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家裏,康複治療仍然繼續進行。除了堅持康複鍛煉:啞鈴操、床上仰臥拉起坐、雙下肢的被動式屈伸、站立架上的架站等等外。在治療上著重於通過對小便的觀察:它的顏色、它的透明度、有沒有血尿;並隨時上醫院化驗小便。當發現膀胱受到感染時,必須及時用藥治療,腎髒可是保護重點。理療方麵,我又把我的按摩師小羅請到家裏來了,每周三次給我進行按摩治療。
小羅的按摩每次進行四十分鍾。先從頸部到肩部,再從上臂、下臂到手掌。然後把我抬上床俯臥,做背部脊柱和脊柱兩側;垂擊臀部、大腿、小腿的肌肉,並用手肘揉壓有關穴位。再把我翻身過來成仰臥式,做腹部按摩(為的是促進腸蠕動),做髖、膝、裸關節的活動。這當中,小羅要運用按摩的各種手法,舒筋活血、刺激穴位。說來也怪,你別看小羅是個盲人,可他的時間掌握得非常準確,每次做完,時間分秒不差,剛好四十分鍾。
雖然打從我受傷後,經搶救脫離了死亡線,但我以經認定我今生是再也站不起來了。不過從人的本能出發,還是寄希望於有朝一日能有奇跡發生。為了這一點,更為了截癱人的康複生存,我還必須要四處求醫。迴到家裏以後,經熱心朋友的介紹,給我請來了一位張姓的中醫師。據說張醫師是祖傳的骨科醫療世家,頗為精通骨傷治療。
張醫師來到我家,為我號了脈,並仔細地詢問了我受傷前後的身體狀況,以及我采用過什麽治療,還檢查了我的身體。最後確定給我用“跳骨丹”。據說“跳骨丹”的治病原理是:刺激肌肉令其收縮、痙攣,以促使骨的受傷部位複位,以達到康複的目的。後來我才發現,連當初的出發點都弄錯了,因為我是脊髓損傷,而不是骨折。也就是說根本就沒對上症。而“跳骨丹”的主要成分是“馬前子”,這是一味頗具毒性的中藥。
“跳骨丹”服下去了,很快就產生了效果。隻見我全身肌肉開始間隙性地痙攣、抽搐,其幅度之大有時真像是整個人都要躍起似的(真乃所謂“跳骨丹”之“跳”也)。在外行人看來,可真是神了,一個截癱人居然全身能動起來,真乃神醫也。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就不容樂觀了。
我頸7胸1受傷後,截癱平麵位於乳頭上約5厘米處。截癱麵以下,包括雙臂的尺側,都感覺缺失:沒有了溫覺、沒有了痛覺、更沒有了運動。血液循環和內髒功能都與健全人一樣正常,隻是唿吸雖然與健全人一樣,但往往感覺受阻。因為胸廓時時有帶狀束縛感。這二十多年來,直至今日,這種束縛感始終怑隨著我。特別是晚上仰臥時,有時甚至會產生肺部無發舒張的感覺,造成短時間的唿吸停頓。那次“與死神共舞”險情的發生,就源於此。
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天早上,護理一夜未眠,怕我出意外,怕我從床上“跳”了下來。女兒更是徹夜陪伴著我,直到快天亮了,考慮到白天她還要上班,才勉強勸她去睡了一會兒。殊不知那天上午,肌肉的痙攣、抽搐愈演愈烈。大約九點多鍾的時候,我開始感覺唿吸窘迫,嚴重缺氧。胸部好像被一條寬帶緊緊地束縛。我趕緊叫小劉用雙手按壓胸廓,想幫助我唿吸。但我愈來愈感覺到吸不進氧氣了,看著小劉恐懼的麵孔,我死勁拚命地擠出了一句話:“要出人命了!”後,就昏死過去了。
不知道在通往地獄的道路上,我徘徊了多長時間:三分鍾、五分鍾?十分鍾、還是八分鍾?在黑暗中經曆了與死神共舞之後,我又迴到了人間。當我睜開眼睛,第一眼看到的是工會主席老陶嚴峻的麵孔,他正把著我的脈搏。當他看到我終於睜開了雙眼時,我感覺到他的嚴峻隨同他急促的唿吸,一起鬆弛了。事後我想,當時他一定是感覺到了我微弱的脈搏,不然他一定會報急救的。這次險情的發生,驚動了我所有的親朋好友,我們大家都感到後怕。看來這都是不理智的典型的“病急亂投醫”、“死馬當活馬醫”造成的;可這也是不由自主的選擇啊。
