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引進一名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級別的高層次人才?”何興華臉上的笑容頓時垮了下來。他是人事處長,最知道其中的難度,於是看著徐生洲的臉色字斟句酌地商議道,“領導,就憑咱們學校這名頭,想挖個國家傑青、長江學者過來,恐怕是難了點吧?”</p>
何止是難了點,就算直接砸個三五百萬、請他們來當副校長,估計人家都不稀罕!</p>
徐生洲笑道:“何處長聽說過‘豬跑學’嗎?”</p>
“嗯?”何興華頓時滿臉黑人問號。</p>
徐生洲解釋道:“上世紀八十年代,啟功先生帶研究生,苦於那時候的學生被時代耽擱,沒有接受過係統的教育,基本功太差,很多文化常識都不知道,又沒有現在擺渡、必乎這樣的網絡平台給出解答。於是他就為學生們開了一門課,沒有固定的範圍和教材,就像聊天一樣,說到哪兒是哪兒,但核心是古代的文史常識,他自嘲這門課叫‘豬跑學’,即所謂‘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換句話來解釋就是,你沒讀過古代文化典籍,沒有真正嚐過豬肉的味道;可我吃過,就給你們描述一下,讓你們看看豬跑,至少以後不會鬧出堯舜是一個人、澹台滅明是兩個人這樣的笑話。”</p>
陶文霞道:“這內容就相當於王力的那本《中國古代文化常識》。”</p>
徐生洲點點頭,又搖了搖頭:“兩者雖有重合的部分,但還不太一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典章製度多一些,而‘豬跑學’更多是古代家庭教育(‘庭訓’)、私塾教育(‘耳提麵命’)、師徒傳授(‘口耳相授’)等的綜合。古代很多知識是不寫在書本上的,要靠這種私底下的熏陶、授受、談話才能知道。比如說大戰三百迴合的‘迴合’,到底是怎麽一迴事?賣官鬻爵的‘鬻爵’,又是怎麽一迴事?不接受這樣的耳濡目染,你對很多知識點了解就不深,甚至會鬧笑話。古人所說‘家學淵源’,就是指的這些。”</p>
陶文霞點讚道:“徐校長真是學識淵博!”</p>
“淵博什麽呀!就是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碰巧聽過中文係的這麽個講座,說得還算有趣,就記了下來,跟你們顯擺顯擺。”徐生洲主動爆了自己的黑料,然後對何興華說道,“有‘豬跑學’,也就可以有‘挖牆腳學’。雖然文雅一點的說法叫‘人才引進’,但遠不如‘挖牆腳’三個字來得形象,既可以生動地描繪出挖人者的小心翼翼、用心險惡,也能看出被挖者的損失慘重、嚴重危害。作為人事處長,你可要好好琢磨一下‘挖牆腳學’的奧義。”</p>
何興華腦袋一時間轉不過彎來,不曉得為什麽徐生洲突然從高層次人才引進拐到了“豬跑學”上,又從“豬跑學”怎麽又迂迴到了“挖牆腳學”上,究竟是校長的心眼比安倍還多,還是自己腦洞不如肯尼迪大?但徐生洲沒有給他太多的思考時間,就和黃高華敘舊去了,丟下他在那裏發呆。</p>
好在“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何興華還是懂的。他怏怏不樂地迴到人事處辦公室,就吩咐副手莫曉彤道:“叫大家都過來,我們開個會,徐校長給我們布置了幾個任務。”</p>
人事處的人不多,但也有四五個人。何興華先說了今後招聘教職工可以適當放寬到985、211學校全日製碩士的事,大家都波瀾不驚。招人嘛,條件、待遇都是領導定的,就像釣魚似的,魚竿、魚餌、釣位都給你限定死了,釣不釣到魚,跟你有多大關係?</p>
何興華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接著說道:“徐校長說,人事處要好好琢磨一下‘挖牆腳學’所蘊含的道理。‘挖牆腳’好理解,就是去別的單位挖人嘛,但要上升到‘挖牆腳學’的高度,就要開動腦筋好好想想了。大家都談談自己的看法吧?”</p>
眾人都麵麵相覷,辦公室內一時間有些冷場。</p>
莫曉彤作為副處長,必須得出麵救場:“要說到挖人,我還真有些話要說。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高校人才可以自主流動以來,哪個學校不挖人?哪個學校沒人挖?我大學是在陝甘那邊上的,那時候東部地區經濟首先發展起來,東部的高校經費也逐漸充裕,有了快速發展的可能與願望,於是磨刀霍霍直指中西部地區。那些年,中西部的著名高校都飽受人才流失之殤,特別是我們學校不遠的的蘭大,據說巔峰時候學校門口賓館裏住的,全是東部高校人事處的人。曾有人開玩笑說,蘭大流失的人才可以重建一所蘭大。可有什麽辦法?人往高處走,孔雀東南飛,總不能抱著別人不讓走吧?”</p>
