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迴鍾會大興三丁役鄧艾苦據函穀關
卻說場下張遵、淩烈二將戰過三百迴合,尤自不分勝負,二人鬥得興起,吼聲如雷。方瑜、趙秉馬上看了,讚歎不已,瑜謂秉曰:“二虎相爭,久必有傷。吾二人可為拆解之。”秉曰:“善。”二將拍馬上前,龍戟架過雙斧,雙劍擋開馬槊,二人齊聲曰:“少歇!”張遵、淩烈二人隻得住了,四人並轡迴台下來見駕。方博大喜曰:“國家後繼有人也!汝等眾人可同心殺敵,成就大業,相親相愛,日後不得相爭。”四人上台領旨叩拜了,張遵謂淩烈曰:“黑臉漢,汝手段雖不如某,所差亦不甚遠也。”淩烈亦曰:“若非看汝算得好男子時,不用百合便取了汝首級了也!”二人一起相視大笑。方博見二人直爽,十分喜歡,命各賜玉帶錦袍、名馬一匹;乃謂四人曰:“朕觀趙秉冷靜沉毅,有乃祖之風,宜為先鋒;張遵、淩烈可隨太子在中軍征進。”四人領旨,各自迴府準備去訖。
翌日,東路大軍擇吉啟程。三路之中,方瑜大軍最遠,先發;趙秉引三千鐵騎為先鋒,先投壽春來會合淩統、關興,其餘方瑜、龐統等中軍隨後進發。方博親送大軍出京畢了,自去與陸遜整點征集各郡軍馬,克期起行,往荊州而來。
自此,各路大軍並皆起行,三路不下六十萬軍馬,號稱百萬,殺奔魏境而去。早有細作報入許昌,魏國上下,震怖莫名。魏主曹睿舉止失措,謂群臣曰:“早知今日,其時必不命曹子丹侵宛城也。”太尉蔣濟曰:“方子淵並吞天下之心,由來已久,吾縱不犯彼,彼亦早晚必來,陛下休生退步之心。自古兵來將擋,早定退敵之計為要。”睿麵容慘淡,急問計於群臣,群臣麵麵相覷,皆不能答。正憂慮時,人報鍾會自函穀關還。魏主大喜,急命宣入。會入,舞蹈見禮畢,踴躍慷慨,高聲曰:“臣今專為退敵而來。方博虛有聲勢而已,有何懼哉?吾料此三路不足懼!”眾皆側目。
曹睿大喜問曰:“願細聞之。”會曰:“方博號稱百萬來犯,真乃詐也!以吾度之,諸葛亮兩川並新收西北之兵不過二三十萬;方博荊州江東之兵不過一二十萬;其餘淮揚之兵亦不過十餘萬。自古以南擊北,難如登天。我中原地域廣大,戶口千萬,民物豐庶,豈懼區區五六十萬軍馬?方博此來是自取其敗也,何懼之有。”曹睿聞言略喜曰:“群臣皆無此見識,獨大夫說開大計,甚慰朕心。”會曰:“陛下可詔告全國,三丁取一,改役為軍,則所得軍士將不下百萬,再以宗族大將分領赴援三路,眾寡強弱之勢立變,休說賊可退,方博亦可擒也!”蔣濟止之曰:“三丁取一,恐天下民怨四起,人心浮動也。”會厲聲曰:“太尉何如此不明也!國家危亡之際,安可憐惜小民?”曹睿曰:“此言甚是。卿真社稷臣也!可早定三路主帥。”會曰:“吾先知諸葛孔明引軍來寇函穀關,此關易守難攻,可命鄧艾緊守待援,隻須閉門不出,孔明縱有通天之能,安有寸進?兩川糧運不濟,日久乏糧,賊自退去,此一路不足慮也;東路賊軍乃方博之子統領,此子乳臭未幹,有何能為,車騎將軍夏侯淵三朝老將,足勝多矣,此一路最不足懼;東西兩路徒勞無功,方博亦自退去矣,隻須傳檄曹子丹都督,命緊守穎陽、襄城大營,扼住要道,縱有百萬,不能過也,許昌有磐石之安,何足為慮!”曹睿聞言,頓覺漫天雲霧開散,喜動顏色,謂鍾會曰:“此天以公授朕也!有卿在此主持,朕無憂矣!”
