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癱人既然是受了或者是不完全地受了“戒”,那麽在我的看來就應該與婚姻無緣。因為維係夫妻關係的基礎是“性”,至於生兒育女那是盡社會義務,就像是維持傳統概念的家庭一樣,隻要安排得當,對婚姻是沒有約束力的;而沒有了“夫妻生活”,哪怕僅僅是長期分居,都是解除婚姻關係鐵定的“理由”。
在漫長的截癱歲月裏,總有熱心的人要給我“搓合”一個“伴”,我都堅定地拒絕了,其“來勢洶洶”的是我舅娘的“做媒”。記得在四十多年前,我還在大學唸書時,舅娘就動過做“紅娘”念頭,而今我截癱了,她認為我特別需要照顧,於是給我介紹了一位她認為非常適合我的女性:年齡相當、身體健康、“性冷淡”。
我認為沒有“性”的夫妻是名存實亡,而且一紙婚約硬要把相互“捆綁”在一起,盡義務、擔責任;特別是單方麵的“受難”,對大家來說都不公平。更何況“利益”決定“情感”,從長久來看,截癱人的婚姻不僅是給別人添麻煩,更是給自己找麻煩。
當然截癱人由於自身的“遭難”,特別是行動極度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種依賴性,但是截癱人應該也必須正視和接受這種嚴峻的現實,樹立常說的“自信、自立、自強”決心。雖然這種“決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客觀條件的製約:比如傷及的程度,特別是經濟條件的寬裕與否,但無可奈何的是截癱人必須無條件地麵對。
再說了,“造物主”創造了男性和女性,是建立在“性意識”上極端完美的“和諧”。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就是最生動的寫照。按照大自然的規律,也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因而對於截癱人來說,我覺得與其與“性冷淡”的異性相處,還不如與“同性”為伴來得“痛快”。
然而盡管“上天”把截癱人“收”了,剝奪了截癱人“愛與被愛”的“權利”,可截癱人渴望“愛與被愛”的意識尚存,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比健全人更強烈。既然婚姻無望,情人更是不可及,那麽截癱人就隻能願求“紅顏知己”。
“紅顏知己”(對於男性而言,亦有對於女性而言的“藍顏知己”)的定義早已廣為流傳,而且分析之透徹、期望值之高,令人感慨。總的來說:“紅顏知己”就是些絕頂聰慧、心有靈犀、能閱讀你的心靈、懂你的女性,她能用一種你與她都懂的語言來和你進行靈魂的對話與交流;在逆境中她理解你,願為你默默分擔,讓你靈魂不再孤寂,令你欣慰;在生活習慣上能夠相互融洽,在興趣愛好上能夠求得一致的女伴。更有甚者:“能做紅顏知己的,必是女人中的精品。而能擁有紅顏知己的,也必是男人中的智者。”
我覺得這是健全人理想主義的產物,是在妻子和情人之間疲於奔命的男人的夢想。因為“紅顏知己”的底線是極其脆弱的,作為健全人來說稍不注意,“紅顏知己”就會滑向情人或者是妻子,而不可能有永久的、現實的“紅顏知己”。
截癱人就不一樣了,截癱人在不可能擁有妻子或情人的前提下,願求“紅顏知己”是一種“性意識”的釋放,是一種對被剝奪了的“愛與被愛”權利的追求,是一種企圖維護其“尊嚴”的絕望之舉。
一個人截癱了,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喪失了工作能力,由於不能繼續對社會做出貢獻,他便失去了社會地位,自然地就淪為“三等公民”。截癱人想活著,甚至於想活得更好一些,他必須在漫長的截癱歲月裏“拚搏”(包括生活方麵和精神方麵)。在多數情況下,他是在孤軍“奮戰”,除了生活上的幫助之外,他更渴望能在精神上得到理解和激勵,而異性的能動性更強,這就是截癱人願求的“紅顏知己”。
當有一位女性朋友願意聽你的傾訴,她能夠理解你的思想,她能夠安排你的生活而你又欣然接受她的支配,一個眼神、隻字片語彼此之間就能會意。有的是“理解”和“分擔”,給你的“孤寂”以“欣慰”;而這一切都出自“靈犀”,沒有什麽“約束”、沒有什麽“責任”、也不出於什麽“義務”,這就是截癱人“理想”的“紅顏知己”。
所以說“紅顏知己”亦是截癱人的“理想主義”和追求“完美”的產物。因為雖然在理論上截癱人能夠“保持”“紅顏知己”的“純潔”,讓“紅顏知己”“永存”,但在客觀現實中難求。應該說能夠配做“紅顏知己”的“精品”女性大有人在,可是能夠擁有“紅顏知己”的截癱男人卻沒有。截癱人可以盡力爭取去做一個“智者”,可他殘缺的人生令他永遠不可能“完美“和“優秀”。除了“世俗”之外,須知在人世間,“情感”永遠是受“利益”支配的,精神上的“利益”再富有,還得依靠雄厚的物質“利益”為基礎。
……有時候我覺得她離我很近了,可多數時候我覺得她卻又飄浮不定……(一個夢境)我騎著馬行進在高原上,想要跨過一道亂石激流,艱難地到了激流中時,瞬間從馬背上摔下,頓時淹沒在冰冷的水中。掙紮、起伏、迴旋到了一處黑暗的汪洋:我沉浮、我窒息、我掙紮,昏暗中看見一漂浮的救生圈若隱若現,我竭力撲了過去,仿佛觸及又仿佛漂去,反反複複、若即若離……
