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海死了!
得知這一消息,葛書記三天三夜沒睡過一個好覺。顏文海是和秦子牛一同去桂林開會遭車禍而死的,據說當時他倆和吳州另一所學校的校長坐的一輛出租車在從桂林去陽朔的路上翻進了一個大深溝裏,顏文海和司機當場死亡,而秦子牛和那個校長隻受了點輕傷。
“唉,老顏啊老顏,共事幾十年了,你我很少有太平的時候,臨走時還要給我出道難題,叫我如何是好?”葛書記一想到顏文海的後事不禁一聲長歎。原來,顏文海和秦子牛去參加的那個會是個地地道道的“旅遊會”。這一點,在顏文海拿著那份會議通知單來簽字時葛書記就知道了。那份會議通知單上雖然寫著“學校管理與改革研討會”,單從通知單上羅列去陽朔、黃果樹、昆明等地考察以及可隨帶家屬和每人5000元的報名費就不難看出這次會議與公款旅遊並無二致。對於此類會議,葛書記向來把的很緊,但這次對顏文海,他卻無論如何下不了手。
“我呢,在學校幹了這麽多年,還從未到南方開過會,這也許是最後一次機會了。老葛啊,象我們這把年紀,思想容易僵化,老呆在學校不出去學習學習,取取經怕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再說這次秦書記點名要我和他一起去,恐怕不去也是不行的了。”顏主任一副不願去但又不得不去的神情。
“秦書記也去,那你就去好了,不過年紀大了,在外麵可要注意安全啊!”葛書記說。事後想想,葛書記總覺得自已這話好象潛意識中有某種預謀似的。和顏主任同事二十多年,葛書記和他象兩條平行線,中間總是隔著一層,事做不到一塊來,話說不到一塊去。顏主任在係裏主管教學和科研,葛書記則主管學生工作。兩人好象約法三章井水不犯河水似的,二十多年來兩人盡管常常暗中較了不少勁,但表麵上倒也相安無事。係裏不明內情的人對於主任和書記的關係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感覺。覺得這其中必有幾份無人知曉的隱情,但誰也沒有本事去探個究竟。
其實,教師們的感覺不是沒有道理。顏文海和現任黨委副書記秦子牛在調到太湖大學之前一起在青海省交通廳工作。說起來秦子牛還是顏文海的老上級。秦當時是交通廳主管文教衛生的副廳長,顏是交通廳屬下的一所交通專科學校的校長。兩人平時私交甚好,秦子牛調來太湖大學不到一年便把顏文海調過來到中文係任副主任,不久又扶正了。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打葛書記和顏文海見第一麵起,兩人就互相有一種看不順眼的感覺。果然顏調來後不出半個月,兩人就為教學上的一件小事鬧開了,幸秦書記從中斡旋,兩人才“小事化了”。說來也巧,就在他們打嘴仗後的第三天中午,葛書記因工作上的事去秦書記家造訪。秦子牛雖然來到太湖大學,但卻把家屬調到上海去了,因而在太湖大學是一人住一個套間。不知為什麽,那天秦書記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忘記把自家的門鎖上。葛書記見門未關便連招唿也沒打就一頭闖了進去,這一闖不打緊,隻見秦書記和物流係的資料員小張正赤裸裸地在床上幹那男女苟合之事,葛書記見狀便連忙拔腳退了出來。第二天,顏文海一到辦公室竟和顏悅色地主動與葛書記套起了近乎,葛書記這才知道物流係那個資料員原來還是顏文海的外侄女。說來也怪,葛書記和顏文海從此便不再當眾“唾沫相向”了,兩人一直共事到去年顏文海退居二線。
本來,開旅遊會也算不得什麽大事,全國這類公款旅遊會議想必也不在少數,開這種會運氣不好突然死掉了弄個“因公殉職”的美名想必也大有人在。偏偏顏文海這迴運氣不是一般的不好,這次會議期間,正是中央三令五申要抓旅遊會的時候。顏文海參加的這次旅遊會早就上了中央電視台的暗訪名單,中央電視台的兩位記者以會議參加者的身份暗中把整個會議進程都拍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而顏文海所遭遇的車禍自然也成了這次暗訪的一個“新聞亮點”。會議剛結束,中央電視台便播出了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岩主持的題為“變了味的會議” 的焦點訪談,畫麵上還有一個車禍現場的景頭,節目最後白岩還順便拖了一個“有關這一事件處理情況本台將繼續給予關注”的尾巴,也就是說,這件事還沒完。當時葛書記看完節目還沒怎麽放在心上,然而當他得知顏文海就是電視中報道的那兩個倒黴的“殉會者“之後,不由得為顏文海的後事鬧起心來。他知道,憑顏文海和秦子牛的關係,顏文海的追悼會恐怕是免不掉的,但這追悼會要是一開沒準又要上中央電視台了。更何況以什麽名義開還是個問題,說顏文海是病逝,沒人相信。說他是因公殉職,這顯然有違中央的精神。唉,開就開吧,難得是作為係裏的書記,這追悼詞還非自已宣讀不可。老顏啊!老顏!你我真個是個對手,死了也沒個寧日,這事幹脆還是先問問施書記是什麽態度再說。不曾想,葛書記還沒來得及給施書記掛電話,秦子牛便從醫院打電話親自過問這件事了。
“喂,是老葛嗎?哦,我昨天剛迴到家……哦……還好還好……隻是擦破了點皮……沒什麽……我呢沒別的,是想問問老顏追悼會的事,你有什麽打算啊?”