……(迴憶中的迴憶)那是在一九六七年的甘孜,我們小組經過犛牛啊、馬匹啊一天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一個四麵環山的穀地,在一座最高的山峰下,支起了帳篷。這是一個我們新的工作區域的營地。第二天一早,我和“通司”就騎上馬出發了,目標就是眼前這座無名的高峰。這座山峰在舊有地圖上的標高是5300米,我們要攀登到山頂進行觀測。如果觀測有困難,也一定要在峰頂選定一個目標,以便從其他山峰對它進行觀測;可那樣的話,得要多爬好幾座山峰。
我們騎著馬盡量地朝上攀登,直到遇到了成片的經風化後,散落的片片頁岩,複蓋著整個山頂,其低窪處還有大片的積雪的地方。騎馬是不能再攀登了,我們隻能改為徒步攀登。在高原,海拔3500米以上就已經缺氧了,到了4、5000米則更。我們喘氣噓噓地朝山頂爬行,唿吸急促、雙手無力,兩腿像灌了鉛似的沉甸無力。我們爬爬停停地緩慢向山頂蠕動著,好不容易地攀登到了離山頂不遠的地方……突然,“通司”驚叫道:“不好了組長,暴風雪來了!”我猛然抬頭,隻見剛剛還陽光明媚的峰頂,說時遲、那時快,刹時間便籠罩在黑雲之中了。“趕快下山!”我大聲嚷道,轉身便向山下撤去。要用“連爬帶滾”、“狼狽不堪”來形容我們當時的狀況,是再準確不過的了。黑雲迅速地從峰頂壓下來,來勢洶洶;我們倆飛快的下降到拴馬的地方,翻身上馬,朝山下奔去。
大凡有騎馬經驗的人都知道,騎馬下山是很困難的,而騎馬狂奔下山則更。首先你必須死勁地拽緊馬的韁繩,以防馬失前蹄。由於坡度太陡,你還要雙腳蹬緊馬蹬,整個身子向後傾斜,並隨時調整傾斜的角度,以維持身體與馬的平衡,防止摔跟頭。黑雲是壓著我們向下,片片雪花緊隨著我們。當我們跌跌闖闖地迴到營地時,飄灑的雪花就鋪天蓋地地壓下來了。好在營地的同事已經觀察到了暴風雪的來臨,提前做好了飯,無奈之下,我們隻有躲進帳篷。
下了一整夜的雪,到天亮終於停了,可地麵的積雪足有一尺來厚。接下來的幾天,雪是沒有下了,但峰頂始終籠罩在雲霧之中。這個工作區域的其他工作,已經完成,時間不等人,我們隻好搬遷營地了。好在那天臨近峰頂時,為了預防萬一,在藍天的映襯下,我已經看準了峰頂一個尖挺的岩石柱,隻有選擇從其他山頂來觀測這座山峰了……
小羅的按摩每次進行四十分鍾。先從頸部到肩部,再從上臂、下臂到手掌。然後把我抬上床俯臥,做背部脊柱和脊柱兩側;垂擊臀部、大腿、小腿的肌肉,並用手肘揉壓有關穴位。再把我翻身過來成仰臥式,做腹部按摩(為的是促進腸蠕動),做髖、膝、裸關節的活動。這當中,小羅要運用按摩的各種手法,舒筋活血、刺激穴位。說來也怪,你別看小羅是個盲人,可他的時間掌握得非常準確,每次做完,時間分秒不差,剛好四十分鍾。
雖然打從我受傷後,經搶救脫離了死亡線,但我以經認定我今生是再也站不起來了。不過從人的本能出發,還是寄希望於有朝一日能有奇跡發生。為了這一點,更為了截癱人的康複生存,我還必須要四處求醫。迴到家裏以後,經熱心朋友的介紹,給我請來了一位張姓的中醫師。據說張醫師是祖傳的骨科醫療世家,頗為精通骨傷治療。
張醫師來到我家,為我號了脈,並仔細地詢問了我受傷前後的身體狀況,以及我采用過什麽治療,還檢查了我的身體。最後確定給我用“跳骨丹”。據說“跳骨丹”的治病原理是:刺激肌肉令其收縮、痙攣,以促使骨的受傷部位複位,以達到康複的目的。後來我才發現,連當初的出發點都弄錯了,因為我是脊髓損傷,而不是骨折。也就是說根本就沒對上症。而“跳骨丹”的主要成分是“馬前子”,這是一味頗具毒性的中藥。
“跳骨丹”服下去了,很快就產生了效果。隻見我全身肌肉開始間隙性地痙攣、抽搐,其幅度之大有時真像是整個人都要躍起似的(真乃所謂“跳骨丹”之“跳”也)。在外行人看來,可真是神了,一個截癱人居然全身能動起來,真乃神醫也。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就不容樂觀了。
