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幹休所有一段時間了,我迎來了受傷後的第三個年頭。歲月能磨去許多東西,但它也能構建很多東西。它能磨去昔日的“鋒芒”,也能構建今日的“堅韌”。人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俗話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想必也是這個道理。走過了兩年截癱人的生活道路,從生理,心理上,從身體,生活上都逐漸適應了現狀。人類是高級智能動物,他能及時地獲取外界信息,同時綜合自身的條件,做出判斷分析,形成行動指令,同時付諸實施。但人與人相比,其生活的優與劣,其事業的成與敗,雖然與環境,機遇有很大的關係,但關鍵還取決於:人的主觀意識對主觀和客觀信息獲取,判斷,分析的準確性,以及形成的行動指令的正確程度;還包括行動實施中的及時糾偏。所謂遵循客觀規律,所謂順應曆史潮流,大概也就是這個道理。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相當困難的,我自己也隻能是盡力而為而已。
每天早上七點鍾,就開始了我一天的生活。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全身用熱水擦拭。用熱水擦身一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二來身體翻來覆去,還可以活動筋骨。在擦身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觀察我身體的各個部位,還能及時發現有沒有受到損傷。在我洗澡很不方便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春夏秋冬每晨如此,除了能保持肌膚的清潔衛生外,倒也不失為一種順便的鍛煉,和增強身體抵抗能力預防感冒的好方法。洗漱完畢,接下來就是床上鍛煉:推舉啞鈴,拉著杠子做仰臥起坐,被動式活動下肢。拉著杠子做仰臥起坐和被動式活動下肢,是每天早,中,晚做三次。然後,下到“站立架”上坐著,吃早餐。早餐後,進行三十分鍾“站立”鍛煉,針灸治療,這就是整個上午的日程。吃過午飯後,是大便時間,這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具體情況稍後再說。大便完後就是午休,午休主要是改便一下身體的姿態,避免久坐臀部被壓傷。還要脫下尿袋,改用大口玻璃瓶收集尿液,避免局部感染。午休一般2-3小時。下午的日程主要就是按摸,理療。鍛練項目則是“拉起立坐下”。晚上是九點鍾上床,把病床搖起,斜靠在床上看電視,直到十一二點睡覺。
下麵著重談一談大小便的管理:出了醫院以後,我便是使用男用尿袋收集小便。尿袋對截癱人來說,非常重要,也非常方便。無論是坐著還是躺著,一般情況下都能確保不會泄漏,不會汙染。為了避免較長時間使用造成局部感染,還得與大口玻璃瓶(後來改用便壺)交替使用,躺著的時候就用玻璃瓶。換下尿袋時,身體的局部要清洗;尿袋同樣也要衝洗,晾幹侯用。晚上尿袋洗淨後,還要放在稀釋了的消毒液中浸泡二到三個小時,然後再衝洗,晾幹侯用。平時坐著,當尿袋的貯尿袋裝滿時,我自己就能旋動貯尿袋底部的控製閥,很方便地把小便放到玻璃瓶裏。通過對瓶中尿液的觀察:它的量,它的色澤,它的渾濁程度,以及有無血尿等,掌握泌尿係統的疾患,以便及時對症治療。大便的管理就麻煩多了。由於腸道蠕動能力極差,腹部肌肉無力,括約肌更是逆反性強直收縮,大便一次相當困難;而在不經意地情況下,它又會冷不丁地泄漏了出來,造成汙染,給護理人員帶來很多麻煩。為了對付它,我想了好多辦法:首是在飲食上做到“三定”,即“定時”——按規定時間進食,“定量”——吃多吃少有個限度,“定性”——不吃生冷,不吃不潔不新鮮的食品,不在街上亂吃東西。其次是每天定時大便,不管拉不拉得出,都要坐“便凳”。再加上使用“開塞露”種種。長此以往地堅持,渴望形成一種習慣,但往往是坐上個把小時,也無所收獲。就這樣經過了一二十年的周旋,才得以漸漸把握住了對大便的控製。