於是頒旨通令天下,每戶三丁取一,盡征糧秣、銅鐵農具器物;凡在役丁壯、囚犯無論老幼,一律從軍,不過一月,果得百萬之眾;軍器不齊,命日夕熔煉鐵器打造,銅鐵不足,盡以木器充之。一應軍政事務,盡歸鍾會。遂令中原鄉村,萬戶蕭疏,荒田遍陌,舉村而走者,不計其數,道路餓殍,哀鴻遍野,民怨沸反盈天。
征兵既定,魏主遂與會定赴援三路軍馬。會曰:“各路大軍掌國家兵權,須用宗族。中路出援穎川。曹子丹生六子,並有將略,足可委用,使援其父。”魏主從之,使真子曹爽、曹羲、曹訓、曹則、曹彥、曹皚六人領三十萬軍馬去助其父。會又曰:“曹文烈之子曹肇,有當事才度,宜領東路軍,更使夏侯妙才將軍從子夏侯玄助之,可保無失。”魏主亦從之。會又曰:“函穀一路,至為緊要。可使故大將軍曹仁之子曹泰、曹楷二人領兵前往。”魏主躊躇曰:“鄧艾出身寒微,恐宗族大將輕之,不能統製。”會素忌鄧艾之才,乃僭曰:“人心不可測,正當使宗族大將就便監看鄧艾,免蹈司馬氏覆轍。”魏主然之。三路赴援軍馬九十餘萬,克期自各郡會齊,分路而去。人馬雖眾,俱各良莠不齊,多有役夫囚徒,奸惡不法之徒雜於行伍之中,沿路擾雞逐豚,又去村中強征糧餉,幾與盜匪無異;所過鄉村,民皆閉戶。
消息傳至函穀關上,鄧艾連日歎息,憂心忡忡。眾將怪而問之,艾曰:“鍾會紙上談兵,貽誤國家矣。自古兵不在多,在將之使用也。今三丁抽一,強征役夫,兵不經練,器械不全,全無戰意,此等兵卒,縱有百萬,複有何用?”眾將默然。
不數日,關後報曹泰弟兄引大軍至。艾不敢慢待,急命鄧忠代己引眾將出迎十裏。泰見鄧忠,十分不喜,責曰:“吾奉聖命在此,鄧艾何不親自來接。他雖是主將,豈敢輕吾等曹氏宗族將士!”忠隻得賠笑曰:“吾父子敬將軍並聖上如仰山嶽,安敢輕慢?非父親敢不親來,實乃軍情急迫,孔明數十萬大軍正圍關隘,家父旦夕離開不得,隻得命小將前來侍侯。”泰心雖不足,亦無話可言。眾將引軍投關上來。及至關下,忠謂泰曰:“函穀地勢險狹,關城窄小,恐不能盡納三十萬軍馬,將軍可先引十萬軍馬上關助戰,其餘將士暫屯關外可也。”泰聞言大怒曰:“兀那鄧艾料不過是一寒族,低門小戶之人;吾家抬舉他做個領軍的將帥,忒地無禮!吾奉聖命千裏來援,受盡多少辛勞,怎敢教吾將士在野地餐風露宿!若關上無地方屯軍時,汝父子與吾搬出關去便是!”忠默然,身後徐霸、樂琳眾將皆有怒色。徐蓋見風色不好,急來解勸,好歹教曹泰先引十五萬軍上關去訖,其餘軍馬屯於關下。
泰上關來,見艾,略施一禮。艾執禮甚恭,延入堂上。眾人便議應敵之策。艾曰:“前者已有聖命,隻教堅守此關,鍾大夫亦是此意,以吾度之,還是堅守為上。”泰曰:“將軍之言差矣。前者旨意教堅守不出,是恐將軍不能禦孔明,失了關隘,故特命堅守以待吾大軍來援也。今吾已至,時勢已變,賊寡我眾,何必再守!明日吾自引本部大軍出關去擒孔明,並不須將軍一兵一卒相助。”鄧艾、賈逵、徐蓋等眾將苦勸,曹泰一心好大喜功,要揚名立威,如何肯聽。艾無奈,隻得曰:“將軍其實要去時,艾引兵接應。”泰笑曰:“將軍不必如此。今番若得全勝,分一份功勞與將軍便是,何必派兵相爭。”艾愕然。