何興華一拍膝蓋:“小莫說得好!挖牆腳雖然聽起來簡單,但也是有技術、有學問的,不然不足以稱為‘挖牆腳學’。這不,我們就總結出了挖牆腳學的第一條經驗,挖牆腳必須要銀彈開路。那句話怎麽說的?世路難行錢作馬,愁城欲破酒為軍。幹什麽都離不開‘錢’字!傑克馬總結過人才流失的原因,其中一條就是錢沒給到位。所以我們以後要挖人,首先就是要錢給足。要防止別的學校來挖,首先也是要把錢給足。”</p>
有人連聲附和:“領導高見,挖牆腳就是要錢給足。像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TOP2挖C9、985,C9迴過頭又去挖985、211,一般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大家圖的還是平台大、發展好。最近又不太一樣了,很多省份財大氣粗,認識到高端人才的重要性,常常會投入重金建設省屬高校。省屬高校時不時會抽冷子到985名校裏挖一下,因為錢給得足,挖的不是院士,就是長江、傑青。985名校就不怕嗎?他也怕,畢竟院士、傑青就那麽些人,多走幾個,一個學科就要塌了。而且全國地方院校有多少所?985才多少所?就算羊毛再多,老這樣薅,他也受不了啊!”</p>
何興華在他的筆記本奮筆疾書:“所以‘挖牆腳學’的第二條經驗就是‘石頭剪刀布原理’,石頭克剪刀,剪刀克布,布卻又能反過來克石頭。我們以後挖人的時候,完全可以從985高校下手。隻要錢給得足,也不是不可能挖到。”</p>
那人弱弱地辯解道:“領導,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別說985高校,就是普通211裏的一般教授,除非他遇到了事,在學校待不下去,又或者年齡大了,就是想單純多撈點錢,否則絕對不可能來我們這種學校的。”</p>
莫曉彤笑道:“你還說不可能,你自己不就舉了2種可能的情形嗎?”</p>
何興華也是哈哈大笑:“很好,這是‘挖牆腳學’的第三條經驗了,挖牆腳要見縫插針、對症下藥。高層次人才也是人嘛,總有自己的夢想與需求,有的是想當官,有的是想多撈點錢,還有的可能是夫妻異地想要團聚,或者年齡大了想要葉落歸根。所以,隻要咱們把準了他們的脈,就能事半功倍!”</p>
馬上又有人補充道:“我還發現一點,就是挖牆腳的一方,要麽比對方明顯厲害,要麽就是比對方弱小許多,很少有旗鼓相當的。原因很簡單,比對方明顯厲害的,具有全方位優勢,不怕對方報複;而比對方弱小許多,對方報複也沒什麽意思。反倒是旗鼓相當的,用我看電視劇學來的那句話說,叫‘寇可為,我複亦為;寇可往,我複亦往’,你挖了我一個人,我馬上就能報複迴去挖你一個,兩方互相傷害,到最後很可能鬧得兩敗俱傷,誰也落不著好。”</p>
何興華瞪了她一樣:“小劉,你又在上班時間看電視劇了吧?看在你還能活學活用的份上,這次我就不追究了,下不為例!”</p>
小劉嚇得吐了吐舌頭。</p>
莫曉彤又加了一條:“還有,‘挖牆腳’挖的都是精英、人才,都是各個學校的寶貝疙瘩,此種挖人行為無疑是在損人利己,所以是很犯忌諱的。一般而言,關係好的,或者有明顯利害關係的學校,最好不要隨便去挖,弄不好就會反目成仇,受到打擊報複。當然,如果本來就是關係很僵,或者有競爭關係的學校,倒可以大玩特玩。偉人都說了,就是要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p>
何興華很高興:“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我們這一商議,可不就聚攏了一堆好的思路想法?聽說最近陶文霞她們在準備學校學報複刊的事兒,到時候我們好好整理一下,不就是一篇很好的人事管理方麵的經驗交流文章?說不定發了還有獎金拿,大家再好好想一下?”</p>
半個小時後,何興華合上筆記本:“第三件事,是校長給我們人事處派了個活兒,要求在過年前內,至少要全職引進一名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級別的高層次人才。能完成,人事處所有人年終獎翻倍。完不成,年終獎就隻能拿最後一段。剛才是理論探討,現在是理論聯係實際了,你們都說說,有什麽好的人選,或者意見建議?”</p>
