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截癱人的病痛“自理”,包括對病痛的自我忍受,和對身體各個部位、各個器官病理變化的觀察和體會。隨時隨地能掌自己身體狀況,以便及時求醫、及時護理。盡力把握自己的健康水平,維持健康狀況,是截癱人康複生存的關鍵。
病痛,有時甚至是劇烈的病痛,是始終伴隨著截癱人的。按說大半截身子都感覺缺失了,截癱人是不應該感到痛苦的。(記得我在做膀胱造瘺手術時,就沒有用麻醉藥)。其實不然,常有些莫名其妙的“病痛”時時折磨著他。在受傷的初期,我總是感覺到肢體一陣陣劇烈的脹痛。有人說截癱人要康複之前,就是這種感覺。我當時也是抱著極大的希望,盼望能夠出現奇跡,於是便咬緊牙關硬撐著,可是終究還是落空了。我想這大概是脊髓損傷後,出現的一種異常的感覺信息,一種錯位的感覺罷了。
坐在輪椅上的時間長了,會產生種種不適感,我不得不經常地用雙手撐著輪椅的扶手,使臀部抬離坐墊。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能訓練臂、腰、臀的協調能力;二是改善臀部的血液循環,避免褥瘡;三則是緩解不適感。人們常見我坐在輪椅上,老是要把背往後靠,腰腹死勁朝上挺,那是為了緩解腰部的不適。久而久之,竟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動作,(不過我覺得那種姿態非常難看)。再有就是身體一會兒要歪向右側扶手,一會兒要歪向左側扶手;也是為了克服那種令人感到發酸、發脹、發累的不適感覺。
“發累”是經常發生的,那是一種無法判斷到倒底是體累,還是心累的混合型的“累”。飯桌的高度我定為75厘米,為的是我能“趴”在上麵吃飯,而不至於感覺太“累”。再加上咀嚼也很吃力,連續咀嚼一會兒,就會令腮部酸軟,所以我吃飯中間總是要采取各種方式,歇歇氣,一吃就吃得很快,速戰速決。坐在輪椅上閱讀,盡管雙肘關節是依托在扶手上,但要用兩手托起書報,並且翻閱它,肩背則酸脹難忍。反倒是躺在床上,用雙手舉起書報閱讀,還比較輕鬆。所以我特別喜歡清晨躺在床上進行閱讀,尤其是報紙。趴在75厘米高的寫字台上閱讀和書寫,感覺稍稍好一些,但也堅持不了多久,便會出現“腰酸背疼”的現象。必須馬上改變姿勢:雙手撐起也好、後仰挺腹也好、身體歪向扶手也好,必須稍事歇息歇息後,才能繼續進行。謝天謝地,自從有了電腦,依靠它我的閱讀和書寫就輕鬆多了。
拿著話筒唱卡拉ok就更有意思了。為了對付身體的不適感和“發累”,我總是要在輪椅上靠過來歪過去的唱。由於胸部和腹部的肌肉麻痹,氣息沒有支撐點,每當要唱高音的時侯,我必須佝僂著身子,盡力擠壓胸腔和腹腔,才能唱上去。我唱卡拉ok時侯的姿態,也是很難看的。
躺在床上應該是很舒服的了,但有一種異樣的情況,至今我也沒能準確地找到其原因。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午睡時間。我平臥在那裏,隻覺得腰部以下如墮冰窟,寒冷異常。而上半身又覺得發熱,直至肩、頸、掖冒汗。時間稍微長一點,還會形成寒戰,冷汗交織的那種感覺。這應該還是屬於感覺異常、感覺錯位;因為讓護理摸一下,雙腿並不冰涼,還是熱的。但誘因是什麽,我終究沒有找到答案。而晚間斜靠在床上看電視時,有時下體沒有寒冷感,可上身仍然莫明奇妙地發熱、冒汗。奇怪的是隻要把病床放平,特別是側臥,異常感覺馬上消失。後來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分析,我隱隱約約地覺得它可能與嚴重的痔瘡有關。