為了保持頭腦的清醒,不至於脫離社會,變成為“外星人”,我盡一切可能地與媒體為伍。電視機和收錄機是我的首選窗口,每天的新聞我是必聽,必看,通過它們把我揉進了社會。我充分利用“病房”隔壁就是幹休所傳達室的有利條件,通過小戰士的幫助,貪婪地閱讀各種報刊雜誌,從中感受社會,吸取社會。人們不光要善於適應社會環境,還要善於利用社會環境,所以這些年來,雖然社會拋棄了我,但我始終沒有拋棄社會,遠離社會。我盡力使我與社會同行,盡力理解日益發展,日益變化的社會現實:從牛仔到嬉皮,從搖滾到粉絲,從炒股到博客;從計算器到電腦,從模擬到數碼,從三峽工程到殲8戰鬥機;伊拉克,伊朗,朝鮮;亞洲杯,世界杯,奧林匹克……縱覽五彩世界,一直到當今青年一代的新潮思維。所以時至今日我可以說:截癱雖然禁錮了我的身體,但始終沒有束縛住我的思維。我雖然是一個截癱人,但我的確還是一個實實在在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地球人”。
截癱人的生活適應了,與社會也保持了息息相通,接下來就是渴望進入社會,直接去感受社會了。每逢天氣好的時候,身體狀況,心情都不錯的時候,我就上街去轉一轉。由於山城的特點,幹休所衛生所的門前也有十來步台階。大夥把我抬下來,放上電動三輪車,我左手掌握方向,右手掌握操縱杆,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隨心行駛了。為了防備意外,我每次外出都必須有護理人員陪伴。在幹休所住的時間長了,和小戰士們都混熟了,每當我外出時,如果他們方便的話,總是陪我一起出去玩。打我受傷時起,我就一直穿軍褲,直到現在。軍褲有很多優點:一是它結實,由於總是由別人替我穿褲子,我又不能配合,褲子很容易被拉壞。二是它寬鬆,不會壓迫損傷肌體。三是它耐髒。可以想象一下:一位穿著軍褲的老人,駕著殘疾人用三輪車,左右陪伴有兩三名年輕軍人,那架式活像一位“首長”。難怪路人私下議論,這位怕是一個長征幹部吧。
是啊,我正是在進行著我人生道路上最艱巨的“長征”,其前程未卜,其路途未知,但我終歸還是要走下去。
每天早上七點鍾,就開始了我一天的生活。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全身用熱水擦拭。用熱水擦身一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二來身體翻來覆去,還可以活動筋骨。在擦身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觀察我身體的各個部位,還能及時發現有沒有受到損傷。在我洗澡很不方便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春夏秋冬每晨如此,除了能保持肌膚的清潔衛生外,倒也不失為一種順便的鍛煉,和增強身體抵抗能力預防感冒的好方法。洗漱完畢,接下來就是床上鍛煉:推舉啞鈴,拉著杠子做仰臥起坐,被動式活動下肢。拉著杠子做仰臥起坐和被動式活動下肢,是每天早,中,晚做三次。然後,下到“站立架”上坐著,吃早餐。早餐後,進行三十分鍾“站立”鍛煉,針灸治療,這就是整個上午的日程。吃過午飯後,是大便時間,這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具體情況稍後再說。大便完後就是午休,午休主要是改便一下身體的姿態,避免久坐臀部被壓傷。還要脫下尿袋,改用大口玻璃瓶收集尿液,避免局部感染。午休一般2-3小時。下午的日程主要就是按摸,理療。鍛練項目則是“拉起立坐下”。晚上是九點鍾上床,把病床搖起,斜靠在床上看電視,直到十一二點睡覺。