卻說孔明領了聖旨,月內圍了函穀關,其後馬超引漢羌大軍八萬亦至。兩下合大軍三十五萬有餘,聲勢滔天。孔明使人查知曹仁之子曹泰引三十萬大軍來援,大喜,命拔營後撤十裏立寨。眾將問其故,孔明曰:“此關易守難攻,鄧艾又為當世奇才,若魏主能獨任之,吾求勝不易也。今用宗族驕奢之兵以掣肘,其敗必速也。今後退十裏,空出戰場,吾料曹泰早晚必出關討戰,可以精兵猛將力挫之,然後徐議取關之計。”於是教眾將聽令。先教薑維引一軍在關左伏兵,又教張合領一軍在關右,兩路各選五千精銳馬軍;再命馬超引羌兵在前軍,馬岱、龐德居左右兩翼,都用西涼長矛硬戈步軍並連弩弓手,孔明自與李嚴等在中軍。諸事停當,隻待廝殺。
不二日,曹泰果引大軍十萬,出關來戰,欲仗兵多混戰勝之。孔明引眾將出陣,在高處看了曹泰陣勢,冷笑曰:“此人乃膏粱紈絝耳,有何才學?”命馬超出擊之。畢竟勝負如何,且看下迴更新。
【活躍在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白娘子與許仙的傳奇故事,以及蒲鬆齡的《聊齋誌異》究竟來源何處?《光明獵人》明日更新精彩演繹給你好看!支持司馬,收藏《光明獵人》!】</p>
卻說場下張遵、淩烈二將戰過三百迴合,尤自不分勝負,二人鬥得興起,吼聲如雷。方瑜、趙秉馬上看了,讚歎不已,瑜謂秉曰:“二虎相爭,久必有傷。吾二人可為拆解之。”秉曰:“善。”二將拍馬上前,龍戟架過雙斧,雙劍擋開馬槊,二人齊聲曰:“少歇!”張遵、淩烈二人隻得住了,四人並轡迴台下來見駕。方博大喜曰:“國家後繼有人也!汝等眾人可同心殺敵,成就大業,相親相愛,日後不得相爭。”四人上台領旨叩拜了,張遵謂淩烈曰:“黑臉漢,汝手段雖不如某,所差亦不甚遠也。”淩烈亦曰:“若非看汝算得好男子時,不用百合便取了汝首級了也!”二人一起相視大笑。方博見二人直爽,十分喜歡,命各賜玉帶錦袍、名馬一匹;乃謂四人曰:“朕觀趙秉冷靜沉毅,有乃祖之風,宜為先鋒;張遵、淩烈可隨太子在中軍征進。”四人領旨,各自迴府準備去訖。
翌日,東路大軍擇吉啟程。三路之中,方瑜大軍最遠,先發;趙秉引三千鐵騎為先鋒,先投壽春來會合淩統、關興,其餘方瑜、龐統等中軍隨後進發。方博親送大軍出京畢了,自去與陸遜整點征集各郡軍馬,克期起行,往荊州而來。
自此,各路大軍並皆起行,三路不下六十萬軍馬,號稱百萬,殺奔魏境而去。早有細作報入許昌,魏國上下,震怖莫名。魏主曹睿舉止失措,謂群臣曰:“早知今日,其時必不命曹子丹侵宛城也。”太尉蔣濟曰:“方子淵並吞天下之心,由來已久,吾縱不犯彼,彼亦早晚必來,陛下休生退步之心。自古兵來將擋,早定退敵之計為要。”睿麵容慘淡,急問計於群臣,群臣麵麵相覷,皆不能答。正憂慮時,人報鍾會自函穀關還。魏主大喜,急命宣入。會入,舞蹈見禮畢,踴躍慷慨,高聲曰:“臣今專為退敵而來。方博虛有聲勢而已,有何懼哉?吾料此三路不足懼!”眾皆側目。