在輪椅上坐著,有時會感到一陣眩暈,往往會天旋地轉,連眼睛都不敢睜開。我知道那是因為頸椎受傷,形成椎管狹窄,壓迫頸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的緣故,即所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嚴重時還會伴有嘔吐和血壓升高。每當發作時我隻有緊閉雙眼,屏住氣息,最大限度地發揮“定力”,以度過難關。好在嚴重狀況的時間不算太長,更多的時間隻是眩暈,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了。在輪椅上坐著,有時會突發一陣強烈的難受。一種判斷不了準確位置的疼痛、酸脹感從下體迅速膨脹、擴散,直至頭、頸、肩冷汗淋漓。這種情況嚴重時,延續的時間要按小時來計算。在嚴重難忍時,我最後找到的對策,是在電腦上玩“紙牌”遊戲。我下意識地、機械地、幾乎陷於瘋狂地點動鼠標翻牌,沒完沒了地折騰,讓腦子空白以超脫痛苦。時間長了,我的翻牌技巧就相當熟練了,運氣好的時候,我可以得到八千多分。當然,有時這種情況是截癱部位異常受壓,或者是有損傷的表現,那就當作別論,應及時觀察、分析,及時處理了。
當然,截癱人要隨時與醫生取得聯係,以便在醫生的指導下,對康複生存中出現和可能出現的病情,進行治療和預防。但是時間長了,所謂“久病成良醫”,截癱人應該慢慢地自己學會自我處理,時時把自己置於健康監督之下。隨時觀察、體會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個髒器的健康狀況,並及時處理。
凡此種種,截癱人一定要培養自己對病痛的耐受能力,和對病痛的自治能力,也就是“自理”能力。我努力要求自己做到不“有病呻吟”,因為“呻吟”是對自己的放棄,是一種對於病痛的“沉淪”。而對你周圍人來說,“呻吟”則是一種“殘酷”。截癱人煉就了對病痛的“自理”能力,那樣首先就是從精神上取得了優勢,掌握了康複生存的主動權。
病痛,有時甚至是劇烈的病痛,是始終伴隨著截癱人的。按說大半截身子都感覺缺失了,截癱人是不應該感到痛苦的。(記得我在做膀胱造瘺手術時,就沒有用麻醉藥)。其實不然,常有些莫名其妙的“病痛”時時折磨著他。在受傷的初期,我總是感覺到肢體一陣陣劇烈的脹痛。有人說截癱人要康複之前,就是這種感覺。我當時也是抱著極大的希望,盼望能夠出現奇跡,於是便咬緊牙關硬撐著,可是終究還是落空了。我想這大概是脊髓損傷後,出現的一種異常的感覺信息,一種錯位的感覺罷了。
坐在輪椅上的時間長了,會產生種種不適感,我不得不經常地用雙手撐著輪椅的扶手,使臀部抬離坐墊。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能訓練臂、腰、臀的協調能力;二是改善臀部的血液循環,避免褥瘡;三則是緩解不適感。人們常見我坐在輪椅上,老是要把背往後靠,腰腹死勁朝上挺,那是為了緩解腰部的不適。久而久之,竟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動作,(不過我覺得那種姿態非常難看)。再有就是身體一會兒要歪向右側扶手,一會兒要歪向左側扶手;也是為了克服那種令人感到發酸、發脹、發累的不適感覺。
“發累”是經常發生的,那是一種無法判斷到倒底是體累,還是心累的混合型的“累”。飯桌的高度我定為75厘米,為的是我能“趴”在上麵吃飯,而不至於感覺太“累”。再加上咀嚼也很吃力,連續咀嚼一會兒,就會令腮部酸軟,所以我吃飯中間總是要采取各種方式,歇歇氣,一吃就吃得很快,速戰速決。坐在輪椅上閱讀,盡管雙肘關節是依托在扶手上,但要用兩手托起書報,並且翻閱它,肩背則酸脹難忍。反倒是躺在床上,用雙手舉起書報閱讀,還比較輕鬆。所以我特別喜歡清晨躺在床上進行閱讀,尤其是報紙。趴在75厘米高的寫字台上閱讀和書寫,感覺稍稍好一些,但也堅持不了多久,便會出現“腰酸背疼”的現象。必須馬上改變姿勢:雙手撐起也好、後仰挺腹也好、身體歪向扶手也好,必須稍事歇息歇息後,才能繼續進行。謝天謝地,自從有了電腦,依靠它我的閱讀和書寫就輕鬆多了。