</p>
辦公室內再次一片死寂,連救火隊員莫曉彤都目瞪口呆。</p>
何止是難了點,就算直接砸個三五百萬、請他們來當副校長,估計人家都不稀罕!</p>
徐生洲笑道:“何處長聽說過‘豬跑學’嗎?”</p>
“嗯?”何興華頓時滿臉黑人問號。</p>
徐生洲解釋道:“上世紀八十年代,啟功先生帶研究生,苦於那時候的學生被時代耽擱,沒有接受過係統的教育,基本功太差,很多文化常識都不知道,又沒有現在擺渡、必乎這樣的網絡平台給出解答。於是他就為學生們開了一門課,沒有固定的範圍和教材,就像聊天一樣,說到哪兒是哪兒,但核心是古代的文史常識,他自嘲這門課叫‘豬跑學’,即所謂‘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換句話來解釋就是,你沒讀過古代文化典籍,沒有真正嚐過豬肉的味道;可我吃過,就給你們描述一下,讓你們看看豬跑,至少以後不會鬧出堯舜是一個人、澹台滅明是兩個人這樣的笑話。”</p>
陶文霞道:“這內容就相當於王力的那本《中國古代文化常識》。”</p>
徐生洲點點頭,又搖了搖頭:“兩者雖有重合的部分,但還不太一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典章製度多一些,而‘豬跑學’更多是古代家庭教育(‘庭訓’)、私塾教育(‘耳提麵命’)、師徒傳授(‘口耳相授’)等的綜合。古代很多知識是不寫在書本上的,要靠這種私底下的熏陶、授受、談話才能知道。比如說大戰三百迴合的‘迴合’,到底是怎麽一迴事?賣官鬻爵的‘鬻爵’,又是怎麽一迴事?不接受這樣的耳濡目染,你對很多知識點了解就不深,甚至會鬧笑話。古人所說‘家學淵源’,就是指的這些。”</p>
陶文霞點讚道:“徐校長真是學識淵博!”</p>
“淵博什麽呀!就是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碰巧聽過中文係的這麽個講座,說得還算有趣,就記了下來,跟你們顯擺顯擺。”徐生洲主動爆了自己的黑料,然後對何興華說道,“有‘豬跑學’,也就可以有‘挖牆腳學’。雖然文雅一點的說法叫‘人才引進’,但遠不如‘挖牆腳’三個字來得形象,既可以生動地描繪出挖人者的小心翼翼、用心險惡,也能看出被挖者的損失慘重、嚴重危害。作為人事處長,你可要好好琢磨一下‘挖牆腳學’的奧義。”</p>
何興華腦袋一時間轉不過彎來,不曉得為什麽徐生洲突然從高層次人才引進拐到了“豬跑學”上,又從“豬跑學”怎麽又迂迴到了“挖牆腳學”上,究竟是校長的心眼比安倍還多,還是自己腦洞不如肯尼迪大?但徐生洲沒有給他太多的思考時間,就和黃高華敘舊去了,丟下他在那裏發呆。</p>
好在“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何興華還是懂的。他怏怏不樂地迴到人事處辦公室,就吩咐副手莫曉彤道:“叫大家都過來,我們開個會,徐校長給我們布置了幾個任務。”</p>
人事處的人不多,但也有四五個人。何興華先說了今後招聘教職工可以適當放寬到985、211學校全日製碩士的事,大家都波瀾不驚。招人嘛,條件、待遇都是領導定的,就像釣魚似的,魚竿、魚餌、釣位都給你限定死了,釣不釣到魚,跟你有多大關係?</p>
何興華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接著說道:“徐校長說,人事處要好好琢磨一下‘挖牆腳學’所蘊含的道理。‘挖牆腳’好理解,就是去別的單位挖人嘛,但要上升到‘挖牆腳學’的高度,就要開動腦筋好好想想了。大家都談談自己的看法吧?”</p>
眾人都麵麵相覷,辦公室內一時間有些冷場。</p>
莫曉彤作為副處長,必須得出麵救場:“要說到挖人,我還真有些話要說。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高校人才可以自主流動以來,哪個學校不挖人?哪個學校沒人挖?我大學是在陝甘那邊上的,那時候東部地區經濟首先發展起來,東部的高校經費也逐漸充裕,有了快速發展的可能與願望,於是磨刀霍霍直指中西部地區。那些年,中西部的著名高校都飽受人才流失之殤,特別是我們學校不遠的的蘭大,據說巔峰時候學校門口賓館裏住的,全是東部高校人事處的人。曾有人開玩笑說,蘭大流失的人才可以重建一所蘭大。可有什麽辦法?人往高處走,孔雀東南飛,總不能抱著別人不讓走吧?”</p>
