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江醫生又先後給我們送來了“可可”和“丁丁”,然而都是“好景不長”,由於雄性犬生性調皮,我家又緊鄰街道,“可可”、“丁丁老是要跑上街去,怎麽吆喝都無濟於事。把它們拴住吧,它們又不停地叫,讓人們聽了心煩。看著它們在家門前來來往往奔馳的車流中穿行,我們大家的心裏時時都捏著一把汗。不測終於發生了,“可可”、“丁丁”先後都慘遭“交通事故”而斃命。
我們懷著悲痛,把它們的遺體送到“後山”的樹林中埋葬……
緊接著熱情的江醫生又給我們送來了“嬌嬌”。“嬌嬌”和“娜娜”、“可可”、“丁丁”同屬一隻“母犬”,也算得是“兄弟姐妹”了,它當然繼承了體態嬌小可愛的遺傳。然而“嬌嬌”除了嬌小可愛之外,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特別“依戀”人。平日“嬌嬌”總是親昵地呆在你的身邊,當它發現了一處既能親近主人,又安全且不會被打擾,而且舒適的好去處時,一有“空閑”它就蜷縮到我那放在輪椅踏板上的腳背上;那是一幅多麽溫馨、令人感動的人與犬“水乳交融”的場景啊。
不過“嬌嬌”溫順得也太過分了,無論是什麽人,它都一概親近。一次我們發覺廚房裏好像是有動靜(我家廚房還有一扇通向戶外的門),我們趕緊跑過去一看,原來是天然氣抄表員在抄寫氣表,而“嬌嬌”則在一旁友好地看著她搖尾巴;這種“看家”本領完全退化的狀況,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可是正當我們把“嬌嬌”視為“掌上明珠”時,意外又出現了:那天大約是“嬌嬌”在戶外“玩耍”,不知怎麽地誤食了殺鼠的毒餌,眼看著“嬌嬌”痛苦地死去,心中悲痛萬分。經過了一次次喂養寵物犬的坎坷經曆,最終我發誓再也不喂養寵物犬了;可是才時隔半年,我家又來了一隻寵物犬。
那是一位年青朋友認為我喜歡寵物犬,特地給我送來的一隻也是“吉娃娃”型的小犬,來的時候說是有四個多月大了,已經有了名字叫做“安安”。“安安”和我之前喂養的寵物犬的外形都差不多,但是漸漸地我發現它有一個非同一般的特點:它雖然也想親近人,可對人存有極大的戒心。哪怕是它在你身邊“乞食”時,不要說你是想抱抱它,就是你想摸摸它,它也會驚恐地躲開。
最有趣的是當你用食物“引誘”它時,“安安”會搖頭擺尾地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可始終與你保持一定的距離,更可笑的是它還不時警惕地迴頭張望,惟恐遭受“襲擊”。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探戈”舞:相傳中世紀“探戈”舞起源時,男舞伴為了防禦情敵的偷襲,不僅佩劍而且在舞中還東張西望地監視著周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代“探戈”舞中搖頭轉頸的經典動作。我覺得“安安”就是如此,這應該算是一隻很特別的“膽小狗”了。
“安安”的膽小怕事還不僅表現在對人上,對物同樣,凡是特別一點的物件:比方玩具布娃娃、熊熊之類,它見了也躲得遠遠的,其他的充物犬見了照相機會很好奇,興許還能擺個“pos”什麽的,可是“安安”卻不,它見了照相機嚇得躲閃不迭,所以我始終沒能給他照上一張像。我覺得這可能是“安安”幼小時曾經受過“虐待”而留下的“心理”陰影吧,畢竟那位年青朋友也是在寵物市場買來的,對“安安”的過去一概不知。按說寵物犬原本是人類的好夥伴,它應該時時向“主人”“爭寵”才是;可“安安”是個特例。
慢慢地我發現,你別看“安安”平日表麵上很膽小,骨子裏卻隱藏著“不羈”,隨著它一天天長大,它的“野性”也一天比一天“凸現”。它不親近人不說,讓我們生氣的是一有機會它就往外跑。開始我們還以為“安安”是外出去“方便”,漸漸地發現它在外邊呆的時間比在家裏長,最後居然發展到整天整天地在外“閑逛”,甚至於徹夜不歸。
這下問題可嚴重了,你想“安安”成天在外不歸,迴來時總是渾身上下髒兮兮的不說,還會帶迴跳蚤之類的“小動物”,而讓我更擔心的是它會帶迴來什麽傳染病。要不“安安”它幹脆就一去不歸,做個“流浪犬”也倒好,可它還不。
想來想去沒有別的辦法,我們隻好把“安安”拴起來喂養,起初它當然很不習慣,成天不滿意地叫個不停,慢慢地它也就服了、習慣了,但這總歸不是個辦法,寵物犬“不寵”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利益”決定“情感”,僅僅是出於對小動物的憐憫,我們把“安安”收養在家,可始終覺得它是個“包袱”。