是啊,希望猶如肥皂泡,可它在破滅之前,迎著陽光也曾閃爍過五彩繽紛。希望、念想和追求是可以激勵人生的,就讓希望、念想和追求鼓舞著我們吧,生活原本應該是美好的。
在漫長的截癱歲月裏,總有熱心的人要給我“搓合”一個“伴”,我都堅定地拒絕了,其“來勢洶洶”的是我舅娘的“做媒”。記得在四十多年前,我還在大學唸書時,舅娘就動過做“紅娘”念頭,而今我截癱了,她認為我特別需要照顧,於是給我介紹了一位她認為非常適合我的女性:年齡相當、身體健康、“性冷淡”。
我認為沒有“性”的夫妻是名存實亡,而且一紙婚約硬要把相互“捆綁”在一起,盡義務、擔責任;特別是單方麵的“受難”,對大家來說都不公平。更何況“利益”決定“情感”,從長久來看,截癱人的婚姻不僅是給別人添麻煩,更是給自己找麻煩。
當然截癱人由於自身的“遭難”,特別是行動極度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種依賴性,但是截癱人應該也必須正視和接受這種嚴峻的現實,樹立常說的“自信、自立、自強”決心。雖然這種“決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客觀條件的製約:比如傷及的程度,特別是經濟條件的寬裕與否,但無可奈何的是截癱人必須無條件地麵對。
再說了,“造物主”創造了男性和女性,是建立在“性意識”上極端完美的“和諧”。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就是最生動的寫照。按照大自然的規律,也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因而對於截癱人來說,我覺得與其與“性冷淡”的異性相處,還不如與“同性”為伴來得“痛快”。
然而盡管“上天”把截癱人“收”了,剝奪了截癱人“愛與被愛”的“權利”,可截癱人渴望“愛與被愛”的意識尚存,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比健全人更強烈。既然婚姻無望,情人更是不可及,那麽截癱人就隻能願求“紅顏知己”。
“紅顏知己”(對於男性而言,亦有對於女性而言的“藍顏知己”)的定義早已廣為流傳,而且分析之透徹、期望值之高,令人感慨。總的來說:“紅顏知己”就是些絕頂聰慧、心有靈犀、能閱讀你的心靈、懂你的女性,她能用一種你與她都懂的語言來和你進行靈魂的對話與交流;在逆境中她理解你,願為你默默分擔,讓你靈魂不再孤寂,令你欣慰;在生活習慣上能夠相互融洽,在興趣愛好上能夠求得一致的女伴。更有甚者:“能做紅顏知己的,必是女人中的精品。而能擁有紅顏知己的,也必是男人中的智者。”
我覺得這是健全人理想主義的產物,是在妻子和情人之間疲於奔命的男人的夢想。因為“紅顏知己”的底線是極其脆弱的,作為健全人來說稍不注意,“紅顏知己”就會滑向情人或者是妻子,而不可能有永久的、現實的“紅顏知己”。
截癱人就不一樣了,截癱人在不可能擁有妻子或情人的前提下,願求“紅顏知己”是一種“性意識”的釋放,是一種對被剝奪了的“愛與被愛”權利的追求,是一種企圖維護其“尊嚴”的絕望之舉。
一個人截癱了,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喪失了工作能力,由於不能繼續對社會做出貢獻,他便失去了社會地位,自然地就淪為“三等公民”。截癱人想活著,甚至於想活得更好一些,他必須在漫長的截癱歲月裏“拚搏”(包括生活方麵和精神方麵)。在多數情況下,他是在孤軍“奮戰”,除了生活上的幫助之外,他更渴望能在精神上得到理解和激勵,而異性的能動性更強,這就是截癱人願求的“紅顏知己”。
當有一位女性朋友願意聽你的傾訴,她能夠理解你的思想,她能夠安排你的生活而你又欣然接受她的支配,一個眼神、隻字片語彼此之間就能會意。有的是“理解”和“分擔”,給你的“孤寂”以“欣慰”;而這一切都出自“靈犀”,沒有什麽“約束”、沒有什麽“責任”、也不出於什麽“義務”,這就是截癱人“理想”的“紅顏知己”。
所以說“紅顏知己”亦是截癱人的“理想主義”和追求“完美”的產物。因為雖然在理論上截癱人能夠“保持”“紅顏知己”的“純潔”,讓“紅顏知己”“永存”,但在客觀現實中難求。應該說能夠配做“紅顏知己”的“精品”女性大有人在,可是能夠擁有“紅顏知己”的截癱男人卻沒有。截癱人可以盡力爭取去做一個“智者”,可他殘缺的人生令他永遠不可能“完美“和“優秀”。除了“世俗”之外,須知在人世間,“情感”永遠是受“利益”支配的,精神上的“利益”再富有,還得依靠雄厚的物質“利益”為基礎。
……有時候我覺得她離我很近了,可多數時候我覺得她卻又飄浮不定……(一個夢境)我騎著馬行進在高原上,想要跨過一道亂石激流,艱難地到了激流中時,瞬間從馬背上摔下,頓時淹沒在冰冷的水中。掙紮、起伏、迴旋到了一處黑暗的汪洋:我沉浮、我窒息、我掙紮,昏暗中看見一漂浮的救生圈若隱若現,我竭力撲了過去,仿佛觸及又仿佛漂去,反反複複、若即若離……
是啊,希望猶如肥皂泡,可它在破滅之前,迎著陽光也曾閃爍過五彩繽紛。希望、念想和追求是可以激勵人生的,就讓希望、念想和追求鼓舞著我們吧,生活原本應該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