“這個,我正要向您請示呢!哎,秦書記,你說,老顏這個人平時也不大喜歡出門,怎麽一出門就出了這種事,真是……”
“老葛啊,這人哪,唉,說來說去,都是那隻假發套惹的禍。”
“假發套?”
“是的,假發套。那天,我和老顏、還有吳州市吳南中學的古校長一起坐一輛出租車去陽朔。古校長坐在司機邊上,我呢和老顏坐在後邊。快到陽朔時車子大概碰到了一塊大石頭,猛地顛了一下,坐在古校長後麵的老顏不由自主地去抓前麵的坐椅背,誰知坐椅背沒抓住,卻一把將古校長的假發套拎了起來。那司機正想和古校長說什麽,轉過身來突見旁邊黑發變成了一個光頭,一下子楞了神,那車子趁機溜出了馬路栽到了一個大溝裏。老顏和司機當場死亡,我和古校長命大,隻是受了點傷。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呢,唉,想不到老顏就這樣走了。”秦書記說到裏歎了一口氣,“老葛啊,老顏這個人,我和他共事時間比你要長得多。這個人我很了解,是個好人啊!對領導很體貼,對群眾也很關心哪!不瞞你說,我每年都要收到不少群眾誇他的來信。自去年他從係主任崗位上退下來後,也一直沒閑過,幾乎把全部心思都撲在了自已的專業和學生德育工作上。你是知道的,他現在還是我們學校師德建設工作委員會主任呢。這次來桂林開會前,老顏正好患了點感冒,我勸他不要來了,但他態度堅決的很,說是老呆在家裏不外出學習怎麽能進步,硬是撐著去了。想不到他這麽一去就再也迴不來了……真是位好同誌啊!象這樣的好同誌,追悼會我看要開得隆重一些才好。你說呢,老葛?”秦書記那邊聲音很大,尤其是最後幾句震得葛書記耳朵有些發麻。
“秦書記,我和老顏共事也有二十多年了,我對他還是很了解的。這次聽到他出事,我深感震驚和悲痛。對於這樣一位老黨員、老同誌,我想要開追悼會的話,規格也應和其他同級別的同誌有所區別,你看是不是學校領導來作悼詞更好一些?”為了能逃掉這個悼詞,葛書記先給顏文海戴了個高帽子。
“老葛啊!學校領導當然要來參加追悼會,不過悼詞還是你來作比較合適一些。怎麽?是不是看了焦點訪談有些擔心?老葛啊,這幾年,我看你挺大膽的,也幹了不少值得稱道的大事情,怎麽在這個小問題上又害怕了?中央批評的隻是那些會議的主辦者,並不會追究去參加開會的人。而且,我們去參加會議之前並不知道這次會議安排的活動這麽多。並且,知道情況後,我們也沒去參加這些活動。我和老顏到陽朔去也是去向老顏在那裏的一個老同學去取經,他那同學名字我倒一
下子想不起來了,就是陽朔那個有名的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說實話,我倒真希望媒體能深入地采訪每個參加會議的人,我們老顏的事跡我看比孔繁森差不到那兒去呢,你還有什麽可擔心的?”秦書記的話依然擲地有聲。
“那好吧,就按秦書記您的指示辦!”葛書記有些無可奈何地撂下話筒。
秦子牛從葛書記那十分勉強的答腔中預感到老葛十有八九不會出現在顏文海的追悼會上。
