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汶川大地震的餘震尚在“迴蕩”,八月我們就將迎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大災之後緊接著大喜,“反差”如此之大的心態、人力和物力調整,隻有中國人民能做到。從100年前的1908年,《天津青年》雜誌提出“奧運三問”之三:“我們的國家什麽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至今,整整100年的“夢”,終於在2008年、在北京圓了。
在時間上這個100年的整數不能不說是一種巧合,人類社會往往是注重現實而會忘卻曆史的,因為老沉浸在曆史之中,會讓人類社會不堪重負;當為了現實的需要的時候,人們才會想起曆史,並借助於曆史,用作於教育和激勵。
平心而論,雖然我深知舉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富強的表現,奧運會的舉辦地也是地球人心目中的一塊“淨土”——拒絕戰爭、拒絕暴力,“和睦”相處、公平競爭。是一次似乎理想化的、摒棄了一切諸如宗教、習俗、種族、意識形態和貧富差異的碩大的盛宴;可我總覺得那將要付出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代價。盡管人們說就像辦婚宴、壽宴一樣,舉辦人最後用收到的禮金抵扣支出,總歸會是“盈利”的,事實上後來的審計得出的結果也是:北京奧運會盈利超過10個億。可能也是我自己行動極為不便的原因,我總覺得要舉辦一屆奧運會,將會是一場艱難的全民“總動員”。
再說了,人類總是想把奧運會奉為“聖潔”,遠離暴力和政治的願望,也脫離不了當今世界嚴峻的現實。盡管舉辦國把“安保”工作放到了首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設備,可暴力事件還是時有發生(比如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的舉辦受政治的幹擾更是屢見不鮮的,中國在申辦奧運會的過程中,就受到“敵對”國家借什麽“人權”問題大做文章的阻撓等等,總之我覺得舉辦奧運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直到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在境外的火炬傳遞中,還有人頻頻幹擾,更有人揚言抵製北京奧運會,讓人感到“揪心”,更讓人感到“氣憤”。為了避免這類尷尬,國際奧委會後來做出決定:今後的奧運會不再進行火炬的境外傳遞。
但是話又說迴來,舉辦奧運會畢竟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大事。2001年7月13日夜晚的莫斯科,當29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的角逐即將揭曉的那時、那地,牽動著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炎黃子孫們的心。我們的勝利是我們強勁的“申奧”工作、我們國力的強盛和中國在世界上地位提升的必然結果。當然在這同時我們還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前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感謝他對中國、對中國運動員特殊情結,感謝他對中國申辦奧運會的一貫支持,在他卸任前,終於能讓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花落”北京。
那是怎樣的一個不眠之夜啊!當歡唿隨著薩馬蘭奇的宣布而“爆炸”時,我的一切憂慮和煩惱全都讓位給了那種民族的自豪感。我自豪我們的共和國一天天地強大,我自豪那些“跳梁小醜”們一個個都栽倒在了我們的腳下,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一百年前那種任人宰割的中國了,我們的共和國已經昂首於世界民族之林;那時刻我心中的感受是何等地酣暢淋漓,又是何等的大快人心啊!
一個截癱人他必須把自己從病痛和孤獨的“禁錮”之中解脫出來,他要盡一切可能地走向社會、融進健全人之中。他要把自己的“心跳”、“唿吸”和“脈搏”與社會、與我們的共和國“同步”、“共鳴”並“息息相通”。隻有這樣他才不會感到“孤獨”,他那“破碎”、“怯懦”的心才能感到“踏實”。他想要做的可能很多是做不到的,但他所想的必須與社會“合拍”;無論是親身感受還是經由“媒體”,或者網絡。
從2001年29屆奧運會申辦成功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整整7年時間裏,我們國家為了奧運作了“全民總動員”。舉辦一屆奧運會有那麽多的“麻煩”事要去做:用於比賽的場館和有關的技術設施、接待運動員的龐大、舒適的奧運村這類大型建築不去說了,光就各種各樣的宣傳工作,與奧運會有關的一係列紀念“產品”的設計、製作和銷售,誌願者的選拔和培訓,還有開幕式、閉幕式大型文藝演出的創作、排練等等等等,我最終體會到為什麽舉辦一屆奧運會,要用七年的時間來準備。
在這七年時間裏,我們的國家經曆了一次以奧運為主題的全民“熱身”,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凝聚力和齊心協力定能辦成“大事”的風貌,麵向世界的一次展示,一次讓世界進一步認識中國的機遇。這麽多年來,我們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知道和關心“五環”、“福娃”、“祥雲火炬”、“鳥巢”、“水立方”、“倒計時”……那遍布大街小巷的奧運“標語”、“口號”、“宣傳畫”以及琳琅滿目的奧運紀念品,裝點著我們的生活;那激昂、動聽的奧運歌曲旋律伴隨著我們的生活。
我也曾驅動輪椅到“步行街”,參加了“搶”購奧運紀念品人群的“熱流”,特地到“專賣店”“搶”了一套“福娃紀念章”,給小淩靈買了一個福娃“歡歡”。至於“火炬”傳遞到了重慶,我沒敢到大街上去親眼目睹盛況和親身感受“氣氛”,因為我知道坐在輪椅上的我既“擠”不過人家,也看不出去,還是在家裏看電視轉播,落得個“輕鬆愉快”。其實截癱人的“孤獨”,往往是他自己造成的,隻要我們開朗一些,把自己置身於和諧社會之中;把心胸擴大一些,融進無論是現實還是“虛擬”的世界,截癱人就會變得很“充實”。我想人們常說的“擁有世界”,大概就是這種“意境”。