曹睿大喜問曰:“願細聞之。”會曰:“方博號稱百萬來犯,真乃詐也!以吾度之,諸葛亮兩川並新收西北之兵不過二三十萬;方博荊州江東之兵不過一二十萬;其餘淮揚之兵亦不過十餘萬。自古以南擊北,難如登天。我中原地域廣大,戶口千萬,民物豐庶,豈懼區區五六十萬軍馬?方博此來是自取其敗也,何懼之有。”曹睿聞言略喜曰:“群臣皆無此見識,獨大夫說開大計,甚慰朕心。”會曰:“陛下可詔告全國,三丁取一,改役為軍,則所得軍士將不下百萬,再以宗族大將分領赴援三路,眾寡強弱之勢立變,休說賊可退,方博亦可擒也!”蔣濟止之曰:“三丁取一,恐天下民怨四起,人心浮動也。”會厲聲曰:“太尉何如此不明也!國家危亡之際,安可憐惜小民?”曹睿曰:“此言甚是。卿真社稷臣也!可早定三路主帥。”會曰:“吾先知諸葛孔明引軍來寇函穀關,此關易守難攻,可命鄧艾緊守待援,隻須閉門不出,孔明縱有通天之能,安有寸進?兩川糧運不濟,日久乏糧,賊自退去,此一路不足慮也;東路賊軍乃方博之子統領,此子乳臭未幹,有何能為,車騎將軍夏侯淵三朝老將,足勝多矣,此一路最不足懼;東西兩路徒勞無功,方博亦自退去矣,隻須傳檄曹子丹都督,命緊守穎陽、襄城大營,扼住要道,縱有百萬,不能過也,許昌有磐石之安,何足為慮!”曹睿聞言,頓覺漫天雲霧開散,喜動顏色,謂鍾會曰:“此天以公授朕也!有卿在此主持,朕無憂矣!”
於是頒旨通令天下,每戶三丁取一,盡征糧秣、銅鐵農具器物;凡在役丁壯、囚犯無論老幼,一律從軍,不過一月,果得百萬之眾;軍器不齊,命日夕熔煉鐵器打造,銅鐵不足,盡以木器充之。一應軍政事務,盡歸鍾會。遂令中原鄉村,萬戶蕭疏,荒田遍陌,舉村而走者,不計其數,道路餓殍,哀鴻遍野,民怨沸反盈天。
征兵既定,魏主遂與會定赴援三路軍馬。會曰:“各路大軍掌國家兵權,須用宗族。中路出援穎川。曹子丹生六子,並有將略,足可委用,使援其父。”魏主從之,使真子曹爽、曹羲、曹訓、曹則、曹彥、曹皚六人領三十萬軍馬去助其父。會又曰:“曹文烈之子曹肇,有當事才度,宜領東路軍,更使夏侯妙才將軍從子夏侯玄助之,可保無失。”魏主亦從之。會又曰:“函穀一路,至為緊要。可使故大將軍曹仁之子曹泰、曹楷二人領兵前往。”魏主躊躇曰:“鄧艾出身寒微,恐宗族大將輕之,不能統製。”會素忌鄧艾之才,乃僭曰:“人心不可測,正當使宗族大將就便監看鄧艾,免蹈司馬氏覆轍。”魏主然之。三路赴援軍馬九十餘萬,克期自各郡會齊,分路而去。人馬雖眾,俱各良莠不齊,多有役夫囚徒,奸惡不法之徒雜於行伍之中,沿路擾雞逐豚,又去村中強征糧餉,幾與盜匪無異;所過鄉村,民皆閉戶。
消息傳至函穀關上,鄧艾連日歎息,憂心忡忡。眾將怪而問之,艾曰:“鍾會紙上談兵,貽誤國家矣。自古兵不在多,在將之使用也。今三丁抽一,強征役夫,兵不經練,器械不全,全無戰意,此等兵卒,縱有百萬,複有何用?”眾將默然。