“這年頭,誰都叫不動了,唯有一個叫得動的顏文海偏偏又死了,唉!”秦子牛擱下電話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想想初來太湖大學時,他秦子牛是多麽威風啊!那時,雖然也有人視他為“陌客”,上告自已的狀子幾乎沒停過,並且還不時地給點“顏色”,但到頭來還不是拿他沒辦法。秦子牛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為學校開的一家超市剪彩,總務處處長為了把場麵搞得排場一些還專門搭了一個講話台。當他站在台上講完話後,來自公共關係係的一位禮儀小姐尖聲細氣地叫道:“下麵請秦書記下台剪彩!”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那鞭炮也象蹩了長勁似的又蹦又跳發出震天的響聲。他總覺得這場麵有點和自已過不去的味道,尤其那禮儀小姐把那句短短的剪彩語砍成了三段,變成了“下麵,請秦書記下台!剪彩!”看那禮儀小姐一副落落大方的樣子,不象是緊張所致,再看到公共關係係走另一條上層路線的陳主任臉上那股得意勁,他心中便有了幾分數。但不管下麵怎麽折騰,寫到交通部的狀子總是石沉大海,甚至有的狀子溜了一個圈子後又迴到了學校,他秦子牛照樣做他的副書記,照樣幹他想幹的事。如此以來反複幾次,人們便覺得這秦子牛有來頭,一查果然如此。原來秦子牛與交通部的王副部長是老同學。既是老同學在後麵撐腰,那他還怕誰?然而自從前年那位王副部長因經濟問題下台後,秦子牛便感到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了,講話也漸漸失去了效用。好不容易熬到方書記調走了,滿以為自已可以“官升一級”了,沒想到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上麵卻偏偏從深圳調來個嘴毛未幹的施仁康。而且,這姓施的一到太湖大學便大搞什麽用人製度改革,自已多年來培植起來的如顏文海一類的中層幹部幾乎遭到“滿門抄斬”,自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光杆司令”,而且看樣子還沒有罷手的味道。前兩天,有人竟然把一隻破鞋放到了那個物流係資料員的辦公桌上,這不是衝著我秦子牛來的嗎?這事原先隻有葛喬夫知道,難道是……不可能,葛喬夫不太可能做出這種事,那麽又是誰幹的呢?秦子牛排來排去,仍沒有排出個子醜寅卯來,好象每個人都有幹這事的嫌疑,想到這些他心裏就不由得一陣發涼。
“秦書記在家嗎?”秦子牛正躺在沙發上思索著,門外傳來了一個沉悶的男低音,秦書記起身把門打開,原來是中文係的張混混。
“秦書記,聽說您生病了,特來看看您。”張混混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誰說我生病了?我的身體……”聽到這話秦子牛一頭的惱火,這段時間外麵不是說他生病了,而且病得不清;就是說他要調離太湖大學了,而且就是這三二天的事;甚至還有的說上麵已來人審查他的問題了,而且已經查了好些天了,真是豈有此理!他剛要張口罵兩句,但目光一接觸到張混混手中拎的兩隻塑料袋便立即改口道:“我隻是患了點小感冒而已,還煩你來看我。”臉上竟也有了笑容。
“秦書記,這學校合並的事也快了吧?”一番寒暄之後,張混混便直奔主題。
秦書記道:“這個事情是政府行為,我也不清楚,不過估計也快了。”
“秦書記,那我愛人調動問題,你看……我呢年紀也大了,身體也不太好,需要有個人在身邊照料。再說,我們夫妻分居已有近二十年了,能不能……”說著說著,眼淚就順著顏麵淌了下來。
秦子牛見狀忙道:“哎,你呢不要難過,兩地分居遲早要解決的。現在中央也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加緊解決知識分子兩地分居問題,上麵都有這個話了,你還急什麽?”
