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做了“膀胱造瘺”手術的那一年,即公元2001年的秋天,我的電腦連接上了網絡。


    我也記不清楚互連網到底是那一年開始盛行的,隻覺得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起初我隻是覺得它是一個新奇的現代化的玩意兒,並沒有把它同自己聯係起來,但它發展勢頭之迅猛、普及程度之廣泛是令我始料不及的。迴想起來就像是電腦從“巨大”很快地變成“台式”、到“筆記本”、再到“微型”;手機從磚頭般大小的“大哥大”到“小巧靈瓏”、功能強大:集通訊、照相、上網、各種信息傳遞等等於一體,整個就是一台“掌上電腦”一樣,網絡也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地風靡全球。應該說我也算是被“席卷”進去的一員,不過話又說迴來,這也是我不甘寂寞、努力把自己和社會聯係在一起、隨時隨地不讓大腦空閑、總是不斷地追求充實自己的必然結果。


    記得在那前一兩年,有一次我去解放碑步行街玩,按照慣例我去了每次必去的“大都會”,正巧遇上了電訊的網絡推介活動。大廳裏擺滿了電腦,精明漂亮的促銷小姐熱情地接待了我這位坐著電動輪椅的特殊“人物”,並特地“騰”出了一條“通道”把我請到了電腦前,讓我親自動手體驗上網衝浪。天哪,我那個時候才剛剛接觸電腦,連基本操作都還是個生手,麵對人家的熱情,迴想起來當時那場麵的確是非常地尷尬。


    好在天佑,他們的總經理出來給我解了圍,有那麽一位“特殊”的人物“光臨”,老總是自然不會放過宣傳的好機會的。總經理和我親切地交談,還送給我了一張他的名片,說是我要安裝網絡的話,可以打電話直接找他。後來到了晚上我的弟弟打電話給我說:“老哥,你還很上鏡的嘛。”他告訴我他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了白天的現場新聞,我才知道在不知不覺中,我被電視“采訪”了。


    類似這樣上電視的經曆,我也曾經有過幾次,一次是在有一年的全國“助殘日”,我和幾位殘疾朋友到街上去作過一次宣傳演出,當天晚上我是守在電視機前,看了那次新聞報道的播出的。還有一次是我想購買一台暖風機,經過聯係,“海爾”決定為我送貨上門,我想還是出於宣傳的目的,他們還帶了記者隨同一行,迴想當時我是著實地做了一迴“秀”。可是那一次和這一次一樣,我沒有看電視上的新聞播出(其實我也沒有打算看)。在多年以後,我又上過一次電視,那是重慶電視台“巴渝人家”欄目對我作的一次專訪,題目就叫“認命不服”。事前記者小牟寫好了拍攝腳本和解說詞給我看了,並征求我的意見,我們前前後後大約花了五六天時間來進行拍攝,無論是外景還是內景我都積極努力地配合著他,幾天下來我的確很累,事後我想拍電視劇可能就是這種樣子吧,那是後話了。


    2001年的秋天,我終於決定把我的電腦連接上了互連網,當時我選擇的應該算是中國網通的衍生機構:“網通重慶信息港”。在剛剛開始上網時,和大多數初上網的人一樣,我也是熱衷於看電影。迴想起來當時幾乎所有的網絡商都是打出“擁有大量影片”來作為吸引網民的首選廣告。在網上看電影對截癱人來講,是很方便的,隻要輕點鼠標,選片、打開看片、隨心所欲地看前邊、看後邊、看中間甚至“斷章取義”地看都玩弄於“指掌之間”,免除了在影碟機上看碟片的繁瑣。不過缺點還是有的,那就是屏幕比較小,再有就是圖像不夠清晰。


    再就是看新聞。在借助於“新浪”、“搜狐”,在網上瀏覽新聞是相當地及時、快捷,而且信息量之廣袤令人歎為觀止。古人常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是指秀才博覽群書,對於古時所發生的在現在看來不算是十分複雜的事件,能通過推理、分析給予合理的解釋。而現在的信息時代則是讓“秀才”坐在電腦前,天下所有的事剎時間都呈現在你麵前的屏幕上了;這才是真正的“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如果我把我從“民生路”的“空中樓閣”,搬遷到我後來的新居,由封閉環境來到了開放式的、輪椅出入方便的環境,比作是我截癱人生的第一次轉折。把我有了電動輪椅,進一步開闊了我的視野、擴大了我“活動”的能動性和自由度,算作是我截癱人生的第二次轉折的話。那麽當我擁有了“網絡”,更進一步拓展了我的“視野”、激活了我的思維,真正把我從一個“孤獨”的人,一下子放大成為了一個“地球人”,我是不是應該把它算作是我截癱人生的地三次轉折呢?答案是肯定的。


    截癱人在他“認命不服”的人生道路上,必須要把自己從“虛無縹緲”、從“孤獨”之中解脫出來,融入到社會現實之中。截癱人不能“自暴自棄”,他要生存就必須時時處處以健全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思想意識上努力跟上社會的發展。截癱人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構建新的思維框架結構,在這個過程中電腦是截癱人的好幫手,而網絡則是截癱人必須依賴之,而且還是取之不盡的好源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截癱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禪並收藏截癱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