我頸7胸1受傷後,截癱平麵位於乳頭上約5厘米處。截癱麵以下,包括雙臂的尺側,都感覺缺失:沒有了溫覺、沒有了痛覺、更沒有了運動。血液循環和內髒功能都與健全人一樣正常,隻是唿吸雖然與健全人一樣,但往往感覺受阻。因為胸廓時時有帶狀束縛感。這二十多年來,直至今日,這種束縛感始終怑隨著我。特別是晚上仰臥時,有時甚至會產生肺部無發舒張的感覺,造成短時間的唿吸停頓。那次“與死神共舞”險情的發生,就源於此。
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天早上,護理一夜未眠,怕我出意外,怕我從床上“跳”了下來。女兒更是徹夜陪伴著我,直到快天亮了,考慮到白天她還要上班,才勉強勸她去睡了一會兒。殊不知那天上午,肌肉的痙攣、抽搐愈演愈烈。大約九點多鍾的時候,我開始感覺唿吸窘迫,嚴重缺氧。胸部好像被一條寬帶緊緊地束縛。我趕緊叫小劉用雙手按壓胸廓,想幫助我唿吸。但我愈來愈感覺到吸不進氧氣了,看著小劉恐懼的麵孔,我死勁拚命地擠出了一句話:“要出人命了!”後,就昏死過去了。
不知道在通往地獄的道路上,我徘徊了多長時間:三分鍾、五分鍾?十分鍾、還是八分鍾?在黑暗中經曆了與死神共舞之後,我又迴到了人間。當我睜開眼睛,第一眼看到的是工會主席老陶嚴峻的麵孔,他正把著我的脈搏。當他看到我終於睜開了雙眼時,我感覺到他的嚴峻隨同他急促的唿吸,一起鬆弛了。事後我想,當時他一定是感覺到了我微弱的脈搏,不然他一定會報急救的。這次險情的發生,驚動了我所有的親朋好友,我們大家都感到後怕。看來這都是不理智的典型的“病急亂投醫”、“死馬當活馬醫”造成的;可這也是不由自主的選擇啊。
……(迴憶中的迴憶)那是在一九六七年的甘孜,我們小組經過犛牛啊、馬匹啊一天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一個四麵環山的穀地,在一座最高的山峰下,支起了帳篷。這是一個我們新的工作區域的營地。第二天一早,我和“通司”就騎上馬出發了,目標就是眼前這座無名的高峰。這座山峰在舊有地圖上的標高是5300米,我們要攀登到山頂進行觀測。如果觀測有困難,也一定要在峰頂選定一個目標,以便從其他山峰對它進行觀測;可那樣的話,得要多爬好幾座山峰。
我們騎著馬盡量地朝上攀登,直到遇到了成片的經風化後,散落的片片頁岩,複蓋著整個山頂,其低窪處還有大片的積雪的地方。騎馬是不能再攀登了,我們隻能改為徒步攀登。在高原,海拔3500米以上就已經缺氧了,到了4、5000米則更。我們喘氣噓噓地朝山頂爬行,唿吸急促、雙手無力,兩腿像灌了鉛似的沉甸無力。我們爬爬停停地緩慢向山頂蠕動著,好不容易地攀登到了離山頂不遠的地方……突然,“通司”驚叫道:“不好了組長,暴風雪來了!”我猛然抬頭,隻見剛剛還陽光明媚的峰頂,說時遲、那時快,刹時間便籠罩在黑雲之中了。“趕快下山!”我大聲嚷道,轉身便向山下撤去。要用“連爬帶滾”、“狼狽不堪”來形容我們當時的狀況,是再準確不過的了。黑雲迅速地從峰頂壓下來,來勢洶洶;我們倆飛快的下降到拴馬的地方,翻身上馬,朝山下奔去。
大凡有騎馬經驗的人都知道,騎馬下山是很困難的,而騎馬狂奔下山則更。首先你必須死勁地拽緊馬的韁繩,以防馬失前蹄。由於坡度太陡,你還要雙腳蹬緊馬蹬,整個身子向後傾斜,並隨時調整傾斜的角度,以維持身體與馬的平衡,防止摔跟頭。黑雲是壓著我們向下,片片雪花緊隨著我們。當我們跌跌闖闖地迴到營地時,飄灑的雪花就鋪天蓋地地壓下來了。好在營地的同事已經觀察到了暴風雪的來臨,提前做好了飯,無奈之下,我們隻有躲進帳篷。
下了一整夜的雪,到天亮終於停了,可地麵的積雪足有一尺來厚。接下來的幾天,雪是沒有下了,但峰頂始終籠罩在雲霧之中。這個工作區域的其他工作,已經完成,時間不等人,我們隻好搬遷營地了。好在那天臨近峰頂時,為了預防萬一,在藍天的映襯下,我已經看準了峰頂一個尖挺的岩石柱,隻有選擇從其他山頂來觀測這座山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