張混混咧著大嘴拖著哭腔說:“秦書記,我就怕兩校一合並,我愛人調動問題就沒戲了。”
秦子牛把手一揮:“即使合並,這個問題也是要解決的,不能因為合並就不解決這個問題了,中央的政策是誰也不能違反的!”
張混混的著急並沒有因為秦子牛揮手而有所減弱:“秦書記,如要倒迴個一、二年,我也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但我明年就要退休了,退休以後這個問題恐怕解決起來就麻煩了。”
秦子牛好象有點不耐煩了:“老張啊,你不要急,關於你的問題明天我再和幾位校領導碰個頭研究研究。當然,這也不是我一個人所能決定的事。”
張混混忙接道:“秦書記,隻要您肯幫助,那我這事一定能解決!”
秦子牛聽了心裏老大不舒服,好象這麽多年你張混混的問題沒得到解決原因主要是我不幫忙似的,此時的他真巴不得張混混扔下那兩袋東西趕快出門,但嘴上又不好說,隻是用眼睛瞟了瞟張混混。此時的張混混似乎也感到自已的“失語”,一時竟然有些手足無措,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向門邊傾斜,似乎想要出去似的。最終
還是秦子牛打破僵局:“唉,張老師,你帶這些東西幹啥?”
“秦書記,沒什麽,這次我迴老家給你帶了一點紀念品,一點心意而已。我老家也是包公的老家,包公是曆史上有名的清正廉潔的好幹部,和你差不多,都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我這次迴家呢,就特地給您捎了這塊‘清正廉明’匾和兩瓶‘包公酒’,這也是我的一點心意,一點心意而已。”張混混邊說邊從口袋裏把匾和酒,還有幾條絲巾掏了出來。
“清正廉明,寫得好,人民的幹部就要為人民幹事情,否則還要我們這些幹部做什麽!包公不是還有句話叫什麽‘當官不與民作主,不如迴家烤紅薯。’”秦書記掂了掂那塊沉甸甸的鍍金匾,又提了提那兩瓶‘包公酒’,眼睛頓時亮了許多。前兩天,他在商場裏看到過,這酒的價格和酒鬼酒差不多。
“當官不與民作主,不如迴家賣紅薯。”張混混習慣性地糾正道。
“對、對、對,當官不與民作主,不如迴家賣紅薯。還是老包說得好啊!到太湖大學這麽多年來,我最問心無愧的就是這個了。你看,我別妻離子到這兒來圖的什麽?還不是要為大家多幹一些事情嘛!所以呀,別的東西我不收,你這‘廉潔’匾和‘包公’酒我還真不能不收。再說了,這兩樣東西放在家裏,對我自已是一個很好的鞭策啊!張老師,真是太感謝你對我的監督了。”秦子牛一席話說得張混混張著嘴一楞一楞的,說完又用眼瞟了瞟包上麵的幾條絲巾,神情頗為嚴肅:“張老師,你把這些拿迴去!”
張混混迴神似的說:“秦書記,這也是我的一點心意啊!”
“您的心意我收下了,但這絲巾,我決不能收!”秦子牛態度很是堅決,他怕這不收的範疇不明確,故意把“絲巾”兩字說得很重很重。
“秦書記,那我就不多打擾了。”張混混邊說邊按照秦書記的旨意把那幾條原來作配角用的絲巾塞進了包裏,又說了些“多多保重”之類的話就出了門。走到二樓,正好碰上物流係的資料員小張,正要開口打個招唿,那小張卻裝著沒看見似的低頭三步並作兩步更上一層樓了。張混混早就聽說秦書記和這小張之間有戲,想看個究竟,便轉頭隨尾了上去。剛走到秦書記家門口,隻聽得屋裏麵傳來秦書記的聲音:“我叫你最近一段時間不要來,你怎麽不聽話呢?難道你不知道……”下麵的話張混混就聽不清了,“原來真有此事!”張混混邊下樓邊說,正好碰到曆史係的老方迴來了。
“哎,張老師,你說真有此事,有什麽事呀?”