何興華一拍膝蓋:“小莫說得好!挖牆腳雖然聽起來簡單,但也是有技術、有學問的,不然不足以稱為‘挖牆腳學’。這不,我們就總結出了挖牆腳學的第一條經驗,挖牆腳必須要銀彈開路。那句話怎麽說的?世路難行錢作馬,愁城欲破酒為軍。幹什麽都離不開‘錢’字!傑克馬總結過人才流失的原因,其中一條就是錢沒給到位。所以我們以後要挖人,首先就是要錢給足。要防止別的學校來挖,首先也是要把錢給足。”</p>
有人連聲附和:“領導高見,挖牆腳就是要錢給足。像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TOP2挖C9、985,C9迴過頭又去挖985、211,一般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大家圖的還是平台大、發展好。最近又不太一樣了,很多省份財大氣粗,認識到高端人才的重要性,常常會投入重金建設省屬高校。省屬高校時不時會抽冷子到985名校裏挖一下,因為錢給得足,挖的不是院士,就是長江、傑青。985名校就不怕嗎?他也怕,畢竟院士、傑青就那麽些人,多走幾個,一個學科就要塌了。而且全國地方院校有多少所?985才多少所?就算羊毛再多,老這樣薅,他也受不了啊!”</p>
何興華在他的筆記本奮筆疾書:“所以‘挖牆腳學’的第二條經驗就是‘石頭剪刀布原理’,石頭克剪刀,剪刀克布,布卻又能反過來克石頭。我們以後挖人的時候,完全可以從985高校下手。隻要錢給得足,也不是不可能挖到。”</p>
那人弱弱地辯解道:“領導,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別說985高校,就是普通211裏的一般教授,除非他遇到了事,在學校待不下去,又或者年齡大了,就是想單純多撈點錢,否則絕對不可能來我們這種學校的。”</p>
莫曉彤笑道:“你還說不可能,你自己不就舉了2種可能的情形嗎?”</p>
何興華也是哈哈大笑:“很好,這是‘挖牆腳學’的第三條經驗了,挖牆腳要見縫插針、對症下藥。高層次人才也是人嘛,總有自己的夢想與需求,有的是想當官,有的是想多撈點錢,還有的可能是夫妻異地想要團聚,或者年齡大了想要葉落歸根。所以,隻要咱們把準了他們的脈,就能事半功倍!”</p>
馬上又有人補充道:“我還發現一點,就是挖牆腳的一方,要麽比對方明顯厲害,要麽就是比對方弱小許多,很少有旗鼓相當的。原因很簡單,比對方明顯厲害的,具有全方位優勢,不怕對方報複;而比對方弱小許多,對方報複也沒什麽意思。反倒是旗鼓相當的,用我看電視劇學來的那句話說,叫‘寇可為,我複亦為;寇可往,我複亦往’,你挖了我一個人,我馬上就能報複迴去挖你一個,兩方互相傷害,到最後很可能鬧得兩敗俱傷,誰也落不著好。”</p>
何興華瞪了她一樣:“小劉,你又在上班時間看電視劇了吧?看在你還能活學活用的份上,這次我就不追究了,下不為例!”</p>
小劉嚇得吐了吐舌頭。</p>
莫曉彤又加了一條:“還有,‘挖牆腳’挖的都是精英、人才,都是各個學校的寶貝疙瘩,此種挖人行為無疑是在損人利己,所以是很犯忌諱的。一般而言,關係好的,或者有明顯利害關係的學校,最好不要隨便去挖,弄不好就會反目成仇,受到打擊報複。當然,如果本來就是關係很僵,或者有競爭關係的學校,倒可以大玩特玩。偉人都說了,就是要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p>
何興華很高興:“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我們這一商議,可不就聚攏了一堆好的思路想法?聽說最近陶文霞她們在準備學校學報複刊的事兒,到時候我們好好整理一下,不就是一篇很好的人事管理方麵的經驗交流文章?說不定發了還有獎金拿,大家再好好想一下?”</p>
半個小時後,何興華合上筆記本:“第三件事,是校長給我們人事處派了個活兒,要求在過年前內,至少要全職引進一名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級別的高層次人才。能完成,人事處所有人年終獎翻倍。完不成,年終獎就隻能拿最後一段。剛才是理論探討,現在是理論聯係實際了,你們都說說,有什麽好的人選,或者意見建議?”</p>
</p>
辦公室內再次一片死寂,連救火隊員莫曉彤都目瞪口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