在時間上這個100年的整數不能不說是一種巧合,人類社會往往是注重現實而會忘卻曆史的,因為老沉浸在曆史之中,會讓人類社會不堪重負;當為了現實的需要的時候,人們才會想起曆史,並借助於曆史,用作於教育和激勵。
平心而論,雖然我深知舉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富強的表現,奧運會的舉辦地也是地球人心目中的一塊“淨土”——拒絕戰爭、拒絕暴力,“和睦”相處、公平競爭。是一次似乎理想化的、摒棄了一切諸如宗教、習俗、種族、意識形態和貧富差異的碩大的盛宴;可我總覺得那將要付出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代價。盡管人們說就像辦婚宴、壽宴一樣,舉辦人最後用收到的禮金抵扣支出,總歸會是“盈利”的,事實上後來的審計得出的結果也是:北京奧運會盈利超過10個億。可能也是我自己行動極為不便的原因,我總覺得要舉辦一屆奧運會,將會是一場艱難的全民“總動員”。
再說了,人類總是想把奧運會奉為“聖潔”,遠離暴力和政治的願望,也脫離不了當今世界嚴峻的現實。盡管舉辦國把“安保”工作放到了首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設備,可暴力事件還是時有發生(比如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的舉辦受政治的幹擾更是屢見不鮮的,中國在申辦奧運會的過程中,就受到“敵對”國家借什麽“人權”問題大做文章的阻撓等等,總之我覺得舉辦奧運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直到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夕,在境外的火炬傳遞中,還有人頻頻幹擾,更有人揚言抵製北京奧運會,讓人感到“揪心”,更讓人感到“氣憤”。為了避免這類尷尬,國際奧委會後來做出決定:今後的奧運會不再進行火炬的境外傳遞。
但是話又說迴來,舉辦奧運會畢竟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大事。2001年7月13日夜晚的莫斯科,當29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的角逐即將揭曉的那時、那地,牽動著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的炎黃子孫們的心。我們的勝利是我們強勁的“申奧”工作、我們國力的強盛和中國在世界上地位提升的必然結果。當然在這同時我們還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前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感謝他對中國、對中國運動員特殊情結,感謝他對中國申辦奧運會的一貫支持,在他卸任前,終於能讓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花落”北京。
那是怎樣的一個不眠之夜啊!當歡唿隨著薩馬蘭奇的宣布而“爆炸”時,我的一切憂慮和煩惱全都讓位給了那種民族的自豪感。我自豪我們的共和國一天天地強大,我自豪那些“跳梁小醜”們一個個都栽倒在了我們的腳下,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一百年前那種任人宰割的中國了,我們的共和國已經昂首於世界民族之林;那時刻我心中的感受是何等地酣暢淋漓,又是何等的大快人心啊!
一個截癱人他必須把自己從病痛和孤獨的“禁錮”之中解脫出來,他要盡一切可能地走向社會、融進健全人之中。他要把自己的“心跳”、“唿吸”和“脈搏”與社會、與我們的共和國“同步”、“共鳴”並“息息相通”。隻有這樣他才不會感到“孤獨”,他那“破碎”、“怯懦”的心才能感到“踏實”。他想要做的可能很多是做不到的,但他所想的必須與社會“合拍”;無論是親身感受還是經由“媒體”,或者網絡。
從2001年29屆奧運會申辦成功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整整7年時間裏,我們國家為了奧運作了“全民總動員”。舉辦一屆奧運會有那麽多的“麻煩”事要去做:用於比賽的場館和有關的技術設施、接待運動員的龐大、舒適的奧運村這類大型建築不去說了,光就各種各樣的宣傳工作,與奧運會有關的一係列紀念“產品”的設計、製作和銷售,誌願者的選拔和培訓,還有開幕式、閉幕式大型文藝演出的創作、排練等等等等,我最終體會到為什麽舉辦一屆奧運會,要用七年的時間來準備。
在這七年時間裏,我們的國家經曆了一次以奧運為主題的全民“熱身”,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凝聚力和齊心協力定能辦成“大事”的風貌,麵向世界的一次展示,一次讓世界進一步認識中國的機遇。這麽多年來,我們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知道和關心“五環”、“福娃”、“祥雲火炬”、“鳥巢”、“水立方”、“倒計時”……那遍布大街小巷的奧運“標語”、“口號”、“宣傳畫”以及琳琅滿目的奧運紀念品,裝點著我們的生活;那激昂、動聽的奧運歌曲旋律伴隨著我們的生活。
我也曾驅動輪椅到“步行街”,參加了“搶”購奧運紀念品人群的“熱流”,特地到“專賣店”“搶”了一套“福娃紀念章”,給小淩靈買了一個福娃“歡歡”。至於“火炬”傳遞到了重慶,我沒敢到大街上去親眼目睹盛況和親身感受“氣氛”,因為我知道坐在輪椅上的我既“擠”不過人家,也看不出去,還是在家裏看電視轉播,落得個“輕鬆愉快”。其實截癱人的“孤獨”,往往是他自己造成的,隻要我們開朗一些,把自己置身於和諧社會之中;把心胸擴大一些,融進無論是現實還是“虛擬”的世界,截癱人就會變得很“充實”。我想人們常說的“擁有世界”,大概就是這種“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