“沒有!沒有!”張混混連忙說道。
顏文海的追悼會是在六月十五日舉行的,盡管事先秦書記作了很多安排,但追悼會現場仍然顯得有些冷清。正如秦書記所料,葛書記果然沒有出現在追悼會上,說是突發高燒,而且燒得很厲害,悼詞是由中文係副書記沙飛代念的。
得知這一消息,葛書記三天三夜沒睡過一個好覺。顏文海是和秦子牛一同去桂林開會遭車禍而死的,據說當時他倆和吳州另一所學校的校長坐的一輛出租車在從桂林去陽朔的路上翻進了一個大深溝裏,顏文海和司機當場死亡,而秦子牛和那個校長隻受了點輕傷。
“唉,老顏啊老顏,共事幾十年了,你我很少有太平的時候,臨走時還要給我出道難題,叫我如何是好?”葛書記一想到顏文海的後事不禁一聲長歎。原來,顏文海和秦子牛去參加的那個會是個地地道道的“旅遊會”。這一點,在顏文海拿著那份會議通知單來簽字時葛書記就知道了。那份會議通知單上雖然寫著“學校管理與改革研討會”,單從通知單上羅列去陽朔、黃果樹、昆明等地考察以及可隨帶家屬和每人5000元的報名費就不難看出這次會議與公款旅遊並無二致。對於此類會議,葛書記向來把的很緊,但這次對顏文海,他卻無論如何下不了手。
“我呢,在學校幹了這麽多年,還從未到南方開過會,這也許是最後一次機會了。老葛啊,象我們這把年紀,思想容易僵化,老呆在學校不出去學習學習,取取經怕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再說這次秦書記點名要我和他一起去,恐怕不去也是不行的了。”顏主任一副不願去但又不得不去的神情。
“秦書記也去,那你就去好了,不過年紀大了,在外麵可要注意安全啊!”葛書記說。事後想想,葛書記總覺得自已這話好象潛意識中有某種預謀似的。和顏主任同事二十多年,葛書記和他象兩條平行線,中間總是隔著一層,事做不到一塊來,話說不到一塊去。顏主任在係裏主管教學和科研,葛書記則主管學生工作。兩人好象約法三章井水不犯河水似的,二十多年來兩人盡管常常暗中較了不少勁,但表麵上倒也相安無事。係裏不明內情的人對於主任和書記的關係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感覺。覺得這其中必有幾份無人知曉的隱情,但誰也沒有本事去探個究竟。
其實,教師們的感覺不是沒有道理。顏文海和現任黨委副書記秦子牛在調到太湖大學之前一起在青海省交通廳工作。說起來秦子牛還是顏文海的老上級。秦當時是交通廳主管文教衛生的副廳長,顏是交通廳屬下的一所交通專科學校的校長。兩人平時私交甚好,秦子牛調來太湖大學不到一年便把顏文海調過來到中文係任副主任,不久又扶正了。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打葛書記和顏文海見第一麵起,兩人就互相有一種看不順眼的感覺。果然顏調來後不出半個月,兩人就為教學上的一件小事鬧開了,幸秦書記從中斡旋,兩人才“小事化了”。說來也巧,就在他們打嘴仗後的第三天中午,葛書記因工作上的事去秦書記家造訪。秦子牛雖然來到太湖大學,但卻把家屬調到上海去了,因而在太湖大學是一人住一個套間。不知為什麽,那天秦書記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忘記把自家的門鎖上。葛書記見門未關便連招唿也沒打就一頭闖了進去,這一闖不打緊,隻見秦書記和物流係的資料員小張正赤裸裸地在床上幹那男女苟合之事,葛書記見狀便連忙拔腳退了出來。第二天,顏文海一到辦公室竟和顏悅色地主動與葛書記套起了近乎,葛書記這才知道物流係那個資料員原來還是顏文海的外侄女。說來也怪,葛書記和顏文海從此便不再當眾“唾沫相向”了,兩人一直共事到去年顏文海退居二線。
本來,開旅遊會也算不得什麽大事,全國這類公款旅遊會議想必也不在少數,開這種會運氣不好突然死掉了弄個“因公殉職”的美名想必也大有人在。偏偏顏文海這迴運氣不是一般的不好,這次會議期間,正是中央三令五申要抓旅遊會的時候。顏文海參加的這次旅遊會早就上了中央電視台的暗訪名單,中央電視台的兩位記者以會議參加者的身份暗中把整個會議進程都拍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而顏文海所遭遇的車禍自然也成了這次暗訪的一個“新聞亮點”。會議剛結束,中央電視台便播出了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岩主持的題為“變了味的會議” 的焦點訪談,畫麵上還有一個車禍現場的景頭,節目最後白岩還順便拖了一個“有關這一事件處理情況本台將繼續給予關注”的尾巴,也就是說,這件事還沒完。當時葛書記看完節目還沒怎麽放在心上,然而當他得知顏文海就是電視中報道的那兩個倒黴的“殉會者“之後,不由得為顏文海的後事鬧起心來。他知道,憑顏文海和秦子牛的關係,顏文海的追悼會恐怕是免不掉的,但這追悼會要是一開沒準又要上中央電視台了。更何況以什麽名義開還是個問題,說顏文海是病逝,沒人相信。說他是因公殉職,這顯然有違中央的精神。唉,開就開吧,難得是作為係裏的書記,這追悼詞還非自已宣讀不可。老顏啊!老顏!你我真個是個對手,死了也沒個寧日,這事幹脆還是先問問施書記是什麽態度再說。不曾想,葛書記還沒來得及給施書記掛電話,秦子牛便從醫院打電話親自過問這件事了。
“喂,是老葛嗎?哦,我昨天剛迴到家……哦……還好還好……隻是擦破了點皮……沒什麽……我呢沒別的,是想問問老顏追悼會的事,你有什麽打算啊?”