下麵著重談一談大小便的管理:出了醫院以後,我便是使用男用尿袋收集小便。尿袋對截癱人來說,非常重要,也非常方便。無論是坐著還是躺著,一般情況下都能確保不會泄漏,不會汙染。為了避免較長時間使用造成局部感染,還得與大口玻璃瓶(後來改用便壺)交替使用,躺著的時候就用玻璃瓶。換下尿袋時,身體的局部要清洗;尿袋同樣也要衝洗,晾幹侯用。晚上尿袋洗淨後,還要放在稀釋了的消毒液中浸泡二到三個小時,然後再衝洗,晾幹侯用。平時坐著,當尿袋的貯尿袋裝滿時,我自己就能旋動貯尿袋底部的控製閥,很方便地把小便放到玻璃瓶裏。通過對瓶中尿液的觀察:它的量,它的色澤,它的渾濁程度,以及有無血尿等,掌握泌尿係統的疾患,以便及時對症治療。大便的管理就麻煩多了。由於腸道蠕動能力極差,腹部肌肉無力,括約肌更是逆反性強直收縮,大便一次相當困難;而在不經意地情況下,它又會冷不丁地泄漏了出來,造成汙染,給護理人員帶來很多麻煩。為了對付它,我想了好多辦法:首是在飲食上做到“三定”,即“定時”——按規定時間進食,“定量”——吃多吃少有個限度,“定性”——不吃生冷,不吃不潔不新鮮的食品,不在街上亂吃東西。其次是每天定時大便,不管拉不拉得出,都要坐“便凳”。再加上使用“開塞露”種種。長此以往地堅持,渴望形成一種習慣,但往往是坐上個把小時,也無所收獲。就這樣經過了一二十年的周旋,才得以漸漸把握住了對大便的控製。
為了保持頭腦的清醒,不至於脫離社會,變成為“外星人”,我盡一切可能地與媒體為伍。電視機和收錄機是我的首選窗口,每天的新聞我是必聽,必看,通過它們把我揉進了社會。我充分利用“病房”隔壁就是幹休所傳達室的有利條件,通過小戰士的幫助,貪婪地閱讀各種報刊雜誌,從中感受社會,吸取社會。人們不光要善於適應社會環境,還要善於利用社會環境,所以這些年來,雖然社會拋棄了我,但我始終沒有拋棄社會,遠離社會。我盡力使我與社會同行,盡力理解日益發展,日益變化的社會現實:從牛仔到嬉皮,從搖滾到粉絲,從炒股到博客;從計算器到電腦,從模擬到數碼,從三峽工程到殲8戰鬥機;伊拉克,伊朗,朝鮮;亞洲杯,世界杯,奧林匹克……縱覽五彩世界,一直到當今青年一代的新潮思維。所以時至今日我可以說:截癱雖然禁錮了我的身體,但始終沒有束縛住我的思維。我雖然是一個截癱人,但我的確還是一個實實在在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地球人”。
截癱人的生活適應了,與社會也保持了息息相通,接下來就是渴望進入社會,直接去感受社會了。每逢天氣好的時候,身體狀況,心情都不錯的時候,我就上街去轉一轉。由於山城的特點,幹休所衛生所的門前也有十來步台階。大夥把我抬下來,放上電動三輪車,我左手掌握方向,右手掌握操縱杆,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隨心行駛了。為了防備意外,我每次外出都必須有護理人員陪伴。在幹休所住的時間長了,和小戰士們都混熟了,每當我外出時,如果他們方便的話,總是陪我一起出去玩。打我受傷時起,我就一直穿軍褲,直到現在。軍褲有很多優點:一是它結實,由於總是由別人替我穿褲子,我又不能配合,褲子很容易被拉壞。二是它寬鬆,不會壓迫損傷肌體。三是它耐髒。可以想象一下:一位穿著軍褲的老人,駕著殘疾人用三輪車,左右陪伴有兩三名年輕軍人,那架式活像一位“首長”。難怪路人私下議論,這位怕是一個長征幹部吧。
是啊,我正是在進行著我人生道路上最艱巨的“長征”,其前程未卜,其路途未知,但我終歸還是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