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日子裏,領導和朋友們沒少為我的“康複治療”四處尋醫。我記憶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那位專治跌打損傷,“接骨逗損”的民間武醫盧醫師了。盧醫師身材魁梧,據說他們這類醫師頗通武術,閑暇時還要練練武功什麽的。他帶領的兩位徒弟,比他的身材還高大,左右一站,很像是兩名保鏢。盧醫師小有名氣,請他上門出診,還很不容易,每次大隊都要派一輛小車,去把他們接來。
“康複治療”是在晚七八點鍾進行。我俯臥在床上,去掉枕頭下巴頂住床麵。治療的方式是盧醫師站在我的背上,沿著脊柱用雙腳來迴踩。迴想起來倒有些像現在按摩房裏的泰式按摩。我床架上的兩根杠子,正好作為扶手,以供盧醫師維持身體平衡之用。好家夥,足足二百多斤的體重,通過兩隻腳壓在我的脊柱上,從尾椎開始慢慢地移動,一直踩到頸椎。軀幹沒有感覺倒無所謂,踩到頸椎就難受了。你想一想,二百多斤的重量壓在脖頸上,直叫人透不過氣來,每次我都擔心會不會把頸椎踩斷。但是為了“康複”,我無論如何也得咬牙承受。當時我想,頸椎骨的強度還是夠高的了,為什麽我在車裏那麽一顛,受到那麽強有力頸椎保護的脊髓,就輕易地受損了呢。怪隻怪當時還不時興安全帶,我又光顧著和後排的小周說話去了,沒來得及抓住坐位前的把手杠;在完全沒有自我保護意識的情況下,災難突然降臨。就像是在很多影視片裏見到的一樣,特工們出奇不意地,一下子就扭斷對方的脖頸似的。可惡的“揮鞭式脊髓損傷”,真乃天意也!
“治療”了一段時間,沒見什麽效果,也就停止了。這些年聽小羅講,盧醫師的晚年境況也不太好,好像是患了老年癡呆症什麽的。盧醫師雖然沒有治好我的病,但他醫治跌打損傷,還是很有口碑的,他的手藝傳給了他的女兒。這期間還請過一位氣功師,這是我的妻妹夫找來的。他的功夫有點神奇,他把手放在你頭頂上方發功,一會兒便有蒸氣從頭頂升起。關鍵是做來做去我沒有感覺到什麽,既然我“心不誠”,那肯定就“則不靈”,所以做了幾次,也就草草收兵了。我是很崇尚中醫的治療的,至今我的用藥一般都是首選中藥,特別是對於伴隨著截癱人的心血管疾患之類,能不用西藥的盡量不用(關鍵還是為了保護腎髒);但我更信服西醫的診斷,它能迅速準確地找出病因。像小羅醫師那樣,有人體解剖學的知識,熟悉經絡穴位的分布,能知曉病理知識;再運用中醫方法進行治療,肯定能有成效。
“康複治療”的曆程還任重道遠……
……迴憶中的迴憶)那還是在一九六六年的川西高原,我們作業小組離開紅原縣城,自西向東地進行作業。當時的小組是由兩名作業技術員和兩名作業技工組成,從安全的角度出發,配備了兩枝美式卡賓槍。基於工作的需要,還配備了一名“通司”(藏族翻譯)和兩名藏族馱工(管理牲口),共計七匹馬五頭犛牛。人要騎在馬上,犛牛則用來馱運我們的輜重(測繪工具,行李,帳篷,大量的食品,炊具等等。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走走停停,經過了一個多月的作業,來到了黑水縣。從茫茫草地來到山勢陡峭樹木林立的大森林,真是別有一番風味。作業結束了,中隊派了一輛蘇式嘎斯63車來接我們。但是問題來了,人和輜重可以由車運走,可牲口不行。於是三名作業人員,儀器和大部分輜重隨車走了,剩下我帶領著藏民,駕著馬牛一路跋涉迴家。
高原的馬和犛牛很特別,草地上盡是大片大片的沼澤。馬呢,它有靈敏的嗅覺,能嗅出陷人的沼澤,所以它能馱著人,踏著堅實的草甸,安全地通行。而犛牛呢,它們看起來粗野笨拙,一味地馱著沉重馱子不管深淺地橫衝直撞。陷進了沼澤它不怕,它的大肚子能確保它不會下沉。它鼓足了勁,拚命一掙紮,就能脫離“陷阱”。
這一路有一段是紅軍當年長征走過的路。我路過了“巴西”會議的遺址,但沒有進去看。因為多年的測繪工作,走南闖北,什麽青山秀水,什麽名勝古跡都司空見慣,所以大多不感興趣。記得路經一處小山口;其實草原是很平坦的,這裏也隻不過是越過一個地形起伏的路口而已。路口邊有一棵大樹,據藏族老鄉說,當年毛澤東曾經在大樹下露宿過,看看天色也差不多了,我們也就在大樹下安營紮寨。我看了一下四周的情況:草地是很潮濕的,這裏地勢比較高,所以比較乾燥,也便於觀察四周,大樹既能遮擋風雨,又能有所依靠,能給人以踏實安全感。那一夜,我們在帳篷外點起了篝火,支起了奶茶鍋,藏族男女和我們席地圍坐,喝茶唱歌,直到深夜……