“這個,我正要向您請示呢!哎,秦書記,你說,老顏這個人平時也不大喜歡出門,怎麽一出門就出了這種事,真是……”
“老葛啊,這人哪,唉,說來說去,都是那隻假發套惹的禍。”
“假發套?”
“是的,假發套。那天,我和老顏、還有吳州市吳南中學的古校長一起坐一輛出租車去陽朔。古校長坐在司機邊上,我呢和老顏坐在後邊。快到陽朔時車子大概碰到了一塊大石頭,猛地顛了一下,坐在古校長後麵的老顏不由自主地去抓前麵的坐椅背,誰知坐椅背沒抓住,卻一把將古校長的假發套拎了起來。那司機正想和古校長說什麽,轉過身來突見旁邊黑發變成了一個光頭,一下子楞了神,那車子趁機溜出了馬路栽到了一個大溝裏。老顏和司機當場死亡,我和古校長命大,隻是受了點傷。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呢,唉,想不到老顏就這樣走了。”秦書記說到裏歎了一口氣,“老葛啊,老顏這個人,我和他共事時間比你要長得多。這個人我很了解,是個好人啊!對領導很體貼,對群眾也很關心哪!不瞞你說,我每年都要收到不少群眾誇他的來信。自去年他從係主任崗位上退下來後,也一直沒閑過,幾乎把全部心思都撲在了自已的專業和學生德育工作上。你是知道的,他現在還是我們學校師德建設工作委員會主任呢。這次來桂林開會前,老顏正好患了點感冒,我勸他不要來了,但他態度堅決的很,說是老呆在家裏不外出學習怎麽能進步,硬是撐著去了。想不到他這麽一去就再也迴不來了……真是位好同誌啊!象這樣的好同誌,追悼會我看要開得隆重一些才好。你說呢,老葛?”秦書記那邊聲音很大,尤其是最後幾句震得葛書記耳朵有些發麻。
“秦書記,我和老顏共事也有二十多年了,我對他還是很了解的。這次聽到他出事,我深感震驚和悲痛。對於這樣一位老黨員、老同誌,我想要開追悼會的話,規格也應和其他同級別的同誌有所區別,你看是不是學校領導來作悼詞更好一些?”為了能逃掉這個悼詞,葛書記先給顏文海戴了個高帽子。
“老葛啊!學校領導當然要來參加追悼會,不過悼詞還是你來作比較合適一些。怎麽?是不是看了焦點訪談有些擔心?老葛啊,這幾年,我看你挺大膽的,也幹了不少值得稱道的大事情,怎麽在這個小問題上又害怕了?中央批評的隻是那些會議的主辦者,並不會追究去參加開會的人。而且,我們去參加會議之前並不知道這次會議安排的活動這麽多。並且,知道情況後,我們也沒去參加這些活動。我和老顏到陽朔去也是去向老顏在那裏的一個老同學去取經,他那同學名字我倒一
下子想不起來了,就是陽朔那個有名的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說實話,我倒真希望媒體能深入地采訪每個參加會議的人,我們老顏的事跡我看比孔繁森差不到那兒去呢,你還有什麽可擔心的?”秦書記的話依然擲地有聲。
“那好吧,就按秦書記您的指示辦!”葛書記有些無可奈何地撂下話筒。
秦子牛從葛書記那十分勉強的答腔中預感到老葛十有八九不會出現在顏文海的追悼會上。
