇子景王確實天子粹美,日表英奇,就目前看來最有人主之望,可是我觀父親,似乎對六殿下絲毫沒有另眼相看之色?”朱妙華誠心的求教道:“父親,女兒疑惑不解。”
這番疑惑是朱妙華前世存下的,前世的朱妙華圈養在內宅,心思全部放在怎麽憑借自己的姿色修煉出一條錦繡前程來,廟堂上的事情,祖母和母親怎麽說就怎麽信了,當時哪會知道祖母和母親是淺薄之輩,現在迴看,是傻得不能直視啊!
昨日種種,朱妙華後悔不跌,朱妙華這樣後悔的神色,在朱欽瞧來,還以為朱妙華是在為執著皇家作出反省,逐循循善誘道:“為父在皇上身邊小二十年,自問從沒有看透皇上,尤其在立儲的這件事情上,前頭立皇長子為太子,多少人跌了跟頭,跌得家破人亡,為父不是不看好六殿下,而是宣國公府,現在還沒有到時候,下注哪一位皇子。再者,六子肖父,如果六殿下真是把皇上肖了十成十,對女人來說,也不是幸事。”
朱妙華有一絲哀動,當今皇上的後宮,皇後無子無寵,皇長子之母,廢妃張氏謀逆,皇次子之母,賢妃李氏多病早去,皇三子之母不是漢人,不提也罷,皇四子之母失子鬱鬱而終,皇五子之母賜死……這樣想來,景王若是肖了皇上的薄情,確實是女人的不幸,而朱妙華知曉未來,景王府的女人,也確實是不幸的很。
“妙華,你的祖母和你的母親,都是小戶出身,且心思沉翳。”說起蔡氏和許氏,朱欽無力的苦笑了一下道:“這樣的心思在宣國公府至今也無傷大雅,可是進入皇家,那裏都是最最精明的一群人,被人看個透悟,自己還蒙在鼓裏,無知無覺,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朱欽說蔡氏和許氏心思沉翳,也是直接指出了被她們二人教養出來的朱妙華,也是心思沉翳之輩。朱妙華想到自己前世,自以為是的種種,全部落入趙彥恆的眼中,所以她當襄王妃的時候,就沒有受到過趙彥恆的信任,以至於自己在懵懵懂懂間,趙彥恆已經做上了皇位。
朱妙華又臊又羞,頓覺自己是顏麵掃地的難堪,臉色也是不由控製的慘白起來。
朱欽看著自己婀娜俏麗的女兒,暗暗歎息。這個女兒美則美矣,可惜,少了一份胸襟,凡成大事者,誰不是擁有一份胸襟如海的氣魄,少了一份胸襟,這樣美麗的女兒,也隻是空有皮囊的庸脂俗物而已。
“父親,六殿下若非良人,七殿下襄王又如何。”朱妙華匆匆收起難堪之色,低頭問道:“請父親教我。”
這一世,朱妙華知道了誰是對她有用的人,蔡氏許氏那樣膚淺的人,皆是不中用的。
“七殿下?七殿下自九歲前往封地,多年來甚少還京。”
景王這些年三天兩頭的總會找個由頭入朝,襄王就不一樣了,非皇上主動頒詔不還,現在也是押解著十萬擔糧草入滇酬軍,襄王怎麽樣,朱欽也不敢評述,不過正是襄王隱在朝後,景王在朝前多麽風光,像朱欽這等老辣的朝臣,就多了一絲深思。
朱欽沉吟不語。
朱妙華關心的,隻是趙彥恆的私帷之事,麵露稍許羞恥的道:“據聞,七殿下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與文士通宵玩樂,和少年抵足長眠……”
朱妙華就差說趙彥恆好男色了,前世朱妙華看著趙彥恆豐神俊逸,曾經也是拋過幾個媚眼給他的,隻是全拋給了瞎子看了。
朱欽哈哈大笑了起來,不以為意,朱欽這些年脫離了李月,也成為了沉浸酒色的人,男人的那根東西,在男人身上好使,在女人身上當然也會好使,如果說,至今沒有傳出襄王和女人之間的風流韻事,那隻是襄王還沒有遇見中意過的女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