“康複治療”是在晚七八點鍾進行。我俯臥在床上,去掉枕頭下巴頂住床麵。治療的方式是盧醫師站在我的背上,沿著脊柱用雙腳來迴踩。迴想起來倒有些像現在按摩房裏的泰式按摩。我床架上的兩根杠子,正好作為扶手,以供盧醫師維持身體平衡之用。好家夥,足足二百多斤的體重,通過兩隻腳壓在我的脊柱上,從尾椎開始慢慢地移動,一直踩到頸椎。軀幹沒有感覺倒無所謂,踩到頸椎就難受了。你想一想,二百多斤的重量壓在脖頸上,直叫人透不過氣來,每次我都擔心會不會把頸椎踩斷。但是為了“康複”,我無論如何也得咬牙承受。當時我想,頸椎骨的強度還是夠高的了,為什麽我在車裏那麽一顛,受到那麽強有力頸椎保護的脊髓,就輕易地受損了呢。怪隻怪當時還不時興安全帶,我又光顧著和後排的小周說話去了,沒來得及抓住坐位前的把手杠;在完全沒有自我保護意識的情況下,災難突然降臨。就像是在很多影視片裏見到的一樣,特工們出奇不意地,一下子就扭斷對方的脖頸似的。可惡的“揮鞭式脊髓損傷”,真乃天意也!
“治療”了一段時間,沒見什麽效果,也就停止了。這些年聽小羅講,盧醫師的晚年境況也不太好,好像是患了老年癡呆症什麽的。盧醫師雖然沒有治好我的病,但他醫治跌打損傷,還是很有口碑的,他的手藝傳給了他的女兒。這期間還請過一位氣功師,這是我的妻妹夫找來的。他的功夫有點神奇,他把手放在你頭頂上方發功,一會兒便有蒸氣從頭頂升起。關鍵是做來做去我沒有感覺到什麽,既然我“心不誠”,那肯定就“則不靈”,所以做了幾次,也就草草收兵了。我是很崇尚中醫的治療的,至今我的用藥一般都是首選中藥,特別是對於伴隨著截癱人的心血管疾患之類,能不用西藥的盡量不用(關鍵還是為了保護腎髒);但我更信服西醫的診斷,它能迅速準確地找出病因。像小羅醫師那樣,有人體解剖學的知識,熟悉經絡穴位的分布,能知曉病理知識;再運用中醫方法進行治療,肯定能有成效。
“康複治療”的曆程還任重道遠……
……迴憶中的迴憶)那還是在一九六六年的川西高原,我們作業小組離開紅原縣城,自西向東地進行作業。當時的小組是由兩名作業技術員和兩名作業技工組成,從安全的角度出發,配備了兩枝美式卡賓槍。基於工作的需要,還配備了一名“通司”(藏族翻譯)和兩名藏族馱工(管理牲口),共計七匹馬五頭犛牛。人要騎在馬上,犛牛則用來馱運我們的輜重(測繪工具,行李,帳篷,大量的食品,炊具等等。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走走停停,經過了一個多月的作業,來到了黑水縣。從茫茫草地來到山勢陡峭樹木林立的大森林,真是別有一番風味。作業結束了,中隊派了一輛蘇式嘎斯63車來接我們。但是問題來了,人和輜重可以由車運走,可牲口不行。於是三名作業人員,儀器和大部分輜重隨車走了,剩下我帶領著藏民,駕著馬牛一路跋涉迴家。
高原的馬和犛牛很特別,草地上盡是大片大片的沼澤。馬呢,它有靈敏的嗅覺,能嗅出陷人的沼澤,所以它能馱著人,踏著堅實的草甸,安全地通行。而犛牛呢,它們看起來粗野笨拙,一味地馱著沉重馱子不管深淺地橫衝直撞。陷進了沼澤它不怕,它的大肚子能確保它不會下沉。它鼓足了勁,拚命一掙紮,就能脫離“陷阱”。
這一路有一段是紅軍當年長征走過的路。我路過了“巴西”會議的遺址,但沒有進去看。因為多年的測繪工作,走南闖北,什麽青山秀水,什麽名勝古跡都司空見慣,所以大多不感興趣。記得路經一處小山口;其實草原是很平坦的,這裏也隻不過是越過一個地形起伏的路口而已。路口邊有一棵大樹,據藏族老鄉說,當年毛澤東曾經在大樹下露宿過,看看天色也差不多了,我們也就在大樹下安營紮寨。我看了一下四周的情況:草地是很潮濕的,這裏地勢比較高,所以比較乾燥,也便於觀察四周,大樹既能遮擋風雨,又能有所依靠,能給人以踏實安全感。那一夜,我們在帳篷外點起了篝火,支起了奶茶鍋,藏族男女和我們席地圍坐,喝茶唱歌,直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