不數日,關後報曹泰弟兄引大軍至。艾不敢慢待,急命鄧忠代己引眾將出迎十裏。泰見鄧忠,十分不喜,責曰:“吾奉聖命在此,鄧艾何不親自來接。他雖是主將,豈敢輕吾等曹氏宗族將士!”忠隻得賠笑曰:“吾父子敬將軍並聖上如仰山嶽,安敢輕慢?非父親敢不親來,實乃軍情急迫,孔明數十萬大軍正圍關隘,家父旦夕離開不得,隻得命小將前來侍侯。”泰心雖不足,亦無話可言。眾將引軍投關上來。及至關下,忠謂泰曰:“函穀地勢險狹,關城窄小,恐不能盡納三十萬軍馬,將軍可先引十萬軍馬上關助戰,其餘將士暫屯關外可也。”泰聞言大怒曰:“兀那鄧艾料不過是一寒族,低門小戶之人;吾家抬舉他做個領軍的將帥,忒地無禮!吾奉聖命千裏來援,受盡多少辛勞,怎敢教吾將士在野地餐風露宿!若關上無地方屯軍時,汝父子與吾搬出關去便是!”忠默然,身後徐霸、樂琳眾將皆有怒色。徐蓋見風色不好,急來解勸,好歹教曹泰先引十五萬軍上關去訖,其餘軍馬屯於關下。
泰上關來,見艾,略施一禮。艾執禮甚恭,延入堂上。眾人便議應敵之策。艾曰:“前者已有聖命,隻教堅守此關,鍾大夫亦是此意,以吾度之,還是堅守為上。”泰曰:“將軍之言差矣。前者旨意教堅守不出,是恐將軍不能禦孔明,失了關隘,故特命堅守以待吾大軍來援也。今吾已至,時勢已變,賊寡我眾,何必再守!明日吾自引本部大軍出關去擒孔明,並不須將軍一兵一卒相助。”鄧艾、賈逵、徐蓋等眾將苦勸,曹泰一心好大喜功,要揚名立威,如何肯聽。艾無奈,隻得曰:“將軍其實要去時,艾引兵接應。”泰笑曰:“將軍不必如此。今番若得全勝,分一份功勞與將軍便是,何必派兵相爭。”艾愕然。
卻說孔明領了聖旨,月內圍了函穀關,其後馬超引漢羌大軍八萬亦至。兩下合大軍三十五萬有餘,聲勢滔天。孔明使人查知曹仁之子曹泰引三十萬大軍來援,大喜,命拔營後撤十裏立寨。眾將問其故,孔明曰:“此關易守難攻,鄧艾又為當世奇才,若魏主能獨任之,吾求勝不易也。今用宗族驕奢之兵以掣肘,其敗必速也。今後退十裏,空出戰場,吾料曹泰早晚必出關討戰,可以精兵猛將力挫之,然後徐議取關之計。”於是教眾將聽令。先教薑維引一軍在關左伏兵,又教張合領一軍在關右,兩路各選五千精銳馬軍;再命馬超引羌兵在前軍,馬岱、龐德居左右兩翼,都用西涼長矛硬戈步軍並連弩弓手,孔明自與李嚴等在中軍。諸事停當,隻待廝殺。
不二日,曹泰果引大軍十萬,出關來戰,欲仗兵多混戰勝之。孔明引眾將出陣,在高處看了曹泰陣勢,冷笑曰:“此人乃膏粱紈絝耳,有何才學?”命馬超出擊之。畢竟勝負如何,且看下迴更新。
【活躍在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白娘子與許仙的傳奇故事,以及蒲鬆齡的《聊齋誌異》究竟來源何處?《光明獵人》明日更新精彩演繹給你好看!支持司馬,收藏《光明獵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