我們懷著悲痛,把它們的遺體送到“後山”的樹林中埋葬……
緊接著熱情的江醫生又給我們送來了“嬌嬌”。“嬌嬌”和“娜娜”、“可可”、“丁丁”同屬一隻“母犬”,也算得是“兄弟姐妹”了,它當然繼承了體態嬌小可愛的遺傳。然而“嬌嬌”除了嬌小可愛之外,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特別“依戀”人。平日“嬌嬌”總是親昵地呆在你的身邊,當它發現了一處既能親近主人,又安全且不會被打擾,而且舒適的好去處時,一有“空閑”它就蜷縮到我那放在輪椅踏板上的腳背上;那是一幅多麽溫馨、令人感動的人與犬“水乳交融”的場景啊。
不過“嬌嬌”溫順得也太過分了,無論是什麽人,它都一概親近。一次我們發覺廚房裏好像是有動靜(我家廚房還有一扇通向戶外的門),我們趕緊跑過去一看,原來是天然氣抄表員在抄寫氣表,而“嬌嬌”則在一旁友好地看著她搖尾巴;這種“看家”本領完全退化的狀況,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可是正當我們把“嬌嬌”視為“掌上明珠”時,意外又出現了:那天大約是“嬌嬌”在戶外“玩耍”,不知怎麽地誤食了殺鼠的毒餌,眼看著“嬌嬌”痛苦地死去,心中悲痛萬分。經過了一次次喂養寵物犬的坎坷經曆,最終我發誓再也不喂養寵物犬了;可是才時隔半年,我家又來了一隻寵物犬。
那是一位年青朋友認為我喜歡寵物犬,特地給我送來的一隻也是“吉娃娃”型的小犬,來的時候說是有四個多月大了,已經有了名字叫做“安安”。“安安”和我之前喂養的寵物犬的外形都差不多,但是漸漸地我發現它有一個非同一般的特點:它雖然也想親近人,可對人存有極大的戒心。哪怕是它在你身邊“乞食”時,不要說你是想抱抱它,就是你想摸摸它,它也會驚恐地躲開。
最有趣的是當你用食物“引誘”它時,“安安”會搖頭擺尾地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可始終與你保持一定的距離,更可笑的是它還不時警惕地迴頭張望,惟恐遭受“襲擊”。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探戈”舞:相傳中世紀“探戈”舞起源時,男舞伴為了防禦情敵的偷襲,不僅佩劍而且在舞中還東張西望地監視著周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代“探戈”舞中搖頭轉頸的經典動作。我覺得“安安”就是如此,這應該算是一隻很特別的“膽小狗”了。
“安安”的膽小怕事還不僅表現在對人上,對物同樣,凡是特別一點的物件:比方玩具布娃娃、熊熊之類,它見了也躲得遠遠的,其他的充物犬見了照相機會很好奇,興許還能擺個“pos”什麽的,可是“安安”卻不,它見了照相機嚇得躲閃不迭,所以我始終沒能給他照上一張像。我覺得這可能是“安安”幼小時曾經受過“虐待”而留下的“心理”陰影吧,畢竟那位年青朋友也是在寵物市場買來的,對“安安”的過去一概不知。按說寵物犬原本是人類的好夥伴,它應該時時向“主人”“爭寵”才是;可“安安”是個特例。
慢慢地我發現,你別看“安安”平日表麵上很膽小,骨子裏卻隱藏著“不羈”,隨著它一天天長大,它的“野性”也一天比一天“凸現”。它不親近人不說,讓我們生氣的是一有機會它就往外跑。開始我們還以為“安安”是外出去“方便”,漸漸地發現它在外邊呆的時間比在家裏長,最後居然發展到整天整天地在外“閑逛”,甚至於徹夜不歸。
這下問題可嚴重了,你想“安安”成天在外不歸,迴來時總是渾身上下髒兮兮的不說,還會帶迴跳蚤之類的“小動物”,而讓我更擔心的是它會帶迴來什麽傳染病。要不“安安”它幹脆就一去不歸,做個“流浪犬”也倒好,可它還不。
想來想去沒有別的辦法,我們隻好把“安安”拴起來喂養,起初它當然很不習慣,成天不滿意地叫個不停,慢慢地它也就服了、習慣了,但這總歸不是個辦法,寵物犬“不寵”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利益”決定“情感”,僅僅是出於對小動物的憐憫,我們把“安安”收養在家,可始終覺得它是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