拿著話筒唱卡拉ok就更有意思了。為了對付身體的不適感和“發累”,我總是要在輪椅上靠過來歪過去的唱。由於胸部和腹部的肌肉麻痹,氣息沒有支撐點,每當要唱高音的時侯,我必須佝僂著身子,盡力擠壓胸腔和腹腔,才能唱上去。我唱卡拉ok時侯的姿態,也是很難看的。
躺在床上應該是很舒服的了,但有一種異樣的情況,至今我也沒能準確地找到其原因。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午睡時間。我平臥在那裏,隻覺得腰部以下如墮冰窟,寒冷異常。而上半身又覺得發熱,直至肩、頸、掖冒汗。時間稍微長一點,還會形成寒戰,冷汗交織的那種感覺。這應該還是屬於感覺異常、感覺錯位;因為讓護理摸一下,雙腿並不冰涼,還是熱的。但誘因是什麽,我終究沒有找到答案。而晚間斜靠在床上看電視時,有時下體沒有寒冷感,可上身仍然莫明奇妙地發熱、冒汗。奇怪的是隻要把病床放平,特別是側臥,異常感覺馬上消失。後來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分析,我隱隱約約地覺得它可能與嚴重的痔瘡有關。
在輪椅上坐著,有時會感到一陣眩暈,往往會天旋地轉,連眼睛都不敢睜開。我知道那是因為頸椎受傷,形成椎管狹窄,壓迫頸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的緣故,即所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嚴重時還會伴有嘔吐和血壓升高。每當發作時我隻有緊閉雙眼,屏住氣息,最大限度地發揮“定力”,以度過難關。好在嚴重狀況的時間不算太長,更多的時間隻是眩暈,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了。在輪椅上坐著,有時會突發一陣強烈的難受。一種判斷不了準確位置的疼痛、酸脹感從下體迅速膨脹、擴散,直至頭、頸、肩冷汗淋漓。這種情況嚴重時,延續的時間要按小時來計算。在嚴重難忍時,我最後找到的對策,是在電腦上玩“紙牌”遊戲。我下意識地、機械地、幾乎陷於瘋狂地點動鼠標翻牌,沒完沒了地折騰,讓腦子空白以超脫痛苦。時間長了,我的翻牌技巧就相當熟練了,運氣好的時候,我可以得到八千多分。當然,有時這種情況是截癱部位異常受壓,或者是有損傷的表現,那就當作別論,應及時觀察、分析,及時處理了。
當然,截癱人要隨時與醫生取得聯係,以便在醫生的指導下,對康複生存中出現和可能出現的病情,進行治療和預防。但是時間長了,所謂“久病成良醫”,截癱人應該慢慢地自己學會自我處理,時時把自己置於健康監督之下。隨時觀察、體會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個髒器的健康狀況,並及時處理。
凡此種種,截癱人一定要培養自己對病痛的耐受能力,和對病痛的自治能力,也就是“自理”能力。我努力要求自己做到不“有病呻吟”,因為“呻吟”是對自己的放棄,是一種對於病痛的“沉淪”。而對你周圍人來說,“呻吟”則是一種“殘酷”。截癱人煉就了對病痛的“自理”能力,那樣首先就是從精神上取得了優勢,掌握了康複生存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