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蒙恩一怔,隨即道:“我正要說這事!那夏昆乃後黨,與先皇後並非一母同胞,如今襲爵承恩公,再冊太子妃,將來又是國丈,他不避諱雙重外戚的身份出任撫遼都督,不日便要啟程掌東北軍務,殿下不得不防。(.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棉花糖”
大殷定下了軍隊中文武相製衡的國策,二百年下來,戰事不多,中原承平日久,重文輕武,東北各省的護府中形成了許多世襲的將軍,也無人換防,遂自成體係。
上官攸思忖,既然西征軍中所派的文臣不起作用,便是永紹帝給毫無威望的國舅封個撫遼都督,大約也是被地方軍忽悠的料子,不足為懼。
他隻含笑喝茶。
皇太子微微一哂:“百姓饑餒,則天下必亂;馬背上打下的江山不可以武力治之。”
“還是我爹那套!”陸蒙恩明顯有怨氣,“既如此,殿下為何不上朝?為何不批閱奏章?長此以往,大權旁落,我等危矣。”
“突貴!”皇太子忽然叫了聲陸蒙恩的小名,語氣果決,臉色也沉了下來。
陸蒙恩之前與他多次爭論過皇位問題,現在永紹帝已坐了龍椅,見皇太子正色嗬斥,知道不可再說,吞聲告罪。
上官攸見狀,知道皇太子顧忌外祖母邢國太夫人,便打起了圓場,道:“方才臨汾王爺來了,竟沒問他京裏的趣事,我倒是聽刑部的人前來說了幾樁。”
陸蒙恩興致不高,上官攸自說自話:“官庸吏懶,時時惹百姓非議,就說西市屠夫的殺妻案,將妻子砍成肉醬做成肉餅,多少日了才被鄰家發覺有異,拖拖拉拉前去捉人,還叫跑了,這辦事的效率,若在我帳下,定要拖出去吃上一頓軍棍。<strong>.</strong>”
皇太子抿了口茶,雙目清冷地望向窗外。
陸蒙恩冷冷瞥了上官攸一眼,卻道:“關外的將士們也不能長久滯留,不如撤了北疆與遼軍,再召三十萬進關。”
皇太子不言,上官攸輕輕磕著手裏的茶器:“撤下來的官軍如何安置?無田無地,會激起兵變。”
“怕他怎的?”陸蒙恩自鼻腔裏打了個哼哼。
上官攸道:“眼看就要過年了,進關的皆是檀石槐軍精英,也不能長久在營地裏耗著,不如舉行幾場比武,或者東宮排些宴席款待有功的將士,咱們也做些樂子。”
皇太子終於點頭:“你執我教令安排便是。”
上官攸拱手表示接旨,陸蒙恩恨恨看了他一眼。
孫初犁見說了好一會子話,外頭試食的幾個膳奉倌也完好無損,才敢上前請示上早膳。
太子點頭應了,內侍們麻溜地抬上填漆花桌,上頭擺粳米膳一品、糟鵝蛋一品、羊肉包一品、扁食餛飩一海碗、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蔥花螃蟹蛋羹熱鍋一品、橡子豆腐一品、人參清湯鹿尾一品、竹節小饅首一品、羊烏叉燒羊肚攢盤一品、年年糕一品(三品琺琅盤盛)、安膳一品、攢盤肉一品,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琺琅碟小菜四品、銀碟鹹肉一品,隨送燕窩三鮮麵一品。果子粥一品、金蓋琺琅碗湯膳一品,克食七桌,甜點十五品一桌、奶子八品、菜三品,盤肉十六盤二桌每桌八盤、羊肉六方三桌。
見了菜色,皇太子的臉色便不大好看。
孫初犁跪下道:“今日小年,皇後娘娘命禦膳房按顯陽殿的例籌辦的,淑妃娘娘和麗妃娘娘那兒要給殿下添膳,皇後都給迴了,老奴等不敢違旨。”
皇太子嗤道:“你們這是樂得奉旨。”
邀了陸蒙恩與上官攸同食,餘下的賜與東宮臣屬,方才淨手潔麵,內侍傳報人已帶到。
宮人陸續抬出填漆花桌,看到那碗人參鹿尾湯去掉一大半,淩妝低下頭。