“這年頭,誰都叫不動了,唯有一個叫得動的顏文海偏偏又死了,唉!”秦子牛擱下電話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想想初來太湖大學時,他秦子牛是多麽威風啊!那時,雖然也有人視他為“陌客”,上告自已的狀子幾乎沒停過,並且還不時地給點“顏色”,但到頭來還不是拿他沒辦法。秦子牛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為學校開的一家超市剪彩,總務處處長為了把場麵搞得排場一些還專門搭了一個講話台。當他站在台上講完話後,來自公共關係係的一位禮儀小姐尖聲細氣地叫道:“下麵請秦書記下台剪彩!”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那鞭炮也象蹩了長勁似的又蹦又跳發出震天的響聲。他總覺得這場麵有點和自已過不去的味道,尤其那禮儀小姐把那句短短的剪彩語砍成了三段,變成了“下麵,請秦書記下台!剪彩!”看那禮儀小姐一副落落大方的樣子,不象是緊張所致,再看到公共關係係走另一條上層路線的陳主任臉上那股得意勁,他心中便有了幾分數。但不管下麵怎麽折騰,寫到交通部的狀子總是石沉大海,甚至有的狀子溜了一個圈子後又迴到了學校,他秦子牛照樣做他的副書記,照樣幹他想幹的事。如此以來反複幾次,人們便覺得這秦子牛有來頭,一查果然如此。原來秦子牛與交通部的王副部長是老同學。既是老同學在後麵撐腰,那他還怕誰?然而自從前年那位王副部長因經濟問題下台後,秦子牛便感到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了,講話也漸漸失去了效用。好不容易熬到方書記調走了,滿以為自已可以“官升一級”了,沒想到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上麵卻偏偏從深圳調來個嘴毛未幹的施仁康。而且,這姓施的一到太湖大學便大搞什麽用人製度改革,自已多年來培植起來的如顏文海一類的中層幹部幾乎遭到“滿門抄斬”,自已成了徹頭徹尾的“光杆司令”,而且看樣子還沒有罷手的味道。前兩天,有人竟然把一隻破鞋放到了那個物流係資料員的辦公桌上,這不是衝著我秦子牛來的嗎?這事原先隻有葛喬夫知道,難道是……不可能,葛喬夫不太可能做出這種事,那麽又是誰幹的呢?秦子牛排來排去,仍沒有排出個子醜寅卯來,好象每個人都有幹這事的嫌疑,想到這些他心裏就不由得一陣發涼。
“秦書記在家嗎?”秦子牛正躺在沙發上思索著,門外傳來了一個沉悶的男低音,秦書記起身把門打開,原來是中文係的張混混。
“秦書記,聽說您生病了,特來看看您。”張混混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誰說我生病了?我的身體……”聽到這話秦子牛一頭的惱火,這段時間外麵不是說他生病了,而且病得不清;就是說他要調離太湖大學了,而且就是這三二天的事;甚至還有的說上麵已來人審查他的問題了,而且已經查了好些天了,真是豈有此理!他剛要張口罵兩句,但目光一接觸到張混混手中拎的兩隻塑料袋便立即改口道:“我隻是患了點小感冒而已,還煩你來看我。”臉上竟也有了笑容。
“秦書記,這學校合並的事也快了吧?”一番寒暄之後,張混混便直奔主題。
秦書記道:“這個事情是政府行為,我也不清楚,不過估計也快了。”
“秦書記,那我愛人調動問題,你看……我呢年紀也大了,身體也不太好,需要有個人在身邊照料。再說,我們夫妻分居已有近二十年了,能不能……”說著說著,眼淚就順著顏麵淌了下來。
秦子牛見狀忙道:“哎,你呢不要難過,兩地分居遲早要解決的。現在中央也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加緊解決知識分子兩地分居問題,上麵都有這個話了,你還急什麽?”