內侍出來迴複說太子召見,收拾了一下混亂的心情,淩妝規行矩步隨著黃門郎踏進暖閣。
泥首拜在地上,口稱:“民女淩氏進見。”
上頭並沒有話,隻聽他們自己聊天,是皇太子慵懶清醇的聲音:“太夫人的頭暈症如何了?多日未見,稍候我同你過府一探。”
這是淩妝第一次聽見皇太子說家常話,溫潤中透著暖,與之前在青宮鬥場及受罰初遇那日完全不同。
初見時淩妝便覺得皇太子不像外間傳的那般不通情理,這會兒七上八下的心竟然因著他一句不相關的話沉靜下來。
在秦淮河畔住了幾天,被孟飄蓬纏夾得心煩意亂,容毓祁前日又甩下話來相逼……
淩妝素不是坐以待斃的性子,既打定了主意,便套出了孟飄蓬的話,方知容毓祁想兩女同納,且還是見不得光的外室。
自申琳提過之後,她就對“外室”二字深惡痛絕,翌日乘家院中人午後休憩,偷偷溜出來直奔應天府擊鼓鳴冤。她鬥膽拿出東宮手書,倒未曾受皮肉之苦,但單獨在牢房被羈押了一夜,聽說臨汾郡王入宮求證,那份大事敗露的恐懼簡直折磨死人。
然而到了眼下,她卻又奇異地心思寧定。
隻聽有個略帶西北口音的人答道:“依我看,宮裏俱是庸醫,母親抵京一月,把脈會診皆說沒病,開一堆太平方子,沒病怎麽會天旋地轉、坐臥不寧?如今她自忖得了絕症怪病,不肯吃東西,我日日跪勸,也不得章法,真須你去寬慰寬慰。”
皇太子頷首,視線移到淩妝身上。
她穿得單薄,像是民間家居常服,低眉順眼,柳條般柔軟的身段,暖閣中沒有地龍炭盆,空氣清冷,難得她竟沒有瑟瑟發抖。
陸蒙恩順著皇太子的目光,不免也好奇打量。
皇太子輕輕叩擊著炕上的檀木幾,隻覺對眼前女子的感覺很奇怪,自見她起,那雙黑幽幽的眸子老是浮現眼前,聽了臨汾郡王所言,知她假傳教令,心裏也沒有惱意,一時間竟不知從何問起。
上官攸見太子久久不語,神色古怪,心下了然,遂微微一笑,越疽代庖:“淩氏,我來問你,前頭臨汾郡王到東宮說你手持太子教令闖應天府,可有此事?”
淩妝磕了一個頭,恭謹迴答:“確有此事,民女全家遭人陷害淪落囹圄,一時情急,想求見太子殿下而不得,方出此下策,還望殿下寬恕。”(未完待續。)
大殷定下了軍隊中文武相製衡的國策,二百年下來,戰事不多,中原承平日久,重文輕武,東北各省的護府中形成了許多世襲的將軍,也無人換防,遂自成體係。
上官攸思忖,既然西征軍中所派的文臣不起作用,便是永紹帝給毫無威望的國舅封個撫遼都督,大約也是被地方軍忽悠的料子,不足為懼。
他隻含笑喝茶。
皇太子微微一哂:“百姓饑餒,則天下必亂;馬背上打下的江山不可以武力治之。”
“還是我爹那套!”陸蒙恩明顯有怨氣,“既如此,殿下為何不上朝?為何不批閱奏章?長此以往,大權旁落,我等危矣。”
“突貴!”皇太子忽然叫了聲陸蒙恩的小名,語氣果決,臉色也沉了下來。
陸蒙恩之前與他多次爭論過皇位問題,現在永紹帝已坐了龍椅,見皇太子正色嗬斥,知道不可再說,吞聲告罪。
上官攸見狀,知道皇太子顧忌外祖母邢國太夫人,便打起了圓場,道:“方才臨汾王爺來了,竟沒問他京裏的趣事,我倒是聽刑部的人前來說了幾樁。”
陸蒙恩興致不高,上官攸自說自話:“官庸吏懶,時時惹百姓非議,就說西市屠夫的殺妻案,將妻子砍成肉醬做成肉餅,多少日了才被鄰家發覺有異,拖拖拉拉前去捉人,還叫跑了,這辦事的效率,若在我帳下,定要拖出去吃上一頓軍棍。<strong>.</strong>”
皇太子抿了口茶,雙目清冷地望向窗外。
陸蒙恩冷冷瞥了上官攸一眼,卻道:“關外的將士們也不能長久滯留,不如撤了北疆與遼軍,再召三十萬進關。”
皇太子不言,上官攸輕輕磕著手裏的茶器:“撤下來的官軍如何安置?無田無地,會激起兵變。”
“怕他怎的?”陸蒙恩自鼻腔裏打了個哼哼。