張混混咧著大嘴拖著哭腔說:“秦書記,我就怕兩校一合並,我愛人調動問題就沒戲了。”
秦子牛把手一揮:“即使合並,這個問題也是要解決的,不能因為合並就不解決這個問題了,中央的政策是誰也不能違反的!”
張混混的著急並沒有因為秦子牛揮手而有所減弱:“秦書記,如要倒迴個一、二年,我也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但我明年就要退休了,退休以後這個問題恐怕解決起來就麻煩了。”
秦子牛好象有點不耐煩了:“老張啊,你不要急,關於你的問題明天我再和幾位校領導碰個頭研究研究。當然,這也不是我一個人所能決定的事。”
張混混忙接道:“秦書記,隻要您肯幫助,那我這事一定能解決!”
秦子牛聽了心裏老大不舒服,好象這麽多年你張混混的問題沒得到解決原因主要是我不幫忙似的,此時的他真巴不得張混混扔下那兩袋東西趕快出門,但嘴上又不好說,隻是用眼睛瞟了瞟張混混。此時的張混混似乎也感到自已的“失語”,一時竟然有些手足無措,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向門邊傾斜,似乎想要出去似的。最終
還是秦子牛打破僵局:“唉,張老師,你帶這些東西幹啥?”
“秦書記,沒什麽,這次我迴老家給你帶了一點紀念品,一點心意而已。我老家也是包公的老家,包公是曆史上有名的清正廉潔的好幹部,和你差不多,都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我這次迴家呢,就特地給您捎了這塊‘清正廉明’匾和兩瓶‘包公酒’,這也是我的一點心意,一點心意而已。”張混混邊說邊從口袋裏把匾和酒,還有幾條絲巾掏了出來。
“清正廉明,寫得好,人民的幹部就要為人民幹事情,否則還要我們這些幹部做什麽!包公不是還有句話叫什麽‘當官不與民作主,不如迴家烤紅薯。’”秦書記掂了掂那塊沉甸甸的鍍金匾,又提了提那兩瓶‘包公酒’,眼睛頓時亮了許多。前兩天,他在商場裏看到過,這酒的價格和酒鬼酒差不多。
“當官不與民作主,不如迴家賣紅薯。”張混混習慣性地糾正道。
“對、對、對,當官不與民作主,不如迴家賣紅薯。還是老包說得好啊!到太湖大學這麽多年來,我最問心無愧的就是這個了。你看,我別妻離子到這兒來圖的什麽?還不是要為大家多幹一些事情嘛!所以呀,別的東西我不收,你這‘廉潔’匾和‘包公’酒我還真不能不收。再說了,這兩樣東西放在家裏,對我自已是一個很好的鞭策啊!張老師,真是太感謝你對我的監督了。”秦子牛一席話說得張混混張著嘴一楞一楞的,說完又用眼瞟了瞟包上麵的幾條絲巾,神情頗為嚴肅:“張老師,你把這些拿迴去!”
張混混迴神似的說:“秦書記,這也是我的一點心意啊!”
“您的心意我收下了,但這絲巾,我決不能收!”秦子牛態度很是堅決,他怕這不收的範疇不明確,故意把“絲巾”兩字說得很重很重。
“秦書記,那我就不多打擾了。”張混混邊說邊按照秦書記的旨意把那幾條原來作配角用的絲巾塞進了包裏,又說了些“多多保重”之類的話就出了門。走到二樓,正好碰上物流係的資料員小張,正要開口打個招唿,那小張卻裝著沒看見似的低頭三步並作兩步更上一層樓了。張混混早就聽說秦書記和這小張之間有戲,想看個究竟,便轉頭隨尾了上去。剛走到秦書記家門口,隻聽得屋裏麵傳來秦書記的聲音:“我叫你最近一段時間不要來,你怎麽不聽話呢?難道你不知道……”下麵的話張混混就聽不清了,“原來真有此事!”張混混邊下樓邊說,正好碰到曆史係的老方迴來了。
“哎,張老師,你說真有此事,有什麽事呀?”
“沒有!沒有!”張混混連忙說道。
顏文海的追悼會是在六月十五日舉行的,盡管事先秦書記作了很多安排,但追悼會現場仍然顯得有些冷清。正如秦書記所料,葛書記果然沒有出現在追悼會上,說是突發高燒,而且燒得很厲害,悼詞是由中文係副書記沙飛代念的。