上官攸道:“眼看就要過年了,進關的皆是檀石槐軍精英,也不能長久在營地裏耗著,不如舉行幾場比武,或者東宮排些宴席款待有功的將士,咱們也做些樂子。”
皇太子終於點頭:“你執我教令安排便是。”
上官攸拱手表示接旨,陸蒙恩恨恨看了他一眼。
孫初犁見說了好一會子話,外頭試食的幾個膳奉倌也完好無損,才敢上前請示上早膳。
太子點頭應了,內侍們麻溜地抬上填漆花桌,上頭擺粳米膳一品、糟鵝蛋一品、羊肉包一品、扁食餛飩一海碗、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蔥花螃蟹蛋羹熱鍋一品、橡子豆腐一品、人參清湯鹿尾一品、竹節小饅首一品、羊烏叉燒羊肚攢盤一品、年年糕一品(三品琺琅盤盛)、安膳一品、攢盤肉一品,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琺琅碟小菜四品、銀碟鹹肉一品,隨送燕窩三鮮麵一品。果子粥一品、金蓋琺琅碗湯膳一品,克食七桌,甜點十五品一桌、奶子八品、菜三品,盤肉十六盤二桌每桌八盤、羊肉六方三桌。
見了菜色,皇太子的臉色便不大好看。
孫初犁跪下道:“今日小年,皇後娘娘命禦膳房按顯陽殿的例籌辦的,淑妃娘娘和麗妃娘娘那兒要給殿下添膳,皇後都給迴了,老奴等不敢違旨。”
皇太子嗤道:“你們這是樂得奉旨。”
邀了陸蒙恩與上官攸同食,餘下的賜與東宮臣屬,方才淨手潔麵,內侍傳報人已帶到。
宮人陸續抬出填漆花桌,看到那碗人參鹿尾湯去掉一大半,淩妝低下頭。
內侍出來迴複說太子召見,收拾了一下混亂的心情,淩妝規行矩步隨著黃門郎踏進暖閣。
泥首拜在地上,口稱:“民女淩氏進見。”
上頭並沒有話,隻聽他們自己聊天,是皇太子慵懶清醇的聲音:“太夫人的頭暈症如何了?多日未見,稍候我同你過府一探。”
這是淩妝第一次聽見皇太子說家常話,溫潤中透著暖,與之前在青宮鬥場及受罰初遇那日完全不同。
初見時淩妝便覺得皇太子不像外間傳的那般不通情理,這會兒七上八下的心竟然因著他一句不相關的話沉靜下來。
在秦淮河畔住了幾天,被孟飄蓬纏夾得心煩意亂,容毓祁前日又甩下話來相逼……
淩妝素不是坐以待斃的性子,既打定了主意,便套出了孟飄蓬的話,方知容毓祁想兩女同納,且還是見不得光的外室。
自申琳提過之後,她就對“外室”二字深惡痛絕,翌日乘家院中人午後休憩,偷偷溜出來直奔應天府擊鼓鳴冤。她鬥膽拿出東宮手書,倒未曾受皮肉之苦,但單獨在牢房被羈押了一夜,聽說臨汾郡王入宮求證,那份大事敗露的恐懼簡直折磨死人。
然而到了眼下,她卻又奇異地心思寧定。
隻聽有個略帶西北口音的人答道:“依我看,宮裏俱是庸醫,母親抵京一月,把脈會診皆說沒病,開一堆太平方子,沒病怎麽會天旋地轉、坐臥不寧?如今她自忖得了絕症怪病,不肯吃東西,我日日跪勸,也不得章法,真須你去寬慰寬慰。”
皇太子頷首,視線移到淩妝身上。
她穿得單薄,像是民間家居常服,低眉順眼,柳條般柔軟的身段,暖閣中沒有地龍炭盆,空氣清冷,難得她竟沒有瑟瑟發抖。
陸蒙恩順著皇太子的目光,不免也好奇打量。
皇太子輕輕叩擊著炕上的檀木幾,隻覺對眼前女子的感覺很奇怪,自見她起,那雙黑幽幽的眸子老是浮現眼前,聽了臨汾郡王所言,知她假傳教令,心裏也沒有惱意,一時間竟不知從何問起。
上官攸見太子久久不語,神色古怪,心下了然,遂微微一笑,越疽代庖:“淩氏,我來問你,前頭臨汾郡王到東宮說你手持太子教令闖應天府,可有此事?”
淩妝磕了一個頭,恭謹迴答:“確有此事,民女全家遭人陷害淪落囹圄,一時情急,想求見太子殿下而不得,方出此下策,還望殿下寬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